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道源法师:发起大心,契合佛愿


   日期:2009/4/23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若以念彿法门祈求人天福报,这固然与佛的本怀不相应。但若专为自己了生死而念佛,亦只能与佛的本怀少分相应。佛的本怀究竟如何呢?昨天讲过“为令众生了生死”就是佛的本怀。我们应当注意:所谓为令“众生”了生死者,并不是令你舍弃众生单为自己了生死呀!

  佛法分大乘小乘:小乘佛法只为自己了生死,大乘佛法是要普度众生的。念佛法门是大乘佛法;不但要自己了生死,亦要使一切众生了生死!

  佛教传入我们中国,经过诸大祖师的努力宏扬,结果成立了大小十宗。小乘有两宗:即是“成实宗”与“俱舍宗”。但以我国人的根性,不喜小乘,所以不久也就失传了。大乘共有八宗:即是“天台宗”、“贤首宗” 、“三论宗” 、“法相宗” 、“律宗” 、“禅宗” 、“密宗” 、“净土宗”。净土宗所宏扬的就是念佛法门。倘念佛法门讲的是“只为自己了生死”,恐怕与成实宗、俱合宗成了同一命运,早已失传了;我们现在的人,既不得闻到念佛之法,那里还能够在这里打念佛七呢?所幸,念佛法门是大乘法门,才能以传遍到全国,传流到现在。

  但是念佛能否和大乘佛法相应,还要看你发心如何?若发大乘心念佛,则念佛就是大乘法。若发小乘心念佛,则念佛就是小乘法。若发人天乘心念佛,则念佛就是人天法。像昨天所讲:有些人念佛,是为求来生来世转为一个大富大贵之人,好享受五欲之乐,红尘之福。或者有人念佛,是为求升天,好享受天福。倘若那样发心念佛,则念佛法门便成为“人天法”了。若是专为自己了生死而念佛,则念佛法门便成为“小乘法”了。若能发大乘心念佛,则念佛法门方能成为“大乘法”!念佛法门是一,因为发心不同,其结果不但有大乘小乘之分,而且有世间出世间之别,真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我们既愿念佛修行,对于“发心”之正确与否,岂可不加以注意吗?

  发菩提心就是发大乘心。梵语“菩提”,此译为“道”,或译为“觉”。发菩提心,就是发觉道之心。换句话说:就是发“度一切众生皆成佛”的心。

  听了前面所讲的话,我们知道“念佛当发菩提心”了!但是单单“知道”了还是不够的,因为“知道”了只是“理论”方面明白了;而这个“菩提心”究竟“发”起来没有?这是“事实”问题。假使我们扪心自问,并没有真实发心;如是,则即令你心里知道的理论很清楚,亦只等于“画饼充饥”。纵令你口里会讲,把发菩提心的道理讲的很明白,而自己却没有发心,这正所谓“终日数他宝,己无半毫分”了。

  我们已经知道发心了;但是这个“心”仍然“发”不起来,怎样办呢?下面分三段来讲:
  第一、学佛发心: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我们是佛的弟子;为弟子的应当跟着本师学,佛怎样发心,我们就怎样发心,才不致有错。佛发的是“四弘誓愿”的心,我们亦应先发四弘誓愿。我们中国的佛法是大乘佛法,所以受五戒,具足戒,菩萨戒的时候,都须发四弘誓愿;即令单受三归依,亦须发四弘誓愿。这就是教我们发菩提心的。

  佛发的四弘誓愿:

  第一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既然学佛,就应当学佛发愿度众生。少数的众生须要度,多数的众生更须要度。众生究竟有多少呢?在我们所住的地球上,有三十多亿人,这是单指“人道”说的;“畜生道”的众生有多少呢?实“非算数所能知”了;还有饿鬼道、地狱道、修罗道、以及天道的众生呢?更“非譬喻所能知”了!然而这还是指着我们所住的这个小地球说的呢。若依佛教地理看起来,虚空之内,有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世界既然这样多,世界上面所住的众生,真是多的不可思议了!这些无量的世界,无边的众生,都有痛苦!都需要我们去度!如果以为众生太多而生退心,那就不是发菩提心了。不怕众生是无量无边的多,我们都誓愿度尽他们,这才堪称弘誓大愿!

  第二愿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多得很,多到无穷无尽!这无穷无尽的烦恼,我们誓愿把它断尽了!断尽了自己的烦恼,然后才能度众生了生死,方可谓之“度众生”。然而众生的“生死”如何能“了”呢?是则必须令众生断尽烦恼,才能了脱生死。设若我们自己的烦恼尚不能断,如何能断众生的烦恼呢?所以必须发愿,为度众生之故,先将自己的无尽烦恼断尽了。

  第三愿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众生无量无边,众生的根机也就无量无边,因之度生的法门亦需要无量无边。众生根机不同,应当“观机逗教”;观众生是甚么根机,就用甚么法门去度他。例如:众生喜欢“禅”,我们就度之以“禅”。众生喜欢“密”,我们就度之以“密”。至于我们自己的烦恼,真是无穷无尽!为断除这无尽的烦恼,亦须学无量的法门。比方说:我们的“散乱心”太多,那就须用“数息观”以治之。倘若是“贪欲心”太多,那就须用“不净观”以治之。总之,为度无边的众生——满第一愿,为断无尽的烦恼——满第二愿,就须修学无量的法门——发第三愿。

  第四愿是“佛道无上誓愿成”:没有比佛道再高上的,所以说“佛道无上”。大乘道位有“三贤”、“十圣”、“等觉”、“妙觉”。三贤之上有十圣,十圣之上有等觉,等觉之上有妙觉,妙觉就是佛,没有比佛再上的了,故曰佛道无上。佛道虽然如此高远无上,我们为了度众生,必须发大誓愿,不至成佛不止!这四弘誓愿,在修行的历程上说:当然是前三愿为因,后一愿为果。但在“所为”的“目的”上说:则后三愿为因,前一愿为果。所谓为度众生而断烦恼,而学法门,而成佛道。断烦恼,学法门,乃至成佛道,并非为的“自利”,悉皆为的“利他”,无非“为令众生了生死”!是故学佛发四弘誓愿,即是学佛发菩提心。

  第二、观众生苦:设若我们“学佛发心”仍然不甚恳切,那就要实地观察众生的痛苦!若能见到众生的痛苦,感觉着比自己的痛苦还难以忍受!因而生起怜愍之心,由怜愍之心而引生大悲心,誓愿拔除其痛苦!如是则菩提心不发而自发了。

  一切众生迷惑颠倒,认苦为乐。我们能观察自己之苦,即是生起了正知见,进而推己及人,观察其他众生之苦,这样就与菩提心相近了。

  试观在这念佛堂里,多数是老年人;若看到老年人那种老态龙钟的样子,老来方学佛,六根已暗钝!观此便生怜愍之心,于是发心度他们,这就是发了菩提心了。

  若看到同愿道友们,因病不能参加佛七;或者病了因为医药太贵,而未能就医买药;便起怜愍心,发心度他们,这就是发了菩提心了。

  又若看到少年人,正需依赖他的父母教养,但他的父母忽然死去了!又如老年人,正需要他的儿子养活他,偏偏他的儿子夭亡了!因此对他们生起怜愍之心,发心度他们,这就是发了菩提心了。

  第三、为他往生:“他”是指的一切众生;我们念佛往生西方,不是为的自己,而是为度一切众生才发愿生到极乐世界去的,所以谓之“为他往生”。

  念佛往生是为“了生死”,念佛才能念出工夫来,这是对的。但若专为自己了生死,乃属于小乘心。若为众生而念佛往生,方是大乘心,始与阿弥陀佛之本愿相应。

  有人问:既然发心度生,住在娑婆世界永远的度去就好了,为甚么要往生西方呢?

  我们先反问一句:度众生要用甚么去度?是不是须要智慧,辩才,神通,相好?我们现在一无所有,将何以度呢?

  前面讲过:为度无边众生,须断无尽烦恼,学无量法门,成无上佛道。但是在娑婆世界要想把后三愿做满了,再来满第一愿,真是谈何容易?先说断烦恼吧:“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要有多大的力量才能把“见惑”断掉?还有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哩!再说学法门:我们福薄慧浅,连一句阿弥陀佛尚且不易念熟,又何况学禅、学密、学数息、学不净观呢?至于说到成佛道,那更是不容易的事了;按仪轨须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这还是照着但进不退的时间说的;假若来生堕落三途,不知何时才能出来?纵令来生不失人身,亦难保不昏不迷!如是而欲成佛,真不知要经过多少阿僧祇劫哩?

  我们观察众生,痛苦已极!急待度脱,岂可迟缓?是以应当赶快念佛,求生西方,见佛闻法,获得智慧、辩才、神通、相好;再回娑婆,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菩提心)(五明学佛网:念佛       菩提心)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1.如何读诵阿弥陀经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