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惟觉法师:禅与情绪管理


   日期:2024/10/24 12: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自在步红尘 第一集
[ 88.05.07华视播出 ]
我们修行就是要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上来修,
时时刻刻要把我们的六根控制住,
我们的情绪自然而然就平静下来了。
 
 
 
【生活小故事】:看海
【 惟觉谈禅 】:禅与情绪管理
 
 
问题一:
剧中有一个人累积压力之后,到海边吼叫来宣泄压力,请示老和尚,像这位剧中人物,他的宣泄方式,是否是一个好的情绪管理?
 
老和尚开示:
  剧中这一位居士,是藉宣泄的方法使心理达到一种舒解,可是这不是根本的办法,因为过了这一次还有下一次,始终是没完没了。
 
  问题要从根本来解决;在佛法来讲,根本的方法是善调身心。能够调身、调心,时时刻刻使心灵得到平静,那就是贤、就是圣。佛法有一句名言:「愚者调身,智者调心。」调身不调心,是一般的凡夫俗子;调心不调身,那就是智者、就是贤人。
 
  以前有一个故事:释迦牟尼佛有一天晚上出去经行,看见一位修行人,在水边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就问他:「这位修行人,你在这里是不是有什么烦恼?你什么时候出家的?修行有多久了?」
 
  这位出家人说:「我出家已经有二十多年了,虽然有二十多年,但是由于心中的烦恼没有办法调伏,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所以感觉很惭愧。可否请问世尊,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使我的心平静下来?」
 
  正在谈话的时候,旁边有一只乌龟从水里爬出来。这时有一只狐狸,出来找东西吃,看到这只乌龟爬出来,正好当它的晚餐,就准备要去吃这只乌龟。这只乌龟看到狐狸来了,想要保命,马上把头缩进去、把尾巴缩进去,最后连四只脚也缩进去了。狐狸看到乌龟只剩一个壳,而且壳这么硬,于是看一看就走掉了。
 
  佛藉这个机会告诉这位修行人:「你看,这只乌龟因为把头保护得很好,脚也缩进去了,所以才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我们修行也是一样,因为妄想太重,想东想西,患得患失,没有抓住修行的方向,所以心里很烦、很空虚。修行就是要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上来修,时时刻刻要把我们的六根控制住,情绪自然而然就平静下来了。」
 
 
问题二:
所谓情绪管理是否跟佛门的禅学是相通的?
 
老和尚开示:
  我们心里起了烦恼,身体就会轻举妄动。佛法上讲,修禅想要得到禅定,必须有三个条件:第一是持戒清净,第二是深信因果,第三是明悟本性。
 
  持戒清净;要持身戒、口戒、心戒,使身、口、意三业清净,心清净了,所讲的话都很有智慧,身体也不会妄动造业了。深信因果;每个人都真正了解因果,就绝对不会做错事情。明悟心性;我们深信人人都有佛性,时时刻刻能安住在佛性上,心就不会攀缘,身心都能够得到安定。
 
  所谓心性,一是定心、二是净心、三是悟到这念心、四是明心。这个心要静如止水,心明如镜,做什么事情都是有定、有慧,身心一定安稳、绝对不会轻举妄动。
 
 
问题三:
禅学中有句话:「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在平常生活当中,我们会面对许多事情,会起心动念,要怎么样才不会被境转,也就是不被外力所影响?
 
老和尚开示:
  所谓行亦禅、坐亦禅,就是我们行住坐卧,心不散乱、意不颠倒,时时刻刻保持我们的觉性存在。
 
  心要能作主,人在那里,心就在那里。做事,心就在做事;人在上班,心就在上班。以佛法来讲,人在诵经,心就在诵经;人在打坐,心就在打坐,这念心始终没有起第二念。这才是真正达到行亦禅、坐亦禅。真正能如此,做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很好。以念书的学生来讲,学业就能成就;做事的人,心在事业上,事业就能够成就;修道的人,心在道业上,道业就能够成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