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放下情执 清净梵行—一篇对爱情与欲望透彻解读的贴子


   日期:2011/12/19 10: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放下情执 清净梵行”——一篇对爱情与欲望透彻解读的贴子

放眼这个世界,能通透爱情本质的清醒者又有多少呢?经常都会碰到一些人,包括学佛多年的人向我倾诉他们的恋爱悲剧,不是被人甩了,就是爱上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人,或者美好感情出现裂痕了,抑或越恋爱越没感觉了等等等等。究其原因,这些饱受情感折磨、煎熬的人士,大都不明白所谓爱情的本质。他们自以为清醒地投入一场场恋爱游戏中,自以为能在全人类普遍最执著的爱情故事中找到甜蜜、找到幸福、找到归宿、找到发现、找到依靠、找到神圣、找到宣泄处与避难所,但这些自认为的清醒者恰恰稀里糊涂地忽略掉了一个基本事实:既然万法皆无常,难道唯独爱情可以逃脱无常之网的羁绊吗?既然一切情感的本质都源自人心的分别念,刹那迁变的念头难道能给爱情提供永不变迁的坚强后盾吗?

写到这里,自然想起了月称论师在讲解《中观四百论》的注疏里提到的一个譬喻:从前有个人对自己的丑妻子非常厌烦,某天他在外面看见了一个美女,不由得生起了很大的贪爱。他日日夜夜不停思量道:要是能得到这个女人,我该多么快活啊!朋友知道了便告诉他:“我可以想办法让你与这个美女幽会,但她种姓高贵,不愿与别人说话,所以你在与她接触的时候,千万不要说话。”然后朋友就告诉他应于某时在某地等待那位美女。到了约定的时间,朋友将那位丑妻子悄悄带到了约会地点,在黑暗中将其交给了那位想入非非的丈夫。第二天,此人对朋友说:“啊,昨天那位女人真好,世界上再也不可能有其他女人能给我带来那么大的满足快乐。”

希望一切情执深重的人们都能好好思考思考这个公案中所包含的哲理:爱情到底是你心中的幻相,还是有独立自存的本体?你爱的到底是一个满足了你内心期待、幻想的假合体,还是一个客观、实有的对象?说到底,爱来爱去,你爱的都只是你的分别念而已。而一切分别念都是无常且刹那生灭的,就像今天喜欢穿这件衣服,明天心境、环境一变,你又会喜欢上别的衣物一样。世人不懂爱情的无常本质,以为它是永恒的、客观的、神圣的、高尚的,故而才会为之神魂颠倒、夜不成寐,甚至牺牲一切,以至性命。假合的我们执著假合的爱情,这应该被称为千古绝唱,还是愚人梦呓?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如是博士对此问题的看法吧:

作为一名受三皈五戒近十年的女性佛教徒,我深深地感谢上师三宝对自己的慈悲摄受和加被护佑,真诚感谢上师三宝赋予了我全新的生命,让我明白了人生真正的意义、价值和目的所在。

以我的切身体会而言,能否放下情执、不做爱情的奴隶,对任何一个在家佛教徒来说都是必须面对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修行之路上,这是人人都回避不了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我们所生存于其中的文化语境中,几乎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都在向人们传达着这样一种观念:爱情是人生当中最美好和最值得追寻的东西,能拥有一份真正的爱情,生命才会焕发出最亮丽的光彩,尤其对女性而言更是如此。比如红极一时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就有这样的“名言”:没有了爱,生命就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受这些文艺作品的影响,很多人“为了爱,梦一生。”许多婚外恋之类的家庭悲剧也因此而上演,不少人亦因沉溺于爱河中而不思进取、荒唐度日,信佛之前的我也颇受这种观念的影响。

皈依佛门后,在上师指导下修加行、念诵百字明和金刚萨垛心咒、吃长素、因缘具足时常在佛菩萨像前自誓受八关斋戒、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佛力感应真是不可思议,渐渐地我的身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与进步。确如《楞严经》所云:“情重斯幽,想明斯聪”,信佛之前,我对爱情是很执著的,那时的我其实可以说是一个很愚钝的人,学习成绩不好、心里整天晃晃悠悠不知所终……信佛实修之后,情执越来越淡泊,而智慧则大为增上,最关键的是,自己终于明白了从五蕴假合之身中诞生爱情的荒谬与无望。

以前还有一个坏毛病,即骄慢心特重,而在修习五加行中的大礼拜后,对万事万物日渐生发出一种恭敬、慈悲、平等、清明而又欢喜的心态。读了《入菩萨行广释》之后,更加明白了发无上菩提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一定要将佛法踏踏实实地落实和体现在生活当中。身心的巨大转变和进步,使我更加坚信:“众生皆有佛性,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而我走的则是一条人生的光明正道。

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佛经中所言“爱欲乃诸苦之本”实为人生真谛,这所谓的爱情其实只是凡夫愚痴迷乱的习气和妄执。凡夫的心是很无常且微妙易变的,因此爱情从本质而言亦属无常性,它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烦恼往往远远大过幸福,因爱情而受到伤害、甚至痛苦消沉得难以自拔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人因为沉陷无常的爱情而造下了许多愚痴恶业,更有甚者,个别殉情者因失恋等感情方面的原因,感到自己的生命存在丧失了意义和价值并因此而自杀身亡。

《佛说老夫妇经》云:“少不修梵行,丧失圣法财,今如两老鹤,共守一枯池。”经中所言的老夫妇,本来天资挺好,但因青壮年时沉溺、执著于爱情,不积福德、不求上进,以致到老来一事无成,沦落到在垃圾场中度日的光景。但即便这样,两人还在以“欲心相视”,这不能不令人深感震惊与恐怖。当我读到这段经文时,感触真是很大,当时就下定决心,应该趁现在还年轻时赶快修清净梵行,积功累德,以便为了脱生死轮回打好基础。

作为一名佛教女性,更应该自尊、自重、自强,如此才能在当今社会独善其身。目前来看,我出家的因缘并不具足,但我理应成为一个清净持戒、好好修行的在家居士,并为弘扬、护持正信的佛教而尽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如此方能报答上师三宝恩德之万一。

小时候,恐怕没几个人明白什么叫爱情,更不会对之生起贪执;年华逝去之后,也没几个老头老太太整日里为爱情心动得死去活来;只有在青壮年时,爱情才会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主旋律。这一点本身就表明爱情并非是以自足自为的独立实体的方式而存在,若不观待因缘的话,就决定不会有爱情的出现。

因此从心底随喜如是博士的选择——不出家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心大胆地执著情感,在家生活有时更能考验一个人的品性,因他面临的诱惑与选择只会更多。清净梵行并非一朝一夕之行为准则,在持久的坚持过程中,我们会读到一颗心灵的重返纯洁状态的历史,并体会坚韧、博大、重归清净的诞生过程。

YIN欲不断绝 相续生众生

无明为根本 老死刀所切

横受毒蛇林 血盛囊不净

如粪虫乐屎 贪YIN者亦然

九孔流欲火 恩爱如毒刺

颠倒妄见起 幻惑故生爱

一切女色滑 如树生狂花

颠倒风所吹 萎花为虫聚

女人如画瓶 渧渧脓血流

瓶满复淋漏 不净盈于外

眼见不净汁 如偷狗贪YIN

当自灭诸爱 一心观不净

服饮于甘露 住大涅槃城

《菩萨诃色欲经》云: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着,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行者既得舍之,若复顾念,是为从狱得出,还复思入,从狂得正,而复乐之。

菩萨若离女色,即得亲近诸善知识,复令众生因此离欲,皆住最胜解脱法门。——《华严经》

《法华经·普门品》:“若有众生,多于YIN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爱情       欲望)(五明学佛网:爱情       欲望)  

 曾琦云居士:在爱情中实现涅盘——与现代禅一起讨论佛教爱情 

 宽运法师:佛教的爱情观──和谐家庭 菩提眷属 

 雪漠:别落入欲望与贪婪的蛛网 

 卢志丹居士:幸福感并非欲望的满足 

 药师山·紫虚居士:爱情中的如来 

 药师山·紫虚居士:以佛法的观点看爱情 

 药师山·紫雲居士:谈爱情与情苦及如何解脱 

 高月明居士:为什么说心理疾病源自对本能欲望的压制 

 法藏法师:从爱情看人生 

 传喜法师:欲望无止境知足是快乐 

 蔡礼旭:一个家庭假如放纵了一个欲望,这个家也会败! 

 当你不再被欲望牵着鼻子走,你会发现自己更有自控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