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核心五愿5-1


   日期:2012/2/26 21: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界法师】【四十八愿导读29】阿弥陀佛核心五愿5-1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净界法师

 

    丙五、临终接引愿(十九)

 

    经文

    前面的十念必生是为中下根人而发的,这个地方是为上根机人发的。我们先看经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消释

      ┌发菩提心┐

     ┌┤    ├至心发愿─欲生我国

设我 十方│└修诸功德┘

  ─  ┤

得佛 众生│临寿┌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

     └  ┤

      终时└不取正觉

    好,我们加以解释。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这个地方的根机,我们看他的根机是十方众生,这个地方的十方众生跟前面的十方众生是不一样的,前面是一个颠倒的凡夫,这个地方是发大乘心的菩萨,这个叫十方众生。

    这个菩萨在修学当中有两个重要的功德,第一个发菩提心、第二个修诸功德,他内心当中一个很坚定的愿望。

    这个菩提心或者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或者说佛道无上誓愿成,有两种。

    但是这个地方昙鸾大师说净土宗的菩提心就是愿作佛心,所以净土宗的菩萨是偏重在智增上菩萨,因为你悲增上菩萨你怎么到净土去呢?你是宁可陪着众生流转的,你的思考模式是以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主的。

    所以净土宗的菩提心是怎么样呢?昙鸾大师说他的思考是这样,发菩提心就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就是愿求生净土之心,愿求生净土之心就是愿度众生之心。

    他是为成佛而求生净土,然后再回入娑婆度有情,所以他这个人基本上是依止大乘的空正见,发明现前一念心性以后,发起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决心,所以他修学的时候,不为人天福报、不为二乘的涅盘,希望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内心当有这么一个坚定的誓愿。

    他不但是有誓愿,他还有行动哦,修诸功德,平常布施、持戒、修习止观,积集福德、智慧两种殊胜的资粮。但是到最后时的一个关键点──至心发愿,这是往生的关键。

    前面讲至心信乐,这个地方是至心发愿。我们讲一下。前面的众生是一个颠倒的众生,讲得严格一点是这个人是没有资粮力的,他哪有什么资粮力呢?

    所以他完全偏重在信仰,就是顺从本愿;但是这个善根人不一样,你要他顺从本愿是有困难的,因为他是一个有资粮的人,你说你从现在开始完全放弃你的自我意识、完全放弃你的菩提心、完全忘掉你的资粮力,那不可能。

    所以这个地方的关键不在信心,而在于愿望。那这个发菩提心的人他是要成佛的,但是他看到整个佛道久远、去佛久远,为了怕退转的缘故,所以他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他把成佛的愿跟往生的愿巧妙的连结在一起,「我为了要成佛,所以我必须到净土去」,这两个不冲突的,所以他这个地方的关键是至心发愿,跟前面的至心信乐不同。

   至心信乐是我完全没有想法,反正你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我完全相信你,反正我就是通身靠倒,就像三岁的小孩子根本不会站,全部靠在母亲的身上,他自己根本使不上力;

    但是这个菩萨不同,比如说你要他完全靠上去是有困难的,因为他是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的菩萨,是一个有资粮力的菩萨,所以他不能完全顺从本愿的,他是怎么样呢?「至心发愿」,他把自己成佛的理想,诉诸到净土去了,那么欲生我国。

    这个人到了临终的时候就有事情出现了,你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这个时候因为他本身不是完全顺从本愿,他是为了菩提道而求生净土,所以到了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要现前,干什么?开示慰导,给他种种的开示、给他种种的安慰、给他种种的引导。

    因为他这个人是有想法的,你必须在临终的时候,在《观经》上说佛陀是怎么开示?先赞叹他的功德「善男子,你修诸善法,善哉」,然后再带他到净土去,先开示他、安慰他、鼓励他。这个地方临终的开导,这个时候是阿弥陀佛亲自来作临终关怀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