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大自然演绎了一曲曲生命之歌


   日期:2012/1/11 10: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自然演绎了一曲曲生命之歌

 

   最近在一次传统文化学习班上,末学听到一位幼儿园老师的分享,内心感到很沉重。到底是家长听从孩子的安排,还是孩子听从家长的安排。这大概是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

   其实大自然给我们演绎了一曲曲生命之歌,旋律优美,格调昂扬,节奏紧凑。天地厚德,生生不息。父母不仅要养育它们,还要教给它们生存的技能,这种技能的完成是本能的,这些技能的学习与模仿都是短暂的,就像人类说话一样,稍纵即逝。尽管有三五年的时间足矣。一旦失去学习的最佳期,将永远不会拥有了。这样才能使各自的种族繁衍生息下去。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而有趣呀!奥地利的一位科学家劳伦茨经过研究发现,小天鹅出生后,认识妈妈的时间,只有三天。而且出生时,谁在它的身边,它就认为谁是它的母亲。如果它出生时,一个人在它身边,这个人往哪里走,小天鹅就跟在这个人的屁股后边,一直追着往前跑,看上去在跳天鹅舞。它们误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小狗出生后,扑哧扑哧模仿打洞的时间,只有七天。如果出生后,它生活在水泥地面上,过了一个星期后。这只小狗一辈子也学不会打洞了。小老虎在父母的带领下,追赶猎物,那种气势如行云流水······小鹰在父母的陪伴下,在太阳底下,在朗朗的天空中,舒展开双翅,欢快的飞翔,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真实含义。小鱼儿在父母的陪伴下四处游动。沉鱼落雁是多么的优美壮观!这是自然规律,这是自然之道,这是宇宙秩序。

    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父母亲又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呢?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老天爷给安排的学习时间最长,有十几年的学习时间。不但要向父母学习,而且还要向他人(老师)学习。父母是一家之长,父母之所以成为父母,因为他有几层意思,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是孩子的领导,老师,父母亲。从这个角度说,父母与孩子的地位是不能颠倒的。父母是一本十分丰富的参考书,什么疑难杂症都可以在书里边找到,就看孩子读不读这本书。古圣先贤曾经告诉我们,“教妇初来,教子婴孩”(北齐:颜之推),“蒙以养正,圣功也。(李炳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杨、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三字经》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无论是先哲教育,还是经典启迪,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学习,尤其是在幼小的时候,更要好好学习。而且影响孩子的主要途径是父母与老师。父母不仅要教给孩子一般的生活技能,而且要教给他们一些文化内涵。要告诉他们什么是道德,五伦大道是做人的根本,五常是人与人相处的关系。母亲在引导孩子做人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周朝统治的时间最长久,拥有800年的历史,周文王、周武王等圣先人,是因为周朝有三位圣贤的母亲:“太姜、太妊、太姒”,一周朝开国之初,太姜、太妊、太姒,皆记贤德,母仪天下。三太是周文王的祖母、母亲、妻子。须知天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有善教,则所生儿女皆贤善。家有贤子,则国有贤才。达则兼善,普溢斯民。如是之意,出于家教。家教之中,母教最要。孔老夫子有一位贤德的母亲,陪着孔子求师拜师之虔诚,无人比拟,把孔子引向了一条光明大道。孟老夫子,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孟母的“断机杼”促使孟子刻苦学习,终究成为一名亚圣之才。“母亲对于孩子,是第一所学校。她自己能理解她的孩子的个性,了解孩子的倾向、爱好,从而能照料他、鼓励他,为他做准备,给他指明前途。”(科威特:穆尼尔·纳素夫)

    当年印光大师说:“现在这个世界,世道不好,人心险恶,都是因为大家没有好好教育儿女所产生的结果,有些人的子女资质本来很好,却被父母教坏了,说起来很令人心痛,所以你要把教育子女看得很重要。人之成败关键全在幼时,家庭教育为改造社会培植新人之根本途径”。(宋)陆游说:“人莫不爱子孙,爱而不知教也,犹弗爱也”。“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清)黄宗羲  比如说,某住宅小区,一天,一位大人领着孩子,走在小区划卡的大门口中,大人划卡把门打开了,小孩子跟在后边,可是小孩子看见后面又有几个人连续的走进来,这位六——七岁的孩子就用手把住门,使门敞开着。一连几个人过去了。这时大人说话了,你这个孩子,你快点走啊,你给他们把门,他们连声谢谢都不说。我们仔细地想一想,大人的这句话对孩子的成长是不是有益处的呢,答案昭然若揭。教育就是上所施,下所效。长善救失。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你的圣贤教诲太高深了,我做不到呀。那么我们用生活的实际例子来看一看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就从衣食住行来说吧,穿什么衣服符合一个人的身份,既经济和体,又美观大方,谁家的孩子能说清楚呢?一日三餐,到底吃什么是有利于健康,应该怎么吃,谁家的孩子说得上呢?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居住在什么地方是比较方便的呢,要居住多大的房子,才符合实际情况呢,谁家的孩子知道呢?出门行走,有远近之分,如果往远处走,要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要走什么路线才能到达呢,谁家的孩子心中有数呢?看来孩子毕竟是孩子,这些活动孩子要依赖家长才能完成。末学觉得,孩子的命运是掌握在家长的手中,父母站在山巅上,孩子也能够站在山巅上领略无限的风光;父母站在水沟里,孩子自然得到沟水的浸泡。

    如果家长一味听从孩子的安排,迫使老师也听从孩子的安排,就等于断送了这个孩子的慧命了。这和人造侏儒有什么区别呢?其情景非常可怕,可怕到什么程度呢?就好像盲人骑在瞎马上,而且处在悬崖中。这不是危言耸听,其结果就是如此。

    那么究竟应当怎样教育子女呢?古圣先贤告诉我们:“远邪佞,是富家教子第一义;远耻辱,是贫家教子第一义”。〔(清)李惺 〕“ 子弟少年知识方开,须以端谨长厚养其心,为一生人品根基”。〔(清)申居鄖〕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安详是处世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清)陆世仪   要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社会教育在与成就孩子的广博学闻。

   究竟是家长听从孩子的,还是孩子听从家长的。末学用西方哲学家柏拉图的话语来结束全篇吧:“孩子惧怕黑暗情有可原,成人惧怕光明是最大的悲剧”。孩子做了对不起家长的事情有可原,家长做了对不起孩子的事后悔莫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家长       孩子)(五明学佛网:家长       孩子)  

 观世音菩萨满愿孩子如愿被录取 

 仁清法师:如何解决小孩子夜哭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四篇 孩子的心理卫生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二篇 激发孩子的潜能 

 仁焕法师:伦常道德 如何做一位好儿女,好家长 

 寂静法师:如何培养孩子 

 寂静法师:怎样处理与孩子的关系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学会反省自己唤醒孩子的良知 

 蔡礼旭老师:教会孩子勤俭 

 蔡礼旭老师:正确引导孩子面对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