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梭巴仁波切:怎样才是修行


   日期:2012/3/26 14: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这次简短的开示中,我想跟大家分享什么是“法”,什么不是“法”,而且法如何修。

  这个极其重要的主题,我首先举个例子,让各位比较容易明白。不明了的话,就无从弄清法该如何修,也无从知道法究竟为何,且因而有浪费生命的大危机——即使你相信你多年来就是修行,但实际上,这当中什么都没有变成了佛法。这是一个很大的危险。

  一个念经文的人,虽然他诵的内容是佛陀的教法,但他念诵的行为未必是佛法。所以举例说,有四个人在念经。
  
  第一个人念经的动机,为的是证得圆满的佛果——为能度脱所有轮转中的众生离苦,使得他们成就菩提,所以要断除内心一切的颠倒、圆满证悟一切的功德。基于这个发心,该人诵经的行为就成为他为一切有情而证得佛果的因。

  另外有一个人,诵经的动机不在于为众生成佛,而是为了自己能够了生脱死,所以他诵经的行为不会成为成佛的因,而是成为个人脱离轮回的因。

  第三个人也在念经,不过他发的心既不是为了一切有情而要成佛果,也不是为了自己能了生脱死。他追求的是来生能生到善趣、有钱、获得长寿等下辈子的安乐。因此,他念经的行为不会变成证得佛果或了生脱死的因,只会变成来生安乐的因。

  至于第四个人,他诵经仅仅是为此世的安乐,像这辈子有权势、好声望、长寿、健康。他没有想到其他众生,只想到自己、自己的安乐。因此,他的念经不是佛法。为什么呢?因为他发的心是不善的,是对此世安乐的贪著。这是一个不善的念头。这个执著的念头如何影响到我们的心,马上就看得出来——它使得我们的心流不安。这也就是烦恼的定义:让个人心相续烦扰不安的因素。所以贪著此世安乐的念头一生起,就会产生影响。它是不善的,结果,把念经的行为转化成恶业。 即使诵的内容是佛陀的教法,念诵的行为不见得变成圣法。像在这种情形之下,念经的行为成为不善业,而且它的果报是苦的。 因此有一次,阿底峡尊者的译者——启请阿底峡尊者把清净的佛法弘传于西藏,乃至于世界的观音的化身种敦巴——问阿底峡尊者,由于贪著此世而造作的行为会有怎样的果报。当时阿底峡尊者回答说,是堕落到地狱、饿鬼道或畜生道。至于因嗔恨或无明所造作的业,就更不用说。

  这些都告诉我们如何修行。最好的发心是为众生成佛的念头,接著是想出离生死的念头,最低限度清净的发心则指追求来生安乐的心。行为必须有其中一个动机,才算佛法,行为的果报才得安乐。从这点就可以知道“法”是什么,是怎么修的。

  由此看来,任何一种行为,不单是念经,包括吃饭、睡觉、工作等等,若是出自对此世安乐的贪著,就不可能变成法。它本身以及它的果报都只是世间的、生死的,而一个行为的果报只要是苦的,这行为便是不善。举例来说,你一辈子坐禅,观察你的觉受,观照你的心。如果这样做的动机只是为了此世的安乐——为了获得权力、成为有名的禅师、得到财富、健康、长寿——就像刚刚所说的,仅仅是追求这辈子的安乐,那你坐禅等等,统统都变成恶业,而不是圣法。即使你一个人在山洞里闭关,不跟人有任何往来,禁食、苦修、静坐,但都是因为贪著此世的安乐,希望自己成名等等,你这辈子就白费了。你不只是虚度此生,而且更进一步,所作的是恶业,是堕落三恶道的因。 在此我想引龙树菩萨的一段话。龙树说过,因贪、嗔、痴所造作的业是不善的,一切痛苦都来自它,地狱、饿鬼道、畜生道中受苦的众生都来自它;而所有因无贪、无嗔、无痴而造作的行为是善的,人间、天界、净土等善趣的众生则都来自它。

  可见,我们众生的痛苦与安乐都来自我们的行为,而这些业又要看发的是什么心、持的是什么态度。所以编写《上师供养》这部能在五浊恶世,短短一生即可成佛的大乘无上瑜伽密续法的班禅却吉坚赞曾指出,修行要以发心为首。因此,想知道如何修行,这就是第一个应明白的要点。

  所以我建议你早上醒来时,第一件事应该是发一个清净的心,发利益一切有情的菩提心。
  
  简单地来讲,你先心想:“从我生下来到现在,所幸我还没有死。这是多大的善缘!今天我仍然有这暇满的人身能够修习慈悲佛陀教授的圣法,可以度脱生死里每一道的痛苦,题,达到安乐——由善业(法)而来的此世安乐、由善业(法)而来的来世安乐、由法而来的解脱、究竟安乐、以及由法而来的能救度一切有情的佛果。这是多么幸运!”
  
  生起欢喜心后,要进一步思惟:“我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我一个人能获得安乐,也不在于能够解决我一个人的问题。我人生的意义在于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尤其是得到佛果的究竟大乐。总之,让我的生命对其他众生有帮助,使得其他众生获得安乐,为众生服务,才是我生的意义。因此我要为利他而过此生。不管我身、语、意造什么善业,都是为众生而造的。”

  这样一来,一天二十四小时,所作所为,包括睡觉、工作等,只要是以利他为出发点,一切都成为法,而且是法中为了一切众生证得佛果的无上因。意思是说,我所做的都变成一切有情安乐的因,因为我的行为发自要饶益一切有情的菩提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梭巴仁波切       修行)(五明学佛网:梭巴仁波切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