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许智铭居士:谈本有今无和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


   日期:2023/5/15 15: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谈本有今无和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智铭

在禅修的方法论中,有所谓渐悟与顿悟之说,而“本无今有”、“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三者,都属顿悟的方法,在一个已成就般若波罗蜜的禅行者开悟之后,在他的智慧中已无分于本有今无、烦恼菩提、生死涅槃。因为在第一义空中,一无分别。

但是要修到这样的境界,非了知如何处理阿赖耶识中的如来藏性与无明烦恼,则不足以为功。在楞伽经中有说:

“如来之藏,是善、不善之因,……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故,为名藏识。”

这“藏识”即是“阿赖耶识”,如何将如来藏识自虚伪恶习的无明烦恼熏染中解脱出来,就成为一般佛学者所立宗立说的大事。

神会和尚对于这个问题,在他的“问答杂征义”中,曾与一位法师有这样的一段问答:(法师)问:“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其义云何?(神会)答:蒙法师问,神会于此亦疑。

又问:疑是没勿(疑什么)?

答:自从佛法东流以来,所有大德,皆断烦恼为本,所以生疑。

间:据何道理,疑烦恼为本。

叉答:据涅槃经第九菩萨品,文殊师利言:“纯陁心疑如来常任,以得知见佛性力故。若见佛性而为常者,本未见时,应是无常。若本无常,后亦应尔。何以改?世间物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如是等物,悉皆无常。”验此经文,文殊所腾纯陁疑者,即疑佛性非常任法,不问烦恼,何故古今大德,皆断烦恼为本,所以生疑。”

问:“本有今无偶”,其义云何?

答曰:据涅槃经义,本有者,本有佛性;今无者,今无佛性。

问:既言本有佛性,何故复言今无佛性?

答:今无佛性者,为被烦恼盖覆不见,所以言“无”,“本无今有”者,“本无”者,本无烦恼;“今有”者,今日具有,纵使恒沙大劫,烦恼亦是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者,所谓佛性不继于三世。”

在以上的这段问答中,神会和尚一反过去古德们的说法,他认为古德所说烦恼本有的说法是错误的,唯有佛性才是本有的,烦恼则是后世所熏习的,所以佛性无三世之分,因为它是常恒不异的,而烦恼则有三世之分,故有迁变流转,生住异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烦恼虽为后世所熏习,但他既被熏习成就后,即进入藏识之中与佛性同时存在,甚至附着于佛性,染污佛性,盖覆佛性。使原本清净灵明的佛性阎然无光。

这种烦恼染污佛性的状态,神会和尚举了一个譬喻,他说:

“譬如金之与矿,俱时而生,得遇金师,炉冶烹链,金之与矿,当各自别。金则为链反精,矿若再链,变成灰土。涅槃经云:金者喻于法(佛)性,矿者喻于烦恼。诸大乘经论,具明烦恼为客尘,所以不得称之为本。若以烦恼为本,烦恼是暗,为何得明?涅槃经云:只言以明破暗,不言以暗得明,若暗破明,即应经论自共传。经论即无,此法从何而言?若以烦恼为本,不应断烦恼而求涅槃。” 
(见胡适校“神会和尚遗集”四二七页)。

由这个譬喻中,佛性本自有之,原本洁净光明,因被烦恼尘垢所蔽,而不能显现。是以认烦恼为本者,应为大错。而言“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就更有语病了。

禅行者的修证功夫,就是要如一位冶金师,以他冶金的方法,将金——佛性与矿——烦恼烹链开来,使金——佛性恢复它的本来面目。神会和尚认为二者是不能相即的。

神会和尚将佛性与烦恼分开为二,认为必须断除烦恼,才能使佛性显现,但捏盘经中有:“不断烦恼而入涅槃”之句,因此,后来的大德进而认为“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就有点合初学者为难了。如:

照观一说:“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

法华玄义九说:“体生死即涅槃,名为定;达烦恼即菩提,名为慧。”

十不二门指要钞上说:“若谁三道,即无三德,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神会和尚对这些的说法,认为不然,他说:

“若指烦恼即是涅槃,不应劝众生具修六波罗蜜。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以烦恼为本,即是弃本逐末。捏盘经云:“一切众生本来涅槃,无漏智性本自具足,譬如木性火性俱时而生,值燧人钻摇,火之与木,当时各自。”经云木者,喻若烦恼;火者,喻为佛性,涅槃经云:“以智(慧)火烧烦恼薪,经云智慧即佛性。具有此文,明知烦恼非本。 

其实,要能“生死即涅槃”仍少不了一个“体”的功夫,这“体”是体悟生死即空的道理,而涅槃也是空,所以即说“生死即涅槃”,因此,这“体”就是涅槃经中所说的燧人钻木取火的功夫。而“烦恼即菩提”仍不了一个“达”的功夫。这个“达”即是了达烦恼是因缘法,凡因缘所生法,本体即空。而菩提觉性也是空,所以说“烦恼邮菩提”,若无丫达”的功夫,何能烦恼即是菩提呢?

所以,学佛的人,要真能“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必须先经过一番“出离”的修为。就是说,行者要从烦恼中出离才能得到菩提;要从生死中出离,才能得到涅槃。

为什么要出离,如智度论第七说:

“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倾恼。”

又二十七说:

“烦恼各,略说则三毒——贪、嗔、痴;广说则三界九十八

使,是名烦恼。”

既然烦恼的本性能令人“恼心”,又能令人成三毒、九十八使,若不从其中出离,如何能得菩提,得涅槃?

神会和尚是继六祖偈顿悟之说的人,但他仍不认为“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那末其他的行者,在未悟烦恼、生死的本体即空之理以前,不可以轻言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更不可说烦恼是本,佛性是末,如此的本木颠倒,就有违佛意了。

摘自《海潮音》第68卷第10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