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永远不必说再见


   日期:2012/2/14 15: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永远不必说再见

  

 

       

 

     突如其来的生死觉醒

 

提到生死,若非曾有过刻骨铭心之痛,否则平日悠忽过日,死亡似乎离我们特别遥远。直到有一天,当它突如其来的一击,才会让我们措手不及,不得不从迷梦中醒来。

   

1985年的秋天,急促的电话声,在半夜中响起,声音凌厉刺耳,越洋电话传来父亲突然病逝的消息。模糊的日子里,我顿时失去了方向。返台奔丧,我如幽灵般仓皇赶路,内心不断地吶喊:“为什么?他走了,他到那里去了?”当时我最大的渴望,竟是父亲最后的一个拥抱,遗憾不能亲口跟他说再见。

   

因为父亲遽然离去,死亡、转世与轮回的问题,一直不断地在我脑海中盘旋。如果真有来世,不但能舒解眼前生离死别之苦,也为将来的重逢带来一线的希望。过去我完全没有面对死亡的经验与准备。

 

轮回的观念也只是透过宗教理论来理解。我发现各宗教对轮回是处于各自表述难有结论的局面。全球数十亿人口,从北欧的塞尔特人到非洲、澳洲和美洲的原住民,中东黎巴嫩的德鲁士人,以及全球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等,都认同轮回,只有基督教是少数排斥轮回的。尽管如此,轮回仍是宗教界的神秘现象,尤其在科学界眼中,它似乎仍有待证明,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公案。

   

为了解开生死之谜,我开始阅读轮回与前世疗法的书籍,因为人在国外《西藏度亡经》是当时手中仅有的,一部阐述死亡艺术的佛教经典,它说明人在临终死亡时与尚未投生之前,有个中阴身的阶段。其中有许多心识的变化及幻相,若在此时能解除中阴险难的恐怖,令亡者了悟自身光明的本性与法身的光明无二无别,而证入不生不灭的境界,从而了脱生死轮回之苦。经中特别提及死后见到光明现前的景象,我对此大感好奇。

   

濒死边缘与前世催眠

   

我忽然想起雷蒙•穆迪医生(Raymond Moody),在他的著作《生生世世》(Life After Life)中,有超过100个濒死边缘,见到光明又重返人间的个案。这些人见到明光后,不但对死亡毫无恐惧,而且对生命的可贵,更有了深层的了悟。人活着是为了学习无条件的爱,好让人间的黑暗光亮起来。

 

许多读者纷纷来函,其中最令他不解的是,有些人竟描述自己记忆前世的种种经历,因为太过逼真,似乎仍可闻到、听到或看到当时的场景。有些人甚至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内心却有无比的熟悉,似乎连墙壁都刻划有往事的回忆。这些经验,让穆迪医生大开眼界,也驱使他进入心灵更深的探索。

 

1986年他开始投身于利用催眠回归前世的心灵治疗。催眠不再只是用来帮助减肥、戒烟或安眠,它更具有心灵的疗效。在《回来了》(Coming Back)这本书,他发现进入前世催眠的人,都相信轮回的存在。更有趣的是,每天在我们身边穿梭不停,或与我们朝夕相处之人,竟然生生世世都是同一批人,因为彼此有某些功课要学习,而一再碰面,一直到我们将累世重修的功课完成为止。

   

穆迪医生的研究,启蒙于大学时,他听说有位医生曾死于肺炎,九分钟后又复活,这乃激发他想一探究竟,解开生死之谜。后来我读到乔治瑞奇医生,在1978年所著的《死亡九分钟》 (RETURN FROM TOMORROW),发现瑞奇医生就是穆迪医生所指之人,他死亡九分钟,其间梦幻体飘浮来去自如,但最后见到明光,在明光的引导下返回。

   

这本书十分有趣,我不禁想,人的一生有多少个九分钟?对一般人而言,九分钟顶多可以喝杯茶、打个盹。但这穿越生死的九分钟,却改变了瑞奇医生的一生。他在九分钟之内,如闪电般在宇宙中任意遨游,不但穿山越岭,甚至进入人类的心灵炼狱,见证未来世界的真理天堂。他看见成千个没有驱体的人,在与活人共存的空间中游荡。有些人生前有酒瘾或烟瘾,虽一再靠近烟酒,却无法触及。酒吧上空,更是充满着一群群等着附身之灵,一旦饮酒之人四周的光环产生裂缝,他就一冲而入,以满足生前的癖好。另外有些人因为自杀身亡,死后内心不安,不断尾随亲人,道歉不已。

   

他在神游太虚之时,亲睹一座广无边际、光辉耀眼的城堡,里面的行人与街道,全是由光打造。他更讶异在自己所处的狭小病房中,经由一个温暖的光芒照耀,往事如壁画般,从出生开始的每一幕,一个剖腹的小婴儿,到生命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不管是好是坏,都在瞬间同时显现在他眼前,这是一个超乎三度空间的经验。

   

自从他“死过”之后,生命有了更大的体会与转变。他发现,人的知觉意识在死后,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敏锐,而且生时的一言一行,都具有无比深远的影响,远超过我们所能理解的程度。

 

在温暖的明光照耀下,他尝到了未曾经历的一种无条件的爱。生命中所遭逢的人或事,对他而言,不再只是“无关紧要”纯属偶然,而是有一个更深层的意义与安排。他每天都提早到办公室,为当天的每一位病人祈祷。祝福每一个人,都能按照自己学习的时间表,完成这一生所应办的事项。

   

这个濒死边缘遇到光明之境的经验,又吸引了另一位心理医生。当时他还只是20岁的学生,听了瑞奇医生的演讲后,记忆深刻因而启发他往后的研究,他就是《前世今生》的作者,布莱恩魏斯医生,1988年他成为第一位公开支持前世疗法的心理医生。

 

他也是历经六年的岁月,才鼓起勇气,将他的个案公诸于世。他知道前世疗法很难为正统医学所接受。没想到,不但没有遭到攻击,反而得到同行的感谢,因为他们早已清楚它的疗效,只是碍于情势,没有人敢挺身而出。

   

史帝文森博士证据至上的转世传奇

 

相较于魏斯医生,另一位从1960年就开始研究轮回,比魏斯医生提出更多更具体明确、可供验证的轮回案例的,医学博士和精神医学专家——史帝文森博士,就没有得到同行这么好的礼遇。他的同行不是没有反应,就是认为轮回是神话,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有的还认为轮回是人类心电感应,透视人心超感官能力的产物。

   

面对这些冷漠与批评,史帝文森博士丝毫不为所动。《不说再见的灵魂》(The Old Souls)这本书作者汤姆许欧德是二度普立兹的得奖者,以一个新闻专业人员追随史帝文森博士深入黎巴嫩、印度。以“第三眼”的旁观者,冷静检验每一个案例并提出质疑。

 

他首先在书中比较魏斯医生与史帝文森博士两人的案例。他发现魏斯医生的案例,因为是在催眠情况下进行,数量太少而且较难证明;而史帝文森博士的个案,是不经诱导自发的记忆,当事人清楚自动说出他们不可能知道的事实,而且所有的细节都可以经过实际的查证,目前已知的案例也多达两千六百多件。

   

我们从《不说再见的灵魂》这本书中,丹尼尔的故事,就可以看到史帝文森博士个案的一些共同特点。丹尼尔在两岁开始说话时,就说:我想要回家。”后来又说:“这不是我家,你不是我妈妈,我没有爸爸,我爸爸死了。”他不肯叫他亲生父亲爸爸,只直呼其名。

 

有一天当他听到大人说起一个地方叫‘弗尔玛塔’,他竟纠正他们的发音。这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从未去过那个地方,母亲讶异地问他,他竟回答:“我就是从那儿来的。”后来,当他坐车经过贝鲁特的军事海滩时,他两手遮眼大哭:“这就是我死去的地方。”原来在1968年,军事海滩发生了一场致命的车祸。

 

一名乘客叫拉希德,从车中被摔出身亡。十八个月后,丹尼尔出生。丹尼尔的父亲起先非常怀疑轮回之事,但后来丹尼尔把前世的生平、名字和车祸细节一一陈述。后来经过追查,丹尼尔与拉希德两家人终于会面,丹尼尔不但能够指认前世的家人,他还向前世的母亲蒙塔哈,索取她曾在前世答应为他编织的毛衣。蒙塔哈真的去把过去为拉希德,只完成一半的毛衣拆开,为小丹尼尔重新编织。

       儿童前世记忆的惊人特点

   

史帝文森博士的案例,有些奇特的相似点:

  

(一) 孩童未经暗示就自然记得前世之事,而且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几乎雷同!我不是某某人,你们不是我爸妈,这不是我家。这些主角都是极其平凡毫无魅力的平常百姓,如书中的一个工人,拉希德,默默无闻,意外死于车祸。这绝对不会是一般儿童喜欢幻想杜撰的题材,而且以孩子年幼的心灵是无法编造出,这些超出他们经验范围的知识。

  

(二) 这些儿童的许多行径,都根源于前世的习性。他们的个性、特长与习惯都跟出生的家庭大相径庭。譬如有个儿童,宣称自己曾是婆罗门阶级,今生出身贫寒,竟拒绝食用家里的食物。另一个缅甸孩子,经常抱怨食物太辣,天气太热,总想回到东京,穿着和服吃生鱼片。

  

(三) 大部份的儿童记得自己如何死亡,而且最普遍的都是遭到惨死。惨死因为是突发性的,使当事人情绪处于极度的波动和不圆满,它会烙印在心灵的记忆中,形成下一世莫名的恐惧。

 

书中提及一个天主教徒,记得前世死于车祸。她母亲说儿子小时候,每次要上车,就尖叫:“谋杀”从来不肯坐车。胎记或先天缺陷,也跟前世的伤口有关,有一个六岁的孩子名叫塔里,他记得自己曾是个富有的小商人叫萨衣德。萨衣德被子弹穿过双颊,舌头被打断。

 

史帝文森博士发现塔里的脸上有两处与伤口相似的胎记,右颊上有一圈直径半吋颜色较深的印记,左颊处印记则较小较浅。另外塔里三岁后才开口说话,而且说话非常吃力有严重的口吃。

   

作者以极细腻的笔调娓娓道来,一位近八十高龄的老人,如何进入战火废墟,奔波于泥泞窄巷,遭遇种种的磨难为的就是让真相大白。我读此书如获至宝,恨不得一口气读完,以解疑惑,但其间我却多次掩卷,感动不已。

   

史帝文森博士如同福尔摩斯办案一般,他泰然自若,见微知著,以抽丝剥茧的方式,推敲检验每一个细节。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登门造访每一个当事人及所有相关的亲友。

 

他选择案例极其严苛,不但照相存证,并且在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后,再旧地重访,重新比对,以防有误。他的足迹遍及印度、东南亚、南北美洲、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各种部落人民。

   

面对不同的文化,他也遭到啼笑皆非的质疑:对相信轮回的东方人而言,轮回是件天经地义之事,何须研究证明?对不信的西方人来说,轮回根本是子虚乌有,为何还要花钱做研究?谦冲为怀的史帝文森博士,从不承认自己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轮回的存在。

 

他只强调以目前的证据,轮回是最好的解释。他希望大量有力的证据,能为理性人士提供线索,至于采信与否,就自行定夺。他研究的目的无非是使更多的医生,注意到轮回的案例,因而帮助解答许多无法用医学解释的恐惧症、胎记或身体残缺等,同时也希望让生出畸形儿而感到沮丧不安的父母宽心,因为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

   

史帝文森博士,是第一位在西方科学史上带领我们进入人类知识尚称贫乏的轮回禁区。他的每一个案例都是一则侦探故事,不但引人入胜,而且是前所未闻的诡异传奇。

 

他毕生的努力在科学史上,不但为全人类揭开轮回神秘的面纱,也为我们提供这么许多,足以证明的客观记录。《不说再见的灵魂》这本书会改变您的生命,我郑重推荐。

   

当被问及望着自己前世坟墓有何感想时,书中人物丹尼尔,经过一阵沈静,一个笑容,他回答说:“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因为轮回,“生命从这一世单一的时空幽禁中得到释放。”每一次的轮回,就是我们灵性成长的机会。死亡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不是结束。

   

夏威夷有个美丽的传说,凡是有缘的人,手指尖上都有一条条看不见的丝线,丝线穿越时空,彼此相连。如果想用力抛开,它会越缠越紧,唯一释放的方法,就是给予彼此无条件的爱。

   

永远不必说再见!因为生生世世每一个聚首,都是一个熟悉的牵动,应着彼此的需求,完成未竟的心愿。直到有一天,当生命的缺陷被圆满时,我们彼此会自动松开手指尖,那一条条看不见的丝线!

 

                                              刘向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死亡       轮回)(五明学佛网:死亡       轮回)  

 其它法师:六道轮回的问题(南亭法师)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10~11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00~10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0~99)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80~89)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70~79)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60~69)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50~59)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40~49)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0~39)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20~29) 

 傅味琴居士: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