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晋美丹贝尼玛仁波切:如何检视自己有没有菩提心


   日期:2012/4/4 20: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来源:《心与明觉》    作者: 晋美丹贝尼玛仁波切/著 徐长乐/译 

    再讲到大乘最重要检验的点,就是有没有菩提心。小大乘最大的区别不是名称,而是它实质意义上,实质上要比小乘要有殊乘的地方才能称大乘。  

    这种利益众生的菩提心,并不是有时有,有时没有就算了事,应该是时时刻刻持续不断有这样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菩提心是为利益一切众生,所以要成就一切众生的事业,利益一切众生,讲的是所有众生,没有一个众生被遗漏。有菩提心的修行者,他是时时刻刻愿意利益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众生被他遗漏。当然实际上来说,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拔除所有人痛苦的能力,但是我们说到菩萨戒当中,讲到菩提心有两种,一种是行菩提心,一种是愿菩提心。

    基本上一个大乘修行者,一定要有愿菩提心,也就是说我做不到,但是我愿意这样的心。虽然实际上,我做不到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但是我心里愿意这样去做,去解除众生痛苦。心理上可以发这样的愿,在修行上也有方法可以这样去观,虽然我实际上做不到,但是我可以用观想的方法,把众生的痛苦拔除。我虽然没有办法实际上给每一个众生药,让他们立刻解除生病的痛苦,我可以观想承受他们的痛苦,令他们从痛苦当中解脱,至少在观想上可以这样做。 

    这种观想最简单可以利用呼吸来修,没有一个人可以不用呼吸的,所以我们在呼吸的时候,可以顺便修行,在把气呼出去的时候,就想说把自己一切功德,所有快乐,所有善行、善果,全部布施给所有众生。吸气时就想所有众生的病痛,所有障碍,所有痛苦在我呼吸当中吸进来让我承受。像这样不断去练习,刚开始好像没有用的样子,但是长久这样练的话,就有解除众生痛苦的能力产生。所以利用呼吸来观想是最简单的办法,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断气当中,每天都在呼吸,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呼吸来修菩提心。当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尽自己的能力,在做自己能力可以做的事,其实也很多,并不是任何的事情都做不到,当然有些超乎我们能力之外的事,办不到也是没有办法勉强的。 

    当我们在修本尊的时候,其实也有可以利益众生的机会,比方说我们都会观收放光,在放光时一方面可以供养诸佛菩萨,另一种观想就是利用放光清除所有的恶业,所有的痛苦,所有的障碍,这也是利用修行来利益众生的地方。所以当我们修菩提心的时候,也没有办法跑到每一个众生的跟前,来解除他所有的痛苦,这是暂时我们能力做不到的。并不是说我们做不到,就不要去做它,而是实际情况下我们能做多少就算多少。但是除了实际情况之外,我们还有可以利益众生的方法,那就是利用观想,也就是利用心的力量来利益所有众生。 

    前面所提是愿菩提心,接下来行菩提心。行菩提心讲的就是实践,行菩提心主要的项目就是六度,六度当中第一度就是布施度,布施讲的就是施舍。所有众生都有贫穷的痛苦,但是讲到布施,是不是有必要解除每一个众生的贫穷,当然这是目标,但是以实际状况来说,这是做不到的。有无数的佛曾经降生在这世间,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佛把这世间所有的贫穷都给解除,所以可见得解除所有一切众生贫穷的苦,第一是做不到,第二是不是绝对必要?当讲到布施度的时候,他强调的是说,你一个人在行布施的时候,心要做到究竟圆满,所以六度讲的是心的究竟圆满。比如说你在做布施时,你要彻彻底底地能舍、愿舍,没有执着,没有保留地去做布施这样一件事情,而不是说你要有充分的财物,让每一个众生都没有贫穷的痛苦,同样的守戒也是这样。所以讲到菩提心,重点就是说你要有那样一个心,所以我利益的对象是所有的众生,没有一个众生被遗漏,所以是平等地去看待一切众生,愿意利益每一个众生,没有一个众生被遗漏。 

    有这样一个心,当时没有那种能力,但是你不断去修行,你要把这个愿力时时刻刻掌握住,哪一天你真的成佛有那个能力,你就愿意照你当初的愿望这样去做。所以当我们在检视自己有没有菩提心的时候,要检视的重点是菩萨是不遗漏任何一个众生的,就是他利益众生是没有偏私的。这样的话,我们进一步来看自己,你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你愿不愿意去利益他?或者你看到些“坏人”的时候,你心里会不会产生一些强烈的愤怒?或者你看到抓坏人的时候,你心里有没有一些快感?认为坏人就该有这样的下场,你心里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有的话,你已经落入偏私当中,这是很细微的地方。

    你自己有没有菩萨的心肠,有没有菩提心,就从这里去看。所以对这菩提心自己是不是已经做到,这个戒自己有没有真的去守,就要这样反观自己,看自己有没有偏颇,看自己对自己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有没有差别。当然我们要练菩提心,是从四无量心去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如果要修要先从舍做起,舍讲的是平等,你有没有办法平等去对待一切众生,你是不是对待自己喜欢的人,和对待仇人有很大差别?你会不会有亲痛仇快的心情产生?自己喜欢的人有受到一点点痛苦就非常舍不得,自己的仇人受到很大的痛苦一点同情心都没有,这样就没有做到菩提心所要求的平等对待一切众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晋美丹贝尼玛仁波切       菩提心)(五明学佛网:晋美丹贝尼玛仁波切       菩提心)  

 吴润江上师:发菩提心义诀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1.如何读诵阿弥陀经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30~3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20~2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0~1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9)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