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在云南大学进行的意念移物实验全纪录


   日期:2012/3/14 11: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意念移物与隐形空间

——昆明超心理学实验室纪实之一

 

作者  宫哲兵(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

 

(2012《益生文化》重要稿件,请关注、订阅本刊)

 

博主陈全林按:宫哲兵教授此文非常重要。里面那些孩子的搬运过程中想象“木偶人”、“小狗狗”来帮助完成的道理,与佛道修行里的观想、幻身修法、护法修法、灵通役使法的道理一致。修道的人从这里悟那个道理即可。尽管本文并没有探讨这些道理,只是讲述真实的事实,读文章者不可不思考。本文是2012《益生文化》上将要刊发的重要文章

 

    2009125,我曾到昆明超心理学实验室考察测试,亲眼看到了小学生们的超感官认字。后写了《耳朵认字真实,疑是右脑功能》一文发表在《益生文化》杂志上。20111022上午,笔者再次走进了云南大学朱念麟教授领导的超心理学实验室,考察测试了小学生离体认字与意念移物的奇迹。测试中,由于笔者与涂泽先生的提议,让小学生对隐形物品进行空中抓拍,实现了隐形物品的快速显形,深化了实验。这次意念移物的实验让我确信:在我们生活的现实空间周围,还存在着另一个隐形空间

 

一、离体认字

 

1培训班参与者

 

    20111022星期六上午10点钟,云南大学东二院超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小学生的离体认字培训。这个培训班的名称是“小华陀班”,已进行一年时间了。今天实验室的培训指导教师有云南大学朱念麟教授、张文华老师与梁老师。

 

    教授70多岁了,老当益壮,是国内坚持超心理学实验的极少数教授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先任云南大学物理系教授,后任学校设备处处长,一直是云南大学人体科学教研室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张文华女士是佛教虔诚的居士,年近花甲,她为云南大学人体科学教研室担任儿童辅导员几十年,尽责尽力,不计报酬,是实验室的重要骨干。梁老师二十多岁,是实验室的新生力量。走进实验室,三位小学生站起来彬彬有礼地自我介绍,欢迎我们一行的到来。这次参加培训小学生有三位。小李同学,女,10岁,五华区韶山小学5年级学生,201149参加培训,母亲王云霞也来了。小张同学,男,11岁,五华区洪园小学6年级学生,2011716参加培训。小陈同学,11岁,五华区桃源小学6年级学生,2011924参加培训。考察测试者有三人,一是笔者,宫哲兵,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在武汉小梅花艺术学校,宫哲兵也办有小学生潜能培训班,进行过耳朵、手心、离体认字的实验。二是重庆的涂泽先生,三是辽宁的释普红女士。涂先生与释普红女士对气功与潜能有多年的实修体验。

 

2很有难度的测试

 

   三位小学生坐在桌子的一边,我们外来三人坐在桌子的对面。为了防止作弊,为了测试的客观性,交给小学生离体认字的纸条将由我们三人各自写出,互相不知道其他人写的什么字,主持培训者也不知道我们写的是什么字。张文华老师递给我一张小纸片,我在上面用圆珠笔写了三个字,不是并排的,而是上面一个字:“宫”,下面两个字:“哲兵”,三角形排列。然后纸片折叠三次,直接交给小李同学。小李同学将小纸片放在她眼前的桌面上,距离她的眼睛有二尺左右。同时,涂泽将写了字的折叠的纸片放在了小张同学的前面,释普红将纸片放在了小陈同学的前面。三个小学生注视着纸片,开始了透视的工作。

 

    这个工作并非想象中的那么严肃,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快速认出。他们三人有时凝视着纸片,有时彼此交流,小声耳语,有时把脸伏在桌面上,像是累了休息一会,有时弯腰把头伸到桌子下面。指导教师与外来考察者也在不停地说话,好像暂时忘记了孩子们与测试工作。过去的实验,每次都有记录表,朱教授拿出过去的这些记录表给我看。每个参加实验的小学生一人一表,上面有参加的时间、地点、测试的纸片贴在右边,左边是小学生认出的字,由小学生自己写出,左右可以对照。最右边一栏是现场见证者的签名,有朱念麟、张文华的签名,还有上浙江师范大学邵邻相教授、美国学者沈峒等的签名,说明前一段培训时他们在场。我注意到,有的测试纸片上有多达二十多个汉字,小学生全部正确地写了出来。有的测试纸片上的字分红黑两种颜色写出,并且是中英文对照,小学生也用红黑两种颜色写出来汉字与英文,完全正确。小陈同学的表格上有一处贴着一片树叶,我感到奇怪。张文华老师解释说,上次意念移物培训时,本来要求她搬运火柴,但小陈同学对她说:“我看见了一片树叶,想把它搬过来,可以吗?”张文华老师说:“可以。”于是陈同学面前桌上显现出一片树叶,张文华把这片树叶贴到表格上了。

 

3、结果出来了

 

    十分钟过去了,三个小学生都没认出来。他们会不会认不出来呢?我说:“大概我写的字太难了” 朱教授说,来了生人,他们认得慢一些。小李同学参加培训时间最长,功能最好,大家都希望她最先认出来。她用手将纸片摸了一下,又摸了一下,并没有打开,也不可能看到,但是接触可以增加信息。二分钟后,小李同学终于拿起了笔,在她的表格上的左边一栏上写下了三个字:“宫哲兵”。不是并排写的,而是“宫”字在上,“哲”字在左下,“兵”字在右下,形成三角形排列。我对朱教授说:“是我写的,正确啊”。张文华将纸片递给涂泽,请他检验是否正确。他打开一看,很惊异地说:“对了,连排列位置都是对的。”朱教授拿过来这张纸片,贴在表格上“宫哲兵”三个字的右边一栏上。有一种现象,认不出来时,几个小学生都认不出来,较长时间。一旦一个人认出来了,其他人都接着认出来,好像链锁反应一样快。这种情况也可能属于心灵感应,后面的人感应到前面的人而出现另类视觉。小张同学第二个拿起了笔,在表格上写下了几个字:“世界和平”,这是涂泽写的。不久,小陈同学也拿起了笔,写下了几个字:“我喜欢你们”,这是释普红写的。朱教授将两个小纸片贴在表格相应的位置上。他的脸上带着笑容,成功的实验,是实验指导教授的最大喜悦。  

 

    三个孩子从思索、冥想、困惑、顿悟中解放出来,面露轻松愉快的表情,他们走出座位,在实验室走来走去,与大人们交谈,回答大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提出最多的问题,是你们怎么看见的。小学生问答,在额头上出现一个小屏幕,小屏幕上有一张纸片,纸片上的字很清楚,那些字就是答案。朱教授说休息二十分钟,休息之后进行意念移物的实验。三个孩子马上跑出实验室了,在外面他们可以奔跑,可以说笑,吃点水果,彻底放松,准备下一场很费脑子的实验。其中小李同学的母亲也来了,小李同学出去后,与母亲滔滔不绝地说着,母亲的参与给她增加了动力。

 

 

二、意念搬动火柴

 

1火柴出了盒子

 

    上午11点开始意念移物的实验,三个小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桌上有三个塑料小盒子,一个是深蓝色的药盒,我装进三个火柴,放在小李同学眼前的桌面上。一个是浅蓝色盒身白盖的药盒,涂泽装进二个火柴,放在小张同学眼前的桌面上。一个是心状红色礼品盒子,释普红放进三根火柴,放在小陈同学眼前的桌面上。三个盒子的前方都有一个反扣的玻璃盘,玻璃盘上方用报纸盖着。按朱念麟教授的设计,三个孩子要完成三步操作。第一步,将盒子里的火柴折断成几截。第二步,让盒子里已折断的火柴飞出盒子。第三步,让飞出的火柴进入另一个反扣的玻璃盘下面。这三步操作不用手,只是用意念来完成,多么不可思议啊!

 

    小学生们开始很专注,他们在屏幕上看见了火柴,并想方法让火柴折断。但并不是一直专注,因为每一次意念的专注都很费神。他们会左顾右盼,会相互间窃窃私语,会回答考察测试者提出的问题。然后再回到专注状态,那个时候眼神有些痴呆,这是发功的表征。时间比我想象得长一些,十多分钟过去了。朱教授告诉我们,有一次,小李同学请家里的小木偶来帮忙,结果小木偶真的出现在屏幕中了。小木偶用自己的两只手折断了火柴,现实中的火柴真的就断了。我听了这个故事,问小李同学是真的吗?她点头。还补充说,小木偶在我家有一尺高,到了这里只有两寸高。我问她火柴断了没有呀,她说没有。我说你为什么今天不请小木偶来帮忙呢?一句话提醒了她,她马上请小木偶来,小木偶真的来了,她看得见,我们看不见。她告诉我们,小木偶用它的两只手将两根火柴折断了,每个折成三截。又过了两分钟,她告诉我们,第三根火柴也断成了四截,是她的意念里的一个斧子,在小屏幕中砍断的。全部断砍后不久,她火柴已飞出盒子了。我们拿起盒子一摇,果然里面是空的。问她火柴到哪里了,她说,到另外一个空间了,暂时看不见它们。我要想一想它们在哪里,也许它们自己会在屏幕中出现于某个位置。连锁反应开始了,小张同学说,他的盒子里的一根火柴断了,走了,只剩下一根了。我拿起来一摇,听得出来,里面确实只剩一根了。从第一根断了走了到第二根断了走了,花了十分钟的时间。我去摇了摇盒子,里面空了。

 

    2、火柴在哪里

 

    小李同学说,他看见火柴了,断成了十截,全部在一个箱子里,它们飞进去的,箱子在哪里还不清楚,要让火柴从箱子里飞出来才行。小张同学说,他也看到了,全部断火柴在一个墙角,不知道怎么能让它们进入玻璃盘。小李同学与小张同学专注于让火柴进入玻璃盘中。我的照相机与普红的录相机放在桌面上,已经开始录相,对准了小李与小张前面的玻璃盘,如果能拍下火柴进入玻璃盘的一瞬间,那是多么有意义啊。时间很长了,没有结果。我问朱教授,盘子上为什么要盖上报纸?他说,不盖上成功率低,盖上成功率高。为什么呢?他也不清楚,猜想盖上以后光线暗,好进行两个空间的转换。不盖上光线强,就是我们这个空间。朱教授也感到时间很长了,就让我们两个人将照相机与录相机拿开,说放置这些设备会增加孩子们的难度。我们很配合,马上关上了照相机。小张同学瞪大了眼睛往上望,终于看见了。他说,我找到了它们,火柴离开了墙角,飞到了天花板上,原有两根,一根断成三截,一根断成四截。小陈同学相比小李与小张同学,内向一些,话不多,很老实。她参加培训晚,今天是她第一次进行这样难度的培训,能否成功,她和指导教师们心中无底。她的火柴还没有断,脸上毫无笑容,痴痴地望着盒子发呆。呆不是坏事,是发功的结果,她的坚持性很好,落后没有气馁,把脑力集中到小屏幕上,只有一个意念,断!断!

 

3、小木偶帮忙

 

    小李同学突然高兴地叫了起来,原来小木偶帮助她将火柴全部从箱子里请出来了。小木偶就飘浮在空中,手里拿着原来三根火柴的断片。有一根断成四截,一根断成三截,另一根看不清楚断成几截。小李同学喜形于色,对我们说:“平时我在家里特别喜欢这个小木偶,建立了真正的感情,所以它才会帮我。”小李同学说,你们看,火柴一截就在玻璃盘上面的报纸上面,可是我们看不见。她说还有几截就在我的手心上,她伸出手,张开来,手心向上。我们看不见,她看得见,邻座的小张同学也看得见。她说小木偶就在盘子旁边,只有几厘米那么高,它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现在进入小人国了。过了一会儿,小李同学说,谢谢小木偶的帮助,现在所有的火柴都在玻璃盘旁边,只有几厘米远,也许很快就可以进去了。我们意识到有两个空间,一个是现实空间,一个隐形空间。火柴原来在现实空间,我们看得见摸得着。从小盒子里出来以后进入隐形空间,小学生们看得见,我们成年人看不见。火柴可以在两个空间中转换,有时隐形有时显形。

 

4、小狗狗不能来

 

    小张同学的火柴离玻璃盘很远,他暂时无能为力。我对他说,你也请一个家里的玩具来帮忙吧。他说:“我不请小木偶,请我最喜欢的狗狗聪聪。有一次,看见小李同学请来了木偶帮忙,我也想请一个东西来帮我。我在家里最喜欢的不是玩具,而是一个真实的小狗狗,他叫聪聪。我尝试着请狗狗来到实验室,刚一想到,它真的来了,就在桌子上,与真实大小一样。不过指导教师们看不见它。”当时做实验,是用意念将纸片剪出一个口子。小李同学请来小木偶,意念屏幕中它用剪刀将纸片剪出一个口子。现实中的纸片,果然出现一个整齐的口子,只有剪刀才剪得出来。小张同学在意念屏幕中让狗狗用爪子抓这张纸片,口子很零乱。现实中的纸片,出现了只有动物爪子才能抓出来的口子。小张同学说:“后来悲剧发生了,小狗狗被人拐走了。我几乎每天在梦中都看见了它,我让它回家,但是它被关在一个小箱子里,锁住了。我每晚都觉得它已经回来了,可是早上发现它不在,好伤心啊。今天早上上学时听见它的叫声,我赶紧喊聪聪,到处找,没找到啊。这次我好想请它来实验室帮忙,可是不行啊,只能靠自己的意念吧。”

 

三、隐形与显形

 

1、抓拍火柴的尝试

 

    小张同学说,目前火柴离开了天花板,就在他的眼前飞来飞去。笔者与涂泽说,那么你就把它们抓住吧。他天真地问大家:“我可以抓吗?”是的,在前几次的实验中,他们只能用意念去指挥火柴,进入玻璃盘子里。即使火柴在他眼前飞,他也不能去碰它们。朱教授感到如果等待火柴进入玻璃盘,时间太长了,也许一上午都不能完成,支持我与涂泽的意见,他发话了:“你可以把火柴抓下来。”

 

    小张同学听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把手掌伸出来准备抓。到底是男孩子,有一股气势汹汹的狠劲。当火柴从他眼前飞过时,他非常用力地猛烈出击,狠抓过去,没有抓到,但是拍打到了,一截火柴显形了,落在桌上。过一会儿,他又猛烈出击,拍到另一截火柴,落在地面上。第三次抓,又拍打显形了一截。小李同学表现出女孩子的温柔,她也抓,但是很温和的。她从盘子旁边抓住一个在手心,告诉我们,一截火柴在她手心。可是我们却看不见,小张同学说他看见了。怎么让它们显形呢?有一截火柴飞起来了,小李同学抓了一把,觉得应该在桌面上显形,但是找了半天却没有。她将三截火柴从玻璃盘旁边抓在手心上,一打开,三截都显形了。接着大家发现玻璃盘旁边显形了一截火柴,小李同学说,这是刚才抓的那一截,晚了一段时间才显形。小李同学的方法是请小木偶帮助,小木偶将火柴交到她的手心握着,一打开往往就能显形。一会儿,有两截显形了。又过一会儿,有四截显形了。她对我们说,最初的三根火柴,断成十截,全部都在这里了。我们观察,发现有三截带火柴头,有七截不带火柴头。有两根断成三截,有一根断成了四截。她告诉我们,小木偶,没有见到了,任务完了,它就回去了。  

 

2、火柴有智慧吗

 

    小李同学的十截火柴都是通过手抓而显形的,不过她抓得很温和,只有一次比较狠,那截火柴好像不太高兴,迟了几分钟之后才显形的。与小李同学不同,小张同学对火柴的抓拍却越来越狠,好像是在进行一场手打火柴的战斗。小李抓火柴的过程,我站着拍照。小张同学突然说:“请宫教授坐回到原来的位置。”我坐了下来。原来小张同学发现有两截火柴飞到我的肩膀上,落在那里不动。他绕过桌子,走到我的面前,悄悄地接近,生怕火柴看见他又飞走了。他猛的出手,用力在我的肩膀上一拍,果然当场显形了,二截火柴出现在我们的视觉内。过一会儿,有两截火柴飞到释普红照相机的前面,小张同学小心翼翼地走近,火柴这次发现了,马上升高,到了天花板下的电灯旁边。此刻我感觉到火柴似乎是有智慧的,它可以躲避小张同学的扑打。有一个火柴飞进小张同学的耳朵里了,小张说出来大家都很吃惊啊。张文华特别着急,赶紧到他跟前,帮他揉一揉耳朵。我产生一个不吉利的想法,是不是小张同学对火柴太凶了,火柴警告他了?五分钟后,火柴从耳朵里出来了,飞到空中。朱教授正在拍照,小张同学说发现一截火柴在朱教授的衣袖里。他走过去准备抓的时候,这截火柴又飞走了,飞到了小李同学的眼前。小李同学问小张同学:“就在我的眼前,要不要我帮你抓住它?”回答是:“不要,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会办。”

 

3、活跃而顽皮的火柴

 

    有两个火柴似乎很活跃,很顽皮,它们在隐形空间里到处飞,一会儿从小张同学的眼前飞过,一会儿又飞到高空,躲避着小张同学的扑打。其中一个小张同学认得它,说它就是刚才钻进我耳朵里的那根火柴。它们成双成对地飞,小张同学说,它们飞到了书柜上钱学森照片上的上方。我正好站在书柜的旁边,就伸出手,朝照片上方猛地横扫过去,没有抓住。小张同学说,动作太慢了,宫教授的手快到的时候,它们感觉到了,马上躲开,垂直上升,浮在天花板上。小李同学的母亲站在实验室门口,涂泽从门外走进来。天花板上的两个火柴不知为什么对这两个人发生了兴趣,一个飞到母亲的头发上,一个飞到涂泽的头发上。他俩看不见,但听小张同学说了以后,母亲猛的用手拍打自己的头发,没有抓住,火柴机智地避开了。小张同学让涂泽蹲下来,涂泽照办了。小张同学悄悄走到跟前,两只手在涂的头发上合击。扑空了,两个火柴巧妙地腾飞到墙边。墙离小张不远,小张同学用手朝墙上猛拍,两个火柴急转弯,改变了方向,又飞走了。看到这一幕,我们对这两个火柴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它们好像两个微型飞碟一样神秘啊。我问两个学生,火柴是怎么飞的,他们说火柴是一边高速旋转一边飞,有时上下旋,有时左右旋,有时翻着跟头往前飞。火柴头是红色的,冒着小火焰。火柴身是白色的,冒着青光,飞动时带红线。

 

四、隐形空间的智慧者

 

1、生命体或者能量体?

 

    我说它们好像有智慧,跟小张同学捉迷藏。小李同学说,感觉到它们是生命体。小张同学说火柴是能量,不是我给它的能量,是它自己的能量。如果我不推动它,它有时自己会运动,有时自己停下来不动。有一次火柴浮在空中半个小时,一动不动。后来我专注地看它,它飞走了,我的眼神可能有能量,让它运动了。正讨论之中,冷不防小张同学发现两个火柴飞到玻璃盘附近,他果断地一拍,这两个调皮的火柴终于结束了在隐形空间的智慧飞行,在现实空间显形了。显形后它暂时结束了生命与智慧,成为一个睡着的物质。好可惜啊,如果不是为了实验,何必要让它们睡着呢?它们一个显形在桌面上,一个飞到了地面了,都一动不动了。 小张同学有些进入了战斗状态,他说原来的二根火柴被他断为六截,显形了五截,还差一截没有抓住。他感觉到它的存在,但暂时还看不见它。他像侦察兵一样机智地望着天花板,注视着实验室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十分钟之后,他看见一截火柴飞来了,进入他可以看见的空间,停在我背后贴墙的仪器柜的门上。他离开桌子,走到柜子的跟前,仰视着,显然火柴停留的位置比较高。他猛然跳起来,将手高高地举起,重重地拍击柜门。很准确,火柴显形了,沾在他的手心上,然后从手心里落到地上。他向我们宣布,他的六截火柴全部找到了,显形了。

 

2、躲藏着的显形火柴

 

    与小张同学的激烈战斗相比,小陈同学的巨大进步被暂时忽略了。小陈同学参加培训还不到一个月,还不熟练。离体认字已经实现了,意念移物刚刚开始。上次她把盒子里的纸片搬运出来了,可是既没有进入玻璃盘,也没有再显形,就消失了。她非常刻苦,持之以恒,到小张同学拍打最后一截火柴之前,才宣布她的盒子里的火柴断了,接着宣布火柴飞出了盒子。大家注意力都在小张同学身上,没有关注她大器晚成的杰作。等到小张同学的六截火柴全部找到了之后,大家才对小陈同学的成绩大加表扬。小陈同学正聚精会神地寻找从她盒子里飞出去的火柴,终于她看见了,第一截在释普红背的禅包上,她走过去,从包上的皱褶里轻轻取出,它已经显形了。第二截在书架最上一层的白纸上,她走过去轻轻拿起来。第三截在书架第二层边上的缝隙里,真不知道她是怎么知道的。第四截躲在仪器柜里,她打开柜门,第二层摆着两个金属铅笔盒,一截火柴在其中一个铅笔盒上面。

 

    小陈同学说,还有三截火柴,她感觉到它们,但还不知道它们的确切位置。时间已经13点,大家都累了,也早该吃午饭了。有人让小陈同学不找了,结束今天上午的培训工作了。当一半人都走出实验室的时候,小陈仍然在苦思冥想,忽然她知道在哪里了。她走到桌子最旁边的一个角,在桌子脚下面的杂物中找到了。我跟着她的视野去看,那里居然躲藏了三截火柴。二个很短,一个很长。小陈同学终于也宣布她的火柴全部找到了,显形了。她的火柴显形后不是到处飞舞,而是躲藏着,等待着被发现。此时是13点15分,一个完满的结局。

 

    3、小屏幕的神秘

 

    此后我找小陈同学进行了访谈。我问她怎么将火柴切断的,她说:“首先要凝神,将额头前的小屏幕调出来。心型盒出现在屏幕上,盒子内部的三根火柴也呈现出来。屏幕上出现两只手,应该就是自己的手吧。用两只手去折火柴,折不断。我想到小张同学家有一个斧子,想到后这个斧子就到了屏幕中。我用自己的手拿起斧子,砍断了两根火柴,每根两截。第三根我用自己的双手再去折,就断了,三截。”她很清楚,自己先前找到的四截火柴是斧子砍断的两根,后来在桌子脚下找到的三截火柴是自己用手折断的一根。怎么知道的呢?她说不清楚,只是确实知道。火柴飞走,进入了隐形空间之后,她是怎么在各种各样的地方逐一找到它们的呢?她说:“小屏幕上很清楚地告诉了我,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图案,比如最先出现一个禅包画面,一个箭头指向禅包的皱褶处。后来屏幕上又出现了一个书柜,第二层边上的缝隙里很暗,看不清里面,但是有一个箭头指向那个地方,我拉开布,在缝隙里看到了一截火柴。最后屏幕里出现一个桌子的图案,不是桌子的画面,是一个图案而已。这个图案的右下脚,有一个红色的箭头指向一堆杂物的缝隙处。我到箭头指的地方,就找到了三截火柴。”听了她的讲述,我有些惊愕,冥冥之中,有另外一个空间的智慧者,在悄悄地帮助这个女孩子。如果没有这个智慧者,屏幕中的画面、图案、箭头,是谁的作品呢?

 

 

结语:思索与探讨

 

    参加了这次儿童意念移物的实验,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确认一个事实,在我们这个现实空间之外,还存在一个隐形空间。仔细一想,这个隐形空间并不是在现实空间“之外”,而是与现实空间重合与交织着。我们正常人看不见隐形空间,儿童功能人看得见。功能人意念移动的物件,在这个隐形空间里可以运动,可以飞翔,可以旋转,也可以静止。当儿童功能人与我们正常人去抓它时,它可以躲藏,可以回避。

 

    为什么一个惰性的、没有外力推动就永久静止的物件,一进入隐形空间就变得非常活跃,有生命有智慧一样呢?不仅物件到了隐形空间就好像有智慧一样,隐形空间似乎还有另外一个智慧者。当物件飞落到一些黑暗的角落时,这个智慧者会在孩子额前的小屏幕中用各种方式告诉他,或者是一个画面,或者是一个图案,或者是一个箭头,或者是一个人的语言,或者是一个声音。

 

    这个智慧者是谁?如果大自然像人类一样有一个头脑,是这个大自然的头脑吗?或者是一切宗教所认为的存在着神灵,是神灵在帮助小朋友们吗?还有,我观察到,不同性格的功能儿童,功能物件与他的关系就不同。小张同学是男性,性格强,对功能物件强力抓拍,有一定的攻击性,相应地他的功能物件满天飞,运动性与躲避性很强,有时会作弄性地或报复性地钻进他的耳机与喉咙里。小李同学是女性,性格温和,对功能物件轻抓轻拍,相应地她的功能物件就在她身边缓慢地运动,轻轻地飞,飞得不远,或者停留在他旁边的桌子上。小陈同学是女性,性格柔顺,她用意念操纵的功能物件几乎没有飞扬,没有转动,而是静静地躲在各种各样的黑暗处与角落处,等待小陈同学一个一个地找到它们。

 

    培训教师与功能儿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培训教师没有功能,看不见隐形空间,但是他们有培训儿童功能的经验,没有他们的培训,儿童不可能进入隐形空间,也不可能用意念操纵功能物件。朱念麟教授提出,培训教师与功能儿童的关系,好像是盲人与导盲童的关系。对于隐形空间来说,教师是盲人,看不见。盲人培训了导盲童,导盲童将盲人带进了隐形空间,通过导盲童的叙述,盲人也知道了隐形空间的一些秘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云南大学       意念移物实验)(五明学佛网:云南大学       意念移物实验)  

 云南大学女生服堕胎药致命究竟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