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大安法师:拜经、每天念多少、持名浅深、回向


   日期:2012/2/29 15: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请问当初是何因缘促使你对经文——《华严经》等——一字一拜的?拜完后有何感受,有何感悟?

答:我原来觉得自己记忆力很差,根机很钝,所以我对净土五经倒是一字一拜,大概拜过三遍。就算密宗讲的十万个大头加行吧,就想用这个拜经来加行。《华严经》,我是拜过一次,是一句一拜,不是一字一拜哪。那么我是觉得拜经挺好,因为我们平时心很散乱,拜经它能集中注意力。而且我是喜欢看书的人嘛,特别是喜欢广览,我想通过这个方式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一方面不要用逻辑思维,就是很简单的——甚至是机械的,因为只有一种动作。机械的反复去做,反复去做,才能把那种分别的心给它阻断一点。比如拜《无量寿经》,一心顶礼《佛说无量寿经》“如”,你就想这个“如”,拜下去。如果观想得清净点,这个“如”还在放光。你拜下去,然后再起来,念句“南无阿弥陀佛”。再就一心顶礼《佛说无量寿经》“是”,你就把这个“是”拜下去,“南无阿弥陀佛”。一心顶礼……这个过程就是这么一个很简单的,容易把那些妄想给它挡住。然后拜《华严经》呢,一句一拜。一般是四个字,大部分是四个字构成一句。但是有些佛菩萨的名号它可能比较长一点,或者他证到什么什么三昧、解脱门,它可能比较长一点。这时候如果是完整的句子——长一点,你也作为一句去拜。

这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我就想:“我身体就像电脑的一个软件,我就给它里面输信息——输东西进去,也许当时记不大清,也许当时不理解,但输进去以后,就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去储存,去发酵,去酝酿,在那里面……可能有时候它蹦出来。”其实我的记忆力很差,我没有着意去记什么东西,但有时候会进入状态,这个经文就自然的出来了。这大概就是原来输进了那个信息,以后它就能自然出来了。它不是经过思惟的。所以特别是那些想讲经说法的弘法人士,希望他对这个经典多拜一拜,多输进一些信息。然后信息过来之后,顺手拈来,头头是道。是你已经储备了那个材料,你不要当时去想。特别是回答问题,你说你怎么去想呢?拿着这个问题,“我要想一想”,你想个三分钟,那人家都跑掉了。“我想好了”,一看人家都跑了——等不及。所以要当下作出反应,就是你要现量的观照,同时自己有一些参照系在里面。

这就像写书法,你写书法得要什么呢?就是要临摹。我常常对很多同学说:学净土法门,你千万不要从自己考虑,不要从自己入手。自己都是迷惑颠倒的。就好像写书法,你不临摹,你就自己写,想写什么就是什么,你一辈子都写不出来。你首先经过一个临摹,临摹的过程实际上是建立自己一个审美的过程,一个架构、一种模式。这个架构、模式你掌握之后,你先入进去,再可以出来,这时候你出来的东西不离谱。你有一个模式在里面,有一个法则在里面。所以你去做钝功夫。为什么我讲,你学净土法门一定要做钝功夫,不要投机取巧?最后是,做钝功夫才是最快的方法,投机取巧的方法还是最慢的方法。你投机取巧,投来投去以后一讲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人家就不爱听,甚至自误误人。所以你要述而不作。那述而不作,首先把你述的东西要了解,要充实,要酝酿。我觉得这个方法,本人得到一点小小的受用,如果大家觉得好,也这样做,我都比较随喜,鼓励大家这样去做,为好。

问:净土行人每天念佛念多少声?法师曾开示说至少每天三万声,按一天的念佛速度,三万声需六小时。但蕅益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在持名的浅深。弟子理解“持名之浅深”是指信愿的浅深,不是指持名的多少。应如何理解?

答:蕅益大师这个话是非常正确的。能不能往生就看有不有信愿。为什么呢?由于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大愿早已成就,如果以我们的信愿一感通到,弥陀的愿力就在我们身上体现,我们就能往生。这里不在念佛的功夫。但是念佛的功夫,在信愿感通之后仍然有作用。你想增上往生的品位,你念佛的功夫念得深,你品位就会高。你念得浅,品位就会低。这里面主要是指持名的功夫,但这个持名的功夫里面当然也包括信愿的深浅。为什么?我们常常说执持这个名号要有一个心态,是要以信愿来庄严的。这个信愿就等于发菩提心,以菩提心去念佛,这个佛号感通佛愿力的力量就更大。就好像面对浩瀚的大海,你要舀海水,你拿的是一个很大的容器,一舀就能舀很多水一样。这是广大之心。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建立信愿之后,还是要谈功夫。这里不能偏废,信、愿、行三者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而且三者会形成良性互动。

由此,我们凡夫众生实实在在用功夫,还是要用笨拙的方式——计数为好。蕅益大师自己就是提倡计数的,他在一个开示说:我们计数,每天或三万,或五万,或七万,或十万。古人他修行真的是为生死心切,是动真格的,不是来作秀的。三万是蕅益大师提倡的底线,本人鉴于现代忙碌的社会——大家工作很繁忙,我都不敢提三万底线。最后提了个一万的底线,至少念一万。但对于出家众和退休的人,可能我会提的多一点:三万。如果没有什么事,多多益善,多念为好。三万声只要六小时,试问,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六小时只占到了四分之一,如果你真是生死心切的话,你说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作轮回之业,四分之一的时间作点出离之道都不能保证的话,你怎么能够证明你是深信切愿呢?所以大家还是要从计数念佛下手。你有没有信愿,我们没有办法去评判,因为信愿是一个很形而上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能够一天念上三万、五万、七万,尽形寿你都能坚持,这就证明了你有信愿。如果你没有信愿,你不可能念这么多,也不可能不间断的去念。所以理上的东西要靠事相上的东西来表达,理事要双备,理事要圆融。所以还是希望大家在计数念佛上不要放弃。

不要又去讲大话了,我就常常听到一些居士,包括出家众讲大话,“哎呀,我念佛,不念自念,念而无念”。你能达到这个水平吗?祖师都在给我们表示每天掐珠,“不谈玄,不说妙,数珠一串真风调”。宗赜禅师建立莲池胜会也是让大家划十字,念了一万划一横,念一万划一竖。都得要计数。而且最好有一个功课册,我们东林寺做了一个小册子叫《东林莲社功课册》,这就是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护照。你把那一册念完,就是一亿四千四百万声佛号。那你拿着这一本——而且不止一本,你说你多么放心,我念了若干亿的佛号。“十声、一声都能往生,我念了多少亿”,你多么安心、稳贴地前往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品位就会增上。你念上十亿比只念十万的人那品位肯定要增上,没有问题。希望大家在这里用功夫。

问: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如果需要,回向的内容是什么?

答:需要回向。天亲菩萨讲五念门,其中就包括回向。回向是成就大悲心。如果你不回向,一切善事都会以它自然的因果法则得人天福报。如果你有回向,你就把有为、有漏的福德,通过这一个“回”——回是回转,“向”是指向,指向西方极乐世界成佛的目标,就把有为转为无为的功德。一定要作回向。祖师大德有很多回向文,有慈云大师的回向文,有莲池大师的西方回向文,也有我们刚刚念的“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也叫回向文,你选一个,都可以。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成都大慈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安法师       念佛)(五明学佛网:大安法师       念佛)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纪念佛成道,从清净中修成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 

 会性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下﹞ 

 洪启嵩居士:念佛三昧初探﹝上﹞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