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学习的秘诀是不断的重复


   日期:2012/2/22 12: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空老法师:学习的秘诀是不断的重复

学习的秘诀是不断的重复(共一集)2002/08/10澳洲净宗学院(节录自华严经12-17-0813B集)档名:29-166-0001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看前面讲的第八首偈。我们要怎样落实在生活当中,向佛陀学习?佛所行的是什么,佛所想的是什么,我们不能不知道。总而言之,佛所想的是普度众生。要怎样度众生?度众生也是佛门的一个术语,要用现在话来说,度就是帮助;换句话说,佛之所思是如何帮助众生。帮助众生什么?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切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就这么一个念头,所行的就这么一桩事。所以佛法的宗旨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众生有苦有难,苦难从哪里来的?苦难是从迷来的。迷什么?迷惑宇宙人生真相,他不了解,他不明白,因此他对於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错了;想法看法错了,当然他的作法、说法也就跟著错了。这个错误不是没事了,错误感得来的果报就是苦,特别是六道。

佛给我们讲六道众生他的受用,三类苦报:苦苦、坏苦、行苦,他的享受、感受总不出这三大类。要是在欲界里面,这三大类的感受你统统都没有办法离开。如果你生到色界天,苦苦的感受淡薄了,甚至於你把它忘记掉了,但是坏苦、行苦那个感受是很明显的。再提升到无色界,连这个身形都不要了,坏苦的感受也没有了,行苦还在,还有明显的行苦的感受。所以佛在大乘经上常说「三界统苦」,这个苦就是有轻重的差别,你没办法离开苦。苦怎么造成的?迷惑造成的。要想真正把这个苦断掉,永远断掉,只有觉悟。由此可知,佛家的教学的内容,主旨是什么?帮助一切众生觉悟。佛能办这个事情,菩萨也能办这个事情,祖师大德们还是可以办这个事情,我们为什么办不了?我们自己没有觉悟。

自己没有觉悟,如何能帮助别人觉悟?这个话大家听了还是没有办法透彻的了解。我们换句话说,我们自己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怎么能帮助别人放下?再说得浅白一点,我们自己没有放下瞋恚,没有放下愤怒,怎么能帮助别人放下瞋恚、愤怒?为什么佛菩萨能帮助人?佛菩萨的心没有瞋恚、没有愤怒,所以他能帮助别人。我们今天的心还有七情五欲,还有贪瞋痴慢,你就没有办法帮助众生,你只能说说而已,你不能做出一个觉悟的样子给人看。佛菩萨行,说到他做到,这一点我们不能不佩服。我们今天说到做不到,所以别人看到我们这个样子,对我们的信心打折扣了。你叫我这样做,你自己为什么没有做?不服你!他也知道你说的是好话,你自己都不会做,你来骗我,你叫我吃亏,你叫我上当。他把你讲的想歪了、曲解了,是这个原因。所以凡夫度众生,难!不是容易事情;佛菩萨、祖师大德容易。

晚近印光大师,一定要做出样子来给人看,大家服了,真的我们讲的是心服口服,没有话说了。对老法师生起恭敬心、仰慕心,想学他还学不像,生惭愧心,这个教育才能成功。我们学佛,今天大家都很清楚,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它的性质,今天来讲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佛一生从事於这个工作,真的是「敦伦尽分」!这句话给释迦牟尼佛打分数,他老人家是满分,真做到了。「闲邪存诚」,都是佛做的。我前面跟诸位说,我们的心决定不能够容纳一切众生的不净不善,我们不容纳这些,这就是「闲邪」。闲是防止,防止邪思、恶见,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要防止,我们的心得清净。心地纯净纯善,我们的言行自自然然纯净纯善。戒律、威仪不必一条一条去学习,这叫什么?道共戒!道是心,心纯净纯善,怎么会做出坏事!当然你的行为也净也善了,就这么一桩事情。诸佛所行的,印光大师讲得好。后面那个嘱咐尤其重要,「信愿念佛,求生净土」。

『其音普演皆令见』,这一句「其音」就是佛的音声,就是教学。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所以文殊菩萨讲「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耳根利!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明了,不能不学习。学佛到底学的是什么,自己总要清楚,总要明了,要学得跟佛一样的,把自己所修学统统做到,表演给社会大众看。「其音普演」,普是普遍、是平等,演是做出来给一切众生看,让一切众生看到之后,他能觉悟,这样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众生才真正能够离苦得乐。众生没有破迷开悟,没有离苦得乐,是我做得不够好,我对不起众生,我对不起佛菩萨。诸位如果常常有这个心,常常有这个念头,你的道业自然天天在长进。你没有这个念头,那就难了,你怎么能进步?再看底下第九首:

【其河所有漩流处,菩萨如云常踊出,悉往广大刹土中,乃至法界咸充满。】

这首偈我们学院学经教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要好好记住。佛菩萨没有一定的住处,游化世间,游化在九法界,哪有什么一定的住处?古大德常常讲「铁打的常住流水僧」,这首偈给我们写出来了。

『其河所有漩流处』,什么叫漩流处?一条大河漩流的地方真的是很多很多,漩流就是洄漩,我们懂得它的意思,就是今天讲的重复、反覆。古大德教导我们长时薰修就是洄流,儒家讲的温故知新是洄流。这个河不是外面的河流,是心里面的念头在流。前念灭后念生,就像水流一样的,前面的水流出去,后面的水接著又来了。古人所谓「长江后浪催前浪」,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这个念头后念推前念,念念不住。但是河流遇到河底突然陷下去的时候会产生洄流,或者河底有大的石头阻碍它往直流,它也会洄流造成漩涡,造成漩涡的原因。漩涡就代表重复。我们学东西不怕重复,不重复我们记不住,不重复印象不深,不重复不起作用,改不了我们的毛病习气。漩流就是教给我们要不断的去温习,不断的重复,就是这个意思,温故知新!

『菩萨如云常踊出』。菩萨是觉悟的人,觉悟的人是从这个地方踊出来的,这个意思好,这个意思深。我们想超凡入圣,我们是凡夫,如何从凡夫位转变成菩萨?告诉你,不断的重复。我早年学教,早年教学就提倡,我是以自己学习的经验,经验告诉我,「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就得利益;决定不能同时学几样东西,你肯定得不到利益。但是有人问我,我们学院现在有很多部经在开,我样样都听,可不可以?听,行!不要在那上用功夫,用功夫用在我主修的这一部经上。别的经我去听听看,有的时候触发自己灵感,对我自己主修的这个能够深入的理解。所以可以听,不能在这上用功学。学,还是自己这一部,听听大家,参考意见。这个学习方法是正确的。如果你每一样都很认真的学,你就学得很杂、学得很乱,你就分心了。我多听多看,我绝不分心,我的精神、我的时间都用在一门上。你要懂得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妙绝了。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师学经教的时候,李老师讲经我从来一堂不缺,我听;同学们讲经我也不缺课,每一个同学讲经我都听。所以我听了三十多部经。自己专学的,一部;一部学会了,再学第二部。这个「会」要透彻。李老师当年的标准并不高,你这一部经怎样才叫学会,可以答应学第二部?你讲十遍,这不高。你学了这部经之后,你能够在指定的时间讲十遍,这个大概就是一年的时间。你在一年当中,你能讲十遍,你的印象才深刻。你讲一遍、两遍,三个月不讲就忘掉了,六个月不讲生疏了。老师鼓励我们不断的去讲。

所以今天的学院,为什么我急著要把教室盖好?教室盖好了,你们每一个学经教的同学,你有机会天天练习。你学了不上台,没用处!当然初学有困难,天天讲,你准备来不及。一个星期讲一次,这是头一遍;第二遍,一个星期讲两次;第三遍,一个星期讲三次;第四遍,一个星期讲四次。慢慢提升,提升到你天天都可以讲。十遍之后,我一天可以讲两次,我上午讲一次,下午讲一次,精进!你才会有进步。全心全力都在经教上。所以事物,人跟事,脑子里头没有了。脑子里还加上人跟事在里头,就把你学习的专精破坏掉了,你到哪一年才能学成功?

所以,在这里面护法的功德比什么都大。你们都不知道,我为什么那么感激韩馆长?我在讲台上能够不间断,确确实实有的时候我最高的纪录是一天讲九个小时,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我这三个小时当中没有休息。这个讲经的机会是韩馆长护持的。所以那个三十年当中,我头脑里只有经教,一切人事物我统统不管,她替我管事。我什么都不操心,我什么都随缘,哪个地方讲都行、都好,绝不讲求要多少听众,道场怎么庄严,我没有那一套。随缘而不攀缘,只要能给我上讲台,听众三个、五个不少,三、五百不多,这样才能够锻炼得出来。所以我们今天的学院十几二十位护法,希望能成就两、三个人。我们不能希望很多人成就,那个是太奢望,不可能!但是你们如果懂得这些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念念真诚心、恭敬心,你知道这个护法的恩德,你能成就。

你们现在这个心态,心理上没有建设,不知道护法恩德之大,超过父母,超过老师。老师是给我们指路,那个功德无量无边;护法是帮助我们走路,我们在走路时许许多多障碍,他替我们排除,让我们在菩提道上畅通无阻,这个功德老师、父母都做不到。你心里头要没有十二分的体会,首先心理上造成障碍,你怎么会有成就?这是根本的障碍。心理障碍排除了,菩提道上障碍就大幅度的减轻,你就有能力通过。虽有些小障碍,不受影响,不能产生障碍作用。

所以一定要记住,不断重复。古人教人读书,「好书不厌千回读」,反覆的去读,不疲不厌,「细读深思汝自知」,你就会觉悟了。你为什么不开悟?你念的时间太短,遍数太少。这里头的道理,念的时间长,念的遍数多,心定了,定能开悟。所以我讲过很多次,读经,甚至於看古大德的注解,专心,不断的重复,这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我这一生用这个方法。所以年轻的时候读书,晚上安静,大家都休息了,晚上读书读到两、三点钟是很平常的事。因为我们讲经多半都是在晚上,所以白天下午有充分的时间休息,晚上可以工作到两、三点钟。讲完经之后,回去之后,再细读深思。一天的光阴都不能空过,空过对不起自己。一生光阴非常有限,一百年也不过是三万六千五百天,这个数字不多;就算你活一百岁,你的光阴只有三万六千五百天。你要是浪费,你说多可惜!紧紧的抓住。

自己有正确的方向,有正确的目标,绝对不受环境干扰;不受环境干扰,就是三昧,就是禅定。禅的意思,禅是外不著相,定是内不动心,全心全力都在自己所学经教里面,整个心情投入,你要入境界。学《华严》入《华严》境界,学《法华》入《法华》境界,学《无量寿经》入《无量寿经》境界,你就真正有受用。你不能契入,那怎么行?你学讲经,你有没有入这个境界?讲经是有一套讲经的方法,李老师教给我了,我也传授给大家了,就像师范学校教学法一样,非常重要。但是对於契入境界的人,那就不重要了;没有契入境界,那个东西很重要。

今天有没有契入境界的人?我还没有听说过。哪一个人学《华严》得华严三昧?学《般若》得般若三昧?没有。得三昧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教下讲的大开圆解,跟宗门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同一个境界;没有这种人。没有这样的人,那这个方法、技巧就要学,这个一般讲是科班出身。你一上台,你的动作、你的言词,我们一听一看就晓得你有没有学过,就是说你有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早年在台湾,台湾讲经的法师,老法师很多。李老师跟我讲真正受过科班训练的只有一位,道源老和尚。道源老和尚虽然讲经不能说在台湾是第一,但是你细听,他没有毛病;讲得虽然不好,挑不出毛病,这就是好。他懂得规矩,他懂得方法。也有法师讲得是很高明,确实比道源老和尚讲得好,他没有学过规矩,他不懂得这个方法。内行人去听,听一堂,至少还能挑出好多个毛病。这是什么原因?没开悟!如果像六祖惠能那样的,他没有学过方法,他不认识字,你看看他所讲的,跟佛讲的没有两样,跟菩萨讲的没有两样;他悟入,人家入境界了。

法达禅师学《法华经》学了十年,我估计学十年,因为经上讲他读《法华》三千遍,能读三千遍,大概是十年的时间。《法华经》一天念一遍,十年三千六百遍。没开悟!但是他念了三千遍《法华经》,贡高我慢,觉得值得骄傲,别人比不上他。参访六祖,顶礼的时候头不著地。六祖看出来了,问他:你礼拜头不著地,一定有值得骄傲之处。你什么值得骄傲?他才说出念《法华》三千遍。不开悟,向六祖请教。六祖说:我不认识字,我没有念过《法华经》,我也没有听人念过《法华经》,你的《法华经》念得那么熟,你念给我听听。他就背诵,念到「方便品」。《法华经》总共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六祖说:好了,不要再念了,这个经我完全明了了。给他一讲,他就开悟了。那个行!可以不要学方法。没有到那个境界,你不学方法不行。

所以在我们这边学经教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学经教的一定要学《内典讲座之研究》,要学《实用讲演术》。我们现在这个班还是临时的,没上轨道,我们讲堂课室没有建好,一切都要等设备齐全。我们有了教室,这一门课我要找人来讲;这门课大概一个月就完成,一天两个小时,一个月就完成。我自己不想再教了,我找学生来教。凡是学习经教的,一定要很认真的来学习,从这个里面出菩萨。

出什么菩萨?观行位的菩萨。它这个地方出菩萨是出分证位的菩萨,高!我们从方法里头出观行位的菩萨,相似都不能说,为什么?相似,他是已经断烦恼了,阿罗汉以上才是相似。我们自己一定要承认、肯定我们是凡夫,我们见思烦恼没断,现在有一点小功夫把见思烦恼伏住。伏住是观行位,这是伏住;伏断是相似位,伏断;把烦恼转成智慧了,是分证位。像惠能大师是分证位的菩萨、是法身菩萨,他能够转了,比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高明多了;他能转,把烦恼转变成智慧。所以我们要学,我们今天要学的标准是订在观行位,慢慢向上提升。

『悉往广大刹土中』,这个他们行。我们今天要往哪里游化?我们学成之后,我们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地球,所以我们要游化地球上各个国家地区。我们有使命,这个不能偷懒。这个地方好、舒服,我在这里多住几天。不可以!你就已经堕落了;念头一起,已经堕落了。肯定没有这个念头,哪里有缘哪里去。为什么?菩萨住世,自利利他。怎么样自利?利他就是自利。没有缘分的时候,自利就是利他。缘一现前,利他就是自利,自他不二。普贤菩萨不疲不厌,哪个地方有启请,缘成熟了,哪有不答应的道理!除非那个道场是邪知邪见。真正有本事、有智慧、有定功,邪知邪见道场请我,也去!为什么?把那个邪知见转成正知见,你真的是帮助众生,那些众生真的是得度了。这个就是佛度众生的三个标准:根性成熟的,帮助他这一生当中脱离六道轮回往生净土,这是根熟的;根没有熟的,加强他;没有善根的,帮他种善根。你去想想,哪里不能去!哪个地方不应该去!

去,要记住「普演」!你要想到现在社会是哪些弊病,你到那里去表演,做给人家看,要把这些错误改正过来,从本身改正过来。现在这个世间人贪财,我们做出个样子不贪财。你到一个地方讲经弘法,肯定这个地方有供养,供养的钱你都带去了,贪财。应该怎么样?所有一切供养一分一毫都不带,全部供养常住。不要怕自己缺乏财用,你不要怕这个;你怕这个,你根本就不信佛,你也不了解事实真相。你要是真的相信,愈施愈多,自己要用的时候,一丝毫不欠缺。你要这个东西干什么?这是对治众生贪财的大病。还有贪名、贪色、贪利、贪权位,我全部放下、全部舍弃,做出一个决定没有贪心,你把这个样子做给人看。

第二个,瞋恚。现在贪瞋痴非常非常严重,我要做出一个没有瞋恚的念头。别人误会我,「阿弥陀佛」,笑眯眯的。别人毁谤我,「阿弥陀佛」;别人陷害我,也「阿弥陀佛」,一点瞋恚心没有,一丝毫报复的念头都没有。瞋恚心没有了,忍辱波罗蜜,一丝毫报复的念头没有是持戒波罗蜜,「诸恶莫作」。不但没有丝毫瞋恚、报复的念头,反而感恩。他要有什么困难,我会全心全力帮助他。感什么恩?刚才讲的,成就我的持戒波罗蜜,成就我的忍辱波罗蜜。没有他那一种恶劣的态度,怎么知道我忍辱的功夫?明明是个菩萨在我面前,不是恶人。

佛跟魔不在外头形相,是在自己念头。自己念头心地清净,具足智慧,魔都是佛。自己心地不清净,还有贪瞋痴慢,想巴结佛,佛赐点福给我!佛也是魔。外境无佛亦无魔,内是佛心,外面全是佛;内是魔心,外头全是魔。蕅益大师讲得好,境缘没有好恶,好恶在自己的心,境随心转。佛祖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我们今天目标锁定在观行位的菩萨,我们要做到这一点。观行位是什么?认真依教奉行。要把自己的烦恼习气伏住,有这个能力,有这种智慧,有这个小定,伏得住自己的烦恼习气。哪里有缘到哪里去,对於这个地方丝毫贪恋的念头都没有,真正放得下,哪里都自在。

『乃至法界咸充满』。我们今天没这么大的能力,这是法身菩萨境界。我们今天是整个地球,无论哪一个国家地区,只要有人来启请,我们都欢喜去。帮助自己、帮助那个地区的人们,到那个地方做出一个好的形象,让大家看到佛是这个样子的,你的功德就很大了。千万不能搞一个坏的形象,坏的形象让人一看,佛是这个样子,千万别学他。那你造的业在地狱了。

一定要有好的形象,这个好的形象是「四摄、六度、三学、六和」。不要搞别的形象,就把我们净宗订的这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做出来给人看。你是真正佛弟子,你真正代表了诸佛如来,代表正法住世,你肯定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里头最重要的是放得下。一般人最大的困难就是放不下,总是斤斤计较,这个麻烦大。损失不是别人,是自己,不能不知道。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资料来源;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http://www.amtb.cn/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学习秘诀)(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学习秘诀)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