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每一段人生都无常,每一个生命都有同样的归宿


   日期:2011/12/19 11: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 每一段人生都无常,每一个生命都有同样的归宿,那么,何不妨思索慈悲,让这股智能回馈到当下?

    所有的生命都渴求快乐,不要痛苦。我们运用许多技术,遣除表面及深层型态的痛苦。无论是有没有宗教修行的人,都会在生命的过程中,寻求减低自己及他人痛苦的方法,有时甚至将受苦当做克服更大痛苦和得到快乐的方法。

    每个人都试着要遣除表面的痛苦,但有另一种技术可以从更深层面遣除痛苦,这种技术可以减少未来世的痛苦,甚至可以消除自己和一切有情生命所有的痛苦。心灵的修行就属于这一种。慈悲降低对于痛苦的恐惧。

    心灵修行意味着改善我们的念头。在梵文中称为Dharma(法),意思是「能持」。这表示调整负面的态度,让自己不再受那个特定的苦。

    首先我们了解到,在轮回中,寻求让自己不受苦,将自己的领悟扩及他人,然后建立慈悲。这意谓着为了不让他人痛苦,要将自己奉献出来,照顾许多人,同时由于专注于他人的福利,自己将更快乐。悲能减低对于痛苦的恐惧,同时增加内在的力量。它给我们一种授权的感觉,让我们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作,增添勇气。

无常:生命的本质

    慈悲加强我们的外貌,伴随着这份勇气,我们愈加放松。当我们的观点包括无量众生的痛苦时,个人的痛苦看起来就相对渺小。

    从无始以来,我们受到一种恒常的幻觉影响,总认为还剩下很多时间,这让我们陷入浪费生命的危机里。要反制这个倾向,对无常做禅定最重要,要觉悟死亡随时会发生的这个事实。即使不能确定今晚是否会死亡,当我们培养一种对死亡的觉知,那么对于今晚可能会死,就能欣然面对。有了这种态度,如果能做任何对此生及下一世都有助益的事,我们都会优先去做,而不会只做对此生有表面助益的事。而且,当我们不确定死亡何时会发生,我们会限制自己做对此生及未来世有害之事。根据各自的能力,我们将发心建立各种态度,来驯伏各种未调伏的心。不论活一天、一星期、一个月或一年的时间,都有意义。 我们的念头和行为都将依着长程的利益,活得愈久就愈有利益。

     相反地,如果受制于恒常幻象的影响,将时间耗费在此生的表象上,我们将蒙受极大的损失。

三个根本、三个决定

    我们西藏人甚至认为透过仪式可以延寿,要执行长寿法的修行仪式,必须在专注的禅定中有稳定的观想。此外,必须了解自性空,因为是智能展现为我们所观想的理想自己,同时必须有慈悲心和利他的成佛愿望。这些必要条件使得长寿的禅定非常困难。

    因为恒常及珍爱自我的态度会摧毁我们,因此,最有效果的禅定,就是对无常、自性空和慈悲做禅定。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强调,飞向证悟的双翅就是慈悲和智能。两者就是克制恒常和自我珍爱的方法。

    约十五、六岁时,我学习证悟之道的各种阶段,同时也开始以某种形式的禅定来培养各种进阶。觉知死亡这个题目,绕着三个根本、九个理由和三个决定来建立。

第一个根本:思索死亡是确定的。
·因为死亡一定到来,因此无法避免。
·因为我们的生命不能延伸和不停减少。
·因为就算我们活着,也少有时间修行。

第一个决定:我必须修行。第二个根本:思索死亡的时间是不确定的。

·因为我们在世上活着的时间不确定。
·因为死亡的因素很多,而生命的因素很少。
·因为身体的脆弱性,死亡的时间不确定。

第二个决定:我必须现在修行。

第三个根本:思索临终时除修行之外一切无助益。
·因为临终时我们的朋友是无助益的。
·因为临终时我们的财富是无助益的。
·因为临终时我们的身体是无助益的。

第三个决定:我将修行不执着于此生任何美妙的事物。  

    轮回的本性,就是所有的聚合终将分散。无论朋友彼此如何喜爱,终究要分离。

    除了与所有的朋友分离外,所累积的财富和资源,不论多美好,都终将无用。不论你的地位或阶级有多高,最后都必定坠落。为了提醒自己,当我登上高台授课时,一坐下时,我对自己念《金刚经》中关于无常的话语: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我思索因缘聚合和现象的脆弱性,然后弹指,简短的弹指声象征无常。我提醒自己很快就要从高高的宝座上下来。

    一切有情生命,无论活多久,终将死亡。没有其它方法。一旦住在轮回中,无法在其本质外生存。 无论事情多美妙,在本质中已设定这一切美妙的事情和享用的我们,最后必定衰退。

    我们不只会死,而且还不知道何时会死。就算有征兆会活得很老,我们也无法百分之百确定今天不会死。不要再拖延,我们应该做好准备,如此,就算今晚死亡,也没有遗憾。如果我们能建立对死亡不确定性和迫切性的认知,就会愈来愈强烈感觉到必须智能地运用时间。

    就如西藏学者瑜伽士宗喀巴所说:

   当了解到此人身之难得,即无法游手好闲。

   当见到伟大之意义,无意识度日即为悲伤之因。

   当对死亡做静虑,即对下一世做准备。 

   当对行及其果做静虑,无良知的泉源被摒弃。

   当此四根本如是稳固时,其它善德修行亦增长。

    思索死亡,不仅能为临终做准备,以及唤醒对未来世有利益的行为,对我们的心理也有戏剧化的影响。

    例如,当世人不习惯对死亡做正念修行时,就算他们明显衰老和行将就木,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不能如实地向他们说出,甚至认为必须称赞他们的外观。双方都知道那是谎言,真是荒谬。

    有时,患有绝症的病人,会避免使用「死亡」的字眼。我发现几乎无法与他们讨论迫近的死亡,他们拒绝去听。

    但对于目前连「死」这个字眼都不能面对、也从不关心其真相的人,等到死亡实际来临时,就很可能造成极大的恐惧和难过。 

    另一方面,当我遇见行将死亡的修行者,我毫不犹豫地说:「不论你是死亡或复原,两者都需要做准备。」 我们可以共同思索死亡的迫切性,无需任何隐瞒,因为他已准备好无憾地面对死亡。

    一个修行者愈早对无常做思考,临终时就会愈有勇气、愈快乐。

    思索死亡时间的不确定性,会让心祥和、有纪律,以及有福德,因为在这短暂的生命中,心将驻留于更深刻的事情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常       人生)(五明学佛网:无常       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素食与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教对於病人的看法 

 唐仲容居士:人生四相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疾病的疗治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爱语是人生和睦的要素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从佛教推广友爱和乐人生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菩萨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佛儒自力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为善最乐的人生观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佛教」摸象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善生经与人生佛教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