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诸葛亮诫子文


   日期:2012/2/9 16: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是诸葛亮告诫教育子女的一篇短文。词句虽简,但句句发人深省,若能细嚼其味,将领略无尽。

在今天,社会上到处都讲“快速”,求“效率”,见“成果”。因此,许多事经常在没有周全思考下就决定,其所衍生的事端,往往更加棘手,甚至招架不住!我们几乎可以感受周遭有那么多人,每天活在疲于奔命中,日日沉陷在挣钱的追逐下,这是何等的悲哀!

翻开史页,孔明先生未发迹前乃一介布衣,耕读于南阳中。农暇,展读经籍,向往先贤,或三五友好吟咏诗歌、游山玩水,日子过得如同诗情画意般,其乐融融。相形之下,今人何其苦呢?

但自刘备“三顾茅庐”后,孔明先生才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一篇“出师表”,千古流芳,道出了诸葛先生的赤诚风范;而“诫子文”虽好,却鲜为人知。况其中蕴含的义理,确实很契合现代人之需。只可惜,现代的人因为没有“文言文”的功底,所以不敢亲近“古文”,误以为“一定”看不懂,其实“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有恒心就有悟处。千万别认为年代久远,就是落伍、不合实际。因为“真理”是永恒的,古人的智慧、才德,涵藏在许多古籍经典上,非常值得去阅读、学习与深入。当然,我们想悟出几分道理,必须先要落实几分才能深切体会。并非光看注释就能了解,更不是一味研究、探讨即可深入。如果我们能多拾点古人智慧、经验,也能亲证几许,一生中不但受用无尽,即使身处险境亦能凭借古人的智慧,当下化解。

兹举诫子文中短句,分享些心得:

一、宁静致远 ‧ 学,须静也

今人所承受的压力大,抗压不足,随时就有崩溃之虞,所以“身心安稳”,已成为许多现代人所盼望得到的。但,如何获得呢?首先要能自我“定”下来。所谓是“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只有平静的河水才能呈现明亮之月光,只有心定神宁,才能得大自在。是故“大学”开端的纲领就是:“定、静、安、虑、得”,这五要,诚是立身处事的宝训;它有次第、步骤,要是能融入运用,即能受用无穷!曾有位成功的企业人士,在受访时说到:其事业的成就,完全得力于“定、静、安、虑、得”五字诀的巧妙运用!

我们也常觉得身心疲惫、很烦闷,这是少“定”现象,也常听说:“我就是定不下来,怎么办?”“孩子太好动了,如何治?”这都是现代人最普遍的烦恼。欲伏“烦躁心”,使身心宁静的方法,最简易的莫过于老祖宗所留下来的--“书法”。因为,字要写好,非得专心去分析布局、架构不可,而如何安排才会协调,总要透过思考,字才能四平八稳写得美、舒展得流畅。所以,我们看古时候童子在四、五岁就开始教他写字,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扎根要越早越好。

一位资深书法老师说:“他习字四十余年,得益于书法‘定’的功夫很多,最小的学生四足岁,一样可以定在那儿写一、二个小时,多的还可以一天练五、六个小时;年纪大的也有七十余岁的老人,也是写得不亦乐乎!因为,老人家希望能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留给子孙作最后的纪念,所以进步神速,天天写得很起劲,而且身体越来越好,子女也乐见父亲晚年依旧活得这么快乐自在。故书法不分老少,都可学习。惟切忌求比赛、争名次;因为,艺术是很主观的,它最主要的是让我们从中学习‘安定、思考、体会’的功夫,是练‘定力’的好方法。如果嫌书法麻烦,练硬笔字、抄段励志小文─‘菜根谭’或‘格言联璧’之类也很容易摄心,因为随文入观,体悟道理,霎那间就挥别烦恼!许多压力重的朋友用此方法,的确得到纾缓,只可惜书法教育没落了,是现代人极大的损失!”

的确,若能藉写字的道理,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得益必大;尤其是课业上、事业上。毕竟心不定,思绪纷杂是难以成事的。大人、小孩都一样,千万不要有“游戏中学习”的观念;因为,“勤有功,戏无益”,任何学问都只有一个“定”字能契入,一门深修才能成就。若自幼就博学、杂学,最后得到的不仅是“通通不会”,还易换来“傲慢”与“恃才傲物”的危险!因为,同侪(同辈)间别人都不会,只有他会,就易助长其傲慢心;此心若起,就障碍了一切学习之门,故无论是个人或为人父母者,我们不能不防范、正视这个问题!

二、非学无以广才

好学之人,能力总是要强人许多,这也是大家所羡慕的。但细细观察,“学识、能力、经验”不是凭空而得,它是需要付出学习、体会、省思、改过,再加恒心、毅力才能积累而成的。故孔子云:“好学近乎智”。所以“诫子文”第二个关键,在告诫子孙一定要“认真学习”,将来才会有成就;有了“定静”作为基础,当要发奋图强,才智厚实,方足任重道远。否则,一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就只有抱憾终身了!

“诫子文”语意深远,绕富惕厉,有识父母,您说是不是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诸葛亮       教育)(五明学佛网:诸葛亮       教育)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