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2.禅修与观心


   日期:2023/8/24 10: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禅修与观心
    
    达摩讲得非常清楚,你要见佛,要见到自己的本心,既不能拜佛去见,也不能通过礼佛去见,那怎么办呢?有什么方式呢?明心见性有方法,用初期禅的讲法就是“观心”,因为佛就在你的心里面,你要有一套“观心”的方法。五祖弘忍大师讲得很清楚,他写了一本《最上乘论》,是教人坐禅、习禅的一本小册子。他讲“观心”的“心”就是“一”,要把自己的信念、意志守在这个“一”上面,“一”就是“道”,就是我们的本心。“守一不移”,守住了“一”就不要动,这就是禅门“观心”的方法,所以说“万法归一”。
    那么“一”是什么呢?禅师经常说“八万四千法门。至理不离方寸。”其实你不要被那么多方法搞迷惑了,但是它最重要的道理就是不离你的心(即方寸)。“观心”就是你把你的注意力都守住你的本心,“八万四千法门”就都在心法中,都在你的心里。所以,我们碰到任何事情,就看在当下你能不能守住你的心,禅宗的方法看似简单,但是做起来非常不容易。不像念佛,有个外在的东西可以依靠,而禅宗是要求你把外在可以依靠的东西通通拿掉,所以“向外觅菩提,总是痴顽汉。”禅宗主张要内收,就是收到你的本心上。
    三祖道信也有一句话说:“多知多事不如息意”。我们总是想知道很多东西,获得很多知识,一天到晚忙来忙去就有很多事,其实还不如“息意”。“多虑多失不如守一”,一天这样想那样想,想得失,还不如把心思放在这个“一”。所以禅是让你安心休息下来,不要太忙就可以了,禅是融入生活当中,不是让你天天去“多虑多失”。“凡谓之吉圣谓之咎”,一天到晚忙来忙去,凡夫认为是吉事,但圣人就认为是不好的。所以, “守一”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让自己的意念放空,把自己活动的意识都放下,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只有当你静的时候,你没有杂念的时候,你的心才最具有创造力,空生妙有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们一般人的思想不是这样的,认为要做一件事情就先要学很多知识。以前冯友兰先生说过,东方人的智慧是用负的方法,而不是正的方法。正的方法就是要学很多东西,加很多东西进来。负的方法就是你要了解“道”,就要做减法。老子说“为道日损”,你要了解“道”,就要把自己的东西放空,空的时候你什么了解了。“为学日益”,你要做学问就要不断地学习,了解“道”的方向正好是与学习相反的。所以禅宗有一句话叫做“恰恰无心时,恰恰有心用”,只有你在完全没有意念的时候,你的心才最有妙用,最有创造力。这就是“观心”,如果你能了解这一点,修禅与出家、在家一点关系都没有。达摩说:“若见自心是佛, 不在剃除鬓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禅宗唯一的标准就是你有没有见到自己的本心。
    达摩的这一套观念最初引起了佛教界激烈的反对,因为他说盖庙、出家都是“外道”。达摩就曾批评梁武帝的行为,后来慧能也批评梁武帝。曾经有一个弟子问慧能,当时武帝盖庙,达摩说他一点功德都没有,是不是这样啊?慧能说:“勿疑先圣之言”,你不要怀疑达摩讲的话,“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所以,禅宗是破相论,达摩有一篇《破相论》,就是破除当时中国佛教中的执着于外相,执着于形式的东西,就是把整个佛法收拾到你的心法中,在心法上用功夫,往你的内心来求,这才是真功德、真功夫。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