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念祖:净土资粮


   日期:2012/1/23 18: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资粮
《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


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


(一)引言

  《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何止在座的百位左右。但是,有人或因欠缺因缘不能来,或缺少善根而不肯来。又有人虽有因缘善根,但缺少福德,想来而临时发生障碍而来不成。可见在座诸位都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我特来赞贺,随喜道场。并敬向诸位汇报本人学佛的体会,作为供养。同时,敬向诸位大德请教。

  现在是“念佛七”道场,念佛七日。这样以七天为一期,就是根据《阿弥陀经》中,若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的教导。我们现在道场中,每天都念《阿弥陀经》,因为此经简要,可以称为净宗的心中心。所以它的注解甚多。其中以莲池大师之《弥陀疏钞》,幽溪大师之《圆中钞》及蕅益大师之《弥陀要解》最为殊胜精要。印光法师法说:“弥陀一经,得此三疏,法无不备,机无不收。”又于此三疏之中。尤推赞《要解》,说它超出此经一切注疏之上。并推崇至极地说:纵世尊出世,亲自注解,亦不能过。所以我现在敬选《要解》中的宗要,来向大家汇报。

  天台宗注经,先明五重玄义。在看经文前理解了这五重玄义,便抓住了全经的纲领与心要。这五重是:(一)释名,(二)辨体,(三)明宗,(四)力用,(五)教相。(一)就是解释经的题名。(二)是辨明本经的体性,本经以实相为体。(三)是宣明本经以什么为宗要。(四)是讲明本经的妙用。本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末法多障众生,依此法门,即可出离生死,往生极乐世界,径登不退,这是方便至极的力用。(五)明教相:此经是大乘菩萨藏所摄。由于本经以实相为体,实相之理非语言文字之所能知。所以目前不多谈实相之理,单提五重玄义中之明宗。本经之理体摄于六信中的信自与信理。于明宗中融摄经体,并兼明本经之妙用。

(二)明宗

  宗是什么呢?宗是崇奉与宗要之义。《要解》说:“宗是修行要径、会体枢机,乃万行之纲领也。”可见明宗是万分重要的。信佛的人必须修行,而宗正是修行的重要途径。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契会本体,可是宗是契会本体的枢机,(枢机,例如电视机的开关与旋钮。)而且宗是六度万行的纲领,(纲指网的总绳,举纲则目张;领,指衣的衣的领,提领则衣顺。)可见明宗实为切要。


  《阿弥陀经》以何为宗呢?注经大德们提法虽不一,其实质亦无大异。但其中最为直截精要的,则是蕅益大师所说的“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由信生愿,由愿起行,行就是持名的妙行。信愿行称为三资粮。出门旅游必须带钱,这就是资:还必须带饮水或食物,这就是粮。


  《要解》说:“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其中“信”字是关键。人若老怀疑西方净土是否真有,自己念佛能否往生,他就不可能发起真愿。如有信愿自然就能引起持名的妙行。妙者神妙不可测度之意。持名不是普通的修行,而是极微妙,深不可测,功德难思的妙行。只有持名这样的妙行,才能实现广度众生的大愿。如无此妙行,众生自身想出生死都很难,更何况能度他?是故《要解》说:“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只用依持名的妙行,才能满足自己所发的大愿,并且证实自己的所信,证实信愿持名即得往生的胜行,证实“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妙理。


  先陈依正以生信。《阿弥陀经》中,首先深说极乐的依正庄严,来劝发大众的信心。经中所说极乐世界,清净庄严,黄金为地,七宝行树,楼阁罗网等等都是依报庄严。至于阿弥陀佛,无量光寿,无量清净,诸大菩萨,以及声闻天人,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具足种种功德,皆是正报庄严。释尊于此世界,曾多次宣说净上妙法,并令会中大众,亲眼得见极乐世界。净土三经中,有两部就都有这样的记载。《无量寿经》中,阿难愿见极乐,在正向西方顶礼念佛之时,顿见西方极乐世界现前,阿弥陀佛如黄金山高出海面,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并见彼国诸大菩萨等众。娑婆极乐两土相见如在对面。当时在会大比丘一万二千人,比丘尼五百人,男居士七千人,女居士五百人,共两万人,一时俱见极乐世界。在说《观经》时,韦提希夫人与五百侍女,也都同时得见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两经中有如此殊胜的示现,都是为了坚固众生的信心。人们既生实信,自然出生求生净土之愿。


  次劝发愿以导行。经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也就是说众生听到经中所说极乐的依正庄严,就应当发起求生极乐净上的大愿。这个大愿极为殊胜,能发此愿,便与阿弥陀佛接引众生之愿相合。人若不发求生的愿,便不能往生了。因为佛恒顺众生,是决不强迫众生的,人若发愿求生,佛的全部愿力,就显现在这发愿人的身上。所以我们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故《要解》说“次劝发愿以导行”。


  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所导之行,就是持名念佛。就是念南无(namo 读那模)阿弥陀佛。阿字正确读法是汉语拼音字母中的A字。阿字是华严字母音里面的第一个字。一个阿字有无量功德,无量涵义,其中第一个涵义,就是无生。密教大德日本兴教大师说,从一个阿字出生一切陀罗尼,从一切陀罗尼出生一切诸佛。所以这个字的读音很重要,盼望大家能够读准。人若能深信切愿持佛名号,就必定能往生极乐。往生后就不再退转,极乐的殊胜就在于不退。在娑婆世界修行的难处,是进一退九。处处都有退缘,有种种障碍。寿命很短,干扰大多。勤苦修行使自己进了一步,谁知突遇干扰,反而退了九步。所以说进一退九。另外一个意思,是指修行人中,有一个人在进步,便会另有九人在退步,可见在此土成就很难。若往生极乐后,便没有退缘了。国无女人,衣食随意,万物清净,六时闻法,愿闻便闻,不想听时,便无所闻。一切随意自在,而且得往生者,善根殊胜,于所闻法都能相应。所以往生之人都位登不退,直到成佛。我们求生净土的目的也在这里。求生极乐,不是为贪图安乐,而是为了普度众生。只有达到不退,才能实现自觉觉他的本愿。所以《要解》以信愿持名为本经之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念祖       净土)(五明学佛网:黄念祖       净土)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奉劝称念观音圣号者回向净土、愿生净土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 下册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 上册 

 大寂尼师:诸佛尽赞阿弥陀佛劝助生净土的主因 

 大寂尼师: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 

 大寂尼师:死后助念难生净土的实例 

 会性法师:小净土文略说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弥陀净土的层次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