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天生赢家


   日期:2009/3/2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天生赢家
作者:(英)罗宾·西格尔

独一无二的你
在儿童时代,我们就常常被告知,雪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两朵雪花是同样的。我们的指纹、声音和DNA也是如此。因此可以肯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人。然而,尽管我们知道历史上从没有完全像我们一样的人存在过,但我们还是习惯于将自己的别人相比。我们把他们作为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成功,我们常常在报纸上读到某人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然后很快就发现他们至少得到了一点暂时的安慰:我们也还是有可能取得同样的成功的。
但是把自己与别人相比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别人在生活中的目标与动力以及别人独一无二的能力。别人有别人的才干。我们常常认为才干就是音乐、艺术或智力方面的天赋,但实际上我们人人都有奇妙的、我们仍在忽视的善解人意、交际才能等等,它们是可以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强有力工具。
说到最后,不断地拿自己与别人相比,只能使你对自我形象、自信以及你取得成功的能力产物负面影响。你应该向这个人请教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开发——这个人就你自己。
自我形象多与习惯联系在一起,改变其一,另一个便会自动改变。
——马克思韦尔·马尔茨
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我认为,使我们独一无二的,是我们通过思想意识的作用而在自己内部带来变化的能力。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对自己的定位以及我们将要实现的目标决定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特的位置。
科学家认为人50%的个性与能力来自基因的遗传,这意味着另外来的50%不取决于遗传,而取决于创造与发展。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你最希望的变化是什么?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有些事情是我们无论如何积极思维也无法改变的,比如身高、眼睛、肤色等等,但是我们却可以改变它们的睦法,这是一种优良的品质。我常常遇到们说:“我没有什么特别。”实际上,人人都是很特别的,但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那么便没有什么人有特别之处了。
设想一下婴儿的情形,婴儿受到极大的赞美和无限的喜爱,大人说他如何了不起,用这种积极的强化了的信息来发展他的心灵。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过程被慢慢地抑止下来。这里一个极为特殊的因素是我们逐渐学会了协调与适应。当我们出去玩耍时,我们不愿使自己突出于人群,不愿自己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我们成了一个普通人,因此,同化过程是我们在童年时代学到的东西。这是决定着我们自我形象发展的时期,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寻求停留在这种形象的界限之内,因为这样最安全。我们忘却了改变自己的能力。

公司里的情况与此相似,在这里我们也是偱规蹈矩。但当我们看看出租汽车公司或是快餐店时,唉,我们起初会觉得个体公司不怎么样,但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它们在品牌意识、顾客接待与企业整体形象方面有小小的不同,这正是它们的卖点,使它们在残酷的竞争中有自己的优势。最终成功的公司都知道小细节处可以做大文章,它们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企业形象,并把这种形象与品牌意识和售后服务结合起来。
从一定意义上说,你也是如此。如果认定了自己的独特之处,你同样也能成就你独一无二的形象,你可以创造出你自我的特殊品牌。现在想一想用一个肯定性的词语来描绘你身上令你自豪的地方,这是确立你自己形象的第一步——不仅是现在的你,而且是你想成就的你自己——这就是于细节处做大文章。

你能够改变的人只有你自己
“我是谁?”对这个问题的清晰的理解与意识就是你的个性。如果你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形象,那么你便不会给自己帖上标签。不要被你所做的工作、所住的房子、所开的汽车或是所穿的衣服限定住,你不是这些东西的总和,成功者相信的是自己,他们取得成功的潜力不信赖于地位或身份,而信赖于他们自身实现目标的信心。
死亡不是人生的最大损失,人生最大的损失是我们活着时心灵已经死亡。
——诺曼·库辛
有个主教临终前躺在床上,对他的妻子反省说:“年轻时我决心改造这个世界,我到过各个地方,向人们讲述如何生活和应该做什么的道理,但是,”他接着说,“看来是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没人听我说什么。于是我决定先改变我的家人,但是使我迷茫的是,甚至是我的家人对我的话也不理会,他们也没有发生任何我所希求的变化。”他停顿了一下,叹息道,“只是到了现在,我生命的最后几年,我才认识到,我真正能够影响到的惟一的人就是我自己。如果我想改变这个世界,我应该从改变自我开始。”
无论你的志向是什么,通向成功的道路只能是你自己前行的道路。不错,你前进的道路上会有你的队友、家人或同事,但从最终的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孤独的施行,没有任何人能替你前行。同样,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赢家,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必须靠你自己努力去取得成就,通过你自己才能的发挥来实现目标。没人能替你减肥,没人能给你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是你自己的职责。成为完整的个人并不意味着要与外界隔离,而是要确立你是谁,并选择你要成为的对象。只有这样,你才具备你以前从不敢梦想的成功的潜力。当我第一次开始探讨个人的发展时,我认为必定成功的声明过于“美国化”,因为它们看上去是过于轻松地付出了过多的东西:瞬间的财富,瞬间的满足。实际上这一套方法根本不付出什么东西,它提示的只是,确定你想要达到什么目标,对此问题认识的深浅决定你的力量的大小。只有你自己能确定你的成功是什么。下定了决心并不能确保成功,但是没有决心则肯定会失败。

船与直升机:机会是什么
成功开始于某人抓住机会,努力工作,以使机会转化为成功。但首先要认识到机会就什么而言而成为机会,这可能纯粹是洞察力的问题。
有个老牧师生活在一个山谷里。40年来,他照管着教区所有的人,施行洗礼,举办葬礼、婚礼,抚慰病人和孤寡老人,是一个典范的圣人。有一天,天下起雨来。倾盆大雨连续不停地下了20天,水位高涨,迫使老牧师爬上了教堂的屋顶。正当他在那里浑身颤抖里,突然有个人划船过来,对他说道:“神父,快上来,我把你带到高地。”
牧师看了看他,回答道:“40年来,我一直按照上帝的旨意做事,我施行洗礼,举办葬礼,抚慰病人和孤寡老人。我一年只休一个星期的假期,而在这一个星期的假期中,你知道我干什么去了?我去了家孤儿院帮助做饭。我真诚地相信上帝,因为我是上帝的仆人,因此你可以驾船离开,我将停留在这里,上帝会救我的。”
那人划着船离去了。两天之后,水位涨得更高,老牧师紧紧抱着教堂里的塔顶,水在他的周围打着旋转辽时,一架直升机来了,飞行员对他喊道:“神父,快点,我放下吊架,你把吊带在身上安好,我们将把你带到安全地带。”对此老手师道:“不,不。”他又一次讲述了他一生的工作和对上帝的信仰。这样,直升机也离去了,几个小时之后,老牧师被水冲走了,淹死了。
因为是一个好人,他直接升入天堂。他对自己最后的遭遇颇为生气,来到天堂时,情绪很不好。他气冲冲地在天堂中走着,突然间碰到了上帝,上帝惊讶地看阗他,说道:“麦克唐纳神父!多令人惊奇!”对此,老神父凝视着上帝,说:“哦!惊奇,是吧?40年来,我遵照你的旨意做事,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当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让我被淹死了。”
上帝回望着他,迷惑不解地说:“你被淹死了?我不相信,我确信我给你派去了一条船和一架直升机。”
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于船与直升机的机会一直存在着,我们需要的只是正确地认识它们。当我们为自己确立了目标之后,我们真正能做的只是抓住机会。这样,那些令我们熟视无睹的看似偶然的事件就会变成真正的机会。几乎任何一件事都会创造出一种机会。当然了,丧失亲友等个人悲剧另当别论。但我们应努力接受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一事件,面对现实,而不是一味沉浸于哀伤。我们不能把它们作为我们无所事事的借口。
无论生活环境如何,起点并不是人今后发展潜能的指示灯。在白手起家的富翁中,英国侨民是英国本土居民的四倍。很多白手起家的富翁没有正式的毕业证书就离开了学校。问题的根本在于,成功与人的背景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它更多地与人的自信和认识机会的能力发生关系。
在决定你是否能够认识到自己身边的机会时,你心境的好坏至关重要。如果情绪低落、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那么,你便不可能认识到机会,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坐失良机。
我确实相信,生活中真正的悲剧不是没有实现目标,而是没有去企求目标。有时我听到人们说:“我不是一个幸运的人,没有好运。”实际上他们忽略了自己身边的机会,就像那个老牧师一样,不理会船与直升机对他意味着什么。因此,不要坐失良机,不要把事情推到明天去做,有机会要做什么事情时,不要顾及自己年事已高从而放弃希望。
挥去对挫折的担忧和焦虑,努力会发现每一种处境中的积极的因素。
——佚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自己       修行)(五明学佛网:自己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