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星云法师:学佛青年的通病(上)


   日期:2011/12/26 9: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不耐烦而无恒  二、不落实而幻想

  三、不回头而任性  四、不认错而执着

  五、不着意而无心  六、不立愿而无志

  七、不行慈而自私  八、不求深而肤浅


  各位同学:

  刚刚下了一场大雨,新建的西来泉挡土墙工程有倒塌的危险,学院的老师们亲自率领同学们去出坡。出坡在佛教也是一种修行,一门功课,从出坡中可以使我们了解工作的神圣,服务的伟大,从出坡中可以体会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过去许多古德高僧都是从出坡作务中成就的,譬如六祖惠能,就是从舂米房中舂出他的真如佛性,法远禅师在汝州叶县广教院为饭头僧,受种种折磨而悟道,因此同学们不要害怕出坡。

  刚才由于大家在雨中工作,有的人淋了雨,衣服全湿了,在果乐斋服务的依静对我说:“师父!我们已经煮了一些姜汤要给同学们喝,以免感冒着凉。”听了这句话,我有一种感想:我们的人生岂仅只有感冒的毛病而已。维摩诘菩萨说:“因为众生生病,所以我才生病。”众生究竟害了什么病呢?我们时下的佛教青年是否也有毛病?今天就和大家谈一谈“青年的毛病”,青年有什么毛病呢?

  一、不耐烦而无恒

  青年住在一个地方太久了就不耐烦,读书读太久了就不耐烦,做工作时间太久了也不耐烦。不耐烦几乎已成为今日青年们普遍的通病。现在的青年已经缺乏古人安止于一处的定力,身心浮动,好比滚动的石头,是无法长出苔藓,成为坚固不移的盘石。现在公司征求青年干部,董事长在面试的时候,必定会问:“曾经在哪些地方服务?”如果这位青年回答说:“曾经在某地方工作半年,在某地有三个月的经验,然后才到贵公司来应征。”这位青年自以为工作经验丰富,董事长一定会录取自己,但是相反的,董事长却不要这个人,因为这个人经常换工作,表示此人对工作不耐烦、无恒心,不能安于自己的岗位,公司的业务怎能交托给一个对工作没有耐性的人呢?不耐烦对从事事业是多么大的阻碍。

  不耐烦是属于什么毛病呢?就是“无恒病”。俗话说:“有恒为成功之本。”无论做什么事,没有恒心,休想把事情做好,求学也不易有成。古人为了功名有成就,十年寒窗用功夫,汉朝董仲舒,青年时代,立志向学,三年不窥园,终于成为一代名儒学者;晋朝王羲之,临池磨砚,写完一缸水,终于成为旷古书法大家。再看看我们佛教,有恒而成功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譬如有名的敦煌石刻,是经过多少朝代,上千上万艺术家们,穷尽一生的智慧与生命,而完成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奇伟杰作,其技巧之精美,真是巧夺天工,无与伦比。如果没有这些艺术家耐烦雕刻,今日哪有这么伟大的艺术品留传于后世?有恒对于成功立业实在是太重要了。

  在我的故乡,有一位年轻貌美的信女,因感于母亲重病是观音菩萨加被才痊愈的,发愿要用头发绣成一尊二丈高的观音圣像。这位信女把她的头发,每一根劈成四条,然后以如游丝似的发丝来绣菩萨圣像,从年轻貌美的小姐,一直绣到老态龙钟的老太婆,经过了六十年才把菩萨绣好,而小姐那一双如秋水似的眼睛也瞎了,但是神态庄严、面相慈祥的观音圣像已为人间留下了不朽的价值。这位信女的眼睛虽然瞎了,但是菩萨的慈眼却常常照视着人间。她为母恩而牺牲的精神令人钦佩,而她的耐烦有恒,更不是常人所能及的。
  
  你们大家平时有没有问问自己:读书耐烦吗?工作耐烦吗?修行耐烦吗?唐朝的道宣律师是有名的南山律宗祖师,而他听一部戒律就是反复千次。台北有位法师,佛法造诣深厚,而他听《百法明门论》,听了十四次还要再听,难道他们还不够聪明利根吗?因为耐烦有恒,读书才会通晓;因为耐烦有恒,做人才能通达;因为耐烦有恒,修行才有成就;所以说“耐烦做事好商量”。如果不耐烦没有恒心,即使掘井九仞,不再继续,仍然没有水喝,最后还是功亏一篑的,所以“不耐烦而无恒”是非常不好的毛病,大家务必要改正。

  二、不落实而幻想

  青年们往往充满热情不够冷静,青年们通常容易冲动不够踏实,青年们普遍流于虚浮不切实际。不落实彷佛建筑房子,地基不够巩固,稍微地震就倒塌了。好比堆砌石壁,工程不够坚固,大水来了就崩垮了,所以大家就要辛苦出坡抢救。

  青年们可贵的地方是青年们富有理想,但是有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去力行,否则建筑在海市蜃楼的理想,就变成“幻想病”了。俗话说:“万丈高楼从地起。”摩天大厦也要从基础慢慢的建起,空中楼阁是不能成为事实的。在《百喻经》中有一则三层楼的故事,寓意良深。有一个富翁,朋友新厦落成,他前往道贺,这一座大楼共有三层,每一层的建筑都很瑰伟,装璜更是美轮美奂,尤其第三层楼,更是精美,雕梁画栋,山栉藻梲,极尽华丽之能事。

  这位富人看了很欢喜,尤其喜爱第三层楼,于是就把设计这栋大楼的建筑家请回去,请他如法泡制,建筑一栋一模一样的高楼,由于他特别喜好第三层楼,因此就请建筑家只要建筑第三层楼。

  一栋没有地基的高楼,不过是空中楼阁的痴想,这位富翁愚痴的行为,固然可笑,但我们往往犯此毛病而不自知!

  我们为学做事如果不落实,好比前面讲的没有地基的三层楼一样,到头来,一切空幻,什么也不能成为事实。

  青年们为什么会有不切实际的毛病呢?因为青年们喜好幻想。本来喜欢幻想并不是坏事,人类文明的许多产物,不少是出于人类的幻想,但是经过科学家们缜密的计划,精细的实验操作,幻想终于成为事实。譬如过去人类看到鸟飞,幻想自己也能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于是科学家们努力去发明创造,人类今天也能像小鸟儿一样,乘着飞机,穿梭于白云之中,鸟瞰火柴盒似的屋舍,豆腐块般的田畦。

  在古老的时代,月亮是嫦娥居住的广寒宫,要攀登它是幻想,苏东坡也慨叹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二十世纪的今天,人类乘着宇宙飞船,轻易地在月球表面上漫步。所以幻想往往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有幻想比没有幻想好;但是如果空有幻想而不能踏踏实实地去实践,幻想就是空想、梦想。所以青年们有了幻想,接着就应该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计划,然后身体力行,实际去工作,那么幻想就会成为理想。所以说有幻想好,有幻想而又落实更重要。

  那么,时下佛教青年有一些什么幻想呢?过去有些青年常常对我说:“我将来要办佛教大学,办佛教医院。”现在也有些青年说:“我将来要建图书馆,建讲堂。”满腔的抱负理想,可是没有踏实去做。甚至别人兴建好的医院、图书馆、讲堂,请他去协助发挥,青年们往往缺乏热忱,推托不前。譬如高雄寿山寺的讲堂,地毯、沙发椅、中央系统的冷气、隔音门窗等的一流设备,我把它送给你们要建讲堂的人,恐怕也没有人敢接,因为有些问题不易解决,如讲经的人不容易请,接待念佛的人非常麻烦,主要因为自己佛学基础不够深厚,自己不能上台演讲,所以请不到别人,讲堂也只好不办,多么可惜!因为缺乏踏实的工夫,一切美丽远大的理想,都成为泡影。

  所以,青年们有了理想之后,就要订出一套严密的计划,并且要以踏踏实实、稳扎稳打的态度,去充实自己,实现理想。今后大家要以脚踏实地的工夫去医治幻想的毛病,“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多做少说,才是求学办道的要诀。

  三、不回头而任性 

  青年们像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富有冲劲,但是青年有一个通病,就是一味向前冲向前撞,错了,甚至走上歧途,也不知回头。前面已经是墙壁也不管,撞得鼻青眼肿也不知停止。你告诉他:“这样不行”、“那样不好”,可是青年就是不愿意回头,他们的理由是“好马不吃回头草”,以为回头就是没有光彩的事,所以一意孤行,任性到底。

  在一般人的感觉里,人生是向前进取的,退后的人生是失败的。但是在佛教里,向前的人生是半个世界,退后的人生也是半个世界,向前的世界是个窄门,向后的世界更宽广。我们看看农夫们弯腰插秧,当他们向后退把秧苗一棵棵插下去的时候,退到最后,终于把全部的田亩都插满绿油油的秧苗。因为农夫懂得退后,以退为进,因此才能有丰硕的收成,所以禅师们说:“退步原来是向前。”

  我们的人生也像插秧一样,要知道退步回头,知道退步回头的人生才会圆满。好比骑马走到悬崖峭壁,如果不知道勒紧缰绳,回头是岸,必定会跌得粉身碎骨。知道回头的人生才有药可救,知道回头的人生是至珍至贵的。“浪子回头金不换”,回头的浪子,大家仍然伸着双手欢迎他,因为浪子能够在失败中记取教训,卷土重来,过去的失败,是未来言行的借镜,是推动成功的力量,所以失败对他而言不是羞耻,而是一种考验。人生好像月球的表面,崎岖不平,坎坷难行,什么人没有跌倒的时候,跌倒并不可耻,不知道爬起来才是可悲,所以青年们对于失败应该采取的态度是:记取失败的教训,培养回头的勇气,转失败为成功。

  古人比喻一个人沉迷不悟,不知回头时说:“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古时候的人到了黄河能够死心,看到棺材知道落泪。现在的青年有过之无不及,甚至到了黄河也不死心,见到棺材还是不落泪,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顽强任性。顽强不讲道理,任性不听劝告。在你们求知过程中,谁敢保证没有说错话,下错判断?有的青年会说:“这句话我已经说了,我一定要这样去实践它!”“这件事我已经决定了,我一定要这样去完成它!”你告诉他错了,他会以“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为理由,坚持己见,蛮干下去。平时我们常说:“君子重然诺”,说出来的话总要去兑现,但是我们守信更要重实,重实就要讲理,讲出来的话不合理就要改,做错的事就要实时回头。人生应该是苦干、肯干,而不是蛮干。不合理而固执蛮干,只有一错再错,离正道更远。我们看看车子碰到了红灯也要剎车,不知剎车横冲直撞,一定会发生车祸。在我们的人生之中,碰到红灯的时候,也要停车,左右观看,必要的时候,更要回头是岸。

  这种顽强任性、不知道回头的毛病要用什么药来治疗呢?要用佛法的随缘、随喜、随众来医治。泯除个人的意见,随顺大众,以大众利益为前题,对善知识的指示,要能依教奉行,好比上了轨道的火车,才能跑得迅速,到达目标。    

  四、不认错而执着 

  常人最大的毛病莫过于不肯认错,我们的青年对于自己的过错,不仅没有勇气承认,并且执着不肯承认。譬如吩咐的事情没有做好,你纠正他,青年就推说“别人没有讲清楚”,或者推托“时间不够充分,来不及做好”。比如行堂打破了碗,不检讨自己鲁莽冒失,却责怪“地下太滑了”、“磨石子太硬,不好走路”、“碗太不结实了”,始终别人不好,东西不好,自己永远是对的。古人告诉我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每个人,不像佛陀,已经自觉觉他,德行圆满无瑕。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缺点,但是有了缺点而不肯承认,不肯认错就不能改正,如何能够进步呢?平常我们穿衣戴帽,衣冠不正,照着镜子,就能重新穿戴整齐,仪表堂堂。我们有了过失,接受别人的指正,也能够如无瑕的白璧一般,人格高洁。所以青年凡是肯认错的,进步就快速,不肯认错的,进步就缓慢。

  青年们为什么不肯认错呢?那就是我执在作祟,执着自己最好、最对,犯了“执着病”。我们常人总有一种习惯:看得见别人身后的影子,却看不见自己身后的影子。对别人的缺点了如指掌,对自己的疵弊却执着护短。譬如说,告诉你们训导处本学期规定不准吃零食,但你还是吃了,训导处怪下来,你反而怨恨训导处太过份认真。教务处要检阅笔记,同学们的作业仍不按时交出,教务处查问,反而怪老师没有再三提醒催促。年轻人永远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有时我批阅大家的周记,本来周记应该是检讨自己一周来的功过得失,但是大家的周记却变成了评论,不是责怪训导处管教太严,就是埋怨同学们不友善、功课太繁重等,始终批评别人,责备别人不好,而不知道自我检讨,自我批判。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像曾子那么有道德的贤人,每天还兢兢业业地,一而再、再而三的反省自己,同学们自问是否也做到这种工夫?先秦的廉颇将军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为后世立下勇于认错的楷模,以廉颇当时的名望尚肯屈就自己向后辈谢罪,不愧为大勇者。同学们自省是否具有这种勇气?我们生病需要找医生,才能去除疾病,获得健康。我们也要当自己的医生,勇于向自己的毛病开刀。医生在治疗的时候,先要了解病况,才能对症下药,我们对自己的毛病也要了解清楚,生活习惯不好要改进,思想偏差要改正,说话错误要改过,一个不知道自己毛病的人,如何重获健康?所以我们要从佛法中,去忏悔反省平日言行,放弃执着,努力改过。

  我们穿衣带帽需要镜子,我们修持也需要明镜,同学们今后要常行忏悔,从佛法这面镜子中,学习严以责己,宽以待人,学习认错不执着,做到古人承认往愆,不犯二过的美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