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日期:2011/12/10 14: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农历十一月十七日,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略称弥陀。梵语amita,意译无量。另有梵名意译无量寿、无量光。浊世之人,死后如没有积善功德,会随业报,流转于六道轮回之内,六道者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鬼道、畜生道与地狱道。轮轮转转,始终在六道中受苦,即使生于天界,天神享尽之后,仍然会再下于人间,又再流转,业力重时,又会再转入畜道,鬼道,最不幸的就是堕入地狱道主动经千劫,求出无期。但只要精勤心称念阿弥陀佛,在临终时,阿弥陀佛会亲自接引是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再不受轮回之苦。

   关于阿弥陀佛名号之由来,据鸠摩罗什译之阿弥陀经载,此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故称阿弥陀佛。然据梵本阿弥陀经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载,此佛寿命无数、妙光无边,故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一佛而有不同义之二名,为其它诸佛所未见。又于般舟三昧经、大阿弥陀经、维摩诘经等早期经典中,亦仅有阿弥陀之称号,故推知无量寿、无量光之称号,系后代依其名之原义所立。另据平等觉经、后出阿弥陀佛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等载,弥陀号称无量清净佛,所在之世界称为清净世界、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成道之本缘,据无量寿经卷上载,过去久远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时,有一国王发无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为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处修行,熟知诸佛之净土,历经五劫之思虑而发殊胜之四十八愿。此后,不断积聚功德,而于距今十劫之前,愿行圆满,成阿弥陀佛,在离此十万亿佛土之西方,报得极乐净土。迄今仍在彼土说法,即净土门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阿弥陀三尊像通常以观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其胁侍,而与此二尊并称为西方三圣。

  于现存大乘经论中,记载弥陀及其极乐净土之事者凡有二百余部,可见有关弥陀信仰及净土教义之深入人心。据般舟三昧经卷上载,阿弥陀佛有三十二相,光明彻照,端正无比。另据观无量寿经之说,无量寿佛之身如百千亿夜摩天阎浮檀金之色,其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之白毫右旋宛转,毫相之大小犹如五倍须弥山之高广;其眼清白分明,眼之大小犹如四倍大海水之纵广。其身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中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摄取念佛之众生。于西藏,阿弥陀佛被视为无量光、无量寿二佛,若祈求智慧,则皈依无量光佛;若祈求延寿福乐,则皈依无量寿佛。

  于密教,以阿弥陀佛象征大日如来法身之妙观察智,称为甘露王。于金刚界曼荼罗中,称为受用智慧身阿弥陀如来,居于西方月轮之中央。其身黄金色,结三摩地印,密号清净金刚,三昧耶形为莲花。于胎藏界曼荼罗中,称为无量寿如来,居于中台八叶之西方。其身为白黄色或真金色,闭目,身着轻衣,跏趺坐于宝莲上,结入定印。

 

【阿弥陀佛略传】

    阿弥陀佛于未成佛前,在过去无量劫中,为妙喜国的国王,名为乔尸迦,他的父王名为月上转轮王,母亲是殊胜妙颜。在当时有一尊佛出世,称为世自在王如来(定光佛以下的第五十三佛)。乔尸迦王听佛说法,心怀畅悦,心地开朗,遂发无上菩提心,弃舍了国王位,皈投世自在王佛而出家,赐号法藏比丘。他的修行意志在救度一切众生之苦,而发广大愿力。他自因地起就喜好修持特殊之行,并希望达成最极无上的佛果。又对于沉沦苦海中的苦恼众生,尤欲赐与极上无比的大安乐与利益,才能满足他的心愿。于是他仔细思维,欲达成此目的,必须先建立一殊胜极乐的世界,来摄度众生才可以,又遂复立定一种最简要的行门,能够使一切众生,易于修持而喜欢生到他的国土。尔时法藏比丘唯不知道何尊佛的佛土最为超绝?修持如何法门最为简易,方能达到大愿,克成伟业。于是法藏比丘重诣佛前,顶礼已毕,长跪合掌,以颂赞佛,赞已,禀白佛言:(我发无上正觉之心,唯愿世尊广为宣演十方诸佛如来壮严的净土,并诸修证的法门,我闻已当如说修行,成满所愿,令我速成正觉,拔诸众苦)。

  时世自在王佛,感念其壮志及他的高明,即细为开示诸修行门,并广说二百一十万亿诸佛刹土的境界。尔时,法藏比丘仗佛之不思议神力,并其一念真诚感应的心愿,诸佛国土即时悉现于眼前。法藏比丘闻佛所说,更加欢喜踊跃,发起无上胜愿,遂于诸佛国土中,精细选择其胜而舍其劣,则唯有西方净土,最为殊胜,最为适意。又于过去因行中,细心检定,舍其难而选取其最易的行门,莫过于称名念佛一法最为方便。是时即再白佛说:[我已摄取壮严佛土,清净之行]。时佛告法藏:[汝今可说,悦诸大众]。法藏比丘白佛言:[唯垂察听如我所愿,遂于佛前广发四十八愿],创设新的极乐世界,广度九品含灵,愿愿壮严极乐,愿愿拔度众生。尔时法藏深自思维,若非绝胜殊妙的净土,则希望往生者就少,或且是因生难为修持,虽则是殊胜的净土,如何的壮丽,亦不能广摄众生,求生我国。如是奈何能酬兹大愿呢?于是就以壮严西方极乐世界,为一切众生的归宿处之果,提倡念佛法门为一切众生修行往生之因,如此绝世的大业,非是大愿大力,岂容易成就!所以法藏比丘即时发大道心,依本誓愿力,历劫修行,勇猛精进,忍力无倦,善行不退,或生为王,或为豪富,或为比丘,或为天人等,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广修万行,多植德本,乃至修诸艰难的苦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苦行都修持过由此可知法藏比丘的用心了。

  法藏比丘曾于过去的久远世,在善持劫中,世界的名称为删提岚,当时的教主号称宝藏如来,同时的法藏比丘为转轮王,宝藏如来曾为授记说:[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无量寿,世界名安乐,国土清净。]

  须知法藏比丘欲达成此超世绝大的宏愿,已非是一劫二劫乃至百千万劫而修来,宝由无央无数劫中,长期的修积,方能成就此不可思议之万行功德,来壮严此绝胜的西方净土,现时说来已是圆满成就伟业,更在极乐国中,垂手殷勤,说法度生,已是十劫之久,我们为何不尽早发愿求生,而甘心长久的愿作醉生梦死之辈,流浪在生死苦海中呢?

 

  【阿弥陀佛圣诞仪规】

    1、戒定真香;

    2、称圣号;

    3、佛说阿弥陀经;

    4、阿弥陀佛赞偈;

    5、拜愿;

    6、三皈依。

  (一)戒定真香赞: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热在金炉上,顷刻纷纭,即遍满十方,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二)称佛菩萨圣号: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三)佛说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逸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瑠璃、玻瓈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瑠璃、玻瓈、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故名阿弥陀。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於今十劫。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於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於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佛说阿弥陀经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即往生咒)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三遍]     

 

(四)弥陀赞偈:

弥陀佛,大愿王,慈悲喜舍难量,眉间长放白毫光,度众生,极乐邦,八德池中莲九品,七宝妙树成行,如来圣号若宣扬,接引往西方,如来圣号若宣扬,接引往西方。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绕念)南无阿弥陀佛(绕佛约数百声然后各归原位)   

 

(五)拜愿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    

南无阿弥陀佛(十二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拜)    

 

(六)三皈依: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

  --------------------------------------------------      

永明延寿大师与阿弥陀佛圣诞之由来    

永明延寿大师(公元九○四——九七五),唐末五代临安府余杭(浙江杭县)人,大师乃是中国佛教史与文化史上的一代高僧――它不仅是中国祖师禅的法眼宗三祖,又是莲宗(净土宗)第六代祖师。     

在中国佛教史上一身兼祧影响最大的禅、净两宗祖师的唯有永明延寿大师一人,可见大师地位之重要与尊隆,影响之巨大而深刻。他一生著述等甚,尤其是其佛学巨著《宗镜录》乃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为重要、最有影响的典籍之一。编成之时,忠懿王即亲为制序,予以高度评价。永明延寿大师在生前与寂后一直受到推崇,而且评价越来越高。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禛可以说是历来对大师评价最高,推崇最力的一位。    

雍正帝称永明延寿大师为“古佛再来”,“六祖以后古今第一大善知识”、“超出历代诸古德之上”、“震旦(华夏)第一导师”,称赞其编集的《宗镜录》一书为“震旦(华夏)宗师著述中第一妙典”。    

《御录宗镜大纲》就是他对永明延寿百卷《宗镜录》亲自摘录的大纲,以作为“入《宗镜》之向导”。他还广为流布永明延寿的主要著作《宗镜录》、《万善同归集》等,亲自为之制序作跋,给予高度评价。他视永明大师为心心相印者,认为永明“与朕心,默相孚契”,“与朕所见,千百年前,若合符节”。    

故在论述中经常引用永明语录,以永明的圆融正见作为分析的依据与评判的标准。他特加封大师为“妙圆正修智觉禅师”,敇令“修葺塔院,庄严法相,令僧徒朝夕礼拜供养”。可以说雍正对永明延寿大师的尊崇与重视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综上所述,我们都知道永明延寿大师不仅是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而且生于五代十国――正当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一个乱世,佛法在那个时期经过唐武宗“会昌法难”的灭佛运动之后,呈现衰微的现象,已经见不到盛唐时期的八宗共荣的兴盛景象,永明延寿大师就是在佛法衰败等待重建的时代兴出于世。    

大师在当时深受吴越王钱俶的礼敬,尊奉他为国师。有一天,吴越王想开个无遮大会――就是打千僧斋,只要是出家人来应供,皇帝是一律平等供养。虽然说是平等供养,摆设的桌位总有上下座的分别,上座的位子谁都不愿意坐上去,大家都谦虚地推来推去。在谦让不下的情况下,大家想既然永明大师是皇帝的老师,当然请永明大师坐上首席位子,但是永明大师也很谦虚,就是不肯坐这个首席位子。在这么推推拉拉,就来了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大耳朵和尚,大家都不认识,看到大家在那里推让,他老人家就不客气,往首席位子上一坐。这一坐下来,当然吴越王也不好意思赶,但是心里很不舒服,国师没有坐首席位子,却被一个不认识的和尚坐上去,但总算是出家人,也就不便说话了。    

打完千僧斋,大家都散去了,吴越王就问永明大师:“我今天供斋,有没有圣人来应供啊!”吴越王认为如果有圣人来应供,他的福报就大了。    

永明大师说:“有啊!”他说:“什么人啊?”“是定光古佛今天来应供。”“那一个?”“坐在首席的那个大耳朵和尚就是。”吴越王听了之后心里就很欢喜,赶紧派人去追。    

派去的人就一路到处去打听:“你们有没有看到一个耳朵很大的和尚,从那一条路走了?”后来打听到长耳和尚是在一个山洞里面修行,找到之后,吴越王派的人就顶礼膜拜,请他到皇宫里面来供养。    

长耳和尚说了一句话:“弥陀饶舌!”――阿弥陀佛多嘴啊,泄露我的身分!长耳和尚说完就圆寂了。    

这些人看到长耳和尚圆寂,就呆在那边:“定光古佛是找到了,却圆寂了。”想想他刚才讲的“弥陀饶舌”,说长耳和尚是定光古佛的人是永明大师啊,那“弥陀饶舌”不就是在说永明大师,原来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赶快回去报告吴越王:定光古佛走了,阿弥陀佛还在。    

吴越王听到定光佛圆寂的消息,当然很失望,但知道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这下欢喜得不得了。就赶紧去见永明大师,快步往外走,走到门口,刚好一个报信的人慌慌张张地从外面跑进来,几乎跟吴越王撞在一起。吴越王问他:“什么事情这么慌慌张张?”“永明大师圆寂了!”     

这是阿弥陀佛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作永明延寿大师的一段公案,现在大家订阴历的十一月十七日作为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教主,而且成佛已经十劫,不是历史性的人物,十一月十七日诞生是怎么来的呢?    

十一月十七日是永明延寿大师的生日,所以就把这一天当作阿弥陀佛的圣诞。       -

 

------------------------------------------  

一句“阿弥陀佛”十种妙处       

“阿弥陀佛”,这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慢慢长夜里的明灯。念佛人现世获得的十种妙处。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上亲口开示的,佛无妄语。    

一、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    

天道中的一切天神,都尊重佛法,看到念佛人都欢喜赞叹,冥冥中加以保护。因此,念佛的人,不求消灾免难,自然消灾免难;不求家庭平安,家庭自然平安。这对念佛的人说,不过是现世获得的小利益。对天神说,也是积累功德,双方均有利益。    

二、常得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菩萨的任务,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时常分身无量,游化十方,普度有缘。念佛众生和诸佛菩萨有缘,众生在生死苦海中,一心称名,是向佛菩萨发出的呼救声。所以古德说:“生死海中,念佛第一。”称名求救是因,菩萨寻声救苦是缘,因缘和合,感应道交,自然逄凶化吉,离苦得乐,这就是果。古今以来,许多有缘众生,由于遭受厄运苦恼而称名号,由于称念名号而转危为安,也由于获得念佛的利益,而生信发愿,求生净土,见佛闻法。“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这是菩萨化度众生的善巧方便。    

三、常得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常得诸佛护念:护,保护;念,惦念。《阿弥陀经》说:“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念佛的人,受到一切诸佛的保护和惦念,由于诸佛保护和惦念的力量不可思议,所以他们修行的心,能永不退转,直到得着佛的智慧——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照这样说,就算这一世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但既已种下善根,就不会退转,一定有一天会往生净土,见佛闻法。    

阿弥陀佛放光摄受:阿弥陀佛,又号无量光佛。佛的智慧之光,横遍十方,超越空间。佛的光明比太阳的光大千亿倍,太阳的光,一道墙便隔断了。佛的光明无所不照,任何东西也阻隔不了。“阿弥陀”是无量光寿,是佛的法身,也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念佛的人,业障消除,身心清净;心头清净,即心是佛。也就是“妄去真显”的道理。    

四、念佛之人,光明烛(照)身,四十里之遥(远)一切恶鬼,皆不能害;一切蛇龙毒药,悉皆不受    人人本具的常住真心,像一面大圆镜,能照天照地,具有无量光明。但被多生尘垢蒙蔽,晦暗无光。一句佛号,是消除妄念的净化剂,妄念消除,心光显露,身放光明可达四十里之远。这是真实不虚的。    

《藕益大师文选》记载,安徽桐城县,有甲乙二人,外出经商,后甲病死异乡。乙将他安埋并带回遗物,交给甲妻。甲妻以其夫年轻体健,何以突然死去?怀疑乙谋财害命。乙深感委屈,又无法证明。便去甲坟前痛哭,倾诉冤屈。忽然甲的声音附耳说:“你对我有恩情,我妻冤枉你,我可以附在你的身上,回家去对妻解释清楚。”于是乙便折回。一路上,甲和他对话,和生前一样。不过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一次,乙偶然失脚,几乎跌倒。不自觉地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这一下,甲用惊恐的声音在远处说:“你怎么放光吓我?”乙听到念佛会放光,又连念几声佛。这一来,甲的声音距他更远,说:“你念佛时,胸部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我没法靠拢你身边。请你回去告诉我妻,叫她到坟前来,我会向她解释清楚。”乙便照办。通过这件事,使乙深感佛力不可思议,便弃商出家,潜心修行。后来成为一位高僧。1948年,成都杨昌平居士,一天路经成都东门大桥时,脚下踩着石头几乎跌倒,不觉口中念一声“阿弥陀佛!”当夜做一梦,梦中有五个花枝招展的美貌女子,约他同行,他心动了,便伙同一道行至某街某号,她们进去并向他招手。这时有白胡子老人阻挡他说:“你是念佛人不要去。”他仍然拼命往里面钻时,便突然醒了。杨觉得这梦离奇,次日亲往某街某号,向主人询及昨夜梦中情景。主人说:“并无五个美女前来,只是我家昨夜母狗产下了六只狗仔,有五只雌性的花狗,一只雄性的狗出生便死了。”杨听后,吓出一身冷汗。心想如果不是念了一声佛,就变狗去了。以此,他更虔心奉佛并常举此事劝人。以上是范隆奕居士(现年89岁,住乐至报国寺念佛安养院)于1996年亲自听杨所说。    

一切妖魔鬼怪,都怕光明,都怕佛名。《普门品》说:假设在三千大千国土中,到处均有夜叉罗刹,想来害人。听见他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那些恶鬼,连看都不敢看他,更不可能加害了。一切恶龙毒蛇猛兽,也不会加害。“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急走无边方(迅速逃往远方。)”“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燃)。念彼观音力,寻声(闻身)自回去(回避)。”至于毒药,也有明确的开示:“咒沮诸毒药,所欲害身者(想用它害别人),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害人终害己)。”以上都是佛陀亲口宣讲,虽说的是称念观音菩萨名号,其实念阿弥陀佛也是一样。    

五、水火冤贼,刀箭牢狱,横死枉生,悉皆不受    

五浊恶世的众生,种种厄难苦恼,层出不穷。这里列举水灾、火灾、冤对、强盗、枪炮、(古代的刀箭,就是今天的枪炮,都是杀人的凶器。刀箭之灾,包括战祸在内)牢狱以及遭受横祸冤屈而死或枉堕恶道等。其实,灾难远不止此,不过举这些作为代表罢了。    

贪、嗔、痴三毒是万恶的根本,是灾难的根源。念佛的人,念念清除三毒,消除烦恼,不求消灾免难,自然消灾免难于无形。平时能一心称名念佛,到紧急关头,我们自性中的弥陀,自会救护弥陀心中的众生,而使逢凶化吉。如果平时不念佛,到灾难临头时,内心恐慌张惶,六神无主,很难想起念佛。还有,念佛的秘诀就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说:“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必须牢记!    

六、先所作业,悉皆消灭。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七、夜梦正直,或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像    

梦境是唯心所现。欲念重的人多YIN秽梦,嗔心重的人多恐怖梦。念佛的人身心清净,夜眠安稳,不会做恶梦、邪梦。还有上床后,默持佛名或静听念佛磁带,可以养心安神,既能对治失眠,又可消除恶梦。如在梦中,遇到恐怖境相,或出现梦靥时,一称佛名,顿时化为乌有。    

老实念佛,绵密用功,妄想逐渐消除,心光逐渐显露。众生心净则见佛,佛无时无处不现身(净土法门法师语)。水清月自见,能够见到阿弥陀佛殊胜的庄严妙相。但是,切不可因此生欢喜心、执著心。这不但无益,反致受害。印光大师说:“近来修行的,多有着魔的事情发生。这都是由躁妄心,急于希望有感通,有胜境出现。应该知道,不要说显现的境界是魔所现,即便是胜妙境界,只要生起一念贪著欢喜之心,就会受到障碍和损害。”     

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娑婆众生,身为苦本。一生多在惊恐、怨愤、忧愁、痛苦中度过。只有念佛的人,内心清净,一心念佛,随缘消业,不被境转。内心充满法喜,容貌充实光辉,疾病自然消除;健康长寿,不求自得,这只算是念佛的副产品。念佛的人,诸佛欢喜,龙天拥护,善缘增长,所作的事必然吉利。净土法门法师说,台湾有位男居士,九十多岁,每天走三万步路,念三万声佛,身体健康,精神饱满,腰背挺直。他将来临命终时,必能毫无病苦,安详往生。    

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喜欢、礼拜    

念佛的人,内心清净,和气迎人,广结善缘,助人为乐。孔子说:“敬人者人恒(常)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尊敬别人的人是种善因,人们常常尊敬他是结善果。爱护别人的人是种善因,人们常常爱护他是结善果。)种这样的因,结这样的果。受到人们的恭敬、欢喜、礼拜,这是必然的事。    

以上九条,都是念佛现生就获得的大利益。那种认真为念佛是消积等死的,是临终才得用的说法,不攻自破。    

十、临命终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持金莲花,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死亡是人生最悲痛的事,也是人人都逃不了的。在临命终时,拥有无上权势的帝王,拥有亿万资财的豪富,和一无所有的叫化子,会完全一样。那时手中的权势和财富,丝毫都帮不了忙。只有念佛的人,这时才能无留恋、无恐怖,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同时,必定蒙佛接引往生莲邦。从此超凡入圣,直至成佛。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第十九愿是闻名发心愿,第二十愿是临终接引愿。愿文是:“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顷(顷刻之间),即生我刹(国土),作阿惟越致(不退转)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不能实现此愿,我誓不成佛)。”这是阿弥陀佛对念佛众生作的保证。还用怀疑么?    

如上十种利益,经文具载,乃佛金口之所宣也。既是现生、来世皆有利益,然则,世出世间要紧法门,无如念佛者也。但当精进,勿用怀疑!    

本文列举的十大利益,都是佛经所载,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讲的。既然对现生和来世都有利益,那么,无论从世间法或出世间法说,一切法门中,没有比念佛法门更重要的了。    

但是念佛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不少学佛的人,也并不完全了解,或许还有怀疑。正如明代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中“念佛不专一”一文所说:“我以前在某寺参学,一天方丈对大众说,中元节将做盂兰盆会,我以为一定要设斋供众,结果并未设供,只是领众念佛三天而已。又某寺当家师遭官府拘捕,寺中首座集众举行佛事,以祈救护。大众以为要诵经持咒;结果只是高声念佛而已。这两件事,皆出于常情意料之外。可见大德们的思想作法,不同凡响,很值得学习。但是今天许多念佛的人,名为专修净土,可是为了求延寿,便诵《药师经》;为了消罪业,便拜《梁皇忏》;为了救厄难,便念消灾咒;为了求智慧,便念观音文。把平时念的佛号放在一边,以为念佛无济于事。为什么不想一想: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往生的人也寿命无量,何况求人间百年的寿命呢?《观无量寿佛经》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况眼前的厄难还不能消除吗?《无量寿经》说,“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无边)界”,念佛的人,弥陀常以智慧之光照其身,何愁没有智慧呢?“一句佛号,是阿伽陀药,万病总持,如果你不相信,不肯服,又有什么用呢?”这段重要的开示,今天读起来,仍然具有非常中肯的指导意义。    

“佛言不信,何言可信?”切勿丝毫怀疑,疑则自生障碍,断难获得念佛的利益。    

---------------------------------------------------  

法王如意宝关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开示     

在无穷无尽的宇宙中,佛陀所显现的幻化无量无边,所教化的刹土也纷然呈现。然而在即生当中,大多数人最感缘近的还是西方极乐世界。在他们的心念当中,也会时常忆念极乐世界的种种美妙庄严。依佛经记载,极乐世界属化身刹土,比较容易往生。华智仁波切和麦彭仁波切,也都曾赞叹过西方极乐世界和东方现喜刹土的种种功德(东方现喜刹土乃是东方不动佛之清净刹土,距婆娑世界十万亿国土,众生寿命十万劫。那里虽然有男人、女人,但人们却不受贪心和嗔心的恼害,功德不可思议。然而在诸多经续中,却并未阐明需要具备何种因缘才能顺利往生到那里。不过,我们在忆念东方不动佛的时候,我们的心相续当中就会播下往生其刹土的种子。)。虽然从究竟意义上讲,东方不动佛和阿弥陀佛并无差别,但无论依靠我个人的分别念来判断,还是就经论当中的文字方面进行观察,我仍然认为其刹土的庄严殊妙,似乎不能与极乐世界相提并论。    

至于极乐世界有无凡夫,各大祖师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竹庆仁波切认为极乐世界有凡夫存在,而乔美仁波切和麦彭仁波切对此则持否定态度。麦彭仁波切是这样解释的:普通凡夫往生极乐世界之后,通过阿弥陀佛的无上加持,立即就会成为登地的圣者。对于这些不同的观点,以及各位祖师大德的究竟密意,我们都应予高度重视,并应通过精进闻思去深入理解。万万不可依靠凡夫的分别念妄加揣测、随意评价,以免由此造下无边罪业,为自己往生西方设置障碍。    

麦彭仁波切在《净土教言》中开示,如若没有造下谤法罪和五无间罪,又具足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和意乐等这四大因,一般人都能顺利往生到那里,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说到谤法的过患,嘎当派曾在其教言有所涉及。喇啦曲智仁波切和萨迦班智达都明确指出,普通人不可以犯谤法罪。恰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除详细记述了如何辨别谤法罪与非谤法罪之间的界线以外,还论及了五无间罪、近无边罪的诸多过失。其中,尽无间罪并不容易违犯,而在五无间罪中,杀父母、杀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在一般情况下也很难触犯。至于谤法罪的情况就不尽相同了。一方面稍有不慎就易违越;另一方面,多数情况下又很难确认谤法与否。至于谤法与非谤法的界限,在《弥勒菩萨请问经》中有较详尽的开示。    

若就今生的显现而言,我们前世应该没有造过五无间罪,否则,此世也不会得到人身。因为如若造下此罪,往往身后立即感受果报,其恶业一般不会隔世成熟。然而,无论三藏法师还是普通行人,在今世的言行中却极易触犯谤法罪。为此我们应当时常猛力忏悔。佛经中讲,念诵十万遍金刚萨垛心咒,可以忏净违犯密乘根本誓言的所有罪业,而谤法罪则属于违犯显宗得根本誓言,所以如是念诵定可清净此种过患。    

这也是本院每年召开金刚萨垛法会的目的所在。法会期间,每位参加者于两、三天内即可积累一亿遍心咒之功德,其忏悔罪障的力量可想而知。释迦牟尼佛曾指出,众人共修之功德是各人所修功德的总和,也就是说,如果一万人参加同时参加法会,每个人于法会期间所造善业都将增长一万倍。然而,如今却有很多人不相信这一点,世间的学者对此也不予承认。事实上,无论善业抑或罪业,若众人共同协商、参与,每个人将得到一份相等的功德或罪业。例如一千人同时密谋杀害一人,待到果报成熟之时,千人中的每个人都会感受杀害一人之果报。而众人所造之善业功德也与其理相同。尽管这样,却仍有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个人念诵的功德较大,集体共修的功德较小,这些见解都是对因果关系不十分信任所致。作为一个修行者,我们理应相信佛陀的教言,特别是对因果要生起坚定的信解,以后再遇大型法会时,一定要积极参加,从而得到大家共修得善业功德,这同个人修持的利益相比,相差十分悬殊。    

总而言之,我在此希望大家一心一意观想阿弥陀佛,日夜祈祷,共同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假如能如此行持的话,无论今生或来世,我们都会沉浸在无边的快乐当中。正如前辈大德在金刚道歌中所吟唱的那样:具足菩提心的人今生可以得到快乐,来世也能往生西方,不会被痛苦纠缠!一想到这里,我就不禁心生欢喜!如今,虽然我这个四大假合的色身已经年老体衰、羸弱不堪,却仍然禁不住要唱起悦耳的金刚歌,跳起欢快、优美的金刚舞……     

我个人认为能够有幸听闻无垢光尊者的殊胜教言,是一种极大的福报,因为尊者的教诲对每一个欲界凡夫几乎都行之有效。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随时都可以感受到尊者严厉的目光似乎正注视着我们,因而每个稍有善根的人都感到惴惴不安、羞愧万分。如果有哪个人在学习尊者教言时仍然无知无觉、麻木不仁,那他如果不是一位已经证悟了的成就者,就一定会是个不可救药的蠢才。    

现在,世间众生所造的恶业堆积如山,无论何时何地,众生都都不可能得到片刻安乐。当我们对此凭借着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和抉择时,又怎能不生厌烦之心?回想劫初的时候,人们能够自然行持佛法,以神变行于虚空,以禅定为食,通身都可放射光芒。但是随着烦恼越来越重,众生的福报也越来越小,世间与出世间的能力也越来越低,以致逐渐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当今已是五浊炽盛,世界上再难寻找到一丝真正的安乐,到处都充斥着饥馑、瘟疫,乃至战争等种灾难,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情!在这种一片恶劣的大气氛中,如果我们还要遣除自己的各种违缘的话。就必须多念诵具光佛母心咒。并虔诚地祈祷观世音菩萨。    

莲花生大师曾授记道:“时日虽依旧,人心已不古。”遥望渺渺星汉,从古到今,我们曾看过多少次日落日出、斗转星移?!正如人间草木岁岁枯荣、周而复始一般,大自然的许多景致都是恒久未变、年年依旧,而人的心地却再难以回复如初。    多么希望大家都能时刻观察自己内心啊!我们应尽量克制烦恼和贪欲,避免一切恶劣行为的发生。如果是老年人,那就不要再聚集闲聊,以免浪费光阴;年轻人也不应与世间凡夫俗子一起终日厮混;至于小孩子,父母更要对他们严加管教,决不要他们沾上任何恶劣习气。寂天论师在《入行论》中曾经指出:身为菩萨,每当行事之前,应当首先观察自心,以便权衡善恶利弊。我们应该只做该做的事情,而不做想做的事情。    

在此末法时期,无论就外在的器情世界,还是就众生种种不堪入目的显现而言,均可谓刚强难化。因此希望大家能够树起正见,深切思维,认真取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便维护佛法的总体形象。    

每当我们观察自己的内心时,我们就会发现,屡屡涌现出来的,多是难以克制的诸多烦恼,真正的善念实乃少而又少。即便偶尔生起将心识转向佛法的念头,那好不容易才生起的善念也总是一闪即逝,力有不逮。如果我们再转而观察人生的各种因缘,便会发现,即使自己诚心诚意地祈祷上师三宝,无意中也会遭遇众多违缘,本身的寿命也如同草尖上的露珠一样短暂无常,这些都会令我们心灰意冷。由此,我们才可以深切体会出高际必堕,积聚必散,有生必有死,有兴必有衰的深刻道理。并进而认识到世间的所有法则、轮回中的一切显现都实如此的不可依靠。因此,只有发愿从轮回当中解脱出来,才能摆脱痛苦的捆缚,得到究竟的利益。    

在这个发心的过程中,我们最好不要凭空许诺要承担多重多重的担子。在经过反复权衡后,凡是觉得自己无法胜任的工作,无论是有关佛法的,还是与佛法无关的,都不要一概答应,更不要轻易就发下宏愿。作为一名薄地凡夫,我们本来就不可能具备超凡的工作能力,故而应当努力从发起愿菩提心做起,以期通过修行提高个人的能力,并非要好高骛远地去实践什么菩提心。否则不但对于众生利益甚小,还会对自己构成危害。因为利益众生的前提是必须具足不共的智慧与能力。否则就一定难堪重任。若度化众生的因缘尚未成熟,自己就贸然行事,固然其发心值得敬佩,但实际效果定然不会理想,并且还会因此而障碍个人修道,其结果无非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已。所以,在没有获得足够的智慧与能力以前,我们还不如前往寂静之处精进修持,以期早日做到愿行一致。    

以往的高僧大德、诸佛菩萨们,对于寂静清幽的山林深处无不交口称赞――那里没有野蛮的众生和喧闹的场面;那里远离了暴力和伤害,有的只是善解人意的小动物和空中的飞鸟,而它们也会成为修行人的忠实侣伴。如此栖身在密林之中,定会感觉悠然静谧;安住于山洞之内,怎能不感惬意安闲。山脚下,潺潺的溪水缓缓流过;平原上,五颜六色的鲜花争奇斗艳;嗡嗡的蜜蜂,在花丛中盘旋飞舞,唱着动人心弦的歌谣;不知名的小鸟,三三两两地婉转啼鸣,忽高忽低地追逐嬉戏;微风吹拂,送来缕缕沁人心脾的旃檀清香;波光潋滟,荡漾着天鹅纯净的倒影,令人心醉神迷;远处的山涧中点缀着丛丛翠绿的松柏;而脚下的山坡又铺展开无边的如荫芳草。这简直就是一幅如诗的画卷,犹如天国降临在人间。堪布尼登仁波切在赞颂色达寂静处的一篇文章中也曾说道:如此寂静的山林犹如天国的花园,四季的无常变化也能为行者之观修带来无上助缘。    

如今,已经趋入了解脱大道的我,随顺佛陀的言教,发自内心地劝告大家前往寂静处所,精进不懈地修持善法,度过有意义的一生。    

在我们借以栖身的这个轮回大海中,到处都充满了痛苦,所以具有智慧的人一定要仔细取舍因果,精进修持正法,以便将来弘法利生时能引导众生共同脱离苦海。要知道以我们现在的凡夫境界要想度化众生,那是极为困难的。所以,我在此奉劝每一位有缘弟子,一定要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我们将获得无碍的辩才和究竟圆满的智慧,然后再入此娑婆以度化众生,那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佛经记载:西方极乐世界乃清净刹土,其殊妙功德不可思议,因此,我们首先应当舍弃自己的天灵盖――发愿放弃今生,了脱轮回,进而力争往生西方。以前有一位大成就者在召开极乐法会时,曾告诉大家,如不能现量地观想出阿弥陀佛及其手中之钵,就可以方便法观想他本人与他手中的大碗。同样的道理,假如我们当中有人不擅长观想本尊,便可仅仅观想唐卡上面阿弥陀佛的形象,这样也仍然可以获得殊胜的加持。    

尽管我不厌其烦地宣说了我自己对末法时代的种种不尽人意,不如理如法,甚或丑陋、可怕、必堕地狱等现象的厌烦之心,但有句古话说得好:“爱之切,故言之也苛。”就我本心而论,我多么不愿看到这些让我心痛的行为啊!我多么希望佛陀的朗朗慧日能重新辉耀于藏地乃至全世界的被乌云遮蔽的天空之上!我根本就不愿看到绵延几千年的佛之慧灯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堕于黑暗!    

我可以坦诚地将一句,无论五浊恶世的滚滚浊流有多么喧嚣,众生有多么贪婪与愚痴,只要有人还在行持善法,还在精进闻思,还在清净的地方不惮孤独与寂寞的迅猛修行,我本人就永远不会远离他们!    

即就是大多弟子都已懈怠、懒散下来;即就是大多数世人都已被各种世间八法所包围、所污染;即就是许多修行者都已背叛了他们根本上师的教言;即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僧人都已把出家当成一种职业;即就是有一拨又一拨的假活佛、假堪布们大批应世“弘法”,我还是要说一句:正因为怒其不争,我才会对他们心生厌烦;正因为哀其不幸,我想我还不会对他们真正生起厌烦心。因为我要尽到我作为一个上师的基本责任,特别是在当前这样一个颠倒混乱的群魔乱舞的时代。    

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一定会实现自己的诺言——我自己以及所有眷属都会在西方极乐世界里相见!    

(来自《智悲精滴》最后一段,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传授索达吉堪布口译)    

-------------------------------------------------    

【益西彭措堪布】什么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呢?     

什么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呢?    

往生的正因就是信愿。汉地净土宗的祖师藕益大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就是说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就看你有没有信愿,往生的品位是上等还是下等,全看修持功夫的深浅。同样,藏传佛教也是这样讲的,全知麦彭仁波切他老人家在《净土教言》当中也说:“忆念阿弥陀佛和欲求往生极乐世界此二者最为重要。”意思就是说忆念阿弥陀佛,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欲求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发愿求往生。很多净土的祖师们都异口同声地强调信愿这两个条件,这有什么根据呢?佛在《阿弥陀经》里曾亲口宣说:“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佛经的意思就是说:舍利弗,你们都应当信受我的语言以及诸佛所说的。如果有人已经发愿,现在正在发愿,未来将发愿,想往生阿弥陀佛的世界,这些人对于无上大菩提根本不会退转。过去已发愿的,已经往生彼国;现在发愿的现在会往生;将来发愿的也会在将来某个时间得到往生。    

 --------------------------------------------------  

【索达吉堪布】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非常稀有

 

  唉玛吙!  

自此日落之方向,越过无数众世界,稍许上方圣境处,即是清净极乐刹。我等肉眼虽未见,自心却应明然观。    

“唉玛吙”是表示奇哉、稀有的语气词。作者对什么感到稀奇呢?对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感到稀奇。    

在世间,如果一个人做了一件大事,人们都会觉得很稀有。比如某人原来是一个乞丐,后来他发了财,还办了一个大企业,这时大家都会交口称赞:“想不到他还能做这么大的事情,真稀奇!”其实若有人真正懂得净土法门,那就不会觉得这有多么了不起,因为他知道,再也没有比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以及所成就的极乐世界更为稀有的事了。    

当然,所有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并不一定都有这样的信念,甚至有些人对这样的道理还很茫然,那想往生极乐世界也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切欲往生者,皆应了知极乐世界的来源,及其存在之理等内容,这非常关键。由于受无神论的影响,以及以前从未好好学习过佛法,所以很多念佛人还在怀疑: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到底存不存在?如果没有正信,一边念佛一边怀疑,那也不可能往生;即使往生,也会包在莲花苞里,于五百岁中见不到佛的尊颜。所以,所有修持净土法门者,都应以逻辑和辩论来遣除怀疑;如果相续中有疑惑,那就必须闻思教理,或者到有智慧的人面前去请教,这极为重要。    

下面简单宣讲阿弥陀佛在因地的发愿,以及在果地的功德等内容。    

往昔无量劫时,世间自在王如来出世,他身边有一位侍者,名为法藏比丘;因为他是大乘利根者的缘故,他对圣者具有的广大智慧、正念、证悟、妙智、精进……有胜解信;为了利益无边众生,他在佛前发下了殊胜的菩提心。《无量寿经》云:“尔时,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后来他在佛前发下了四十八愿,这是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最初发心。    

发心之后要创建自己的世界,于是法藏比丘在俱胝年间,听闻八百一十万俱胝那由他(也有二百一十亿的说法)佛陀的功德,及其刹土圆满庄严,还有环境、大地由什么形成……,并将所有佛刹合而为一,普皆受持,发广大愿。    

当时人寿很长,所以法藏比丘能有这么长的时间听闻佛法。相比之下,我们听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二三年就心生满足,甚至还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这就不应该。为了修建自己的刹土,法藏比丘首先学习并掌握了许多佛刹的状况,之后摄集所有佛刹的优长,而发愿建立自己的刹土,也即具足一切功德、远离一切过患的极乐世界。可能这有点像学院修大经堂,首先是承诺建造,然后去观摹藏汉两地有名的寺院,并在壁画、结构、布局等方面学习他们的优长,之后建造一座极具特色的无比庄严的大经堂。但是,修一座经堂只需要两三年时间,而创造一个刹土,需要在数多大劫中积累资粮,可见佛陀为众生付出了何等代价。    极乐世界无比庄严,连大地全都遍布黄金,而娑婆世界很多众生都喜欢黄金,连一枚小小的金戒指,或一对小小的金耳环都很看重,可能很多人就不愿意留在这个世界。有的人特别喜欢琉璃等珍宝,而极乐世界到处都是,那还有谁不愿往生呢?关于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净土经典有详述,大家可以参阅,这里不广说。但有些人却像着了魔一样:“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到底存不存在啊?”所以,对唯依阿弥陀佛福德力才现前的此刹土,我们一定要有充分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遣除不必要的怀疑。    有些法师虽说阿弥陀佛真实存在,但好像并不了解阿弥陀佛,他们说:“你们知不知道,阿弥陀佛他老人家非常辛苦,他天天都挂念着我们这些烦恼众生……”他们把佛陀看作普通人,好像佛陀是一个天天跑来跑去的老和尚,其实并不是这样。说辛苦,可能在未成佛前有点辛苦,但成佛后一点也不辛苦。因为佛陀往昔所发大愿全部已经成就,依靠他的福德力,刹土也已形成,一切众生只要能如理持名、观想,皆可自在往生;而且佛陀度化众生的方式也无有勤作,所以佛陀绝不会因度众生而感受痛苦。

  

紧接着讲,又过了一恒河沙数阿僧祇劫,此佛刹名为持执大劫,有统治四大部洲的转轮王辐轮出世,在其他经典此转轮王叫无诤念国王,他有一千个太子。当时他有一位大臣名叫海尘,在《大悲白莲花经》中,这位大臣叫宝海,他生下一具相之子,取名为海藏。海藏长大后,对轮回生起厌离心而出家,最后现前了圆满正等觉果位,佛号宝藏。王臣众眷属皆恭敬承侍、供养宝藏佛。经海尘婆罗门——释迦牟尼佛前世劝请,辐轮王和一千个太子都在宝藏如来前发了菩提心,其中辐轮王在佛前发下了受持清净刹土的大愿。可见道友的劝请非常重要,辐轮王当时已是八地菩萨,按理来讲他应该知道去依止宝藏如来,但显现上也需要海尘的劝请。    

宝藏如来对辐轮王授记说:“善哉!国王请看,向西方越过十万俱胝佛刹,有一可堪称为刹土之王的‘极妙世界’,未来时经过一恒河沙数阿僧祇劫,名为极乐世界,那时你在此成佛,佛号阿弥陀。”为他作了明确授记。当然这是八地菩萨所获得的不退转授记,也即将来成佛的授记。    

当时阿弥陀佛已经证得八地菩萨的果位,本来八地菩萨很快就可以成佛,但他仍在那么多劫当中没有成佛,这完全是他的愿力所致。后来阿弥陀佛成就一切大愿,现前成佛。在此贤劫之前,虽然已经过了十大劫,即成佛以来已过十劫,但这只是极乐刹土的十天。阿弥陀佛如今也是色身住世,且广为众生宣讲正法。    

作者对此感到极为稀有,因为阿弥陀佛最初只是一位世间国王,后来出家发愿,经过无量阿僧祇劫积累二资之后,最终成就了无上菩提,而今正以极乐世界无余陶熔一切众生。确实非常稀有,因为他并非建立一座工厂或一所学校,而是要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以让无量众生在那里获得圣果。在有智慧的人看来,这无比稀有,但愚者的品味极为低劣,他们认为只要有钱财、有地位就是好人;确实在当今社会,真正以智慧和悲心作为衡量标准的人已越来越少。    

当然以上道理能否接受或认同,这和前世的因缘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前世曾经串习过大乘佛法,也即是大乘种性者的话,那一听到极乐世界的功德,内心就会数数生起欢喜心和信心。如果没有前世的善缘,多生累世都在三恶趣打滚,那听到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之后,不但生不起信心,反而会产生邪见。就像藏地的牧民,他们只能理解自己的简单生活,对现代社会却一无所知。如果给他们讲美国科技如何发达、物质如何丰富,他们根本接受不了。同样的道理,闻思底子薄、前世今生都没积下福报、也没结下善缘,那就很难接受这样的道理。但每个众生都具有如来藏,只要具足了因缘,就会显发本具的智慧和信心,这一点大家务必清楚。    

有些法师说:极乐世界是一所大学,阿弥陀佛是校长,往生的人是学生,它的录取线很低,其他学校是500分,极乐世界只要250分。这样讲也很好,但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录取线低就怀疑它,因为这是佛陀的大悲而并非世人的无奈。如今阿弥陀佛正在彼刹广转法轮、造就英才,同时也在广纳豪杰、集聚贤才;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还不发愿呢?    

另外,关于阿弥陀佛与贤劫千佛等发心及发愿的详细, 情况,可从《大悲白莲花经》(即《悲华经》)中了知。《悲华经》译于北凉时代,它由中印度昙无谶译师翻译,这部经宣说了释迦牟尼佛以大悲心摄持浊世众生的经过,并以无有垢染的白莲花来赞叹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还宣说了贤劫千佛的发心等内容。总之,这部经的功德非常大。在汉地,蕅益大师曾经弘扬过此经,汉传佛教很多修行人对此经也很重视。以前我从厦门回学院后,也曾印过一批《悲华经》与道友结缘,希望大家能再看一看。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第12课     

------------------------------------------------------     

抉择净土:无比殊胜的极乐世界乔美仁波切关于极乐世界刹土的开示    

虽然有许多报身净土,也有很多化身凡圣同居土,但除了一个例外,一般人是不可能转生那些净土的,你必须达到初地菩萨以上的果位才可以转生这些净土。至于那些凡圣同居的化身佛土,即使你可能转生那里,但是不是值得也还是个问题。例如说:我们所在的这个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佛土,佛在这里示现。他的教法也存在,若你有缘的话,也可以在这里遇到许多的菩萨及法教。但我们不能称这个世间为净土,在这个世界里,有许多众生没有听闻过佛法,就算他们听到佛法,也不相信,反而认为那是有害的。因此,我们希望能生在净土,而不是凡圣同居土。    

前面已经说过,一般人可以转生的唯一的净土只有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它是一个净土,没有任何痛苦,没有任何阻扰开悟成佛的障碍,任何人虔诚地祈祷愿生彼国皆可生于那里。事实上,若有人虔诚地祈祷发愿往生极乐国土,肯定会往生那里。而且较其它国土更殊胜的是,一旦你生于极乐世界,直到你达成佛果,不须再生于其它非净土。    

解释了这些之后,乔美仁波切对他的弟子精进大海说:“在你临终的时候,将你的心专注在那个国土,当你将死的时候,不要想其它的任何东西,只想着要往生极乐世界。”     

推而论之,乔美仁波切其实是对后来的人如此说,不光是对精进大海而已。他接下来说:“若你对此有怀疑,你可以在下列这些经续里找到我前面说的。”那些经典,对极乐世界的描述及祈愿往生极乐国土的功效比乔美仁波切前面所讲的更详细。因此他说“仔细地看看这些经典。”

    ---------------------------------------     

如何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希阿荣博活佛    

今天是藏历十二月十五日,也是阿弥陀佛的节日。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我想给大家念诵《极乐愿文》和《上师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的传承。《极乐愿文》的作者是藏地的大成就者恰美仁波且,恰美仁波且一生通达大乘显密教典,诸佛密义全部了然于心,但在显现上恰美仁波且专志于净土法门,最后以大神通力不舍肉身并携带眷属、家犬等直接飞往极乐刹土。    《上师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是莲师当年为悲悯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而留下的伏藏法,莲师的功德我不必多说。多年前此法依莲师授记由法王如意宝的上一世列绕朗巴大师取出,现在也已由法王如意宝在汉、藏等地广弘。    

法王的弘法利生事业,在很多佛经和传承上师的著作中都有明确的授记。法王如意宝也因为他的无量悲心与广大的利生事业,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伟大的上师。法王这一世,在密法方面广弘无上大圆满法,在显宗方面则以净土法门为主,并且法王自己也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五明佛学院每年定期召开四大法会,其中之一就是在藏历九月天降日召开的极乐法会。在第一次法王主持的极乐法会上,从西藏、青海和四川等地来的藏、汉信众多达四十余万,法会期间法王曾意味深长地对信众们讲道:“你们一生中所造的恶业不少,今生更应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脱苦难,凡与我结过缘的人,因信愿不足或业障过重,今生未能如愿往生,无论下一世你们转生到哪一道中,我都将化身到你们身边,度化你们,直到你们往生极乐世界为止。”听到法王的教言,在场的几十万弟子无不落泪。二百多年前,大圆满祖师吉美林巴尊者的四大弟子之一多珠根桑银彭在《未来预言》中写道:“色啊当天喇沟处,乌金化身名晋美,赐给四众菩萨徒,显密正法如明月,利生事业高如山,清净徒众遍十方,结缘其者生极乐。”根据这个授记,所有与法王结缘的人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法王如意宝还曾经讲过:供养他钱财不是与他结缘,修持他所传承下来的法才是真正地与他结缘。法王希望所有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弟子都能圆满念诵阿弥陀佛圣号一百万遍(藏音:炯丹迪得因夏巴,札炯巴央达巴,作波桑吉,滚波奥华德美巴拉香擦洛,巧多嘉森且奥。汉译:皈依、顶礼、供养世尊善逝出有坏圆满正等觉怙主无量光佛),或者汉文“南无阿弥陀佛六百万遍”。

依据佛陀亲自宣说的经典和祖师们的教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具足四种因和断除两种障碍,四种因:第一是忆念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的功德,并生起不退的信心。第二生起菩提心。第三积累资粮。第四发愿往生并回向功德。具足了这四种因,一定能够往生。    

需要断除的两种障碍:一是犯下五无间罪,二是犯下诽谤正法罪。五无间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和破法轮僧。杀害自己的父母一般有良知的人不会做。法轮僧、佛陀和阿罗汉在当今时代我们很难遇到,所以现代人一般不会犯下五无间罪,但有些不如法的行为会成为近五无间罪,这在《极乐愿文》中写得很清楚,如果有,要好好忏悔。    

与五无间罪相比,诽谤正法罪很容易在有意无意间违犯,所以一定要注意。大、小乘中所有的显密佛法全部是佛陀为利益众生而宣讲的无伪善说,如果诽谤其中任一教法或者认为佛法中这一教法殊胜、那一教法低劣等,就构成了诽谤正法罪,因为佛法是诸佛与圣者们所宣说的,所以诽谤佛法,也就诽谤了佛陀与僧众。如果造下了这样的恶业,不真心忏悔,下一世不用说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人身都很难得到,果报不可思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现在有的在家人随意评论和诽谤出家人,作为一个学佛人这是很不如法的。释迦牟尼佛曾经讲过,每四个出家人当中就有一个是佛的化现。所以在出家人中谁是圣者、谁是凡夫我们根本无法判断。有的人讲,这个出家人的行为不如法,对佛法的损害很大。出家人有这样的显现,绝不是佛法的问题。虽然他有这样的显现,但我们依然无法判断;无法判断,就不要诽谤。因为诽谤出家人的因果实在是太大了。你如果认为某个出家人的行为不如法或者对这个出家人没有信心,可以不去拜见、不去供养,但记住不能诽谤。    

佛法包括教法与证法,高僧大德们心中内证的是证法,为众生宣讲的是教法。如果诽谤为利益众生正在广转法轮的高僧大德也就是诽谤佛法。佛陀圆寂前也曾对阿难讲道:阿难莫悲伤,我于未来时,化现善知识,利益汝等众。看到佛陀的这些教言,有过这样行为的人应该反观一下自己,从现在就要马上断除诽谤高僧大德的行为,好好忏悔,否则会断送自己的解脱之路。如果诽谤的是一个佛菩萨的话,依据《极乐愿文》等经论的教言,业障和因果不可思议。所以我们大家今后都不要去评论别人,否则会伤害到我们自己。除以上所讲的两个往生的障碍,还有就是已经进入密乘的弟子不能破密乘根本戒。破了密乘根本戒,没有忏悔清净前也是不能往生的。    

具足了往生的四种因并且断除了障碍往生的过失,不论是成就的圣者还是普通的凡夫,都可以往生到极乐世界。这是阿弥陀佛发下的广大愿力,也是传承上师特别是法王如意宝通过他们的修持为我们做出的印证。关于极乐世界的功德,我们以前已经讲了很多次,在汉传佛教的《净土五经》和藏传佛教的《净土教言》等经论中都有详尽的宣讲,大家回去后一定要认认真真地修持。     

大家都是在家人,在家人生活在社会上肯定需要一些资粮,不仅是你们,我也一样,如果没有一点资粮确实很难生活下去。但作为一个学佛的人,追求的是真正的解脱,平时吃的、穿的够用就可以了,否则人的贪欲是很难满足的。今天有了一百万,就想一千万,有了一千万,就想一个亿,这样下去,永无止境,而生命却会在你追逐贪欲中一天天地缩短。到死亡来临时,不用说你积下的财富,连自己的这个肉身也带不走。前几天我去一位弟子家里,听她讲,她的邻居是一个身价很高的大企业家,平时身体看上去也很好。今年一月初这个企业家的一个项目完成,在庆祝的酒会上,他只喝了两小杯酒就突然死在了酒席上。本来他还计划再开发下一个更大的项目,但下一个顶目没看到,自己却离开了人世。一月初到现在只有二十几天的时间,现在他的家人已经为了争夺他的遗产打得不可开交。一个人如果用自己的所有精力去追求世间的财富,最后的结果可能都会这样。所以我们在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所需后,应该用更多的精力修持佛法。    

我是五明佛学院一名普普通通的堪布。因为在法王如意宝的座下听闻了二十一年的佛法,所以今天在这里可以给大家讲一讲,但在修行方面应该和大家没什么区别。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我会常常想,自己这一世虽然没有造下杀生、诽谤佛法等等这样的恶业,但一个凡夫平时肯定会有许多的过失,如果在明天早上我没有醒来,也许没有把握往生到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师徒要一起努力修持,共同发愿往生。    

发愿往生后,要常常忆念阿弥陀佛和极乐净土,因为常常观想,在自己突然遇到危险时,就能够想起阿弥陀佛和极乐净土。这样经过长时间的修持,会在梦中见到阿弥陀佛和极乐净土,最后在临终自己非常恐惧的时候,也会想起阿弥陀佛和极乐净土,最终往生极乐世界。    

我虽然是一个凡夫,但今天给大家传承的法都是法王如意宝传给我的。法王是真正的圣者,在我依止法王的二十余年中,从来没有扰乱过上师的心,也没有一次让上师示现不悦,所以这两个法的传承是非常清净的。法王现在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他传承下来的法还在,只要我们按照法王和传承上师的教言修持,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在西方有一片净土,那是我向往的地方

 

    此图正中为西方三圣像,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均结跏趺坐于大莲花座上。正中的阿弥陀佛,双手结禅定印,掌上置有盖莲台。阿弥陀佛宝髻高耸,端身正坐。两旁观音与势至都以微侧身倾向正中的阿弥陀佛。

  

  佛坛前方是莲座菱形格交织而成的“琉璃宝地”,有圣众菩萨罗列两旁,均盛装华服长衲曳地,璎珞玉佩垂挂,其手中各捧香、灯、果、花、涂(涂香)、乐(乐器)以为供养。左右两侧又有二位手持网罗幢的菩萨(或天人),遥遥对立,画中呈侧姿。

  

  阿弥陀佛的顶上有二重宝盖,上饰垂缦、珠宝。三圣像的四周两侧是声闻弟子,左右各八尊,其中造形较特殊者,如长眉、持锡杖、头覆斗篷、面现梵形,手持贝叶经,体态硕大等等。

  

  琉璃宝地之上,尚有跪地的菩萨(或天人)、着僧服的比丘、俗家打扮的在家佛弟子等,那是以后侧视观。

  

  西方三圣像的后面,也就是画面的上方部分,为妙华宫殿、众宝楼阁,和一些浮在虚空中的景物。如虚空宝阁、尊胜宝幢、多层佛塔、空中经行思道的行者、飞空而至的他方菩萨等等。间隔在其中者,尚有七重行树。众宝楼阁前的莲池,池中莲花大如车轮。七层宝塔四周是围绕经行的声闻弟子圣众。

  

  在琉璃宝地的正前方,也就是画幅的下方部分,画的是一大莲池海会图,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光现花幢、光现宝幢,和分十四支出水的摩尼宝珠,宝珠的光中出现化鸟。大莲池所表现的主题是九品往生,最前一排,面向西方三圣像,作背后观的行者是闻法受记、上品上生、花开见佛等等。整体观之,通幅「极乐世界庄严图」,人物众多,景物繁复,但通过设计者细致的安排,形成一幅结构严谨,左右对称,敷色鲜艳,树木宫殿与圣众菩萨之间,虚实互补,列序有秩,将《阿弥陀经》等净土诸经所阐述的极乐世界胜妙景观,钜细靡遗的呈现出来。

        ---------------------------------------    

阿弥陀佛心咒意义解释与功德简介

 

 阿弥陀佛心咒:

Om Amitabha hrih

嗡 阿弥德瓦 舍

(皈依 无量光 融入)

Om Amitabha Arya Siddhi Hum Hrih

嗡 阿弥德瓦 阿耶 悉地  吽  舍

(皈依 无量光 圣者 妙成就 菩提心 融入)

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

莲花生大师 造并伏藏

列绕朗巴大师 取藏

索达吉堪布 译

顶礼阿弥陀佛!

(此阿弥陀佛之修法,首先皈依及发心,复次进入此修法)

皈依、发心: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三遍)。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一遍)

正行:

一切法皆空性中 当修周遍慈悲心

如是空性悲心中 万物皆成极乐刹

莲月垫上自心舍 由彼发光成二利

其变自成出有坏 阿弥陀佛身红色

一面二臂定印上 持着充满甘露钵

两足不变跏趺坐 三种法衣美妙身

圆满一切相随好 圆觉五身胜本性

现而无有自性者 心间月上红舍字

根本咒文右围绕 由其发光诸善逝

如同所修迎请入 乍、吽、瓦m、火

咒文发光作二利 色现清净无量光

声响清净心咒音 意聚清净五智慧

大乐之中念心咒(一遍)

嗡 阿弥德瓦 阿依斯德 吽 舍

回向:

愿我迅速以此善 成就无量寿佛尊

一切众生尽无余 悉臻彼等之胜位

一十一字根本咒 三十万遍得悉地

佛现摄于无缘中 其后回向发心愿

消除现世非时亡 来世极乐深捷径

是故具缘当修持

沙玛耶!

能仁王吐单加措抄于列绕朗巴之伏藏原文也。

译者赘语

净土法门为显密共通之法门,藏地虽于显宗教法外,尚有无上密法与之并驾齐驱,然无论四大八小教派中的任何一宗,均以回向往生净土为助行,即便众多成就者也示现肉身直接飞往清净刹土,藏地人民也以终生供僧布施、刻写石经石咒、诵念观音心咒、弥陀心咒与圣号等善行回向往生净土,藏地僧俗崇奉的清净刹土,有西方弥陀净土、兜率弥勒净土、香巴拉净土等等,尤以西方净土最为普遍,历代各宗祖师都作有各类发愿文及论著等行世。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以深广的出世智慧,根据众多的教证理证,再再赞叹西方极乐净土法门是在末法时代最适合众生根机、最见成效的法门,并诏示弟子们在广泛闻思、心生定解的基础上,以大圆满法为宗,以西方净土为归,以此现世广弘佛法,作狮子吼,来世径登极乐,获更高往生品位。法王平生之最大心愿,是接引娑婆众生悉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仪轨,是往昔莲华生大师亲自伏藏,法王前一世伏藏大师列绕朗巴取出,列绕朗巴大师受请至拉萨为十三世达赖喇嘛吐单加措传法灌顶、遣除障碍期间,由达赖喇嘛笔录成文,故具无比加持,法王此世专门捡出广弘。每年秋季五明佛学院极乐法会即按此仪轨修持,法王并开许未受灌顶、传承者也可照此而修。凡发愿按此仪轨如理念满30万心咒与100万遍弥陀圣号,并诚心忏除以往罪业,今后不作重大罪业(即小乘的五无间罪,大乘的谤法罪,密乘的三昧耶根本罪)者,法王加持并保证其临终时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普愿天下众生,祈祷与弥陀无二之圣者法王,藉此仪轨出离无始轮回,往生极乐世界迅速圆成菩提。

一、阿弥陀佛一字心咒 唵wèng 阿à弥mí爹˙diē哇wā 舍shē

◎这是阿弥陀佛让众生往生净土的心咒。也叫弥陀心印,平常念可以消除灾祸、消除疾病,命终往生净土,而且保证上品上生极乐世界。

二、阿弥陀佛往生心咒 唵wèng 呗bèi玛mǎ 达dá列liè 吽hōng

◎呗玛—就是莲花,达列—就是救度,阿弥陀佛用莲花救度一切众生,所以常念这个咒能消除一切业障,保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能超度死亡的众生与人,得生净土。

三、阿弥陀佛大乐心咒 唵阿弥爹瓦 阿依斯德 吽舍

◎三十万遍得悉地,佛现摄于无缘中,其后回向发心愿,消除现世非时亡,来世极乐深捷径,是故具缘当修持。

传承是这样念的:

Om a mi de(此字注音按英文音标读) wa se(此字注音按英文音标读,弥陀种子字,听起来类似英文的C,但应该是汉语的第四声)

年龄已大的修行人,多年念佛不得力者,可再加持此咒,速得感应。

此咒也有相应的手印。

      

 阿弥陀佛心咒-咒轮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农历十一月十七日       阿弥陀佛圣诞)(五明学佛网:农历十一月十七日       阿弥陀佛圣诞)  

 傅味琴居士:阿弥陀佛圣诞开示 

 传喜法师:鞠躬尽瘁 生命弘法——阿弥陀佛圣诞法堂开示 

 传喜法师:开智的楞严 成佛的法华——阿弥陀佛圣诞蒙山法会 

 2019年阿弥陀佛圣诞日法会图片纪实,欢迎进来随喜和回向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视频+庄严佛像,欢迎众善友随喜分享! 

 恭迎2019阿弥陀佛圣诞!祈愿三界众生早日究竟得度! 

 阿弥陀佛圣诞日​的由来 

 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圣诞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日(农历十一月十七),让我们​ 

 农历十一月十七恭迎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圣诞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净土法门法师:听师父说「念佛」|恭迎阿弥陀佛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