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来,让我们一起走向幸福


   日期:2012/1/11 10: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刘翔平

    我们越来越重视幸福。那么,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经济发展了,手中有钱了,人们自然就感受到幸福了吗?并非如此。

  先来看一个故事。宁静的夏日海滩上,一个印第安长者边晒太阳,边哼着歌编织草帽。一位美国商人想买他手中的草帽,问多少钱一个,长者回答5美元。过了一个星期,这位美国商人回来了:你的草帽很受欢迎,我要订100个,多少钱?长者迟疑了一下,说,那就每个10美元吧。商人很惊讶,为什么买得多反而贵了?长者说:我编1顶草帽是一种享乐,而你让我编100个,我要赶时间,受累,精神上痛苦,所以,你必须付给我更多,以弥补我失去的精神快乐。

  在我国云南丽江,也有这样一位老太太,她经营一家茶馆,生意很好,但她每天只接待一定数量的客人。她说,和天南地北的客人聊天是她开心的事,可人多了会很累,所以不接待。在赚钱与快乐之间,她选择快乐。

  这两位长者无疑是懂生活的智者。他们告诉我们,良好的情绪体验和对生活的满意感比金钱更有价值。

  现代心理学认为,美好生活,实质是一种“热爱自己”的生活。

  传统观念对于幸福的理解较为简单,认为有钱就是幸福。在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阶段,这种幸福观是有道理的。而当有一些钱后,人们最初是会感觉到幸福的,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发现,单纯的金钱买不来幸福。现代幸福感的建立正是随着对于金钱幸福观的批判开始的。

  过去,世界各国都采纳以GDP衡量一国贫富的方法,现在已受到广泛质疑。比起一百年前,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从四十七岁增至七十七岁,财富则翻了几番。以美国为例,和上世纪六十年代比较,家庭平均购买力如今已增两倍,但幸福指数只增加了一点点。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好得多,但感到快乐的人口比例却有减无增。人类并没有因为寿命增长、财富变多而变得更快乐。

  上世纪六十年代,非洲小国不丹就制定了一套“全国快乐指数”,以此衡量和指导国家发展。它包括四个指标: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并公平分配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促进文化发展;创立良好的治国之道。在这些原则指导下,不丹人并不过分看重GDP的增长。虽然不丹72%的国土面积由森林覆盖,并且其中大部分保持原始状态,具备良好的旅游业发展潜力,但他们却对发展旅游业并不热衷,不鼓励甚至限制大批游客的到来。为什么?原因就在于,这个国家的国民对自己家园自然环境的重视甚于游客兜里的外汇。

  社会财富永远是获取幸福感的手段,只有幸福才是生活目的本身,在有限的一生中,这种自足其性、生活惬意和无忧无虑,一定是人们心中向往的理想状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幸福       金钱)(五明学佛网:幸福       金钱)  

 普献法师:十个幸福方程式 

 果煜法师:天心明月 2.幸福贴心 

 贤崇法师:简单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贤崇法师:踏上八正道的幸福人生路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 

 明奘法师:复旦大学幸福企业家高级研修班《金刚经》解读 

 湛如法师:认识幸福 创造幸福 

 刘元春教授:缺乏幸福感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佛光法师:如何增进人生的幸福 

 衍慈法师:如何活得幸福 

 圣凯法师:佛教:一种幸福观的教育 

 悟妙法师:皈依三宝是幸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