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如何做有智慧的家长(三)


   日期:2012/1/3 15: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者: 皇甫军伟

    第四个字“静”,这个字可能更难了,但是它是解决问题的。前面几个字是过程,知止也好、提升定力也好、守住也好,这是我们对过程的要求,要解决问题必须回到这个字里面。  

  “静治为学万病”,这句话不是我说的,也是我发现这个字的力量很多年之后,我看到明代的一个大学者吕坤在《呻吟语》里面提到的,“静治为学百病”,我给他提升了,我给它加上一百的平方——“万病”,因为现在关于教育的问题比过去多了,过去如果有百种,现在有上万种,所以我提出“静治为学万病”,我指的“静”不是外在的,是你内心的状态。我在全国各地接触那么多孩子,不管被父母怎么拉过来的孩子,还是劝过来的孩子,还是骗过来的孩子,面对我不到五分钟,他的小脸是平静的,谈什么话都讲。前一段时间在北京有一个护士,护士是很文明的,说话很轻柔的,她孩子跟我谈了一个小时走了之后,她的脏话都出来了:“真神了,比警察都厉害,全撂了”。说她孩子全撂了,全交代了,就是让孩子内心平静下来,道理不用讲,他明白。包括我们成人说不讲理的话的时候,更多的是在内心不平静的时候。达到这个字,我觉得全社会,从家庭开始,落实到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上,不管社会怎么变化,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教育的时候,心如果能静下来,你已经把孩子的教育问题解决了90%。孩子课堂上比的不是谁的脑袋瓜好使,比的不是谁的书包好看,比的是谁的内心更静,内心越静的人对一个信息的感知越清晰。各位听课的家长内心越静,可能我语言落到你心里面留下的痕迹越清晰。家长的心态就像这个桌子,孩子的心就像这瓶水,如果桌子天天晃,我们说这个水不自控、习惯不好,这是不对的。要想让瓶子静下来,先把桌子面固定好。孩子如果一旦静下来,尤其是在课堂上静下来,你不用给他报什么班,不用给他请家教,老师课堂上非常微弱的一个声音,在孩子心里面会形成很清晰的学习内容。

 

  我原来讲过一句比较狠的话:孩子从家门口走出来第一步已经决定了他在学校的成绩排名。也就是他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走进课堂,这决定了他的听课效果。怎么样衡量孩子的听课状态?就看孩子内心的平静程度。包括你们在这儿听,我看你们的表情,有的人是非常的静,有的人还是有一些躁的。当然我来深圳这么多趟,和很多家长连续交流了一年多,我发现深圳的家长们,真正要让你们静下来,确实对引领者来讲需要强大的功力,比其他地方要难,但是我们这些家长的变化还是让我非常感动的。也就是说,孩子是能静下来的,为什么能静下来,这份对孩子的爱的力量,我觉得能够克服一切我们嘴上说的现实的问题。因为我接触了四五千母亲领着孩子,坐着飞机、坐着火车到北京找我,每次让我心酸的就是这些母亲牵着孩子的手离开我,他们的背影远离我的视线的时候,我能理解这些母亲对孩子内心的努力和挣扎。 

  我本来不是研究家庭教育的,最早研究学习方法,我讲学习方法也能讲一天。后来研究学习能力,你们到网上查我的名字,全国第一家学习能力实验校就是我办的,我最早立起这个课题组。学习能力还不能解决问题,然后研究孩子的学习心理,为什么和那么多孩子进行对话,我要找到阻碍成长、阻碍学习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但是不好使,解决不了问题。最后研究道德教育,心太乱,我得找个紧箍咒把他的心收住,那就研究道德教育,最后发现决定孩子道德素养的人不是老师,我就追到家里面了。回到家一看,这个空间太大了,因为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学科第一个不是教育的问题,首先涉及到是社会学,其次才是教育学、心理学,包括哲学,包括文化,甚至美学。 

  这一个字,我们理解它,我今天讲的这几个字都是门,我们从这个门进入一个空间,这个字是最厉害的,为什么厉害,我们看它由两个字组成。左边的青加上三点水,这就是道家思想最崇尚的“清”;这二个“争”,加上两点水,变成佛家的净。这两家文化融合到这一个字里面,刚才我讲的《大学》里面的七个字,“知、止、定、静、安、虑、得”,这个字是居中的,也是最厉害的一个字,所以我们守住这个字不变,什么时候孩子乱的时候,我们自己先静下来,等它一会儿,等它一小时,等它一天。比如孩子今天犯了错,你不要去跟他谈,等他两天,甚至三天,甚至用不了这么长时间,孩子会主动找你解释他的错误。在解释他错误的时候,你们能拿出来2/3的肯定,最后1/3的引导就结束了。如果孩子犯错误了,你当时去谈,两个人往两边谈,在相互拒绝中结束谈话。所以静给我们提供了教育的最好的空间。我们静下来是给自己留出来空间,也给孩子留出空间。孩子做错事我们要静下来,包括丈夫做错事妻子先静下来,妻子做错事丈夫先静下来,先不要计较,放不了三天,这个事变得很简单,甚至不提了,这就是空间的力量。我说教育需要做的真不多,如果你能静下来,用时间和空间,把不该做的都过滤掉。为什么也讲夫妻之间的状态,你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了你们家庭的氛围,也直接决定了你们之间的情绪。第一句话我们要记住:“静治为学万病”,所有的问题没办法解决的时候到这个点上来找。 

  第二句话“你们的家要能够让孩子的心静下来”。这种静是内心的宁静,这也是教育的极致,如果孩子见到你,一切委屈都释怀了,一切疲惫都没了。就像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过年一样,多少人扛着包,挤火车回老家,一进门看到母亲,一切疲惫没了。这是我们民族文化里面非常宝贵的东西,这种力量太强大了,什么东西都阻挡不了我们。我听说08年春节,广东这边很多内地过来打工的人骑着摩托车回去了,回去都不像个人了,要回家,在外面不管多漂泊,见到母亲,心应该能静下来。我希望在深圳,这个根上的东西,我们不能丢,如果回到家,孩子还在躁,你们家就没有教育,也可以讲一句很难听的话“你们家的孩子有家没父母”,我经常讲“有家的孤儿”,这个孤儿是心灵的流浪者,家如果让孩子待不下去,那就没有地方可以接纳他、适合他。 

  第三句话,文化是教育的极致。因为我们今天的讲堂尽管来的人数很多,但是相对整个深圳市800万人口来讲还是少数,我希望听到这句话的人能够好好的理解。昨天下午五点半我在中央电视台做实话实说栏目,昨天是最后一期,我和马未都一起做完这期节目,这个栏目就没了。昨天我在这个节目中讲:我希望全社会的人能够用尊重和宽容的心态来看待我们眼前的学校教育,还教育一片宁静。我和这里的老师接触最多,老师最怕家长投诉,教育需要宽容。因为我们让校园宁静了,孩子得到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这需要每一个人去努力。 

  前面提到了文化内涵的缺失,有知识没文化是很可怕的,这不光是深圳的现象,北京也一样。北京的家长文化内涵不多,但是特自信,自信的是知识特丰富,学历很高。去年某重点大学的一个副教授,他儿子上四年级,夫妻两个人都是副教授,还在北京市最重点的小学。他儿子竟然拿刀把妈妈的胳膊砍下来了。你说这两个人没知识吗?应该有足够的知识。他们两个人想找我谈一下怎么教育孩子,我一直很矛盾,这么有知识的人,给本科生上课,甚至他们过两年还要带研究生的人,连自己的一个10岁的孩子都教育成这样,我很痛苦。我的一个学生想见我,约了很多次,我内心里一直没有这种状态去面对他,怎么解释。 

  所以“文化是教育的极致”,文而化之,“文”就是家长的存在,“化”就是感化、转化、内化为,父母的存在内化为孩子的一种情感能量和精神导向。为什么提出家庭文化?父母两个人的存在是本身是“文”,“文”这个字最早在甲骨文里面是一个站着的人,他上面一个纹身。后来演变这个字的意思是具有特定称谓的人都可以叫做“文”。我们在家里唯一的特定称谓是父亲、母亲,在外面你可能有社会称谓,但是到家里面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一个。我们存在的这种状态,能够内化、转化、感化为孩子的精神内量,感化是指母亲的,内化和转化是指父亲的存在,转为孩子的一种精神导向。如果家庭教育缺乏这两个字,我们做得再优秀,也缺乏一个传输的渠道,有的父母很优秀,我相信在座的家长也都很优秀,但是你们优秀的品质如果没有文化的介入,没有文化的沉淀,你们的优秀品质,包括你们人生积累的财富,很难传递给孩子。因为文化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它具有传承性,也就是别人能继承。就像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一点一点传下来的,它具有这种功能,或者具有这种形态,所以我们的家庭需要这些内容的介入。广义上的我不讲了,文化的东西很多,包括饮食文化、茶文化、时尚文化、非主流文化都是文化。当然我讲的这个文化是经过几千年时间打磨过,而且依然表现其生命力的内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慧       家长)(五明学佛网:智慧       家长)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洪启嵩居士:智慧──诸佛的母亲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如本法师: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