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然教法师:若要修行不后悔,必须时刻管住嘴


   日期:2012/3/28 9: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本来学佛时间长,懂得道理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往往有一些人学佛时间长,懂得道理多了之后,烦恼就更多了,执着也会更多。为什么没有因为学佛解脱而更加束缚了呢?因为他忘记了学佛的目的,忘记了是为解决谁的问题而学佛。

《六祖坛经》:“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为什么不见他人过?因为真修行人只戒自己不戒别人。自己要守戒,不勉强别人守戒,别人守戒也好,犯戒也好,各有因缘,自己左右不得。每个人都守自己受的戒,这就“戒和同修”。大家共住在一起,没有争论,每个人都欢欢喜喜,法喜充满,大家是平等的,这是和合众。

有一些看似持戒很严的人,并非戒律持得很好,因为他自己觉得很了不起,总说四众过,这是我慢的表现。常常听到他批评“这个人破戒,那个人犯戒”,整天气呼呼的,自己烦恼别人也烦恼。他永远不会得佛法的受用,为什么?常常生烦恼,看到这个破戒,那个不持戒,看到这个不守规矩,看到那个不懂道理,他就生烦恼了,他心就不平,心不清净,他怎么能得定?不懂得各有因缘,天天看到别人毛病,那就是自己的大毛病,所以他的修行不能成就。佛眼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凡夫眼看一切诸佛都是凡夫。

蕅益大师教导我们:“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纵然看到别人过失,做的不如法,也合掌令欢喜。可以软语劝谏,决不敢轻易批评,说不定那是菩萨示现的,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是随类示现的,没有固定的形象。古德常讲道场里面龙蛇混杂,道场里面确实有凡夫,但是也有圣人示现在其中,你知道哪个是佛?哪个是菩萨?我们把每一个人都看作是诸佛菩萨,一律平等的恭敬,一律平等的供养,就没有过失。

天天责备别人,“你破戒了,你犯戒了”,完全没有观照自己有没有犯戒、破戒,起心动念都是找别人麻烦,这样造了一身的罪业,最后的结果三途轮转去。定要晓得“佛法是教自己的,不是教别人的”。宣化上人说:“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当真正具足菩萨的慈悲心的时候,我们很难用恶狠狠的话去对待犯错的人,而是知道这是自己业力的显现,是自己的问题,应该慈悲对方,应该帮助对方,而不是有一种成就感,来指责对方。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三“初篇说过戒第六”中解释说过的六种情况云:

一,见地上菩萨为物逆行,谓非而说;二,见三贤菩萨及四果圣人微失而说;三,说自和上、阇梨之过;四,说传法住持人过;五,说同类净戒过;六,说破戒人、无戒人过。此六皆初重次轻,应知。

此段的意思是说,有六种情况,就算犯了“说四众过”戒:第一,见到登地菩萨(初地以上)为了度化众生,方便示现种种犯戒之象,而说其犯戒之过。第二,见地前菩萨(三贤菩萨即位居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在登初地之前)及证得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的圣人有轻微的过失,而说其犯戒之过。第三,讲说自己的亲教师(和上)、教授师(阿阇梨)的过失。第四,讲说传法人(如上师)、住持人(过去的住持多为领众修学者,如禅宗的丛林,住持往往为开悟的善知识)的过失。第五,讲说同受净戒的戒兄弟的过失。第六,讲说破戒人、无戒人(未受戒或失去戒体者)的过失。这六种情况中,说前面的比说后面的要严重。

保持一个慈悲的心态,一个客观的心态,一个平等的心态,心安自在。欲责人先正己,在规范别人之前要先修行自己的品德,对待自己很宽松而对别人很严格,这又怎么能够算得上是修行人呢?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只有这样才能和合吉祥。自己有很多方面做的不足,不思进步,只想着找别人的不足,责人且不正己,只能让自己和他人都烦恼。你找我的毛病,我挑你的不足,有几个人能听对方的指责呢?只能是弄得越来越是非,越来越矛盾,越来越麻烦。恶莫大于放纵自己的过失,恶莫大于傲慢心给别人挑毛病,应该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这才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做的!扪心自问,当父母、师长总是指责你的时候,你当下的心态的怎麽样的,能不能欢喜接受?切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然教法师       指责)(五明学佛网:然教法师       指责)  

 净土法门法师:用感恩的心、恭敬的心来承受别人的指责、毁谤 

 当我们遇到别人指责的时候,生气不如好好地争气 

 呷绒多吉上师:如何面对他人的指责和诽谤? 

 道证法师:犯戒后,怕人指责而隐藏过失,只会招来更多的黑暗 

 呷绒多吉上师:面对别人的指责、谩骂应该怎么做 

 嘎玛仁波切:指责别人时,其余四个手指都朝向自己啊 

 然教法师:万缘的内容是什么? 

 然教法师:还俗不是罪恶 破坏佛教形象罪大恶极 

 嘎玛仁波切:指责别人时,其余四个手指都朝向自己啊 

 奇怪的修行圈:修行之人互相指责,致使越来越多的人无法修成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86)如何面对他人的指责和诽谤? 

 净土法门法师:人与人相处,决定不指责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