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解读古代教育大纲:知其心然后能救失


   日期:2012/1/12 11: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萧成志

    教师的施教,是以对学生的了解为前提的。《学记》就要求先生了解学生,特别要掌握学生常犯的错误,吸取教育教学中的教训,提出了长善救失的职责。《学记》的原文是这样的: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它的大概意思是:读书的人,有四种过失,教书的先生一定要掌握。人们在学习中,有的人错在浮躁,喜欢贪多求全;有的人不与人交往,孤陋寡闻;有的人错在不专心,见异思迁;有的人骄傲自满,学一点就停滞不前。

  这四种过失,是由各人的心态不同造成的。教书的人懂得了学生们的心态,然后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教书的重要职责,就是鼓励学生增加、发展好的方面,补救、纠正他们的失误。 

  好比一位善于唱歌的人,不仅歌声优美,还能够使听众跟着他们一起唱。善于教书的人,不仅能启发学生的心智,还能够使学生跟着自己,像自己一样专心刻苦读书。

  教师的语言要简约而通达,教育学生的言语要细微而恰到好处,举例要少而说理却要明白透彻。这样就能让学生自觉地跟着自己学习了。

  那时学生学习的四大毛病,与两千多年后的学生相比,是多么惊人地相似啊。现在的学生中,有的贪多求全,想把满天麻雀都捉住,结果每一只都跑掉了。有的见异思迁,像猴子摘包米,摘一个丢一个。有的同学骄傲自满,半桶子水就觉得淌得很,到此止步。只有那个“或失则寡”有点不同。那时根本没有现在这么多图书资料,现在的学生除了与同学交往外,还有大量的纸书与电子书,电脑、电视、录像比比皆是,学习的条件与手段多得很。可惜有些同学在学习应试考试科目的同时,也不再学习其他的知识了,心中只有考试的资料,大面积地形成了孤陋寡闻。可见古人对读书的认识有多么的深刻而准确啊。

 

  知其心然后能救失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特别有现实意义。现在教师要救学生之失,家长要救小孩之失,为什么老是效果不佳呢?恐怕就在于不知其心。思想道德的教育是心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不懂学生的心行吗?即使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也应懂得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特别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碰到了什么障碍。

  对教师的职能也说得很别致,就是要鼓励学生发展好的方面,挽救、纠正其缺失。当然,长善救失是从德育方面来讲的,现在的学生也需要培养高尚的品德啊,可不可以按古人的做法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和小孩呢?教师家长都来做这个工作,何愁不会把他们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人呢。就是文化知识教育,也要鼓励他们坚持学习,及时克服在学习中存在的种种缺陷。文化知识的善和失,还有考试能够检测。

  我们家长的眼睛先不忙盯住那个分数,也不要忙着去批评小孩,逼着他们写保证书,最重要的是盯住那些错了的地方,我们考试的目的是找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缺陷。家长的任务就是帮助小孩找出并分析这些知识上的缺陷,想出补救的办法。在文化知识的教育上,不仅仅是知识的缺陷,更是学习的态度、目的、方法上的缺陷。尤其是家长,对自己子女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方法,要特别加以关注,要及时地发现其过失,及时予以纠正。学生、小孩的善和失又是动态的,旧的纠正了,新的又会来,不存在一劳永逸啊。

  现在教师的职能正在萎缩,正在异化,变成了单纯地传授知识。

  品德的成长与学习精神上的有没有成了家长的私事。这偏离了人的成长规律,注定不会长久。但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们的家长只能把小孩的全面成长一肩挑起来,不能只是跟随学校瞎跑,搞纯知识的注入,那将会加剧小孩的畸形发展。

  这里要说清楚的是:长善救失不是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是教师的重要职能,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原则。对于人来说,前者是要健康地发展人,是动态的;后者是要使用人,是静态的。如果把长善救失理解成扬长避短,就失去了对人的培养。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于唱歌的人,不仅自己歌声清晰、优美、嘹亮,还能使观众共鸣,情不自禁地跟着自己唱起来。以此来比喻教书的先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非常确切。优秀的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对学生、小孩知其心,长其善,救其失的人,定能产生一种自然的亲和力,“继其志”是自然的事。

  约而达微而臧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这不是重复,而是进一步的补充。教书先生的语言特别重要,这里讲了三个要求。教人者的语言是育人的工具,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最忌讳啰嗦与含混不清,达,通达流畅,一听就明白,效果当然要好得多。微,含蓄幽默?轻声细语?反正是一种语言技巧,要恰到好处,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譬的意思是举例子,还是打比喻?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比喻也是举例。

  当道理讲不清时,又举例子,又是打比喻,做到能准确、简洁、明白地说明道理,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要求少举例子,少打比喻,而能把道理说得最清楚,就更不简单了,语言表达不清,教学目的就达不到。家长也一样,对小孩的教育也要一说中的。令人痛心的是,我们今天的整个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语言修炼,也太轻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教育       思想)(五明学佛网:教育       思想)  

 唐仲容居士:从教理行果谈佛法的思想体系 

 圣严法师: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第三章 《大乘止观法门》的 

 圣严法师: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第三章 《大乘止观法门》的 

 圣严法师: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第三章 《大乘止观法门》的 

 圣严法师: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 第三章 《大乘止观法门》的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净土思想校正 

 唐思鹏居士:马祖的主要禅法思想探析 

 其它:虚云和尚的禅学思想(蔡惠明) 

 果煜法师:从中观思想看如来藏 

 其它:奥义书与大乘佛教中相关思想比较(姚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