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禅修的烦扰心理


   日期:2012/1/4 14: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者: 黄祖相

    佛眼透视世界万事万物,人心为中枢,最灵最妙最大的宝藏在人心,最高的能源技术在于人心。全部佛学的教理行果,实质上就是一套心性潜能的开发学,佛教有三学:戒、定、慧。戒重在净身,定重在止心,慧重在开智。戒主使身体行为的止恶从善,定主使心理思维的止妄息烦,慧主使心灵潜能的开发。戒定慧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缺一不可。从开发心灵潜能的方法上,简称为禅修,或称为止观。

楚天/摄影

  禅修的烦扰心理:

  禅修时的烦扰心理称为心魔,诸如烦恼心理的贪、嗔、痴、慢、疑、无惭无愧等,都是烦扰禅修的心魔,其魔力巨大粗猛,称之为主魔。除此之外,还有种种上窜下跳的无孔不入的小魔。

  1、不信。即不信三宝,不信佛法,对禅修法门怀疑的心理,心想它到底真不真?行不行?有没有用?狐疑猜忌,因此你就不会信受,或半信半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于是就不可能切实地有恒心地依法而修。

  2、懈怠。就是懒惰的心理。打坐时,一觉得腰酸背痛,就无法坚持,很快就松盘下坐,感到如此难受,不如去干别的活。

  3、放逸。就是放任的心理。心总感到无法安坐,心猿意马。这是因为平时放任自己,对应断除的各种私心杂念,不能作有利的预防;对应成的清净,不能作不断的勤修。特别是对五欲(财、色、名、食、睡)的放纵,从来不知有所节制。所以,虽想身坐不动,但内心的车轮却惯性不停,无力刹住。

  4、昏沉。就是昏昏沉沉的心理,如似睡非睡的状态。开始时精神昏沉,接着就意识模糊混沌,无法自主。禅修的意识是明白清晰的,若出现昏沉就是不正常的现象,须努力克服。

  5、睡眠。就是睡眠的不清醒的心理。前五识全无作用,第六意识完全变为暗昧。就是接昏沉不能克服后的状态,意识不能自控,头沉如钩,鼾声起伏,梦入西游。所以,睡眠是禅修的禁区。

  6、掉举。掉是掉心,举是举动。掉举就是掉失了专一注意力的举动的心理。行为举止变易无常,包括身口意三方面。身掉举,就是总坐不住,总想动身去做这做那,等做完了再坐,但事情总是做不完。口掉举,就是无所谓的争论是非,无益的谈笑风生,东长西短,乐此不彼。意掉举,就是内心如波涛,无风三尺浪,以往的种种经历如连续剧不停。

  7、失念。就是失去正念的心理。当意识掉举时,连续剧连篇接续,随剧情的进行,酸甜苦辣的情感也接连而生,贪嗔痴慢疑随转,邪见邪念顿起,邪念取代了正念,失去了般若的观照,心态无法平和柔软。

  8、散乱。就是心思散乱的心理。思绪万千,理不清,斩不断,无从进入平静安稳的状态。

  9、不正知。就是知见不正当的心理。对所观的各种境界,知见不当,产生种种错误的缪解,是非倒置,善恶错乱,障碍正知的生起。

  10、悔。就是追悔的心理。后悔已经过的事情,悔应不作此行,悔行此法,然后舍此取彼。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禅修       烦扰)(五明学佛网:禅修       烦扰)  

 大寂尼师:禅修、禅学、禅观、禅定 (禅定波罗蜜)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双溪圣南寺禅修开示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6.外延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5.观念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4.观参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3.气脉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2.逆障的 

 果煜法师:脚跟着地 农禅寺禅修干部营讨论题纲 1.数息的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禅修对现代的意义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7.禅修者的心路历程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十 

 郑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