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让孩子从小做事吗?


   日期:2011/12/30 17: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现代大多数独生子女的生活写真。父母和祖辈本出于对他们的怜爱,却养成了孩子们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气,其长远的后效应如何,往往是年轻的父母们所未曾预料的。为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以下资料:  

    1.从社会学角度看: 美国哈佛大学的威特伦学者花费了40年时间,追踪观察了256名波士顿少年,结论是:从小爱劳动、能干事的孩子成年后,与各种人保持良好关系的比不爱劳动的孩子多两倍,收入多5倍,失业少16倍,健康状况也好得多,生活过得美满充实,因为劳动能使孩子获得各种能力,感到自己对社会有用。

    2.从生物学的角度看: 人的个体成长也需要劳动和制作。因为劳动和制作需要动手,手上大量的神经束通向大脑,促进脑神经元的发育和完善;还因为劳动和制作,肯定伴随思维和想象,必然促进智力发展,所以自古以来都把“心灵”和“手巧”连在一起,相互促进。

    3.中国的古训: 《弟子规》的开篇就强调孩子的教育方针是:“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一个四体不劳的孩子很难想像能真正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和同学。又云:“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可叹的是我们现代的孩子们大多数都在不知不觉地长浮华。

    《论语》中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和“闲居不善”的训诫;印光大师也有谆谆的教诲:“富贵人子弟,多多一事不做。一旦遇祸乱,则必至无以自立。今全去用人,亲自操作,一则习劳,而能和血脉;二则少闲,而消诸妄念。实为爱儿女之根本办法。”

    4.社会心理学家的调查结果:亲子之间的纠纷,大多源于子女过分依赖父母,使父母感到力不从心,子女则因为某些要求没得到满足,而埋怨父母无能。那些从小习惯于大小事都依赖父母的孩子,成人后的自立自理能力都比较差,遇事总是指望着父母一帮到底。随着子女的需求和父母的能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相互间的不满和怨言也与日俱增,以至出现纠纷和冲突。这些孩子很少考虑自己为父母做了什么,他们把父母为他们付出的艰辛劳动看作理所当然,一旦父母失去了自理能力或劳动能力,这类人很少去尽起码的孝道。

   由此看来,让不让孩子参与作家务,给不给他机会承担一些事务真不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而应该成为孩子家庭教育的必要手段和培养自立利人意识和能力的良方。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具体实施呢?下面就介绍几个例子供关爱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参考:

    1.给孩子服务家庭的机会:固定分配给他们倒垃圾、扫地、拖地、洗碗、洗袜子等家务,在向父母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父母理家的辛劳;在劳作中他们掌握了做事的程序、做好的要领,这种能力可以在各种场合互相迁移。劳作过程的描述和体会不也是很好的作文题材吗?

    2.让孩子出去取报纸、周末买早餐、持卡缴水电、电话费、给邻居送物品等。锻炼孩子与他人和谐交往、周全处事的能力。笔者的朋友一次非常感动地告诉我,一日丈夫出差,她自己发烧卧床休息,又赶上电表卡上的字用光了,家里停了电……她读三年级的儿子放学回来后,不仅持卡去银行买电,还带回挂面给妈妈做晚饭,并向爸爸电话汇报家里的情况。她感叹地说,关键时刻孩子真能承事啊。其实这一切也都离不开父母日常的点滴培养。

    3.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在她的书中对此也有很具体、精彩的描述:“婷儿3岁起,就开始承担一些打扫家庭卫生的任务,每次吃完东西,桌面和地面的果皮和瓜子壳都由她收拾。上街买东西的时候,问路、问价钱、请售货员过来、提要求等简单的事务,都是由她出面去办。有时候我们没有时间排队,也是由她上前去向服务人员和排在前面的人说明情况,请求得到优先照顾。这些事,婷儿每次都办得很成功。为了不让婷儿产生道德观上的混乱,我事先已经教过婷儿:“用欺骗或耍赖的办法插队,是令人讨厌的自私行为。如果排队确实有困难,应该正大光明地请求帮助,只要你说得清楚需要帮助的理由,人们一般都会让你优先的,因为中国人有尊老爱幼的好习惯。但是如果你说不清楚,那我们就只好不办这件事了。”婷儿十分清楚“加塞儿”和“请求优先”的区别,每次得到照顾,都忘不了真心诚意地向那些好心人连声道谢。我让婷儿从小多做事,并不是因为需要她分担家务。我这样做的唯一理由是:多动手、多办事,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培养具有其它训练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做家务也是孩子拓展知识面的好机会,比如说,我教婷儿洗袜子时,就谈论肥皂和洗衣粉的去污原理;婷儿协助我做菜时,就谈论糖或盐的溶解、浓度,味道和味蕾的关系等等。我们的开场白通常是:你知道为什么……吗?对独生子女父母来说,不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办事能力,是一件后患无穷的事。”

       关爱和体贴父母,可能始于给父母倒一杯水,

       孝敬老人,也许就从帮他们倒垃圾开始,

       培养井井有条的好习惯,或许就源于整理自己的书架,

       帮助邻朋,可能就从给他们代领报纸、牛奶开始……

    这一点一滴的德智双益的生活教育,是成就孩子良好品行的沃土。年轻的父母们善教善育是一件多么有意义和幸福愉快的事情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孩子       劳动)(五明学佛网:孩子       劳动)  

 观世音菩萨满愿孩子如愿被录取 

 仁清法师:如何解决小孩子夜哭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四篇 孩子的心理卫生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二篇 激发孩子的潜能 

 寂静法师:如何培养孩子 

 寂静法师:怎样处理与孩子的关系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学会反省自己唤醒孩子的良知 

 蔡礼旭老师:教会孩子勤俭 

 蔡礼旭老师:正确引导孩子面对考试成绩 

 蔡礼旭老师:提升孩子的道德学问要从哪里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