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如何教导学校班级中难带的学生?


   日期:2012/2/9 10: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蔡礼旭老师

 
    现在很多孩子喜欢飙车,这都是对自己的安全都没有一种敏感度。我们再进一步去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去飙车?为什么?我们确确实实不能在结果停留,要把原因找出来,才能把这些情况做改善,内心空虚。所以当他不知道人生的目标在哪,人生的本分在哪,他就很可能游手好闲,到最后误入歧途。他为什么觉得空虚?因为他觉得他没什么价值。我们假如进一步去了解这些孩子的家庭,很多都是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所以我们当老师就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你对这个孩子愈关心,他的进步就愈大。

  我记得我在两年前带了一个班级,这个班级是全校最吵的、最难管的。刚好他的老师教了四十年的书,觉得实在是太难带了,六年级下学期他就不带,他在六年级上学期就退休了,所以下学期就必须有一个代课老师来带。刚好我从澳洲回来,我南师的同学就打一通电话给我,他说:我们学校有一班很不好带的班级,你要不要来带?他不说最难带的,我还不一定会去带;他说最难带的,我们马上说好。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弟子规》也说“勿畏难”。因为我们当老师就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成长得愈快,往后自己的学生才能得到更大的利益。假如一带就可以带这么难带的,那我一定可以进步不少。所以透过这样的一个机会,我就去带这个班。

  结果,他的老师就开始给我介绍,从一号介绍到最后一号。一号怎么样怎么样,二号奶奶带的,不好管,三号,夫妻(爸爸跟妈妈)离婚了。就一直这样讲过来,我们也感受到现在的家庭问题很大,可能四分之一都是单亲家庭。有一些不是单亲家庭,也不见得能得到父母的关怀。我就曾经打给一个家长,他就说:老师,我每天赚钱都忙不过来,早上比我儿子早出门,晚上比我儿子晚进门,我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因为他的孩子上网路,已经学习到很多很污染的东西了,父母都完全不知。父母到底为什么这么努力赚钱?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家庭,更好的下一代。你看,赚钱赚到最后真正的目的都忘记了。所以我们一边听也是觉得很心酸。

  当这位老师把十九个同学介绍完,他就说(因为十九个是男生,十七个是女生):男生就这么四、五个比较乖一点,其它的都不好管。诸位朋友,假如你听到这里会怎么样?会不会觉得有点紧张?只剩下四个多月的时间而已,要带这个班。就在这个时候,我就生起了一个念头,孩子犯错就是我们教他的好时机出现了,你要抓住,绝对不可以在那个当下乱发脾气。所以当我们有这个态度,自然而然就会欢喜的去接受这个因缘。现在假如我们老师没有这样的心理状态,比方说孩子又犯错了,你的火气就上来了:你怎么又这样,给你讲多少次了!当你用这样的态度,学生在他的心里他会怎么想?他会想老师很凶;他会想,老师已经骂过我了,一笔勾消,所以下一次犯错的时候,不要被老师看到就好。他就不是从这个错误当中去反省、去改过。所以很多机会教育点,我们为人师要好好掌握住。

  我这个态度是从哪里学习来的?我很幸运在这几年当中遇到非常多好的长者、好的老师。为什么我会遇到这么多好的长者、老师?遇到是结果,原因在哪?原因是不是拜拜拜得多?原因在有恭敬的态度,原因在我们有一分心希望能够在教育这个领域当中利益学生、利益社会。俗话说“人有善愿,天必从之”。当我们有善良的存心,一定会得到上天的垂爱,会有很多很有道德的长者来帮助你。

  我那时候还在补习班补习,都还不是正式老师。刚好我的一个小学同学他来找我,他跟我说他交了一个女朋友。我这个同学很老实,二十几岁才交女朋友,第一个女朋友。因为我已经跟他十多年的交情,快二十年了,他说要带到我们家来,我说好,好!就一起认识一下。结果在跟他女朋友交谈的过程当中,她女朋友左一句我们老师说,右一句我们老师说。假如她是幼儿园或者小学生,我还不意外。我们来看一下,三、四岁的孩子他的很多言语当中都会夹“我爸爸说、我妈妈说”,所以在幼儿园以前,他最尊敬的人是父母,所以这个时候你把很重要的做人做事态度教给他,他就终身受用。上了小学,孩子的话变成“我们老师说”。上了初中、高中,“我同学说”。所以你看,一个人生命当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会随着年龄层而不同。出了社会以后,可不要某一个歌星说。可能是上师,或者我们懂得赶快深入圣贤经典,那可能就是“孟子说”、“孔子说”,这样透过圣哲人的提醒,我们就可以不断成长。

  因为他女朋友也已经二十多岁了,都能够时时提到老师,让我很惊讶,好像这个老师的地位跟她父母是一样的。我愈听愈感动,所以就提出要求说:我可不可以认识你们老师?是她的小学老师。结果她也很欢喜,就答应说:好,我跟我们老师说一说。结果当天晚上我就觉得自己太匆促了,人家不知道老师有没有空,我马上就提出要求,太唐突了。所以我就打一通电话跟她说:我看算了,改天比较有时间再说。结果他女朋友就说:我已经跟我们老师讲了,我们老师说要跟你见面。他说像你这样的人要赶快进入教育界来服务。她老师教书已经教三十多年,我们从她老师的言谈可以了解到,他不只自己在作育英才,他时时还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才来投入教育,他也非常愿意去提拔后进。

  所以,那个礼拜我的同学跟他女朋友就开着车先接上我,就再去接她小学的老师。结果,她小学老师跟我们家住的只有五百公尺。所以人生的缘很难说,人生的缘绝对不是在外在距离的远近,而在哪?在心。心很切,所想人生的目标都相同的时候,纵使在万里之外也会来相会,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所以人与人的距离不在外在内。为什么我这么讲?因为我就是想要弘扬中国文化,所以就到澳洲去,结果就在澳洲遇到了杨老师。你看必须到万里之外,结果相会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那一分心。所以当我有这一分心要好好学习如何教导孩子,就能够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指导。

  所以,虽然家离得那么近,一直都还没有接上。好不容易接上了,我也很珍惜跟这位老师学习的机会。结果这位陈老师上了车,他坐前座,我们坐后座。这位老师回头跟我讲的第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他说:我几十年的教学生涯,我的学生教我很多东西。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说出了一句真理,叫做教学相长。在《礼记.学记》里面就提到“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知不足而后能自反也,知困而后能自强也”。知道,比方说我们在上课当中,在阐述一些道理,底下的学生眼睛呆滞,快睡着了,就代表我们这样讲他们无法理解,这个时候我们要自立自强,再研究应该怎么引导,举哪一些事例,才能让他有所领会;或者是学生有很多疑问、疑难来问我们,结果一问,我们还不会,就会激励我们好好去查资料,好好再去跟人,其它长者、智者学习,所以就能够不断提升。

  所以很多朋友也都很有心说:蔡老师,我也很想来弘扬中国文化,但是我很怕能力不够。诸位朋友,不要怕能力不够,等我们都有能力了再来做,已经怎么样?来不及了。家庭社会都乱了,到时候你想做都没机会了。所以我们要抱持着“做中学,学中做”,因为我们都是失教的一代,不要再让下一代有我们这样的遗憾。当家长、当朋友来问我们一些问题,我们也不要紧张。假如会的,我们就真诚回答他。假如不会的?像我,我就会说:我去问杨老师。杨老师假如不会的,她会怎么说?我去问我的师长释净空教授。你还有什么好怕的?而当你面对别人的问题你不会,你又主动去帮他找答案,他会不会瞧不起你?不会,他会更尊重你,他也会很感谢你,因为你处处帮他的忙。所以在心理上不要有担心,确确实实教学才会相长。

  这位老师第一句话就让我很震撼,接着他又说:孩子犯错就是我们教他的时候,所以不可以意气用事,不可以发脾气。因为我还没教书,他就把这些正确的态度告诉我,所以我往后教学生就从来没有发脾气;没有说因为学生错,我就恼羞成怒,从来没有。其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叫“禁于未发之谓豫”,就是预防法,孩子还没犯错以前,你就要把正确的观念告诉他。当我们还没有从事这一份工作,就已经有这些正确的观念,这也是慎于始,这也是禁于未发,预防的态度。所以当这位老师把学生都介绍完了,我的心里就是出现了这一句话,所以也是以一个欢喜的心去面对这一班的学生。

  这一班学生有四大天王,不是刘德华也不是张学友,是四个常常要去训导处报到的学生。其实我们真正去接触了以后,一般认为行为比较偏差的孩子其实也都很善良,只是疏于管教而已。当你对他很好、很有义气,他一定会也对你很有义气。所以其中有一个孩子,他刚好脸部表情很凶,就是没什么笑容,我就把他找过来。跟学生还是要多接触、多沟通才会亲。我把他找过来,我就跟他说:你脸这么凶,是不是老师有做什么对不起你的事?他说没有。我接着问他说:你这样的表情什么时候开始的?他跟我说:五年级上学期。你看,他什么时候脸变得这么酷他自己都知道。所以我们当父母、当老师要常常能够去感受到孩子内心的状态,不然你都不能适时的给他疏导。

  后来我就跟他说:你的脸部表情这么凶,人家很容易误会你,还以为你跟他过不去,所以你要把脸部表情放松。他听完以后就说:好!但是脸有没有改?所以教育一个小孩要有耐心。你可不能跟他说:老师都跟你说了,你为什么还没改?马上就要让他变一个人,有没有可能?不可能。后来我就会制造一些机会去给他锻链。比方说学校里面要安排一些人去当纠察队,站在走廊、站在校园,比方说低年级的同学在走廊上奔跑,这一些大哥哥就过去:不可以跑,太危险,还会撞到别人。你是几班的?把名字记下来,下次不可以再犯。当一个人是警察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行为就会格外谨慎;当一个人是老师的时候他的行为相对的谨慎。所以我们就派他去当警察,他的行为自然就开始转化过来,因为他很怕自己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被一年级的小弟弟说:大哥哥,你怎么自己也在犯?那他就很丢脸。

  刚好在下课时间,我也听到同学之间提到,这位同学曾经到菜市场里面去帮他妈妈卖衣服。这个消息,诸位朋友,你假如听了以后会有什么想法?一个六年级的大男生肯去帮妈妈卖衣服,那也很难得。所以,一个孩子只要有孝心,他绝对很好拉拔、很好管教,所以我对他就更多的关怀。所以像一般在上课的时候,假如他数学答得很好,我会当场就给他肯定,我说:你看,这一位同学的思虑非常敏捷,他能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诸位老师、诸位朋友,我们不要小看自己的真诚的称赞,都会留在孩子的心中。结果这个孩子第二次月考,考了全班第五名,从四大天王一下子变成全班考试第五名。

  而且在这个过程,我还找他来当班长。我想他可能都没有当过班长,所以一找他来,他吓得半死,都一直不愿意接受。后来我就跟他商量,我说:你就先当一个礼拜就好,一个礼拜。我这个叫学生当班长的方法,跟谁学的?跟我小学老师学的。因为班长等于品学兼优,所以好的方法要传承下来。他就勉为其难答应了。结果当了一个礼拜以后,从此都是他当班长,一直当到学期末。所以一个人的潜力透过磨链就会出来。

  我在海口跟很多老师一起研习中国文化,经过一、二个月我就会跟这些老师说:下次上课,你可不可以上去讲十分钟、上去讲十五分钟?这些老师都怎么样?不要!不敢!都推来推去。我说:拜托!十分钟就好了。他们就勉为其难:好!结果一上去,都滔滔不绝,还要我在后面跟他比时间到了,下来了。为什么?当一个人有承担责任,他就会进步得特别快。而且,因为是用心学习,用心教学生,真感情就是好文章,所以一上去以后,就不由自主的把这些感受、感动都讲出来。

  所以这个学生当了班长以后,也把他的责任心、把他办事的能力都激发出来。刚好他考了第五名,我们也以示鼓励。所以要多请客、多送礼。我就邀了一些对班上、对学校比较有贡献的同学,还有他,一起去吃饭。结果,他的母亲骑了一台摩托车把他接过来,刚好我们已经在校门口了,他的母亲就对我说:老师,我这个孩子读了五年半的书,从来没有老师看到他。我们听到一个家长这样的话也是于心不忍,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上肉。这五年半相信对他的父母也是一种煎熬。孩子不是不能教。

  所以他母亲就感慨说了几句话,我马上把她的话转过来,我就跟她说:吴妈妈,这个孩子非常聪明,他的学习状况很好,他的领导才华也很好,然后做事很负责任。上次我交代他去办啥事,都办得很仔细。我就举了一些最近发生的事例跟他母亲做报告。因为我们称赞别人也要具体,你很具体,对方就会觉得真有这么回事。假如你才只是说不错、很好。他妈妈可能也会很怀疑。所以我就这样称赞了这个学生的很多优点,足足在那里站了好几分钟。虽然我是在讲给他妈妈听,事实上在讲给这一个学生听,相信我们老师至诚的称赞,会留在他的心中一辈子。

  后来学期结束了,我们学期结束的时候有一个规定,要把整个班的学生带出校门,亲手把他们送出去。结果就颁了很多礼物,颁完以后还剩一个礼物,怎么办?颁这个礼物也不可以白颁,还可以做一个机会教育点。我就说:最后这个礼物,我们颁给这个学期在德行上、在学习上进步最多的同学。由你们来推举。结果怎么样?这个班长就当选了,就把这个礼物颁给他。结果这个同学拿到,回到他的座位一坐下来,一个大男生就开始掉眼泪了。因为我们当老师站在讲台,底下的学生任何一个动作都怎么样?一目了然。所以我当了老师以后才知道,以前当学生在底下做什么,还以为老师没看到,真是自欺欺人。

    我们提到我在前年教的一个班级那一位学生,后来成绩有很大的进步,也当班长当得很好,所以毕业典礼那一天,当我把最后一个礼物送给他,他眼泪就掉下来了。我站在台上,心里就想我是见过世面的人,毕业班我也带过,所以应该不会再为伤心掉眼泪。因为我已经期许自己,这一生只为感动掉眼泪,不再为伤心掉眼泪,因为伤心掉眼泪对自己、对别人没帮助。所以后来我心里就想,假如他等一下出校门还在哭,我要好好安慰他。后来就整好队伍,我就把他们往校门口带。走到一半,我就往后稍微瞄了一下,看到他还在哭,我就把队伍停下来,走到他面前去。我心里想用我的左手握住他的手,然后用我的右手拍拍他的肩膀:别哭了!所以当我把他的左手握住,右手正要去搭他的肩膀,这个孩子抓住我的手,死命的就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谢谢老师!我在那个当下,整个人好像被电到一样,原来男生还会电男生。学生这一分至诚让我们很感动,我的那个泪水就在眼眶里绕,但是不能失控,因为还要把队伍带出学校去。后来我深呼吸两次,然后把队伍带出去,然后跟他们道别。

  当我独自一个人走回校园,突然有一个很深的感受,不是我教了这个学生,而是这个学生给我上了从教以来很重要的一课,他告诉我,没有学生不能教。一个被学校认为行为偏颇的孩子,都可以在短短的几个月当中用我们的爱心,可以转变得这么大,所以确实也印证“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要问我们是否有这一分真诚之心。透过这个学生给我的感受,我就体会到一点,当一个人他的生命当中让他可以感受到有一个人真正爱护他、关怀他,这个孩子就不会变坏也不可能自杀。诸位朋友,现在孩子自杀的比率怎么样?愈来愈高。这是结果,原因在哪?孩子空虚,孩子觉得没有人关怀他。
 
感恩老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教育)(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教育)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