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注意,修行不是找好感觉


   日期:2012/1/20 10: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注意,修行不是找好感觉

 


一念生信

人们常说一些修为非常好的老师身上有某种能量,拜见者一见便会生出某种感觉,或喜悦,或宁静,或跪倒,或流泪,种种迹象人们归功于是那位大师,但真的是这样吗?你能够百分之百的确定那个大师传递给你了某种能量?


当你头脑中有某些关于大师的念头时,你产生了某种感觉;如果你头脑没有那些关于他的念头时呢?同样的能量现象还会发生在你身上吗?当你看到某位大师时发生了某种身受上的能量感受时,注意调查你的信念或念头吧,看看有哪些你注意不到的念头或深层信念在起作用?

在某位你所崇拜的大师面前,你所感受到的能量来自于他吗?你反应于你关于他的信念呢。你内在就是一个化学反应缸,念头反应于念头——你里面的一个关于他的信念在反应于另一个关于他的信念呢。没信念就没有能量。当你站在他的面前,里面一个念头也没有时你感受了什么?一念不生,当体是空,能量何处?

心外并没有事物或人,我们所感受到的一切仅是我们信念反应于我们的信念。当我们内在没有某种信念时,我们就不会作那种信念的反应。当一位大师站在一群人面前,为什么有的人会感受到他的能量,而有的人不能?感受到的人在感受到他自身的念头反应。并不是感受到的人接受到了那位大师或老师的能量,没有感受的人没有接受到那个大师或老师的能量,根本就不存在一个“接受”的问题——有的仅仅是,那个人有没有接受到自己的内在反应——那信念反应于信念的力量。

能量是一种“力”

我们常迷信于某位老师或师父的“能量”,但你所感受到的老师或师父的能量本质是什么?——你自己信念的力量!相信一个念头或一个故事会产生巨大的心力,这心力我叫作“信念的力量”。我们所感受到的某位老师或师父的能量,事实上是我们自己内在藉由他反应出来的自己的念头的力量。没有念头就没有能量。


一位大师坐在教堂里,朝拜他的弟子们都分明感受到了他的能量,有的看见了光,有的感到了爱流在奔淌,有的觉知到了神的形象,等等不同。但一条狗就坐在大师的旁边,它一点反应也没有。一位傻子突然闯进了教堂,他也没有任何变化。如果那位大师身上真有像太阳一样存在的隐藏的能量之光,那么,每个人、每块石头、每片树叶都能感受到,都应该有变化;而实质情况时,只有相信那位大师有某种能量的人才会有能量,而不信的人什么感受也没有。不是他们没有“接受”到,而是他们没有反应于他们自己。

某些人坐在某位大师的面前,他说他确实感受到了大师的“能量”……,嗯,我相信你说的是真实的。但问题是,那能量从哪里来?来源于你的师父还是你自己?那能量是来自你自己的。它由一念所生。一念生信,当体受想,五蕴内腾,六根作应,意上生景,身上生受,舌、鼻、耳、眼分别有应,这就是所谓“大师”的能量在你身心六根处的开花。而实质它是由你自己的“一念生信”所致。

加持或灌顶——自生的能量

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问题,同样的道理,大师们为我们加持或灌顶——也并不是他们把他们自己内存的某种能量给了我们,而是他们让我们自己内在生起了一个“念”,我们的“念头”在我们自己内在的信念系统里发生了化学反应,我们加持了我们自己,我们灌顶了我们自己。大师们或他们的加持与灌顶仪式,只为我们的心种了一个信的“念头”,藉由他们,我们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内在那个念头种子的开花结果。


从来就没有什么人能够真正进入到我们的内在,只是我们的心在里面造了一个关于某人的“相”,然后那“相”在我们里面运作——它反应于它,它创造它,然后一相生万相,相相交应,然后生出我们眼前的婆娑万景。而实质这些景的显化从哪里来呢?一颗心所生。如果我们向内探查自己的心念,如果我们越了解心念与我们所创造的世界的关系,我们就会越失于迷信,我们就不会再相信于或依赖于外在存在了,心是一切景相的源头,凡我所见,皆为我心所生,因此,这和那些外在的人、事、物或某位大师、老师有什么关系呢?

你想获得加持或灌顶吗?如果你想获得持续不断的加持或灌顶,你来加持或灌顶你自己。使用你的念头,应用你的正念正信的力量——你给你自己加持或灌顶!做自己的师父,能自己给自己加持或灌顶,那才是真正的修行呢。不要迷信于外师或外力,在你的生命中你所收到的一切都是你自己给出去的,只是你可能不知道,你忘记了某个时刻的“给”你只注意到了“收”。当你忘记了某个时刻自己的“给”而只注意到你此刻回收到的东西或现象时,你往往把那个“东西”假定为是某个外在的老师、神或存在给予的,而那不是真的。生命时时刻刻,都只是在回收它所给出去的东西。心的一生就是个不断投射与回收的一生。它收到的礼物没有一件不是它投射出去的返回。

注意到心就是一个完整的宇宙,它一生所有的“给”与“收”都发生在它的内部,一切都是自我循环。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外来的,也没有什么东西真正抛出去过,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心中。所以,不要迷信于外物、外人或外事,宇宙里没有秘密或神秘,一切都是心自身的创造,只是你还不完全了解而已。你要想了解事物的真相,不必向外走去,反诸向内,了解心念和心是如何创造它的问题与故事的原理即可。

凡心所感,皆是心相——注意这个原理

有些人在打坐或某些场合下,感受到了“场”,注意到这也是为心所生。没有什么东西不是心所创造的。凡心所感,皆是心相。当我们说心创造了一切,并不是说心创造了那客观存在,而是说心创造了那客观存在的相。佛陀说,山河大地,树木花草,为心所造;这并不是心创造了山河大地树木花草本身,而是说心创造了一个关于山河大地树木花草的相。没有心创造的相,就没有心可感知的事物;而心所感知的事物,在其本质上只是那些事物的相。来注意到心所触见的一切,皆是它自己迎对着外物创造的相也。当我们注意到某位大师时,你觉知到自己的内在产生了某些变化,注意到这是你的心反应于你的心创造的大师之相的变化。究其本质是心反应了它本身,和大师没关。在终极真相上认识事物就不会迷失。一颗不迷失的心才能更好的创造它自己的生活。

意生身

有人在打坐,或某些特殊的情况下,看到了自己的身体出离了自己的身体,他看到自己在打坐和工作,或他出离的身体看到了屋外或某个城市的场景……,新时代的人叫这种现象为灵魂出体,佛教徒叫它意生身。注意到,这一切都是幻象。不要相信它。佛陀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你为什么要被一个虚像所带走自己的心呢?有人说那是真实的,嗯,你睁着眼所见的一切更真实呢——但它也还是相啊。心所看见的相没有一个是真的,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被那些“相”所带走。不被那些相所带走就是离相,离相才能成佛,离相才能是佛。无论是在打坐修行,或是日常行走坐卧,注意要保持觉知,保持觉知,不要被任何相所迷。记住,相没有真实的,所见都是虚妄。


意上种念,身上收获,修行之中,身体上出现的种种感受变化,不要相信它,那都是“意识”(第六识)之上所起的故事,都是“意”识借着身体、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所创造的故事而已,不要被心自己所生出的相欺骗了它自己。离相不着,便然是佛;见相着相,即是中魔。注意到着任何相都是一种形式的魔。魔者,着相也。不着相,就永远不会有着魔的情况发生。如果某种大师出现在你的面前,你着于他,如果你着于他,那么那位大师就因着你的“着”而在你那里变成了魔。不着相,物物是大师,事事是教诲;着于相,物物是魔障,处处为机关。在某些大师面前,或者你认为你真实的感受到了什么,但注意,不要着于你的感受。着于“感受”,就是着魔。“感受”——是最为真正的魔,没有什么比“感受”这种魔令人深信和入着更深的了,人们会打着那感受“很真实”的理由或晃子着了进去。让你感到真实而让你的心着入,这就是“受魔”的技能。注意在修行之中,要时刻保持觉知,警惕被“受”魔着住。修行之途,持觉而行,过处处关,路处处景,注意在觉上而不要在那些景相上。

身上的感受从哪里来?

感觉是身受,前有四根,眼耳鼻舌,后有意根……统统往“身”上投射它们的图景,身体是器皿,前四根后意根收集、产生出来的“故事”都到身体上去“反应”,这就形成了我们所谓的“感受”。感应、感觉、感受、感情——是身受形成的递进过程。感而应之,应而成觉,觉之有受,受积化情。心身能感,故而有应;有应的变化,就形成了感觉,有感觉就会逐渐形成感受,感受累积到一定程度变成了感情。一个敏感的人初感有应,感觉……感受……,步步深入。积应成觉,积觉成受,积受成情。一个敏感的人,因为他的心从它收集感应的因子,经感觉,到感受,最后化成感情时,已经历了很多很久的孕育和累积,所以当那感情一旦形成和爆发时——那感的情往往一发不可收拾——那感情带有很大的粘着和卷入的能量。一个感情型的人不能放下感情,或感情不容易被放下,就是因为那颗无明的心在那条内在之河里被浸润滋养的太久了。没有觉知,心与相着,故入感受的河中被诸受浸染,形成很去剔除心上之“垢”。


身上的感受从哪里来?心上种念,身上开花,花开有香,其香归心,心闻其香,便成感受。心念萌发,诸相成花,这伴随展示的就是你所感觉到的能量。当你在一位大师面前说“感觉到能量”时,注意到,“感受”本身就是能量,注意去了解感受是怎么形成的,能量从哪里来……不要在这些感受和能量上着相。

能量不能解决你的生死烦恼

现代社会,有好多老师在教授获得和体验能量的方法,有很多学员在上能量课——来注意到“能量”对你的生命有什么意义?

在我看来,“能量”在你的生命里没有多大意义。“能量”像一股内在的潜流,它顶多对你的身体细胞有一定的清洗和滋养作用,其它的,能量对生命没有多大的价值。能量不能解决你的生死、烦恼,能量不能真正解决你的生命任何问题。

你可以不断的倾听着宁静欢快的音乐,告诉着自己“我放松,我自在,我喜悦,我爱……”然后,你的身体跟随你的心,你真的感受到了放松、喜悦、自在和爱能充满,可是,当时你的老公跟你说,“别去练你的感受能量了,快把窗台的毛巾拿来给我”;想也没想,“你没看见我在专心练习吗?你自己不会拿吗?”一个不快乐的念头开始在你心中种下;老公说,“我正在炒菜,必须你去拿”;然后你不情愿的停下来,去毛巾给他。因为刹那间你种下了一个不开心的念头,你甚至怀着隐藏的愤怒给他送毛巾,因为在自己隐匿的不满中,你低头走路,哇,到了厨房门前你没注意到你老公正端着盘子出来,这时你把他的菜撞到地上,菜汁弄了你一身,于是你开始勃然大怒,“你瞎眼了吗?”……于是你让自己进入了更深的烦恼故事……,刚才你练习的喜悦能量哪去了?

看到了吗?修行不在觉知上用功,烦恼的念头跳出来你不知道;修行不肢解你那些信念,你无法跳出苦的轮回。无论你练习喜悦的能量、慈悲的能量还是爱的能量,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能量不能破解你的信念,不能增加你觉的力量,所以对你的生命本身没有多大实质的意义。

注意,修行不是找好感觉

有人说修习能量能给人带来好感觉,不错,但注意到,修行不是为了好感觉。因为任何“感觉”都是有生灭的,有生灭就会有轮回,有轮回就会有苦。当好的感觉存在时,你高兴愉快不错;但当那好的感觉不在的时候呢?甚至当好的感觉被坏的感觉替代了以后呢?依赖“好感觉”或追求“好感觉”——恰是我们苦的因,你注意到了没?追求好感觉,那本质上只在找寻一种娱乐。如果你上能量课是为了好感觉,那么这和你到歌舞场唱歌跳舞一样。任何娱乐都是麻痹心灵的,它让心灵在短暂的忘记它自己之后是更大更长的空虚和寂聊。有很多人上能量课是非常喜欢、兴奋,甚至法喜充满,但为什么他们回到家里,回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过不了多久就会变得空虚无聊,甚至百无聊赖之感?那是因为能量并没有真正的解决了他们的心灵问题,它只是将那问题给暂时性“覆盖”了。宁静喜悦的能量对身体细胞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但对于心灵,感觉美好的能量甚至是一种欺骗。修行的人不要陷在能量里出不来,你必须穿过能量,你必须注意到你对能量的依赖,否则,“能量”就在创造你的地狱,创造你的障碍。来注意,修行不是为了寻找好感觉的……好感觉是一个陷阱,你跳入的时候它将变成你苦的地狱。这个地狱它的表层建的非常豪华,非常美,但往下去那是地狱。魔鬼把天堂建在地狱的上面,但目的是引你落入地狱的。要注意到这。


小心对“能量”的上瘾

人们对美好能量的体验追求就像抽大烟一样,它表面上给你魔幻般的美好体验,但它背后在损耗你的精气神。如果你心情烦乱了去呼唤或进入美好的能量氛围,犹如你肚子疼了不去看医寻因治疗,而是拿来大烟抽一样,嗯,抽了一阵大烟,你的肚子是不疼了,感觉不错,不但不错,不但肚子不疼,你还出现和体验到像做爱一样感觉。这是不是很好?抽大烟不但能止肚子疼,但还能让你有性高潮一样的体验,这是不是很好?你上当了。这就是魔鬼解决一个人困惑的方式。它表面上除了你的痛苦烦恼,还给了你美好的感觉,而实质它在吸食你的精气神——它在暗夺你的生命。

  
修行者对美好能量依赖和感受与此类似,它看起来让你避免了烦恼——解决了烦恼,而实质,它延迟了你真正解决烦恼的进程,它抑制了你解脱的动力。所以,在修行之中,注意警惕自己对“能量”的依赖,小心对能量的上瘾!“能量”可以作为一块垫脚石助你度过某条河到彼岸,但注意不要被这个块石头粘在你的脚上。在开始垫你过河,它有正面作用;一旦粘在你的脚上,它又成为你旅程的障碍。在修行中,注意所有的法船,法法是船,但注意船船要弃。过哪条河用哪条船,但不要带着船行走。小心能量上瘾症。


走出能量,跃到能量产生的“根”

修行要穿过能量,你必须来到……由能量到信念,由能量到念头。否则,你不可能真正解决自己人生诸苦。信念是能量的树根,念头是能量之种,你必须藉由能量来到这根子上解决生命之苦。

念是能量之种,信是能量之能,能量是自我的念头于自我信念中的反应。如果我们知道这一点,我们获得某种能量,就可以不必藉借一个大师或师父,我们自己就行。事实上,当我们的宁静之时,我们不需要能量,任何能量都不需要。犹如一个修行圆满的人不需要任何神通一样。当你深处恐惧,没有觉悟时,你渴望自己有神通,神通好像是悟空所依赖的金箍棒一样,你希望它能制服所有的妖魔鬼怪;但一旦你觉悟圆满,你发现你不需要任何神通,神通是一个废弃的拐杖。

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的心清净,当我们不执着任何念头时,你们不需要任何能量,宁静的心不需要任何能量支持它或营养它。我们不需要喜悦的能量,不需要慈悲的能量,不需要爱的能量……我们是那包含一切的宁静的天空。正像天空并不需要太阳一样,一个成为宁静存在本身的人也不需要喜悦或爱的能量。但当你没有找到你的本性——那如天空一样的本性面目时,你在任何一个地方努力都是徒劳的,你是任何一片云彩上,你在任何一个星宿上,你在一个存在上努力都没用处。你必须找到你如天空一样存在的本来面目,否则,用各种有为的方法去终止你的混乱是不可能的。在幻象中是不可能扑灭幻象的,幻象不可被扑灭,幻象必须基于醒来认识到。没有可被扑灭的幻象,只有醒来发现它是虚假的幻象。

在一种能量中寻找解脱,或透过一种能量去解脱根本不可能,犹如你在一片云彩里认识天空,或让一片云彩送你抵达天空一样的不可能。要想抵达永远自由解脱,你必须穿过能量——犹如你必须穿过层层云霞才能看到天空的样子一样。你可以创造和使用能量,不但被能量拉住或套住,被能量拉住、套住或迷信住,你不可能获得真正自在的解脱。能量给你自由喜悦的错觉,但它并不能导致你是那自由喜悦本身。而你必须是那自由喜悦本身,你才能成为你自己——抵达完全自在解脱的终点。所以,不管你喜欢能量或不喜欢能量,如果你要想到达佛陀一样的自由,你必须从那上面穿出。

创造自我的能量

当我说这些“能量”的话题时,我并不是否定能量。我的意思是说,你可以使用能量,但如果你要想变得像佛陀一样,就必须从对“能量”的依赖和需求中穿梭出来,否则,你成就不了佛陀。你会“住”在那里。能量会成为你的障碍。也许开始那能量给你带来方便有益,但后来它就会障住你,成为你自由成长的拌脚石。你可以使用正念,自己创造自己的能量,用那能量益于你身心,但不要依赖它。


变成河,让能量走掉

真正的修行人如何对待能量?……任何能量都不要储存,好的坏好,都让它走掉。把自己变成一条河,让所有的能量之水走掉。让一切你生命能流动的流走,把自己变成完全的河床。对于能量——使用它,但不执着它;爱它,但不占有它。


允许美丽的景色从你的眼中流过,允许美妙的乐曲从你的耳中流过,允许花朵醉人的清香从你鼻中流过,不贪不着;允许各种美食滋味从你的舌尖流过,允许各种美妙的感受从你身体上流过,允许种种念头从你的意识中流过,不执不着。六根是六根管道,让世间六尘从它上面经过,不贪不着,不执不着,把自己变成一条涌动着宇宙之河,变成一条河下清醒觉知着的河床。

念头流过觉知,能量流过心——让它们统统走过,把自己变成空笛,把存在流经你时唱的歌曲给予天空。你热爱生命那些喜悦的能量吗?如果你真的热爱生命,变成河,让能量走掉。走掉走掉……让一切到来的走掉……变成宁静本身,不染不着,不生不灭,不垢亦不净。让流过觉的一切走掉,见证你的本来,遇见你的如来。以如来的身份活在如来的世界,做一个活在世间的佛陀。

不要成为感觉的奴隶——不要成为能量的奴隶

感觉就是能量本身,没有感觉就没有能量。在你的生命当中,注意提醒自己不要成为感觉的奴隶,不要被拘在能量里。允许生命中出现的各种感觉走过你身心,就像微风吹过大地一样,清净不着。不要留住好感觉,也不挡住坏感觉不让它经过,让感觉走过你身心,就像河水流过沙滩一样。不要认同能量,不做它的奴隶,也不做它的奴隶主,不要对它有任何掌控的企图。让它只是漫过你。唯有如此,你才真正受益能量给你带来的,像雨水渗入泥土一样,能量才会渗入你生命。掌控,让你不能在自己正确的位置上,同时也使事物与你敌对或捉迷藏。掌控是一种生命的错觉,它给你幻觉的安全感,却导致你生活得不易。不要问经过你的能量要你想要的,让能量给予它所能给你的,如此你将最大可能的受益于那能量。能量进入你身心化成感觉,记住,不要成为能量的奴隶、也不要成为感觉的奴隶。在一切存在之上,成为一个绝对自由的人!


变成空的管道——成为纯粹的觉知

当你面见某位大师,或感受那位大师的能量流过你时,注意保持觉知,观察你的起心动念——了解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内外发生了什么。注意成为纯粹的观者,观照流经你心的一切,不着于这,也不着于那,变成空的管道。注意成为纯粹的觉知,当你成为了纯粹的觉知时,你成为了自己的佛。


生命一面是念头,一面是觉知。如果你是念头,那么你就是世间凡人;如果你是觉知,那么你就是佛。你同时是佛也同时是凡人。你一直携带着两种身份生活。但很多时候,你只以凡夫的身份生活,你从来不知道自己的佛性——也不知道自己的佛。现在我告诉你,你的佛性时刻都在跟随着你的身体,现在意识到,让它醒来过你的生活。当你带着觉知生活时,那就是佛在以一个凡夫的身份过它的日子呢。保持觉知,就是佛在生活。成为觉知就是成为完全的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感觉       修行)(五明学佛网:感觉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