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妙华法师:觉悟、奉献、提升我们人生


   日期:2012/1/8 22: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天,我们相聚洗心禅寺,这是缘分、是佛缘,结缘三宝、结缘洗心寺,因缘殊胜,在此我给大家讲四句话:

     一、人生觉悟:是因文化和信仰对人生在善与乐、得与失,生与死有清醒透彻的认识。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高僧一行研究天体等。活得很踏实,目标明确。太虚大师主张人间佛教,做今菩萨,行菩萨道,宣扬“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清净、自在、解脱的人生,建立在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的理论基础上,这是一种觉悟。

     二、社会觉悟:因为文化的认同(如有人认同传统文化,有人认同西方文明,有人认同地域文化等)和信仰的建立,人在社会活动中为体现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佛教的价值观,不是一个人的钱有多少,城市的经济指标有多少,而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妙湛法师一生坎坷,得重病肝癌晚期,最后临终的遗言是:“勿忘世上苦人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自私的人在佛法来看不是有社会觉悟的人,而是一个愚痴的人。这一理论缘于“法不孤起”,以及“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对社会的总体认知,也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命共同体。

    三、奉献人生:奉献人生不但取决于你怎么想,更取决于你怎样做。有人为了自己的享乐,可以一掷千金,而对于助学扶贫一毛不拔,有人可以有几套豪宅,但对于为他工作服务的人可以一年不发工资,甚至以强凌弱。有人可以玩乐通宵达旦,但绝不想为公益事业花半天时光。经济增长了,我们的奉献社会的觉悟提高了吗?如此诸种现象,值得我们的深思。佛经中说“给是乐,受是苦”,给予别人是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也是幸福感的精神来源。总之,奉献,尤其是无代价的奉献是一种人生强势的有力证明。

     四、提升人生:我们生下来有个体差异,但毫无疑问,我们绝不是圣人。透过走进寺庙我们了解佛教,通过亲近大德法师我们解除心中的疑惑,依止佛法僧三宝,建立信仰,学习文化,并依之正信正行,心量越来越大,能力越来越强;智慧越来越大,烦恼越来越少;心境越来越好,奉献越来越大,至始至终贯彻以修养、修行、修炼自己,我们的人生就会得到强有力的提升,近则安乐、解脱;远则离苦、得乐。离人间五浊之苦,得佛法究竟之乐。

    寺院是学校,和尚是教师,经书是教材,以全新的认识,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洗心禅寺,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提升人生为圭臬,边干边学、边学边修,三年五年后我们的人生觉悟,人生境界都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佛家文化博大精深,佛法浩如烟海,说不能尽。结缘佛教,结缘佛法,结缘洗心智慧是我最想说的。

    时间关系,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妙华法师       觉悟)(五明学佛网:妙华法师       觉悟)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果煜法师:禅法─从健康到觉悟之路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七觉悟 五欲过患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五觉悟 多闻智慧觉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 

 其它:二谛与三性——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与人间佛教(于晓非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八章 《维摩经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七章 流通分(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六章 法供养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五章 阿閦佛品 

 妙华法师:智慧与解脱《维摩诘经》释论 第十四章 菩萨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