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益西彭措堪布:财物并非快乐之源


   日期:2011/12/24 18: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当今社会,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乐的基础,只有物质享受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由于这种观念在社会上大量传播渲染,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使得它在人们的意识里变得根深蒂固,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许多人除了追逐物质财富,根本不知道作为人还应有其它的人生目标。在这个时代,拥有财富的多少成了一个人一生奋斗的成就标志,许多人的一生只是为追求财富、享受妙欲而活,所思所行都由此而发,这样就把宽广的人生死死钉在求财享乐的一角之上,千千万万人如同过江之鲫般涌向财富之门。

    由于这种风气在整个社会流播,在这股物欲横流拜金至上的浪潮中,能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被世俗见解所染污实在是少有。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会身不由己地卷入到追求物质利益的漩涡之中。这种集体趋同的共业潮流有着强大的牵引、感染、同化的力量,人们往往不加深入思考便全盘接受,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道理。

  人们普遍认为享受物欲就是快乐,这是没有经过深入观察思索的错误观点。下面分析一下人们享受物欲的过程,再观察物质享受是否真能给人带来幸福快乐。

  面对丰裕的物质世界,现代人像不停向前行进的马匹一样难得停歇,内心的种种欲望如同鞭刺催人向前。外面的物质像魔咒一样时刻挑起欲望,今天看到电视广告中有一套新式电器,明天见流行的家具又换了款式,后天见邻居买的新车比自家的强……尤其在现代这种商业化的社会中,各类真真假假的广告全方位刺激人们的虚荣心、贪心,使人的购买欲加速膨胀。

  在琳琅满目、花样翻新的外物面前,人心往往显得被动脆弱,抵挡不住外物的诱惑,而获得这些物品,必须付出大量的金钱,为此只得想方设法拼命赚钱。人的一生就这样在外物的诱惑下,身不由己地疲于奔命。因为总是不断有新的五欲在前面诱惑,在等着人们去逐取它,人心就像疯狂追逐的饿狗一样,被不断抛出的美食所牵制。

  当见到新鲜物品,内心生起欢喜心时,就会产生占有欲,恨不得归为己有攫在手心,最初占有时也许会有一阵喜悦之情,这就是现代人所谓的物质生活的快乐,但这种快乐太脆弱了,当物品使用久了之后,以前的占有欲和那种想象中获得外物的喜悦也随之荡然无存。事过不久,当新的外物出现时,内心的贪欲又一次被挑起,积习重返,又开始了新一轮获取外物的行动,直至再次失望。如此周而复始,一生的光阴就在这样的幻境中耗尽。

  享受外物的快乐感只能存留短暂时刻,接下来的却是挥之不去的空虚感,在一次次享受外物之后,内心仍然深感不踏实,空虚感将整个身心笼罩,无形之中又开始感到生活的压抑苦闷和无可奈何,面对这个处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一片丰盛的物质海洋,现代人的内心往往如同独处孤岛般寂寞。

  《佛子行》云:“一切妙欲如盐水,愈享受之愈增贪”,这也是现代人追求物质享受的内心写照。在一次次享用妙欲之后,被不断刺激增长,带给人们的只有疲惫和劳碌,人心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安宁和舒适。这说明想依靠占有和享用外物来获得内心的安乐是不可靠的,金钱和外物的占有并不是人生意义的标尺。不然,那些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应该成为世上最快乐的人了,事实是如此吗?这些富豪的烦恼痛苦一件也没有减少,他们的内心未必比一贫如洗的乞丐来得快乐。可见想依靠外界物质的占有来达到人生的幸福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龙树菩萨说:“世间一切乐,唯苦被变坏,及为分别故,彼乐非真乐。”人们拼命追求财富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各种感官上的舒适刺激,再加上超过他人成为人上人的虚荣心的满足。为了得到这些快乐,需要付出痛苦的代价,这些欲望的生起,以及欲望满足后的快乐感,都是由自身的分别念生起的,这些分别念的念头如同海中的泡沫一样,即生即灭,没有丝毫实质,正如世上没有不破的泡沫,世上也没有不会消失的欲乐。因此,人们占有外物的快乐感会转瞬即逝,转而被失望和遗憾所代替,也就不足为奇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益西彭措堪布       财物)(五明学佛网:益西彭措堪布       财物)  

 其它法师:略论僧团财物的分配制度 

 卢志丹居士:佛说:公家财物,不与勿取 

 圣开法师:不用财物的布施 

 益西彭措堪布:称念观世音菩萨,即能远离YIN欲的道理很深 

 益西彭措堪布:YIN心不除,尘不可出,如何断除对异性的贪 

 益西彭措堪布:邪YIN念头的报应 

 道证法师:财物是五家共有,并不是我们的,有智慧的人,善用 

 梦参老和尚:听到的佛法,转施给别人,这比你供养他好多财物 

 浪费挥霍公家的财物,就是在消耗自己的福报 

 益西彭措堪布:由普贤行愿所获得的福德资粮,不会有穷 

 益西彭措堪布:金刚萨埵心咒是忏罪如意宝 

 财物无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