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界法师:你在受读经法的时候,很容易成就智慧、辩才!


   日期:2012/4/12 16: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界法师】【四十八愿导读65】你在受读经法的时候,你很容易成就智慧、辩才!

           你在受读经法的时候,你很容易成就智慧、辩才!

                        净界法师

    丁四、诵经得慧愿(二十九)

    经文

    我们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消释

               ┌讽┐

             │ │

    设我 国中 若受读├诵┤而 ┌辩才┐

      ─  ─   ┤ ├  ┤  ├者─不取正觉

    得佛 菩萨 经法 ├持┤不得└智慧┘

             │ │

             └说┘

    我们前面讲到菩萨的听法是在一种休闲的情况自然得闻;这个地方它不是自然,它是菩萨在做功课的时候是什么相貌,他有他的定课的,他不是整天在外面跑、供养诸佛,他还得做功课。

    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国中的菩萨,这个菩萨在自己的寮房当中、或者在自己的佛堂当中,干什么呢?受读经法,读诵《法华经》《楞严经》《华严经》。那么是怎么读诵呢?

    讽诵持说。

    讽就是朗读,把这个读出,读其音声、思其义理;或者是诵,把它背诵下来,随时随地的来思惟它的义理;或者是持,受持不忘,就是把它的宗旨,把《金刚经》的无住生心,把它的宗旨受持在心中;或者是说,你把这样的一个宗旨为人演说,我们修学应该要无住而生心、生心而无住。

    在整个过程当中成就了一个智慧,智慧是讲自受用,能够决择是非,决择我空、法空的是非;而且能够他受用,以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辩才。也就是说在极乐世界,你受读经法,你很容易成就智慧、辩才。

    在唯识学上说,我们整个第六意识的五十一个心所当中,对修学最有帮助的心所有两个,第一个是想心所、第二个是念心所,就是你的想象力跟记忆力。

    你看为什么在六道当中佛陀赞叹人道?因为人道他有很好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在人道完成的。

    比如说一只狗为什么听闻佛法没有用呢?因为狗没有想象力(呵),一个人没有想象力很难修学佛法。狗没有想象力;天人他有想象力,但是没有记忆力,他记不住,你忘掉了。所以想象力跟记忆力这两个非常重要。

    有一个禅师,他有一天去听《法华经》,《法华经》有一段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诶,他产生一个想象,他说:这个诸法的本来面目啊,我们把整个宇宙生命,把它一直回归到过去,一直找到原点的时候,是常自寂灭相的。就是我们现在是现在,那么我们过去是什么呢?一直找一直找找到最后的时候,是寂灭相。

    那我们本来是寂灭相,那现在为什么会有你有我的出现?怎么回事呢?他就不明白了。说一切法毕竟空、寂灭相,为什么有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有我的眼耳鼻舌身意?他问他师父。他师父说:汝去,我不与汝道。我不跟你讲。

    那他这个时候就自己去参禅了,从冬天到春天,他就每天这样子思惟想象这句话的道理。后来他在打坐的时候,到春天的时候,突然间有一只鸟飞到他前面的树上,在那个地方叫,他就突然间,啪,开悟了。开悟以后他就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到百花开,黄莺鸣柳上。这个人开悟了,真空妙有。

    诸法从本来,就是因为它寂灭相,所以才能够一切法因缘生嘛;如果一切法的本性不是毕竟空,那就不能改变了,说你现在的身心世界是固定的,你来生还是这样子嘛。因为一切法毕竟空,所以你来生会变化,所以春到百花开,春风一吹,百花盛开,那么黄莺就出现了。那秋天的风一吹,百花就凋零,这是因缘生嘛。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智慧呢?他就是在这几个语言文字上产生想象,想象力。

    我们学佛的时候是先有比量才有现量,先有正确的想象才有真实的东西出现,其实极乐世界你修净土宗的人你要有想象力(呵呵),你要经常把极乐世界作想象,然后产生归依,你相信它是真实的、你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就。

    我看修小乘法的人不一定要想象,我看很多小乘的学者很死板,因为小乘法是思议境嘛,他不需要想象嘛,这个色身是无常的,他一看就知道,昨天跟今天不一样嘛,小乘法的人不一定要想象力,它是思议境。

    大乘佛法一定要有想象力,都是不思议境,所以这个地方讲极乐世界的果报体,他的内心世界,你在受读经法的时候,你很容易成就智慧、辩才,就是他那个明了的心识想象力特别丰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