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正法修行的重要


   日期:2012/2/24 9: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正法修行的重要

 

投胎到人间的目的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修行人,但真正知道该如何修行,了解修行目的的人却很少。到底为什么要修行,又该怎么修?大家不妨想一想,今天我们投胎到人间,是为何而来?是为了做大官、成大事、发大财,还是来成就自己过去累世的大悲愿行?如果你不加以深思,很难了解修行的真正意义。

很多人在过去累世中,有佛住世的时候,都曾追随在世佛陀修行,也发愿要成就无上菩提。但因为一直没有修行到最究竟的佛的果位,所以今生又来到娑婆世界修行。也就是说,你是为了完成自己过去世的宿愿而来到人间。也许在过去世中,你已成就了声闻、缘觉,甚至是菩萨果位,但还不是最究竟,所以发愿再来人间修行、成就,这就是所谓的「再来人」。当然也有人是因为佛缘到了,在今生今世能够修行正法,让灵性得以解脱,而回到佛国。

由此可知,我们这一生,是决定未来千百亿万劫能否不再轮回,而永生佛国的一个最重要关键。也就是说,今生的修行,是灵性要继续流转于六道,还是可以解脱自在的一个转折点,所以非常重要。

如法开悟 如是禅行 如实见证

既然我们来到人间的目的是为了修行,为了成就无上菩提,那么要怎么修,才是圆满修行,才是究竟的成就?就是要修行正法,什么是正法?就是可以成就佛陀的法,所以我们要依照佛陀所说的经典「如法开悟」,而不是只有读诵经文而已。

举例来说,我们每天为了供养色身所吃的饭是用米煮成的,如果米不煮成饭,就不能变成维持生命的食物。佛法也一样,佛所说的正法就好比生米,一定要经过开悟的过程,变成熟饭,才能变成灵性所需要的资粮,那就是智慧,让你像世尊一样,可以在这一生这一世成就无上菩提。

如法开悟以后,接着就要「如是禅行」,要依照自己所开悟的智慧来禅定、来行菩萨道。最后是「如实见证」,将我们在行菩萨道时,所得到的一切种种,在深定中见证佛道。由此可知,「如法开悟、如是禅行、如实见证」,是我们在闻正法或修行任何一部经典的时候,所必须依循的过程。

佛陀苦修仙法的历程

修行是为了要成就无上菩提,也就是要明心见性,见佛成佛,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一点意义也没有。

以世尊为例,世尊虽然贵为一国的太子,但祂却舍弃了荣华富贵,在十九岁的时候离家,到深山去追随开悟者修行(这里不说世尊「出家」修行,因为「出家」现在已经变成一个专有名词,而且在佛修行的那个时候并没有僧团,所以不能说是出家),祂花了六年的时间苦修仙法,到最后,一天只吃一粒米或一颗麦子来维持生命,因为当时的世尊和这些苦修的仙人,都认为在身体里面有一尊非常尊贵的佛性,希望能让佛性从肉体中解脱,所以除了放下人间的一切根尘之外,就用各种方法来折磨自己,看看佛性是不是会跑出来。这些苦修的方法都是很辛苦、很艰难的,但唯有这样的坚忍精神,才能解除人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才能了断人的私心、贪心、嗔心、痴心、慢心和疑心。当一个人把所有的一切需求都完全空掉,也就是无所求的时候,才能让灵性具足清净,成就到声闻界、缘觉界,也就是辟支佛。虽然此时世尊已成就了辟支佛,但祂仍不满足,因为辟支佛并不究竟,虽入圣位,还不是最圆满的,所以祂离开了仙人的苦修,来到菩提树下修禅定。

佛在这段修行历程中,花了六年的时间,解脱了身心的障碍。大家不妨想一想,自己对于我执、法执,以及三毒二邪,到底解脱了多少?身为一名修行人,要时常做这种自我省视。

修行要从菩萨起修

如何才能成就佛道?你可以这么想:跟佛最接近的是什么?当然是菩萨,所以修行要从菩萨起修,要行菩萨道。什么是菩萨?《金刚经》上说:「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要当一位菩萨,就不要有这些相,也就是不要执着世间的一切名利、地位、权势,甚至爱情、亲情等等,要一切随缘,才能让心具足一切。

修行要解脱身体的一切障碍,以及心理的一切障碍。什么是身体的障碍?就是身体的病痛。什么是心理的障碍?就是烦恼、痛苦、罣碍、不平…等等。世尊利用六年的时间解脱身心,不但度尽体内的所有众生,内心也完全净化,不再有烦恼地狱。所以我们修行,也要跟世尊一样,让体内的众生全部都度化,心理上也要没有烦恼,能够完全自由而充满法喜,这样才是真正的修行。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修行;比方修行要保持专注、统一的精神和慈悲心,如果你在工作上也保持专注,就是在修行。如果你能真正了解修行的本意,不论在生活、工作,还是精神方面,都不会散漫,也不会腐化,你会战战兢兢,随时保持专一,不但工作圆满,生活上也会更快乐、更幸福。

由此可知,修行不是坐在那里枯坐,或是看经、诵经、念佛、持咒而已,而是要设法先让身心解脱,然后再让灵性解脱。因为灵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在《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曾说「自性本自清净」,如果你能保有自性原本的清净,没有根尘的污染,自然可以见到光明的世界。今天你见不到光明的世界,就好比太阳被乌云遮蔽;这些乌云是什么?就是众生的劣根习性、众生的烦恼、众生的欲望与需求…,所以真正的修行,必须要能做到无欲、无念。

禅定也一样,要能够无念,而不是胡思乱想,要进入「空」界,诸法皆空。因为缘生缘灭,一切的法都是空的,包括我们的色身,也是空性。为什么色身是空性?因为色身终究会灭亡,凡是在现象界具有生灭性者,就不是真实的。唯一不会生灭的,只有灵性,所以一定要让灵性不再受业力的影响而轮回,在这一生这一世就要解脱自在,回到佛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正法       修行)(五明学佛网:正法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