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文学创作

 《弟子规》乃幸福人生之根本,和谐社会之基石


   日期:2009/4/2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弟子规》乃幸福人生之根本,和谐社会之基石
作者:吉林市 王强
幸福一直是人们的追求。关于幸福的话题,常常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客观状态,拥有财富和地位才能获得幸福;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心中充满阳光自然就会幸福。那么,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幸福?
  唯物主义者认为,幸福是主客观的统一。从客观方面说,它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结果和反映,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从主观方面说,它是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一种感受和体验,取决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考察幸福,既要有客观标准,又要看主观感受。应该说,我们的社会为每个人追求和实现幸福提供了基本条件,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整体幸福度将大大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许多地方已经把幸福指数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更加重视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然而,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一些人却认为幸福指数并未随之提高,甚至感到不如过去幸福了。显然,这个“反差”的出现,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就客观因素说,改革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在我国社会深刻变动的过程中,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这必然会给不同的人们带来不同的影响。对此,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来解决,努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主观因素讲,幸福总是相对的,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正确认识幸福,学会感受幸福,才能真正获得幸福。事实表明,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一个人幸福与否往往并不由其财富和地位决定,而是与其主观感受密切相关的。正如法国艺术家罗丹所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感受幸福。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老子也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皆有欲,这种欲望只要是正当的,就应该得到尊重和承认。但是,如果私欲膨胀、欲壑难填,就会为欲所惑、为欲所累,遑论幸福。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改革尚未到位、体制仍不完善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消极现象。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看到一些消极现象就失去内心平衡,面对名利和美色的诱惑就变得难以自持,结果必然误入歧途。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是因为过分贪婪而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最终也远离了幸福。
  学会感受幸福,应当富而思源。懂得感恩才能知福。一流清泉,必有源头活水;一棵大树,必有根下沃土。一个人来到世上,每一分成长进步,无不倾注着来自家人、师长、同事和社会的关爱与帮助。常常想到“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心中自然就会多一些幸福、少一些抱怨。同样,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得来的,应该倍加珍惜。如果富而忘本、迷失方向,就会导致“身在福中不知福”。
奋斗者常常是充实的,奉献者常常是幸福的。学会感受幸福,需要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很难想象,一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精神空虚的人能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努力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中,融入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中,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为了人民利益而奉献,不但自己能够感到幸福,而且能为他人带来幸福。这样,我们的社会也会添一分和谐、多一丝暖意、增一股活力。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读物之一。300多年来,它成为除《三字经》以外影响最远的三字句训蒙教材,还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之一。《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弟子规》是一部以学规的形式对儿童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教育的启蒙读物,三字成句,读来琅琅上口,易于背诵,讲的都是至关重要的做人之道。全书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忠孝思想为纲,从“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五个方面,依次讲解了如何对待父母、兄弟、长辈,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读书学习、修养品德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弟子规》中的“弟子”指的是学生,也就是家庭子女。广泛地讲,弟子可以视为每一个人;“规”就是规范、道理,即做人应有的道理、应尽的规范。统而言之,即是教导人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做一个爱学习的人。《弟子规》里的许多传统美德,如孝顺父母、爱护兄弟、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等,对和谐家庭关系、优化社会环境、提高人文素质、培养礼仪道德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弟子规》正是儒家大道修学的基础。它是中国儒家家庭教育精华的集大成,也是彻底落实真诚爱心最基础而具体的课本。学习了《弟子规》这门课程之后,会更深刻地体会到,“教育慎于开始”的重要性。所谓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凡事能谨慎于开始,就能免于日后之忧患。深而思之,从根本做起。《弟子规》确为一切圣学之根基,一切圣学之骨乾。诚如《论语》所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目前,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在中国已经开始受到重视。吉林市也不例外。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吉林市推广中心及其示范基地(吉林市“江南二王”艺术学校)在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的正确指导下在2008年大力开展国学普及工作。“江南二王”艺术学校(以下简称“二王”艺校)是吉林市教委正式批准的民办教育单位。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社会水平考级吉林市考级中心考点。由知名书法教育家 王 强 先生 任校长。自1996年起(集贤斋书法培训班)至今已有十余年,硕果累累。所教学员达数千人。最小学员为5周岁,最大学员78岁。其中高学历者为1个博士20余个硕士。十余年来有众多学员在省市乃至国家级大赛中荣获佳绩,且有数十人经考核加入地区市级以上书画协会。专业的师资力量(将美术与人文各方面知识融合为一体的综合型人才。)是“二王”艺校的基石。学校以浓重的仿古室内设计打造古朴纯静的学习气息,让您可以身心投入与书画的浓厚氛围当中,与书画合二为一。

“二王艺校”以“兴我国学 、 铸我国魂”为办学宗旨。以“秉承专业教育,打造专业品牌,造就专业人才”为办学理念。学校常年致力于国学普及工作。除了开展书法、绘画教学外,还大力开展普及《弟子规》教育。先后在大专院校(吉林工业技术学院、吉林医药学院)、中学(吉林市江机中学)、幼儿园(吉林市嘉运幼儿园)、民办学校(吉林市“江南二王”艺术学校、旭阳武道馆、金丰武馆、于咏音乐学校)免费讲幸福人生讲座即《弟子规》教育50余场,听课人次达数千人。免费赠送相关教材及光碟数万本。并把每周的周六晚5:00-7:00定为:集贤书院免费国学讲堂,向广大 的孩子和家长开放!所涉猎的课程有<<国学与企业管理>>、〈〈国学与家庭教育〉〉、〈〈三字经〉〉、〈〈大学〉〉、〈〈论语〉〉、〈〈唐诗宋词〉〉、《书画赏析》等。

学书画、国文素养等国学知识不仅仅是在学某种技能或是某种艺术,更重要的是在行孝道,对中华民族的老祖宗行孝道,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精粹。学校把国学常识与书法、绘画课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艺术技能与艺术修养相结合。并且各科的教学内容均和《弟子规》教学相结合,即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强调教书先育人,厚德载物的教育方针。学校重视礼仪的培养和智慧的开发。针对青少年学生及学龄前儿童特准备象棋、军棋、五子棋、跳棋、光碟《中国五千年》、《二十四孝》、《弟子规》等娱乐项目,使学生在课余休息的短时间里同样受益匪浅。
一年来,得到广大百姓的支持,成绩显著。表现为每堂课(无论书法、绘画,还是国学课)教师都要带领学生首先给孔子行鞠躬礼,然后朗读国文经典,谨记其中的道理。学校的教学严厉而不缺规范,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学校要求学生在楼道里要自然排成“一”字队形,不可大声喧哗。要主动捡楼道内垃圾,并且进教室要敲门,师生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要行鞠躬礼。广大学生及家长在“二王”学校不仅掌握了各种书画技能,而且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了净化和提高,使得在学习和工作等方面有了明确的目标,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孝顺父母,尊师重道,树立远大的理想,达到真诚善良,心境开阔,积极向上。
先进事迹受到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高度重视,并于2008年十月一日授予“吉林市“江南二王”艺术学校 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吉林市示范基地”;王强校长被聘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吉林市推广中心 副主任”。
《弟子规》是救命根的,有了这个根,学国学轻而易举,你肯定会成就。圣贤教育教导我们的就是宇宙真理,自然法则。此即人伦大道:“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是大自然之道;义、亲、别、序、信五字是大自然之德。换言之,大自然之理则即是道,随顺大自然之理则即是德。它是超越时空的天然大道,没有族群、宗教、国家、文化的界限。更是人人真心性德的流露,是人类远祖流传给后代子孙的珍贵宝藏。
五伦之教所包含的义理既简又圆。人与人之间,无论贫富贵贱、野蛮文明,都会自然产生五种关系。这五事是正常运转的自然法则,天然之道,是每一个人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维系社会安定常态的大学问。能够将此教育理念,落实到家庭、学校、社会、宗教,普及于各个阶层,确实是齐家治国的最高指导原则。只要掌握住传统教育总纲,进而落实于日常生活之中,则人人皆可以恢复本性本善;人人皆可以成圣成贤,过着幸福美满、自在安乐的生活。世界的安定和平,自然也是指日可待的。
古谚语云:“读书志在圣贤。”希圣希贤是古圣先哲教导学人读书求学的方向及目标,所谓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童蒙养正的经典―《弟子规》,确是人类老祖先流传给后代智慧文明的宝藏,圣贤的教育,是放诸四海皆准,人人都适合学习,都应该学习的。因此,它不仅仅是儿童应该接受的最重要最基础的扎根教育,同时更是每个人应当终身奉行的道德规范。《弟子规》展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圣贤智慧慈爱的闪烁光芒此时重现,愿这道灵光永恒照耀宇宙!愿天下智者,自当下起皆能信受奉行一切贤圣教诲,身心力行,进德修业,以实践弘扬古圣先贤的教诲为己任,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循着圣贤睿智的步伐,开发内心宝藏,恢复固有真心本具的真善美慧,为万世生民开拓和平光明的大道。创造未来幸福之人生,建和谐之社会!


作者:吉林市 王强
幸福一直是人们的追求。关于幸福的话题,常常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幸福是一种客观状态,拥有财富和地位才能获得幸福;也有人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心中充满阳光自然就会幸福。那么,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幸福?
  唯物主义者认为,幸福是主客观的统一。从客观方面说,它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结果和反映,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从主观方面说,它是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一种感受和体验,取决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考察幸福,既要有客观标准,又要看主观感受。应该说,我们的社会为每个人追求和实现幸福提供了基本条件,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整体幸福度将大大提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许多地方已经把幸福指数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更加重视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然而,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一些人却认为幸福指数并未随之提高,甚至感到不如过去幸福了。显然,这个“反差”的出现,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就客观因素说,改革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在我国社会深刻变动的过程中,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这必然会给不同的人们带来不同的影响。对此,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来解决,努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主观因素讲,幸福总是相对的,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正确认识幸福,学会感受幸福,才能真正获得幸福。事实表明,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一个人幸福与否往往并不由其财富和地位决定,而是与其主观感受密切相关的。正如法国艺术家罗丹所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感受幸福。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老子也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皆有欲,这种欲望只要是正当的,就应该得到尊重和承认。但是,如果私欲膨胀、欲壑难填,就会为欲所惑、为欲所累,遑论幸福。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改革尚未到位、体制仍不完善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消极现象。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看到一些消极现象就失去内心平衡,面对名利和美色的诱惑就变得难以自持,结果必然误入歧途。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是因为过分贪婪而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最终也远离了幸福。
  学会感受幸福,应当富而思源。懂得感恩才能知福。一流清泉,必有源头活水;一棵大树,必有根下沃土。一个人来到世上,每一分成长进步,无不倾注着来自家人、师长、同事和社会的关爱与帮助。常常想到“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心中自然就会多一些幸福、少一些抱怨。同样,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得来的,应该倍加珍惜。如果富而忘本、迷失方向,就会导致“身在福中不知福”。
奋斗者常常是充实的,奉献者常常是幸福的。学会感受幸福,需要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很难想象,一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精神空虚的人能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努力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中,融入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中,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为了人民利益而奉献,不但自己能够感到幸福,而且能为他人带来幸福。这样,我们的社会也会添一分和谐、多一丝暖意、增一股活力。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读物之一。300多年来,它成为除《三字经》以外影响最远的三字句训蒙教材,还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之一。《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弟子规》是一部以学规的形式对儿童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教育的启蒙读物,三字成句,读来琅琅上口,易于背诵,讲的都是至关重要的做人之道。全书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忠孝思想为纲,从“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五个方面,依次讲解了如何对待父母、兄弟、长辈,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读书学习、修养品德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弟子规》中的“弟子”指的是学生,也就是家庭子女。广泛地讲,弟子可以视为每一个人;“规”就是规范、道理,即做人应有的道理、应尽的规范。统而言之,即是教导人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做一个爱学习的人。《弟子规》里的许多传统美德,如孝顺父母、爱护兄弟、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等,对和谐家庭关系、优化社会环境、提高人文素质、培养礼仪道德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弟子规》正是儒家大道修学的基础。它是中国儒家家庭教育精华的集大成,也是彻底落实真诚爱心最基础而具体的课本。学习了《弟子规》这门课程之后,会更深刻地体会到,“教育慎于开始”的重要性。所谓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凡事能谨慎于开始,就能免于日后之忧患。深而思之,从根本做起。《弟子规》确为一切圣学之根基,一切圣学之骨乾。诚如《论语》所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目前,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在中国已经开始受到重视。吉林市也不例外。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吉林市推广中心及其示范基地(吉林市“江南二王”艺术学校)在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的正确指导下在2008年大力开展国学普及工作。“江南二王”艺术学校(以下简称“二王”艺校)是吉林市教委正式批准的民办教育单位。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社会水平考级吉林市考级中心考点。由知名书法教育家 王 强 先生 任校长。自1996年起(集贤斋书法培训班)至今已有十余年,硕果累累。所教学员达数千人。最小学员为5周岁,最大学员78岁。其中高学历者为1个博士20余个硕士。十余年来有众多学员在省市乃至国家级大赛中荣获佳绩,且有数十人经考核加入地区市级以上书画协会。专业的师资力量(将美术与人文各方面知识融合为一体的综合型人才。)是“二王”艺校的基石。学校以浓重的仿古室内设计打造古朴纯静的学习气息,让您可以身心投入与书画的浓厚氛围当中,与书画合二为一。

“二王艺校”以“兴我国学 、 铸我国魂”为办学宗旨。以“秉承专业教育,打造专业品牌,造就专业人才”为办学理念。学校常年致力于国学普及工作。除了开展书法、绘画教学外,还大力开展普及《弟子规》教育。先后在大专院校(吉林工业技术学院、吉林医药学院)、中学(吉林市江机中学)、幼儿园(吉林市嘉运幼儿园)、民办学校(吉林市“江南二王”艺术学校、旭阳武道馆、金丰武馆、于咏音乐学校)免费讲幸福人生讲座即《弟子规》教育50余场,听课人次达数千人。免费赠送相关教材及光碟数万本。并把每周的周六晚5:00-7:00定为:集贤书院免费国学讲堂,向广大 的孩子和家长开放!所涉猎的课程有<<国学与企业管理>>、〈〈国学与家庭教育〉〉、〈〈三字经〉〉、〈〈大学〉〉、〈〈论语〉〉、〈〈唐诗宋词〉〉、《书画赏析》等。

学书画、国文素养等国学知识不仅仅是在学某种技能或是某种艺术,更重要的是在行孝道,对中华民族的老祖宗行孝道,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精粹。学校把国学常识与书法、绘画课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艺术技能与艺术修养相结合。并且各科的教学内容均和《弟子规》教学相结合,即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强调教书先育人,厚德载物的教育方针。学校重视礼仪的培养和智慧的开发。针对青少年学生及学龄前儿童特准备象棋、军棋、五子棋、跳棋、光碟《中国五千年》、《二十四孝》、《弟子规》等娱乐项目,使学生在课余休息的短时间里同样受益匪浅。
一年来,得到广大百姓的支持,成绩显著。表现为每堂课(无论书法、绘画,还是国学课)教师都要带领学生首先给孔子行鞠躬礼,然后朗读国文经典,谨记其中的道理。学校的教学严厉而不缺规范,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学校要求学生在楼道里要自然排成“一”字队形,不可大声喧哗。要主动捡楼道内垃圾,并且进教室要敲门,师生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要行鞠躬礼。广大学生及家长在“二王”学校不仅掌握了各种书画技能,而且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了净化和提高,使得在学习和工作等方面有了明确的目标,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孝顺父母,尊师重道,树立远大的理想,达到真诚善良,心境开阔,积极向上。
先进事迹受到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高度重视,并于2008年十月一日授予“吉林市“江南二王”艺术学校 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吉林市示范基地”;王强校长被聘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吉林市推广中心 副主任”。
《弟子规》是救命根的,有了这个根,学国学轻而易举,你肯定会成就。圣贤教育教导我们的就是宇宙真理,自然法则。此即人伦大道:“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是大自然之道;义、亲、别、序、信五字是大自然之德。换言之,大自然之理则即是道,随顺大自然之理则即是德。它是超越时空的天然大道,没有族群、宗教、国家、文化的界限。更是人人真心性德的流露,是人类远祖流传给后代子孙的珍贵宝藏。
五伦之教所包含的义理既简又圆。人与人之间,无论贫富贵贱、野蛮文明,都会自然产生五种关系。这五事是正常运转的自然法则,天然之道,是每一个人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维系社会安定常态的大学问。能够将此教育理念,落实到家庭、学校、社会、宗教,普及于各个阶层,确实是齐家治国的最高指导原则。只要掌握住传统教育总纲,进而落实于日常生活之中,则人人皆可以恢复本性本善;人人皆可以成圣成贤,过着幸福美满、自在安乐的生活。世界的安定和平,自然也是指日可待的。
古谚语云:“读书志在圣贤。”希圣希贤是古圣先哲教导学人读书求学的方向及目标,所谓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童蒙养正的经典―《弟子规》,确是人类老祖先流传给后代智慧文明的宝藏,圣贤的教育,是放诸四海皆准,人人都适合学习,都应该学习的。因此,它不仅仅是儿童应该接受的最重要最基础的扎根教育,同时更是每个人应当终身奉行的道德规范。《弟子规》展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圣贤智慧慈爱的闪烁光芒此时重现,愿这道灵光永恒照耀宇宙!愿天下智者,自当下起皆能信受奉行一切贤圣教诲,身心力行,进德修业,以实践弘扬古圣先贤的教诲为己任,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循着圣贤睿智的步伐,开发内心宝藏,恢复固有真心本具的真善美慧,为万世生民开拓和平光明的大道。创造未来幸福之人生,建和谐之社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弟子规       国学)(五明学佛网:弟子规       国学)  

 明奘法师:奘师于紫泉“读书会”对北大国学班的开示 

 明奘法师:解读《金刚经》“金刚之智 灵性资本”国学高层论 

 刘元春教授:排斥佛学,何以成“国学”? 

 大安法师:大安法师对国学推广志愿者的开示 

 周齐教授:“佛学”与“国学”不必是所属关系 

 叶曼居士:智慧人生——国学大师叶曼的思想自传 

 蔡礼旭老师:《弟子规》当中「勿践阈」,以佛法来说,有没有 

 蔡礼旭老师:如何在大学、高中教导大学生和高中生学《弟子规 

 圣赞法师:大力宣扬国学文化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树立优秀企 

 智泉法师:圣赞智泉法师会议报告系列之三 大力宣扬国学文化 

 传喜法师: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镇江冠城国学堂心灵讲座 

 《弟子规》从头至尾都是修恭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