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谈念珠念佛


   日期:2012/1/17 21: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尤其是印光大师教给我们的十念法,十念法的精神就是三个清楚,这它的精神。第一个是念得清楚,不要念太快,慢慢的念,一个字一个字念,念得清楚;听得清楚,听自己念的声音,听得清楚;记得清楚,为什么要记?怕有杂念进来。你能够记住,杂念就不容易进来,这是什么?帮助你这个心专一,杂念就不会进来。他记只叫你记十句,第一句第二句到第十句,十句之后,再一句、二句又到十句。不要记十一、十二,就是一到十、一到十,永远这样记下去。知道我这一句佛号是在这个十句当中第几句,清清楚楚。这个方法好,胡小林居士用了四个月,他说非常有效,在以前念佛的时候妄念很多,现在用这个方法,妄念少了,很少很少。所以他劝导大家、鼓励大家,是好方法。印光大师一生他就用这个方法,他不用念珠,而且告诉,掐念珠分心,不能专一,改用这个方法。念珠呢?念珠是提醒,提醒自己要念佛。用它做表法,看到念珠就想到念佛,用这个意思,真正念佛不掐珠。念佛重要,没有事不要打妄想、不要说闲话,念佛多好。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集)  2011/10/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04

    譬如说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就教我们很多,念佛不要用念珠,为什么?因为念珠,一面念佛,一面计数,心不专一,这话说得有道理。我们念佛,念一声拨一个珠子,一圈念完到头了:哦!一百零八声了。他自自然然就有这么个念头起来,这个念头叫打闲岔,这个念头就把我们的功夫破坏了。所以他老人家连掐念珠都不必。但是念珠可不可以持?可以,我们一面念佛,一面可以掐珠,掐珠不计数,我的用心在佛号上。这个珠放在手上是什么?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念佛,这个好,这是自度。同时叫别人看到:他在念佛!那个人阿赖耶识里头,佛的种子种在心上,这是度他。所以,戴一串念珠,挂在脖子上,或者套在手上都好。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一一卷)  2004/10/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1311

    念佛一直念去,不分别,不执著,没有妄想,你看看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教导我们,念佛要不要拿念珠去计数?他说不要,为什么?你掐珠子念佛的时候你的心不能专一,你还在计数,不用了。这个计数是在什么时候?初学,初学的时候怕你懈怠,怕你没有办法摄心,用这个方法。所以这个方法是阶段性的,功夫纯熟之后不要计了,手上拿一串念珠是可以,不是计数的,是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念佛,也提醒别人,念珠的用途很多。心里面的佛号,最好能做到一切时一切处都不中断,这睡眠睡熟了断掉,醒过来之后佛号就接起来,这样会到功夫成片。印祖教的方法,好,那都是古大德经验之谈。最忌讳的妄想分别执著,因为你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你的念功不纯。念功果然真纯,你决定能够证得念佛三昧,那就是《弥陀经》上讲的,理一心,事一心,功夫成片,都叫做念佛三昧。如果我们分上中下三品,上品的念佛三昧是理一心,中品是事一心,下品是功夫成片,必定得生。清净心中最怕夹杂,夹杂什么?就是起心动念,这个东西不能有。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二八卷)  2004/1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1328 

    下面还有两分钟的时间,我给大家从头到尾再念一遍,然后我们就结束今天上午的课。「至於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於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於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

  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做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於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2011年9月马来西亚弘法大会—学佛的体会  胡小林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11/9/25  马来西亚绿野国际会展中心  档名:56-112-0001


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

资料摘自:印光大师文钞-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

  我们念佛求什么?就求一心不乱的境界。能够有一心不乱境界你就决定往生,这就是念佛三昧。一心不乱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最低的,功夫成片也叫事一心,这已经有把握往生了。如果是念到断了见思烦恼,这种事一心那就很高了,这种境界、功夫等於阿罗汉,你就已经出了六道轮回,你往生就不在凡圣同居土,你到方便有余土了。如果再能破无明,那你就是理一心不乱,你往生是实报庄严土。那我们现在目标至少要定在念佛功夫成片,最低的那个事一心不乱。那怎么达到?『亦无他术』,没有别的方法,『最初下手,须用数珠』,下手处,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你就得老老实实数珠计数念佛。所以一串念珠不能离手,所谓「佛不离口,珠不离手」,这是念佛人的样子。计数要记得分明,一句一句,按照自己的习惯,有的人念一句掐一个珠,有的人念十句掐一个珠,这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那么有的人不用数珠,他用念佛计数器,按的,也行。记得分明,不能乱,乱了是说明心在打妄想,心乱了,所以数数数都忘了,都忘了数到哪儿了,这就是心没有集中,一定要记得分明。

  『刻定课程,决定无缺』,每天课程蕅益大师开出最低三万,这个课程,我们自己按照自己的作息定一个自己的课程,这个课程定下来了决定不缺少,每一天要做到。

  【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亦得。】

  念佛一开始用数珠,这是前方便,念熟了之后念佛就习惯了,『不念自念』,这个就是你不用刻意去念阿弥陀佛,佛号自然就会往前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老有这个佛号,这叫不念自念。真正功夫纯熟的,到晚上睡觉他也不念自念,佛号就不间断,就像念佛机似的,一天二十四小时佛号都是这样不间断。到这个时候,你计数也行,不计也行,那个时候就无所谓,你就专念阿弥陀佛。这个功夫要保持,不保持也会失掉。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蕅益大师开示念佛法门—重阳老人节献礼  钟茂森博士主讲  (共一集)  2008/10/7  华严讲堂  档名:52-299-0001


「又云: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这都是蕅益大师讲的,你要希望念到一心不乱,也没有别的办法。什么办法?「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数亦得」。这个是祖师教导我们最初方便。最初方便用念珠好,为什么?你那个课定了。现在的人叫他一天念一万声他办不到,叫他怎么念?叫他一天念一千声,他办得到。一串念珠是一百零八颗,叫他念十串,这个他可以做到。慢慢来,念上个三年、五年再劝他加,向上提升。开头定多了,后来很难坚持,这个例子自古至今都有,甚至於我们自己都不例外。所以课定得少,慢慢往上加,这个好,这是进步的现象、提升的现象;定得太多往下减这是退步,这个是往下堕落的现象,这个现象不好。所以初学的课要定得少。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二二集)  2011/5/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22


「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就像前面所说的,昼夜十万声,或五万、或三万,你定课,一定用念珠。一串念珠一百零八颗,一般人念佛的时候,差不多念三声佛号拨一个珠子,他一串珠子就是三百声佛号,用数珠来念佛。每个人根性不相同,所以方法很多,不要听到这个想学这个,听到那个想学那个,把你心搞乱掉了。你平常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得力,就一直用下去,重要的,前面讲决定在心、在缘、在决定。我们用的心是真心,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真放下,要用这个真心;缘,我们的缘非常殊胜,缘有了;那决定,我们要决定我们自己修行的方法。不必人家说什么我们就跟他说,不需要,总是念念都是阿弥陀佛。李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那是很好的方法,就是把心里头的杂念放下,把阿弥陀佛请到心中来。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好事、坏事清清楚楚,那是智慧,不放在心上是功夫,更不放在口上,对於什么都不批评,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原则好!

  蕅益大师这是教人,从初下手念到纯熟,「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数亦得」。都可以,记不记数就无所谓了,为什么?已经到功夫纯熟,这个纯熟就是成片。功夫成片的人就能自在往生,他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想早一点走,还有寿命不要了,求阿弥陀佛来迎接他,佛真来,这是真不容易。如果你还有事情要办,我再多住几年也行,叫生死自在,想去就去,想留就留。留决定不是为自己,是为正法、是为众生,还有这个法缘,还有些事情必须要我去做,别人代替不了;别人能代替的,我就不留了,就可以走了。「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著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很多人念佛不能往生,依旧搞六道轮回,都犯这个毛病,你看这些毛病古大德统统都说出来了。人决定要老实,老实人才会成就,这些都不老实;不老实,说老实话对於教理没有通达,涉入不深。信心,虽然有信心,信心里面有怀疑,或者信心里头有妄想,不纯,信不纯。

  行不得力,行不得力自己应该知道,为什么?妄念太多,就是不得力。功夫得力自己很清楚,妄念少了,功夫就得力,妄念少,智慧就开了。也就是不迷惑、不糊涂,处事待人接物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总而言之,万缘放下是真正的关键,为什么妄念那么多?没放下。该放下的要放下,不该放下的还是要放下,决定不能障碍念佛,只有念佛的功夫相续不间断,才真正有力量。日常生活当中决定不跟人结恶缘,这个要记住,他做再不好的事情,要能够原谅他。想到阿弥陀佛都原谅,我们为什么不能原谅?经上讲得很清楚,「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别怪他,他很可怜,没有受到圣贤教育,对於世出世间事情他不知道。每个做坏事情的人都以为他自己是对的,他要以为是错误的他就不会做了。所以这个可以原谅,就是别放在心上,不要耽误我们自己事情,我们自己就是往生净土,这是大事。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五七集)  2012/6/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57

五停心最后一个是「数息观」,数息是断散乱心,帮助我们得定。实在讲,在念佛上计数,我们计数念佛,你用念珠计数。计数念佛,就是数息观跟念佛合在一起。古人有不用念珠,用心计数的,也是好办法,这都看个人自己的方便。用念珠是有很大的好处,念珠,我们不是念一句佛号拨一个珠子,这样摄心比较困难。怎么念法?念三声佛号拨一个珠子,就容易摄心;不是念一句佛号拨一个珠子,念三声佛号拨一个珠子。三声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说「阿弥陀佛一」、「阿弥陀佛二」、「阿弥陀佛三」,那就错了,那里面就有夹杂了。数字很清楚,数的念头没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很清楚,三声拨一个珠子,容易摄心。你们现在很多同修,念佛这个心还是摄不住,心还是散乱,你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五停心里面的数息观跟念佛结合在一起,你不妨试试看,会有效果。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大乘无量寿经  (第五十集)  1999/5/2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50

  问:「每当我看师父讲话时,喜欢拿著念珠,师父讲话停顿时,我就念阿弥陀佛。有居士告诉我这样不如法。另外我听人说话时,也爱拿著念珠,请问这样做对不对?」

  答:说话的时候拿著念珠,你说对不对?你问我对不对,你说对不对?如果讲到如法不如法,佛教给我们依法不依人,经典上有没有这样的说法。我们跟人说话拿著念珠,经典没有说跟人说话不可以拿念珠,佛也没有说。佛没有说,我们拿也好、不拿也好。念珠是提醒自己念佛,也能度众生。这一般不学佛的,像我们佛教徒,我常劝大家手上拿一串念珠,你上街的时候手上拿著念珠,不管念不念,外面人一看,「这个人念佛」,佛的印象就入到他的阿赖耶识,这给他在阿赖耶识种佛种子,这是好事情,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学佛答问  (第三十七集)  2000/10/30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21-090-0037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念佛)(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念佛)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