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于晓非教授:处于顺境而不至沦胥者固无如修持药师愿海者之殊


   日期:2012/3/2 10: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于晓非教授:处于顺境而不至沦胥者固无如修持药师愿海者之殊胜难思也

 

求长寿得长寿。 求富饶得富饶。 求官位得官位。 求男女得男女。 一切皆遂。 所以这就是供养七佛所得到的利益。 当然讲到这,有些人觉得长寿得长寿。 求富饶得富饶。 求官位得官位。 求男女得男女。 这都是些世间利益嘛,我是学佛的,贪这个干什么?
    当然,如果能够做到不贪,那我做到一万个随喜。 但是大家闷心自问,真的不贪吗? 在我们这个末法时期,真不贪的是极少数。明朝末年,清朝初年有一个大和尚叫玉琳和尚,这个和尚在清朝初年顺治皇帝请玉琳和尚做国师,所以玉琳和尚又称作为玉琳国师。 这是很有名的,那么近代,在我们汉传佛教里边,弘扬药师经最卖力的一个人就是玉琳国师。 玉琳国师一生很卖力地弘扬药师法门,他为药师经写了一段话叫药师经题语,这段话里边有些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玉琳国师说呀:大凡修持,需量己量法,说对于一个修持的人,你首先要量量自己,再量量所修的法,看合适不合适呀。 你买件衣服还得穿上试试吧? 这小了绷在身上,这大了跟个大罐似的不合适,对吧? 那么学佛修行,首先自己要看看,你所修得法,跟你自己合适不合适,说大凡修持,需量己量法,直心直行。 咱们经常讲直心是道场,不要自欺欺人。 有些时候欺人是不得已。 那不要自欺嘛。 大家跪在佛前,自己来想想自己,直心直行,不要自欺欺人。 那么想一想什么呢?
    玉琳国师下面有这样一段话:诚能厌恶三界,诚就是诚恳的诚,至诚的诚,说你能够从心底里至诚地厌恶这三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你从心底里就至诚地厌恶这三界,真的是厌恶,不是假的,对这财、色、名、食、睡,从心底里至诚地厌恶,真的厌恶。那么你坚志往生,你信念很坚定,自愿要决定临终往生阿弥陀佛净土,那么玉琳国师说:则专一阿弥陀经呀,收摄六根,净念相续。 所谓执之名号,一心不乱。 决定往生,毫无疑问。 你依照这个阿弥陀经,要收摄六根,静念相续。 没有别的杂念,世间这财、色、名、食、睡,你统统没有,所谓你执之名号,一心不乱。 你决定往生。 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此先自立而后立人者之所为也。 先自立,自己先往生弥陀净土去进修、去学习,而后得到不退转位的时候,再发心,再回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再来立他。
    那么玉琳国师赞叹,好!但是你要量一量自己,你是不是诚能厌恶三界? 是不是从心底里真的厌恶三界呢?这个玉琳国师下面说:若于现前富贵功名未能忘情,说如果你一量呀,你于现前富贵功名,你未能忘情,没忘,男女饮食之欲,未之深厌,对于男女饮食这些欲望还特别喜欢,根本就不厌恶,哎呀,则与往生法门未意深信呀。 那么玉琳国师就说了,你这样的人,对阿弥陀佛这样的法门未意深信,你就不一定那么容易的生起信心呀。 深信能够生起那种非常深的,甚深的信心呀。 即信矣,虽然你信了,深修净土而心恋娑婆,果何益乎?你虽然信了,天天拿着珠子,天天一万声阿弥陀佛,看着你的模样是修净土,想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其实心心恋娑婆呀。 那心里这富贵功名男女饮食一样都不厌恶呀,都想,说不想是得不着了。 说那我不贪,那是得不着了。 你看给他机会,你看他贪不贪,也许呀,这念佛三年,说不贪是没机会,等第四年他有了机会了,他比谁都贪,压抑了三年啦。所以玉琳国师说:即信矣,深修净土而心恋娑婆,果何益乎? 那个结果有什么有益的呢? 大家注意呀,这是玉琳国师讲的话。 很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呀。所以大凡修持,需量己量法,直心直行,不要自欺,欺人先不说,不要自欺。 回去跪在佛前自己想想自己,富贵功名男女饮食是不是真的厌了? 是不是从心底里厌了? 想一想?
    所以黄念祖老居士讲课经常说十六个字,当年黄老在法严寺讲无量寿经,现有流通的磁带。 我当时每次都在场的,那时候经常亲近黄老居士,回去看黄老居士那个大经解,第457页上黄老有十六个字,说:口谈净土,心恋尘缘;如是求生,当待驴年。十二个属相有驴年的时候,你可以往生了。 口谈净业,口里说着我呀,我要往生净土,我是发愿了,要如何如何而心恋尘缘,你的心呀,都贪恋着尘缘,说你这样的人呀,如是求生,你这样想求生弥陀净土呀,那当待驴年。 等到十二个属相里有驴年的时候,你可能去了。 这是黄老居士当年讲课时,经常讲的话,我记得特别清楚,记忆犹新呀。

所以大家要注意呀,不要自欺,佛教徒千万不要自欺,做了佛教徒你还要自欺的话,那简直是,那你不要再说你是佛教徒了。 这个欺人我都没讲,你先不要自欺。 其实我们每个人说无明呀,天天都在自欺。 欺骗自己。所以玉琳国师说:大凡修持,需量己量法,直心直行呀。我都想把这话印出来,大家都挂在屋里,天天看着。 是不是直心直行? 我们自己都在自欺。 但佛菩萨不自欺,更不欺人。 所以佛菩萨观到我们末法众生都在那里自欺欺人呀。 所以佛菩萨慈悲呀,大智慧文殊菩萨慈悲呀,他观到我们这些末法众生的根基呀,很难发起坚固的出离心,很难发起广大的菩提心,根基就是这样,那怎么度化这样的众生呢?那佛经上讲,先予欲沟迁而后令入佛道呀,你要先满足众生的种种希求,而后慢慢地接引众生走上修持的大道,这是佛教度化众生的方便呀。
      所以文殊菩萨请佛说末法时期利益众生的法门,就说了这个药师法门。 当然这是原因之一哈,我并不是说末法只有这一个法门,这是其中之一。而这个法门,就是先为我们这些现世众生,内心有种种贪欲的现世众生,先给大家一些现世的安乐,在你得到现世的安乐的同时,渐渐地接引大家走上修持佛法的菩提大道。这是善巧方便呀。大家注意,不要看到求长寿得长寿。 求富饶得富饶。 求官位得官位。 求男女得男女这个太低俗,其实我们佛教徒里面,自称是佛教徒的人,内心有几个不贪这些呢?所以玉琳国师接着说:则求希不离欲沟而成佛至。 就是不离先要满足众生种种欲望,以欲钩迁众生,渐渐地引众生走上修持佛法的菩提大道。 求希不离欲钩而成佛至,处于顺境而不至沦胥者,我们经常讲经说,我们生活太好不成呀,生活太好你就贪图享受,你就没有出离心啦。 说天上的众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过于享受啦,他发不起出离心呀,不知要寻求解脱呀。 固然是这样,但是药师法门,大家注意呀,药师佛的这些大愿都是先满足众生的种种需求,满足了之后,你注意呀,渐渐地引你走上菩提大道呀。并不是说我们念药师经,修持法门仅仅是得到的是现世利益,不是的,在我们得到现世利益的时候,在我们现世生活当中得到种种利益的时候,他会慢慢地摄持我们走上菩提大道。所以叫做处于顺境而不至沦胥者,固无如修持药师愿海者之殊胜难思也。说不离欲钩而让众生成就佛道的,让众生处于顺境,现世生活能够得到很大安乐,但是又不至于堕落的,能够精进修持佛法的,那么这样的法门没有再比药师法门更殊胜难思的啦。这是玉琳国师对药师法门的赞叹。
     玉琳国师接着说:若能信行,久久不懈,说你能够对药师法门生起信心,去如法的行持,能够久久地不懈怠,你要知道呀,知不独富贵功名,转女成男,离危迪吉,如如意珠,随愿成就,说不独你的富贵功名,转女成男,离危迪吉,危就是危难,迪吉就是达到吉祥,如如意珠,随愿成就,既得到一切成就处,在得到世间的这一切成就处呀,直至菩提,永无退转。何幸如之。说你在不独得到这世间种种利益的时候,就在你得到这世间种种利益的这个成就处,你要知道,它能引导你直至菩提,永无退转呀。
      所以我们共同参学药师经的第一次,一上来就说药师法门不是令众生得到人天福报的法门;药师法门是令众生得根本解脱的法门。 是令众生成佛的法门。这个法门的一大特点就是它不离满足现世众生的种种需求,它是不离现世的欲钩,这是佛菩萨的慈悲呀,佛菩萨观到我们这些末法众生的贪欲太重啦,让大家对三界种种的富贵命功名,男女饮食生起这种厌离心太难太难啦。 既然生不起厌离心,那佛菩萨先满足你,在满足你的同时,让你走上菩提大道呀。这是佛菩萨度化众生的一大善巧方便呀,无比殊胜呀。 所以我们读到这,应该从内心里生起报恩的思想,感恩的思想呀。 所以玉琳国师感叹,何幸如之。 这世间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 这是玉琳国师在药师经题语里的一段话。所以修持药师法门能够让我们得到世间利益,在我们得到世间利益的同时,能够引导我们走上菩提大道。

录自:《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讲记,于晓非教授讲解

南无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

南无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

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南无法海雷音如来

南无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日光遍照菩萨

南无月光遍照菩萨
  奉请:

宮毗羅大將 跋折羅大將
  迷佉羅大將 安捺羅大將
  安怛羅大將 摩涅羅大將
  因陀羅大將 波异羅大將
  摩呼羅大將 真達羅大將
  招度羅大將 鼻羯羅大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顺境       药师愿海)(五明学佛网:顺境       药师愿海)  

 惟觉法师:如何面对顺境与逆境 

 任杰居士:在日用逆顺境界中用功夫 

 黄明尧居士:大慧宗杲禅法心要 三、用功原则 2、在日用逆 

 蔡礼旭老师:顺境逆境都是我们的老师 

 传喜法师:顺境防魔障 禅坐启伏藏 

 净土法门法师:顺境不贪,逆境不瞋 

 随缘顺境逆境 

 净土法门法师:初学的人,先求在逆境里不动,然后再求在顺境 

 净土法门法师:外面所有一切境界,顺境逆境都是自己种习现行 

 净土法门法师:顺境中不知道觉悟,往往一个逆境,一下觉悟回 

 静波法师:顺境中不迷失方向在逆境中磨炼自己 

 宏圆法师:顺境逆境不离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