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界法师:为什么初地称极喜地?


   日期:2011/12/23 11: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因为菩萨在整个修学的过程当中,他设定了一个成佛的目标,他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当然他的过程当中,是历经了很艰辛的修学,这个时候,他「最初」一念的清净心现前,而这个清净心,已经具足了「自」利、利「他」的殊「胜功能」,就是他的第一个目标达成。为什么叫自利呢?因为他有根本的无分别智,而成就自身的安乐;他有差别的后得智,善巧方便地使令众生也得到安乐。因为他的内心当中,已经真实具足自利、利他的功能,所以他心生大欢喜。

当然,初地菩萨不是阿罗汉所有,阿罗汉他能够有一部分的根本智,消灭心中的我执,但是他没有利他的妙用。这个「欢喜地」,是描述初地菩萨的内心状态是欢喜的。这个「欢喜」的意思是说:我们在修行当中,有时候经常保持很沉闷,有时候很烦恼、苦恼。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心中很多的欲望。我们过去会产生错觉,总是觉得:诶,有欲望是快乐,因为有欲望就会得到满足,有满足就会有快乐。当然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这种情况,就好像佛陀在经典当中讲一个譬喻:我们对欲望的满足产生了快乐,这个叫作「有漏」。就是身体的皮肤长一个疮疤,这个疮疤流脓、流血,会产生痒的感觉,你去搔痒的时候,会有暂时快乐的感受。但是,这个疮疤更加严重,它给你带来痛苦的感受更强烈。所以,我们依止欲望去追求快乐,就像在疮疤当中搔痒一样,你付出更多的痛苦。这个初地菩萨的空观,「思诸法如梦,观心性无生」,他先空掉外境真实的执取,外境是心所变现的,如梦如幻的,所谓的生死涅槃、所谓的对错,这种概念,都是每一个人心中自己安立的,我们不一定要随着别人的标准而转,破除外境的法执;这个时候,你又能「观心性无生」,我这一念心当中,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只是一念的菩提心跟空正见,二种力量在那里安住而已。这个时候,菩萨就把心中的妄想消灭了,烦恼也消灭了,这个时候菩萨才真实感觉到:原来心中没有欲望是太快乐了。所以这个「欢喜地」,就是菩萨把心中的乌云妄想完全消灭,他心中感到轻松快乐,这是佛陀描述初地菩萨的相貌,叫作「欢喜地」,因为他没有妄想。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