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佛说业报差别经:因果之长寿与短命


   日期:2009/3/24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因果报应是佛法中十分重要的道理。甚至可以说是学习佛法的基础。但是由于社会中各种风俗、各种似是而非的见解、各种民间书籍的随意解说。大部分初涉佛法的同修因果观念并不十分正确,或者说并不完善。

佛教里把因果称为因缘果报。这个规律如果打个比喻来说呢,是这样的:因就是我们所有的思想,言论,行为。这些都会成为因。这个因就如同种子一样。当种子遇到了适宜的土壤、阳光、养分之后就会生长,开花结果。土壤、阳光、养分,这些能够促成种子生长的因素,就是缘。当我们自己所种下的因,遇到适合的条件就会产生一个结果。这个道理是很客观的。

这个结果就是我们所说的报应,果报。他会体现在我们的现实的生活中。由因到果的这个过程就是因缘果报。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接触的人,享受的事物,等等际遇。无不是从前我们种下的因,遇到了适当的缘,而结成的果。而我们现在的所想,所言,所行,又依然会成为新的因,将来也一定会有相应的结果。

因果说起来好像简单。而事实上却十分复杂。因为我们人的行为十分复杂,所以因果也是相互牵扯,相互影像,因因果果如同一张复杂的大网把我们包裹起来。从表面上看,好像我们很多偶然的事情,事实上却无不是因果所至。按照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偶然,完全是必然。

因果并非我们能够完全彻底明白、搞清楚的。因为其牵扯之广,涉及之复杂绝非我们思维测度的心能够想像的。但是其中依然有一些规律,是我们可以掌握的。

在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一部专门讲解因果的佛教经典《佛说业报差别经》其中为我们开示了大部分的因果形成的道理。我们一段段为大家介绍:

佛告首迦。有十种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一者自行杀生。二者劝他令杀。三者赞叹杀法。四者见杀随喜。五者于恶憎所。欲令丧灭。六者见怨灭已。心生欢喜。七者坏他胎藏。八者教人毁坏。九者建立天寺。屠杀众生。十者教人战斗互相残害。以是十业。得短命报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一者自不杀生。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五者见彼杀者。方便救免。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八者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九者见诸急难之人。起大悲心。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以是十业。得长命报。


世尊讲,有十种业能够让人得到短命的果报。

1 自己杀生 (这个没有什么好解释的,有意伤害生灵将来会得短命报应)

2 劝他人、教育他人、教唆他人杀生 (这个也是很常见的,《大般涅磐经》讲:买者与杀无异。你去买鱼肉,那么就是教唆他人杀生。用钱去雇人杀生)

3 赞叹杀生。(这个在生活中需要注意,这个肉很好吃,那条鱼烧的不错,这动物不就是给人吃的嘛,这些言论,都是在赞叹杀生)。

4见杀随喜 (见到杀生的行为,心中高兴,觉得十分合自己的意,这是随喜。无论是战争、杀戮等等,我们自己千万不要有此随喜的心)

5于恶憎所。欲令丧灭。(这个说的比较清楚,对于所厌恨的、仇视的,非要置之死地,就是这个意思。这里说的就是面对自己的仇敌、厌恶的对象,即便不高兴,也不要有这样的心态,这个心态十分有害,是对我们自己有害。)

6见怨灭已。心生欢喜。(对于自己所仇视的、所厌恶的,如果被消灭了、被打击了,那么心中十分高兴。这也是一种让人获得短命的因,是十分不好的念头)

7坏他胎藏。(用种种手段破坏、终止孕期,破坏胎儿性命)

8 教人毁坏(教导、劝说他人破坏,这里说破坏的对象是包括环境的,比如森林、水源等等。这个可能不好理解,我们解释一下,森林、水源是众多生灵赖以生存的地方,如果被破坏,就等于在间接杀生。佛法是很强调环保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也着重提到过:烧山林木者,狂迷取死报。不是说烧了木头会报应,木头没有灵性,但是你烧了其他众生的生存条件,就有报应了,毁坏环境会有报应。学习佛法,环保意识是很重要的)

9 建立天寺。屠杀众生。(这个现在需要注意。因为佛法和其他宗教不同,佛法讲慈悲,而且是对一切众生的慈悲。如果你支持建个什么神庙、搞个什么祭祀、特别是杀生祭祀、中国的儒家就有这样的传统,或者弄个“替罪羊”杀杀。这就是一种恶业,现在宗教也有时尚,但是佛法的教导没有这个潮流,那个潮流,历千年而不变。凡是和杀生有关的,无论叫神庙也好、教堂也好,叫宗庙也好,无不是恶业之因)

10 教人战斗,互相残害。(教唆、挑拨、离间、激怒等等方式,让双方战斗、杀戮者都会有此报应)


又有十种业能够让人得长寿的果报:

一者自不杀生。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

(这几条和前面说的正好相反,自己不杀、也不劝说、教唆他人杀、更不赞叹杀生、见到他人不杀生心生欢喜。这都是长寿的因。)

五者见彼杀者。方便救免。

见到杀生的事情,要行种种方便救护。我们很多同修喜欢放生,这个是很好的事情,是长寿的因。不过也要注意的是经典说:见彼杀者,方便救免。放生是遇到杀生的事情设法救护,所以这不是一种可以定时、定点的程序。如果不是为了救护生灵,而是想求功德为发心、不仅不是为众生考虑,反而造成了为放生而捕捉的市场,那么其罪不可辞。所谓“见彼杀者,方便救免”如果你见都没见、甚至知道都不知道,拿出五百圆来:“我要放一百只麻雀”。此为杀生矣。

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

见到将死之人,要安慰,让其能平和心理,念佛往生最好。这个临终的人,如果没有修行,那么时候到了的时候是十分恐惧的,样子和平时完全不一样。而且性情会变。见将死者切勿让其起嗔恨心,要软言安慰。更不可以胡乱斥责、叫骂临终者。有恐怖心理的人、畏惧的人要想方设法帮助他,让他心中得安。这两种行为都是让人长寿的因。其实不光是长寿,还有很多益处,不过此本经典是按照因果条理来叙述,故没有提及。

八者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九者见诸急难之人。起大悲心。

对于遇到病苦、困难、灾祸的众生要心存怜悯、随力救助。这是慈悲的体现。也是长寿的因。

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

布施饮食,救助、滋养他人生命,也是长寿的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说业报差别经       因果)(五明学佛网:佛说业报差别经       因果)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 

 梦参法师:平等因果与成行因果 

 梦参法师:平心静气思因果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因果法则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法门名义集 因果品法门名义第六(李师政 

 仁俊法师:略说佛教因果 

 仁俊法师:从不昧因果到扭转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