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五时佛经串讲33—华严经解分24十地品之四第七地


   日期:2011/5/27 17: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五时佛经串讲33--华严经解分24十地品之四第七地

 

 

尊敬的各位大德,尊敬的各位莲友,大家好!

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首先,我们都来礼敬我们的大恩导师,让我们用至诚心,在自己的心中口中,称念南无大恩大德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三遍.

今天,我们来学习华严经解分的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其中的第七远行地。请大家先看他的经文: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七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四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具足第六地行已,欲入第七远行地,当修十种方便慧起殊胜道。何等为十?所谓:虽善修空、无相、无愿三昧,而慈悲不舍众生,虽得诸佛平等法,而乐常供养佛;虽入观空智门,而勤集福德;虽远离三界,而庄严三界;虽毕竟寂灭诸烦恼焰,而能为一切众生起灭贪、瞋、痴烦恼焰;虽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自性无二,而随心作业无量差别;虽知一切国土犹如虚空,而能以清净妙行庄严佛土;虽知诸佛法身本性无身,而以相好庄严其身;虽知诸佛音声性空寂灭不可言说,而能随一切众生出种种差别清净音声;虽随诸佛了知三世唯是一念,而随众生意解分别,以种种相、种种时、种种劫数而修诸行。菩萨以如是十种方便慧起殊胜行,从第六地入第七地;入已,此行常现在前,名为住第七远行地。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第七地已,入无量众生界,入无量诸佛教化众生业,入无量世界网,入无量诸佛清净国土,入无量种种差别法,入无量诸佛现觉智,入无量劫数,入无量诸佛觉了三世智,入无量众生差别信解,入无量诸佛示现种种名色身,入无量众生欲乐诸根差别,入无量诸佛语言音声令众生欢喜,入无量众生种种心行,入无量诸佛了知广大智,入无量声闻乘信解,入无量诸佛说智道令信解,入无量辟支佛所成就,入无量诸佛说甚深智慧门令趣入,入无量诸菩萨方便行,入无量诸佛所说大乘集成事令菩萨得入。此菩萨作是念:如是无量如来境界,乃至于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得知,我悉应以无功用无分别心成就圆满。

  佛子,此菩萨以深智慧如是观察,常勤修习方便慧起殊胜道,安住不动,无有一念休息废舍;行、住、坐、卧乃至睡梦,未曾暂与盖障相应,常不舍于如是想念。此菩萨于念念中,常能具足十波罗蜜。何以故?念念皆以大悲为首,修行佛法,向佛智故。所有善根,为求佛智,施与众生,是名檀那波罗蜜;能灭一切诸烦恼热,是名尸罗波罗蜜;慈悲为首,不损众生,是名羼提波罗蜜;求胜善法,无有厌足,是名毗梨耶波罗蜜;一切智道常现在前,未尝散乱,是名禅那波罗蜜;能忍诸法无生无灭,是名般若波罗蜜;能出生无量智,是名方便波罗蜜;能求上上胜智,是名愿波罗蜜;一切异论及诸魔众无能沮坏,是名力波罗蜜;如实了知一切法,是名智波罗蜜。佛子,此十波罗蜜,菩萨于念念中皆得具足;如是,四摄、四持、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略说乃至一切菩提分法,于念念中皆悉圆满。

  尔时,解脱月菩萨问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但于此第七地中满足一切菩提分法,为诸地中亦能满足?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于十地中皆能满足菩提分法,然第七地最为殊胜。何以故?此第七地功用行满,得入智慧自在行故。佛子,菩萨于初地中,缘一切佛法愿求故,满足菩提分法;第二地离心垢故,第三地愿转增长得法光明故,第四地入道故,第五地顺世所作故,第六地入甚深法门故,第七地起一切佛法故,皆亦满足菩提分法。何以故?菩萨从初地乃至第七地,成就智功用分。以此力故,从第八地乃至第十,无功用行皆悉成就。佛子,譬如有二世界,一处杂染,一处纯净,是二中间难可得过,唯除菩萨有大方便神通愿力。佛子,菩萨诸地亦复如是,有杂染行,有清净行,是二中间难可得过,唯除菩萨有大愿力方便智慧乃能得过。

  解脱月菩萨言:佛子,此七地菩萨,为是染行?为是净行?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从初地至七地,所行诸行皆舍离烦恼业,以回向无上菩提故,分得平等道故,然未名为超烦恼行。佛子,譬如转轮圣王乘天象宝游四天下,知有贫穷困苦之人,而不为彼众患所染,然未名为超过人位;若舍王身,生于梵世,乘天宫殿,见千世界,游千世界,示现梵天光明威德,尔乃名为超过人位。佛子,菩萨亦复如是,始从初地至于七地,乘波罗蜜乘游行世间,知诸世间烦恼过患,以乘正道故,不为烦恼过失所染,然未名为超烦恼行;若舍一切有功用行,从第七地入第八地,乘菩萨清净乘游行世间,知烦恼过失不为所染,尔乃名为超烦恼行,以得一切尽超过故。佛子,此第七地菩萨尽超过多贪等诸烦恼众住此地,不名有烦恼者,不名无烦恼者。何以故?一切烦恼不现行故,不名有者;求如来智心未满故,不名无者。

  佛子,菩萨住此第七地,以深净心,成就身业,成就语业,成就意业。所有一切不善业道──如来所诃,皆已舍离;一切善业──如来所赞,常善修行。世间所有经书、技术,如五地中说,皆自然而行,不假功用。此菩萨于三千大千世界中为大明师,唯除如来及八地已上其余菩萨,深心妙行无与等者,诸禅三昧、三摩钵底、神通解脱皆得现前。然是修成,非如八地报得成就。此地菩萨于念念中具足修习方便智力及一切菩提分法,转胜圆满。

  佛子,菩萨住此地,入菩萨善观择三昧、善择义三昧、最胜慧三昧、分别义藏三昧、如实分别义三昧、善住坚固根三昧、智慧神通门三昧、法界业三昧、如来胜利三昧、种种义藏生死涅槃门三昧,入如是等具足大智神通门百千三昧,净治此地。是菩萨得此三昧,善治净方便慧故,大悲力故,超过二乘地,得观察智慧地。佛子,菩萨住此地,善净无量身业无相行,善净无量语业无相行,善净无量意业无相行故,得无生法忍光明。

  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从初地来所有无量身、语、意业,岂不超过二乘耶?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彼悉超过,然但以愿求诸佛法故,非是自智观察之力;今第七地自智力故,一切二乘所不能及。譬如王子,生在王家,王后所生,具足王相,生已即胜一切臣众,但以王力,非是自力;若身长大,艺业悉成,乃以自力超过一切。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初发心时,以志求大法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今住此地,以自所行智慧力故,出过一切二乘之上。佛子,菩萨住此第七地,得甚深远离无行、常行身语意业,勤求上道而不舍离,是故菩萨虽行实际而不作证。

  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从何地来,能入灭定?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从第六地来,能入灭定。今住此地,能念念入,亦念念起,而不作证。故此菩萨名为成就不可思议身、语、意业,行于实际而不作证。譬如有人乘船入海,以善巧力不遭水难;此地菩萨亦复如是,乘波罗蜜船行实际海,以愿力故而不证灭。

  佛子,此菩萨得如是三昧智力,以大方便,虽示现生死,而恒住涅槃;虽眷属围绕,而常乐远离;虽以愿力三界受生,而不为世法所染;虽常寂灭,以方便力而还炽然,虽燃不烧;虽随顺佛智,而示入声闻、辟支佛地;虽得佛境界藏,而示住魔境界;虽超魔道,而现行魔法;虽示同外道行,而不舍佛法;虽示随顺一切世间,而常行一切出世间法;所有一切庄严之事,出过一切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及非人、帝释、梵王、四天王等之所有者,而不舍离乐法之心。

  佛子,菩萨成就如是智慧,住远行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于彼佛所,以广大心、增胜心,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于佛所恭敬听法,闻已受持,获如实三昧智慧光明,随顺修行。于诸佛所护持正法,常为如来之所赞喜,一切二乘所有问难无能退屈,利益众生,法忍清净。如是经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有善根转更增胜。譬如真金,以众妙宝间错庄严,转更增胜,倍益光明,余庄严具所不能及;菩萨住此第七地所有善根亦复如是,以方便慧力转更明净,非是二乘之所能及。佛子,譬如日光,星月等光无能及者,阎浮提地所有泥潦悉能干竭;此远行地菩萨亦复如是,一切二乘无有能及,悉能干竭一切众生诸惑泥潦。此菩萨,十波罗蜜中,方便波罗蜜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七远行地。菩萨住此地,多作自在天王,善为众生说证智法,令其证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复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此菩萨若发勤精进,于一念顷,得百千亿那由他三昧,乃至示现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以为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此数,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今天,我们来学习华严经解分的第七远行地。请大家先来看一看选学的经文:

  尔时,解脱月菩萨问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但于此第七地中满足一切菩提分法,为诸地中亦能满足?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于十地中皆能满足菩提分法,然第七地最为殊胜。何以故?此第七地功用行满,得入智慧自在行故。佛子,菩萨于初地中,缘一切佛法愿求故,满足菩提分法;第二地离心垢故,第三地愿转增长得法光明故,第四地入道故,第五地顺世所作故,第六地入甚深法门故,第七地起一切佛法故,皆亦满足菩提分法。何以故?菩萨从初地乃至第七地,成就智功用分。以此力故,从第八地乃至第十,无功用行皆悉成就。佛子,譬如有二世界,一处杂染,一处纯净,是二中间难可得过,唯除菩萨有大方便神通愿力。佛子,菩萨诸地亦复如是,有杂染行,有清净行,是二中间难可得过,唯除菩萨有大愿力方便智慧乃能得过。

 

在本经文的前面,还有一个内容:佛子,此十波罗蜜,菩萨于念念中皆得具足;如是,四摄、四持、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略说乃至一切菩提分法,于念念中皆悉圆满。于是承接上文,在这里呢,解脱月菩萨就问金刚藏菩萨,说这些菩萨,只是对于这个第七地的远行地中满足一切菩提分法,是不是在一切地中也能同样满足了呢?金刚藏菩萨就回答他:佛子,如是菩萨,虽然在于十地中的各个地,一一都能满足菩提分法,然而在第七地中却是最为殊胜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第七地功用行满之后,就能得到契入智慧自在行的缘故。其后,金刚藏菩萨又说:菩萨从初地乃至第七地,成就智功用分。以此力故,从第八地乃至第十,无功用行皆悉成就。这里的说法很重要,因为他点出了前面七地和后面八地以上的关系。这里,前面的七地,是成就的智功用分,而八地以上呢,是成就的无功用行。这里的智功用分和无功用行相互对照说明,就点出了智功用分和无功用行的实质,这个智功用分,实际上就是指的有功用道,也就是有为法的修行过程;这个无功用行,就是所谓的无功用道,也就是无为法的修行过程。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个有为法和无为法。

 

佛法的实际修证过程,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总共来说有两个大的过程,一个就是有为法的修证过程,一个就是无为法的修证过程。如果说得再仔细一点,在有为法和无为法的修证过程之间,应当还有一个中间过渡阶段。这里的第七远行地,就可以看作是中间过渡阶段。

 

现在来说说有为法。这个有为法,在一个佛法词典中解释为指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理法。在圆觉经中,佛回答金刚藏菩萨的提问,其中有这样说: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在这里,我们且不说其他内容,单就与这个有为法相关的意义来说一说。其中有说有作思惟,从有心起,是说明一切有为造作的思惟,都是从有心而产生起来的。这个从有心起,就是有作思惟所生起的原因,从有心起是因,有作思惟是其果,是这样的因果关系。这里的意义,扩大扩展而言,依然是成立的。这就是说,一切有为法,都是从有心起,都是从有心生化发展出来的,从有心起是原因,诸有为法是其所引起的结果。这里所说的有心,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所谓的有心,就是指的因于无明所生起的一切妄想攀缘之心。对于这个妄想攀缘之心,佛在楞严经中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其中所说的这个攀缘心,是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的生死根本,也是造成一切有为法的根本。所以这个有为法,也可以说成是:依无明妄想攀缘心而造作成就的一切诸法。

 

前面讲说了有为法的产生之起因,现在来说说它的特点。这个有为法的特点是什么呢?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主要是说明它的虚妄幻有性,如梦中所显的虚像,如肥皂泡里所显的幻影,它们都是虚幻不实而假有存在之物。就象我们睡觉做梦,梦中所见的一切人事物,其实都是虚假不实的,所以当我们梦醒之后,这些假像随着梦醒就烟消云散而不复存在了。正因为梦中所见一切影像是虚幻假有的,所以当我们梦醒之后,再来追究梦中的一切人事物,都是完全不可抓得的。所谓梦中分明有万物,梦醒空空无大千,正是此意。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明一切有为法的刹那变化性。一切有为法,总是刹那刹那,都在作快速不停住的变化。这种不停住的变化,如朝露,存在的时间极为短暂;如电光,刹那之间出现其影,又刹那之际消灭无痕。一切有为法的虚幻假有性和刹那变化性,就是它的无常生灭性的体现。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切有为法也是如此,生意味着死。万事万物既然由有为造作之缘相合相聚而产生,也由这种缘的相分相离而消灭。我们常常听说: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这里所说的,就是随缘的道理。我们待人处事,为什么要随缘而行呢?因为人与人之间现在的缘,是由我们过去所造的业而产生的现行,过去的业是因,现在产生的现行是果。如果我们随缘而行,该合时就合,该分时就分,一切时一切处彼此之间无挂碍,这样做就做到随缘了。随缘合分才能无挂碍,无挂碍才能得解脱,得解脱才能得自在,这就是我们要随缘,要随顺因缘的道理。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不能随缘消旧业,而要不断地造新殃了。首先来说说我们应当随缘而合的道理。人与人之间,今生得以相遇,都是过去世的业因在起作用,由于彼此之间有宿业因缘的存在,才使人们彼此相逢。比如一个家庭之中的所有人,都是宿世的深缘和合,才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在家庭中,我们要彼此敬爱,彼此惜缘,当知今生相逢来之不易,应家庭团结,上下和睦,和气相待,和和美美地度过一生。大家看那些和睦的家庭,总是其乐融融,令人羡慕不已。当然,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有家庭和睦的,但是也有家庭不和睦的。一个家庭内部和睦,是过去的善业因缘在起作用;一个家庭内部战火常生,则是过去的恶业因缘在起作用。善缘相聚,固然是美,可是如果遇到不善之缘相聚在一起,又当怎么办呢?世间那些没有学佛的人,不懂得业由心生、业由心转和因缘果报的道理,业报现行了,只是随着业力而行,不能由心转业,因此就使过去的不善业继续加深,所谓恶业相续。但是对于学习过佛法的人来说,由于明白了业由心生、业由心转的道理,就可以用心来转业,比如彼此闹矛盾了,如果大家都忍一忍,以慈悲之心原谅对方,以大度之心宽容对方,这样就可以把不善业转了,转恶业而为善业。对于家庭中的情况,我们都应当如此来看待和处理,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尽量地化解矛盾,化战争为和平。这种方法,不但家庭内部应当是如此处理,推及其余的一切人际关系,我们都应当如此解决。

上面我们说了一下随缘的情况。现在我们的学佛的人当中,有不少的人,对这个随缘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因此在行为的做法上,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性的不良问题。最普遍的一个偏差就是,错误地理解了这个随缘的真实意义,以为因为要一切随缘,这个随缘的意义就是需要抛弃众生,在这种意义之下,所谓的随缘,就成了抛弃众生的美妙借口。我们在待人处事上所说的随缘,只是说令彼此之间没有挂碍而已,并不是说因为要随缘,所以就要抛弃众生,这是一个风马牛不相干的错误的因果逻辑。比如,某某人和某某人闹了一点纠纷,有一个和事佬去劝告,某某人就气呼呼地说:我和他,随缘吧!这里的随缘,是一种心态不妙的随缘意义,是以怨恨心为根底的抛弃之意。平常学佛的人都念得好众生无边誓愿度,一旦有了一点烦恼,就把这个大愿抛到脑后去了,这个众生无边誓愿度呀,变成了怨你恨你抛你弃你没话说!而舍弃众生,在佛的经典中说,是一种极大的罪过呀!一切佛法,都是佛以大慈悲心大智慧心讲说出来的,肯定是慈悲满怀的,肯定是智慧明洁的,可是在我们凡夫俗子的实际理解和运用上,就不一定合佛之本意啦!所以在我们平常的起心动念中,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心念和言行,看看是否真正符合佛说的教理教义。合于佛的教法的,就要坚持和发扬;不合佛的教法的,就要改变和修正。虽然我们处在凡夫位,不可能一下子就改正过来,但是我们总得要有改正之心,一次改一点,这样慢慢地修正自己的错误心行。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为法的修行过程,以及与其有关的一些内容,现在来学习无为法的过程及其相关知识。我们先来看看佛法词典中是怎样说明这个无为法的。关于无为法。这个无为法,是相对于有为法而言的,是指离于生灭有为造作的无因无果之法。《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六中说︰若法无生无灭,无因无果,得无为相,是无为义。

 

现在我们来讲说无为法的知识。这个无为法,简单地说,就是指的无因缘造作的理法,也就是无生灭变化而寂然常住之法。金刚经上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我们看其中的一句话: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不但一般人的知见和道法有高下,而且贤圣的知见和道法也同样有高下,比如第八地、第九地、第十地,虽然都是无功用行,但是他们的层次高下毕竟不同,所以即使是贤圣之间,也是有差别存在的。各个贤圣,都以自己的道法为标准,认为自己已经达到最高峰了,都认为自己的道法是无为法,都认为自己的无为法已经达到了究竟,而其实在各种各样的贤圣当中,有且只有佛才成就了最高无上的真实成就,佛法理所当然地是一切贤圣法中最高无上之真理实法。如果依照金刚经的这一句话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来讲,这个无为法,可以分为非究竟的无为法和究竟的无为法。除了佛法上所说的了义无为法,才是真正的究竟无为法之外,其余的所有一切所谓的无为法,都不是究竟的无为法,都只是非究竟的无为法而已。虽然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没有作过多的分别说明,但是我们应当对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现在我们只是来谈谈究竟的无为法。所谓究竟的无为法,在佛法上就是最上了义之法,是指契入真心自性的理体实相境界,与心体理性的真如实相互相契合互相照应之法,就是依真如性而显现出来的真如之相,依真如性而显发出来的真如之用。由于这个无为法,是指的真心自性的第一义谛之法,这个第一义谛之法,是本自清净的真如之法,这个本自清净的真如之法,他超言绝虑,无可言说,无可建立,因此佛在大量的般若经典当中,是通过破除有为法,而建立无为法的。“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其中的“如”是何义?此“如”就是无为法之义。

 

有为法,简单地说,就是依于无明妄想轮转之心而有所造作之法。无为法,简单地说,就是依于真如觉性不动真心而无所造作之法。在佛法的实际修证法门中,有特殊法门,有普通法门。特殊法门就是净土法门,他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直接性的因果交彻,他是即无为而有为,即有为而无为的,因此是一个无比殊胜的特别法门,不可以和其他的普通法门同日而语。而除开净土法门以外的其他所有法门,都是普通法门,他们的修证过程,总是从有为法开始,由有为法上升到无为法,通过修行无为法修习毕功,最后才成就的。我们应当对于修证的普通法门和特殊法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了这样清醒的认识之后,就有利于我们善于择法来实修,从而让我们今生决定成就。

前面说到,有为法和无为法之间,若是细分的话,还应有一个中间的过渡阶段。对于十地来说,前面的七个地,就是有为法的修证阶段,而后面的第八、第九、第十地,属于无为法的修证阶段。今天我们所学习的第七远行地,处于有为法之最末,因此可以视作中间的过渡阶段。这个中间的过渡阶段,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就象我们从此岸到彼岸去,要经过中间的那一座桥梁,我们只有通过了这一道桥梁,才能成功到达彼岸。金刚藏菩萨在经文中也强调这个七地过渡时期的重要性,如其中说:佛子,譬如有二世界,一处杂染,一处纯净,是二中间难可得过,唯除菩萨有大方便神通愿力。佛子,菩萨诸地亦复如是,有杂染行,有清净行,是二中间难可得过,唯除菩萨有大愿力方便智慧乃能得过。金刚藏菩萨打了一个比方说,杂染世界和纯净世界,这两者的中间是很难得以通过的,他在这里说的中间,就是指的这个第七地而言的。其后又说,这个二者中间,菩萨要用大愿力方便智慧才能通过,也就是说这个第七远行地,是菩萨实修大愿力方便智慧的阶段。一切实际修证佛道的菩萨,要由有为法上升到无为法,就必须得通过第七远行地这个中间过渡的艰难阶段,这是有为法和无为法之间的坎,也是杂染世界和纯净世界之间的坎,这个坎必须得通过,才能得到真实的大成就。

 

我们再来看其后的经文:

 

  解脱月菩萨言:佛子,此七地菩萨,为是染行?为是净行?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从初地至七地,所行诸行皆舍离烦恼业,以回向无上菩提故,分得平等道故,然未名为超烦恼行。佛子,譬如转轮圣王乘天象宝游四天下,知有贫穷困苦之人,而不为彼众患所染,然未名为超过人位;若舍王身,生于梵世,乘天宫殿,见千世界,游千世界,示现梵天光明威德,尔乃名为超过人位。佛子,菩萨亦复如是,始从初地至于七地,乘波罗蜜乘游行世间,知诸世间烦恼过患,以乘正道故,不为烦恼过失所染,然未名为超烦恼行;若舍一切有功用行,从第七地入第八地,乘菩萨清净乘游行世间,知烦恼过失不为所染,尔乃名为超烦恼行,以得一切尽超过故。佛子,此第七地菩萨尽超过多贪等诸烦恼众住此地,不名有烦恼者,不名无烦恼者。何以故?一切烦恼不现行故,不名有者;求如来智心未满故,不名无者。。。。。。。

 

在学习这段经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烦恼这个名相的意义。烦恼,音译吉隶舍。又作惑。是指能使有情的身心发生恼、乱、烦、惑、污等精神作用的总称。人类在有意识或无意识间,为了达到我欲、我执之目的,常沉沦在苦乐的境域,而招致烦恼的束缚。在各种心的作用中,觉悟为佛教的最高目的;以此而言,妨碍实现觉悟之一切精神作用,全部称为烦恼。佛陀欲使众生了解烦恼所致的恐怖情形,于是就以各种立场来表示之。依其作用而言,有随眠、缠、盖、结、缚、漏、取、系、使、垢、暴流、轭、尘垢、客尘等各种名称。一般以贪、嗔、痴三惑为一切烦恼的根源。

 

菩萨到了七地,还不能名为超烦恼行。七地菩萨,虽知烦恼过失,然而还是为其所染。比如现实生活中,品德比较高一点的人,明明知道骂人不对,可是一旦被人惹火了,明知骂人不对心里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一旦火发开口就骂人,这是一种明知而犯的情况。菩萨到了七地,虽然算得上是已经达到相当程度的修行之人,可是照实而言,还是烦恼中人,遇到烦恼的人事,过去的习气仍然起现行,所谓宿习还有。七地菩萨,因于宿习还在的缘故,于烦恼未得清净,因其所作所为由烦恼习气所支配的缘故,他的一切所修所行,还只是处于有功用行的范围,不能名为无功用行。修行菩萨要经过第七地,真正入了第八地以后,舍一切有功用行,知烦恼过失不为所染,这时才能名为超烦恼行,无功用道。所以,七地是菩萨由烦恼行到超烦恼行、由有功用行到无功用行的转折点。所以这个七地,就象磨盘的磨眼一样,各种粮食只有钻过了这个磨眼,才有由粗变细,一切菩萨,只有通过了七地,才能由有为上升入无为之道。

 

好了,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其余的内容,请大家自己去看,去理解去体会。

 

现在,我们来把今天学习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所有一切众生,都结佛缘,都种善根,都入佛门受佛教化。愿我们把学习的功德,回向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请大家和我一起,一起礼敬我们的大悲慈父阿弥陀佛。让我们用至诚心,在自己的心中口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三遍。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华严经       阿弥陀佛)(五明学佛网:华严经       阿弥陀佛)  

 仁焕法师:“南无阿弥陀佛”是生命改良进化的信号 

 仁焕法师:阿弥陀佛的本愿 

 温金柯博士: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考 

 仁焕法师:阿弥陀佛是和平王 

 张文良教授:《楞伽经》与灵辨的《华严经论》 

 鎌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二十四、永远之求道——入法界品(三 

 鎌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二十三、唯一法门——入法界品(二) 

 鎌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二十二、善财童子求道——入法界品( 

 鎌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二十一、清凉之心水——离世间品 

 鎌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二十、如来之示现——宝王如来性起品 

 鎌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十九、普贤之行愿——普贤菩萨行品 

 鎌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十八、如来之光明—佛不思议法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