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世间百态

 患癌教师倾力救助玉树孤儿 称担子太重不能倒下


   日期:2011/11/30 10: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何江萍与玉树地震孤儿们在一起。

 

何江萍与玉树地震孤儿们在一起。


    去年的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大地震,顷刻间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5岁的小姑娘求永巴毛所有的亲人都在地震中不幸遇难了,只留下她孤单单一个人。和求永巴毛一样,很多玉树孩子的家庭被瞬间的天翻地覆摧毁,成了孤儿。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儿慈会)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从地震废墟中接出百余名孤儿,在浙江新湖集团的协助下,推出“百名孤儿成长救助”项目,担起了把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抚养到18岁的社会责任。2006年因患癌症病退的53岁的中学老师何江萍,放弃了家中休养,担起了项目组主任的工作。

    干过数十年专职青少年和学生工作的何江萍,对孩子们有一份由衷的疼爱,这些地震孤儿让她倍感心疼。还在与癌症抗争的何老师,为孤儿救助项目几乎倾尽了心血。为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她着力推广了爱心家长对孤儿的认养助养等项目,多次不顾自己身体状况,忍受高原反应,一趟趟往返北京、西宁和玉树,处理初高中孤儿的学籍、监护权等问题。

    何江萍的付出换来了100多名孤儿由衷的爱,在这群遭遇巨大变故的孩子眼里,她就是他们最爱的 “何妈妈”。“老师啊!我们非亲非故,你们为什么对我们那么好啊?”一位备受何江萍关爱的玉树孩子,总是这样问她。 

“孤儿休养营”让孩子重燃信心

    地震后两个月,儿慈会举办了“玉树儿童北京休养营”,来自地震灾区的77名玉树孤儿被接到了北京休养。

    何江萍至今还记得那群孩子刚下飞机的模样,穿的服装各式各样,大多数孩子黝黑的脸上都带着高原孩子特有的高原红,他们共同的特征还有——一句话都不说,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是刚从地震废墟上爬起来的孩子,最小的才有两岁,身心都浸满了地震的伤痛。看着这些年龄不同、眼中透露出距离感的孩子,何江萍的心隐隐作痛。

    她想尽可能地去抚平这些孩子的创伤,项目组由于人手紧缺,面向高校招募了志愿者。通过招募和培训,他们在最短时间内组建了志愿团队,并进行了培训。何江萍还请来了自己的爱人——国防大学研究生院的文若鹏副院长,为孩子们举办讲座,尽可能缓解孩子负面情绪。

    两个多月的日子里,何江萍和大多数志愿者一道,后半夜一点之前没睡过觉。每天早晨起床叫醒孩子,晚上熄灯查床,白天带孩子们参加各种活动,晚上9点半雷打不动开工作例会。

    工作事无巨细,大到外出参观活动安排,小到哪个孩子今天没好好吃饭,何江萍和志愿者都要顾及。给孩子们梳头、洗澡,洗水果、切西瓜,无论在餐厅、课堂、宿舍、操场,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抱在怀里、骑在脖子上、背在背上……渐渐地,孩子们敞开了心扉,脸上有了笑容。

    在参观中国科技馆和奥运村时,藏族志愿者德吉永藏的身上,一会儿是江永求措趴在背上,一会儿是松求巴毛睡在怀里。6岁的小男孩更尕求培说长大要当喇嘛,因而不让女老师抱他、亲吻他,但却最喜欢让德吉抱,他知道何江萍也很喜欢他,有时为了惹何老师妒忌,故意在她面前趴在德吉的怀里亲德吉的脸给何老师看,看到她悄悄走近就咯咯笑着跑开。

    两岁多的小松求巴毛,第一次在廊坊特校给何江萍的见面礼就是尿湿了她的裤子,因为没带换洗衣服,这条裤子一直穿到第二天下午回北京。休养营快结束时,小巴毛就要离开北京返回玉树了,何江萍一个人抱着小巴毛躲到学校的小树林里流泪,小巴毛不知道何老师为什么哭,却一直用她的小手给她擦眼泪,哭的特别伤心……

    童真无邪,看着孩子们脸上渐渐露出的笑容和对外界重新燃起的好奇心,何江萍欣慰之余又觉得责任重大。 

为孩子上学问题奔波于“北京—青海”之间

     玉树孤儿地震后在紧急状态下匆匆来到北京,在“幸福成长孤儿救助项目”的帮助下,有一部分留在北京和安徽读书。玉树偏远牧区联系不便,很多孩子和家里亲属联系不上,为了孩子们的临时监护权以及孩子们的学籍问题,何江萍不顾自己身患癌症需要休息,和项目组同事前后在海拔平均4000多米的玉树待了20多天,有时还要跑到孩子们亲属家里,和孩子们的亲属一一签署协议,他们也走访了玉树州民政局、教育局、团委,州里分管副州长等,为孩子的学籍问题奔波不已。

    儿慈会救助的玉树孤儿,现在上小学的41名,初中的23名,高中的19名,回玉树的22名,儿慈会负责了全部生活费、学费、特长培养费、回玉树往返路费,他们要把这些孩子抚养到高中毕业。在北京,小学生就读于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中、高中生在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上学。因为孩子们住校,好多事只有周六日才能到学校办,平时不能干扰教学。所以何江萍和在同事们(共三个人)几乎没有休息日,利用周六、日为孩子们尽可能多地创造一些学习机会,给他们在周六安排了舞蹈课,周日下午上藏文课。

    何江萍说,他们的项目目标是想把这些孩子培养成玉树的可持续人才,“幸福成长孤儿救助项目”项目是一个长期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她介绍,过去对玉树的教育过不了解,现在去过多次,直接在学校对接工作,了解了很多真实情况。“确实是太落后了。很多学校小学毕业的学生教小学,高中毕业就是很宝贵了。海拔4000多米的玉树很多内地人无法在那里生存,那里的人又很少有机会能出来学习。教育落后的结果是什么都落后。”

    他们的救助项目就是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回到玉树不会有高原反应,又都懂得藏语,成为帮助玉树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力量。何江萍欣喜地发现变化正在发生:一个在北京上一年级的男孩,带他回玉树见奶奶时,和他叔叔家上四年级的孩子一起写作业,比他叔叔的孩子强很多。    

期待更多爱心力量参与

    儿慈会孤儿救助项目组是在玉树地震之后成立的,首批救助的孩子是玉树藏族孩子为主,然而儿慈会是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救助对象面向全国需要救助的所有孤儿。所以除了玉树地震孤儿外,救助对象也扩展到艾滋病孤儿及甘肃、陕西、河北全国范围内需要帮助的孤儿。何江萍的工作更加的繁重了。

    河南女孩莉莉父母因艾滋病去世了,但她本人是健康孩子,还有一个妹妹,姐妹俩相依为命。姐姐今年考上了大学,妹妹还在农村。在儿慈会的资助下,莉莉姐姐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有了着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项目都在做短期的医疗、物质救助,也有很多人去贫困地区支教,但因环境太恶劣了,大多数都难以持久。这么长期的人才培养工程很多人不敢做,因为持续时间太久,承诺的代价太高。”何江萍感叹,她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这项长期而艰巨的救助计划中来。

    事实上,包括玉树孤儿在内的孩子也受到了各界爱心人士的关照,哪怕只是一份小小的关心。在“孤儿休养营”参观圆明园时,圆明园领导亲自到门口热情迎接孩子们,孩子们所到之处经常有人询问孩子们的情况。在园内遇到一位来自内蒙古,带着母亲和妻儿游览的税务干部,在得知这些孩子是来自青海玉树灾区的孤儿后,要求一定要为孩子们表达一点心意,全家人给102名孩子和全体志愿者每人送来两瓶饮料。当他看到最小的松求巴毛才两岁就成了孤儿,非常心疼,当场掏出300元钱给小巴毛。

    在八达岭长城,一位带孩子游玩的30岁左右的女士,一定要请20多名多名小小班的孩子吃肯德基,无论怎样追问也不肯说出她的姓名……

    在所有人看来,何江萍无时无刻都精力充沛,让人很难想象其之前她与癌症做过一番生死搏斗。她坦言,自己身上系着那么多孩子的成长问题,担子很重,所以她一定要战胜癌症,开开心心陪着孩子们成长成才。所幸,目前为止她的身体状况还好,这让她很欣慰。(拾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孤儿       救助)(五明学佛网:孤儿       救助)  

 衍慈法师:佛教与孤儿 

 文殊菩萨两次救助虚云老和尚 

 虚云老和尚:文殊菩萨化身乞丐,两次救助虚云禅师 

 信愿法师:广东法觉师突病急救助念得生 

 文殊菩萨两次救助虚云老和尚 

 嘎玛仁波切:真正的慈善,是对他人心灵的救助与精神的引领 

 信愿法师:广东法觉法师突病急救助念得生 

 嘎玛仁波切:真正的慈善,是对他人心灵的救助与精神的引领 

 现代因果报应录:王夫妇义救孤儿 

 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为什么救助最适合 

 冯冯:悲惨的国际海港孤儿 

 黄柏霖:一桩离奇的救助孤儿得善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