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南怀瑾:修法第一步要有恭敬心


   日期:2009/4/8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所以修“有”法,念佛也好、准提咒也好,念一切咒语,第一要恭敬,随时“心中有佛”。但你不要:“哎呀,我心中装一个佛进来”,你把祂装在心脏里头,糟了,那非开刀不可;心里头是不可以装东西的。

所谓“心中有佛”,什么是佛?心就是佛,我心随时在恭敬中,那你慢慢不但对佛会敬,对一切人都很恭敬,不会看不起人家,会尊重任何一个人,也不会觉得“我是一个老师,我道很高。嘿,你们算什么?”如果这样就不是学佛的人。

一个真正有道的人,更谦虚,更会尊重人家,要注意啊。不要觉得“我有道,我了不起!我学佛,哎呀,这个人不学佛, 罪业深重啊”,你这一句话才是罪业深重,不应该的。他如果真的罪业深重,我们学佛的人更要慈悲、怜悯、同情他,何况他有没有罪业深重,你还不知道。因为他不听你的 话,你就骂他“罪业深重”,你不是乱七加八糟吗?

所以,学佛要净己念。我们修“有”法的,这也就是密法,密就是这个秘密,随时要有恭敬的心,敬这个佛菩萨,我们念咒语:“南无飒哆喃,三藐三菩驮,俱胝喃,但侄哆”,这是恭敬皈依大彻大悟、大成就的“准提佛母”,到“唵折隶、主隶、准提”才是“准提佛母”的本咒,“娑诃”就是快快地成就。这中间当然最高的秘密我还没有讲,不是我保守,而是不需要讲,你自己会知道!

你修持须以最恭敬的心,所以你要念“南无”,“南无”是归依词,提起这两个字心里头就恭敬起来,面前有佛,“心中有佛”,看到妈妈就是佛。

大家家里的父母都是观音菩萨,父母都不孝顺,要求佛保佑,那有这样便宜的事啊,你不是神经了,你干什么呢?对家里人都不好,对自己亲戚、朋友都欺骗,还说是念了咒子修佛,就会成佛?那我宁可去学“浆糊”,我也不愿意成佛。哪有这个道理呢,对不对?

所以心先要恭敬,修自己的心,敬一切的人。

那么,面前有佛,心中有佛,处处皆是佛,这个修法的咒语一定得感应的;得感应是你心中所变现出来的。那么,修法的时候要怎么样呢?“必有事焉”,这是引用孟子的话,这句话很重要。孟子经常讲修养的道理:“必有事焉”,人修道、养气、做功夫随时随地要有这个念头,好像“欠人家的债没有还”、“你跟人家约会没有去”那么重要,心里头随时念佛念到这个样子,你一定成功。

大家在家里念佛也好、念咒子也好,嘴里念“南无飒哆喃”、“唵嘛呢叭咪吽”,一边骂人家“你要听我的? 吽,面包拿来,快点!哎呀,那个菜焦了,唵嘛呢叭咪吽? 唵唵唵 ? ”心里想“炒的菜焦了”,嘴里唸的是“唵嘛呢叭咪吽”,你自己 哄骗了自己,不对的。

心中无佛,你唸得再好也没有用,这叫做有口无心,所以要“必有事焉”,心中有此事,恭恭敬敬,才叫做修行。

所以,我们懂了这些道理,修密法的作用都晓得了,主要回过来( 注意 )心的恭敬,这个恭敬心是一念“毋助毋忘”、不贪不着去念,一味的专注念去,不会不得感应的。

菩萨给你的感应,看得见就不叫感应了;看不见才叫感应。菩萨如果看得见就给你感应, 那不叫做菩萨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自己要知道,比如真心念一句佛,至少自己心里 头少生一个坏的思想、少起一个坏的念头,这不是感应吗?已经改正许多了。

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不是增加你的贪欲和做恶的心思,这个要清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恭敬       修行)(五明学佛网:恭敬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佛七谈恭敬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