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让孩子的性格“刚柔相济”


   日期:2012/4/21 10: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让孩子的性格“刚柔相济”

\


    过硬的心理需要从小培养。在中国家庭里,母亲一直担任着六岁以下儿童的主要养育责任,而在幼儿园和小学,甚至初中的教师队伍也以女性为主。的确女性能带给孩子善良、敏感、细腻、温柔等品质,但女性天生的敏感与脆弱有时会给孩子的心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爸爸们来尽力弥补了。
    爸爸们光荣的职责就是在与孩子的交流和相处过程中,让他懂得勇敢、坚强、理智、达观等特质。

培养孩子快乐起来的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人生来就有各种不同的气质,但这并不说明孩子天生就有乐观与悲观之分。快乐,其实是一种能力,需要后天的培养。

女人通常都比男人敏感,而敏感则容易受伤,另一方面女人还容易钻牛角尖,喜欢与人攀比,这些都是她们不如男人知足快乐的原因。所以在孩子快乐能力的培养方面父亲的责任比母亲更重大。

也许有人觉得对孩子而言不知足才能有所进取,可在有些时候太多的不满足便会让快乐来得不那么简单。父亲应该让孩子知道他有哪些不如别人的地方,更应该让他能轻松地找到自己强过他人之处;父亲要培养孩子在逆境中快乐起来的能力,能从内心深处把失败与挫折视为人生的一种财富,而不仅仅停留于认识的表层;父亲应该尽力克服自己与家人的虚荣心,让孩子沿着正常的轨道生活,因为在现代社会,一个有归属感的人比较容易觉得快乐……

有针对性的压力训练

不要太过心疼孩子,特别是对那些生性比较胆小、怯懦的孩子,父亲有必要给予他一定的压力。

比如有的孩子在儿童乐园里根本就没有敢玩的东西,他不敢玩滑梯、不敢骑小车、不敢坐飞机,常常只是拉着大人的手默默地坐在旁边看别的孩子玩,脸上倒也满是幸福的模样。这种时候母亲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她甚至知足地告诉自己“胆小也不纯粹是件坏事,至少这种孩子比较容易管教,不会闯祸。”

可父亲就千万不能这样了,在这种时候他就要扮演“恶人”的角色,一点点用利诱、用威逼、用各种手段迫使孩子挑战自己的心理极限。当然,爸爸们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来。这样一来孩子不容易反感,二来他可以从容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以此来抵消恐惧的心理。

始终用科学的观点给孩子解释事物

在童话里小老虎可能会和小白兔做好朋友,小花猫也可以与老鼠一起快乐地玩耍,天上打雷下雨则是雷公雷母在吵架,……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又被告知一切都不是这样。别说小宝宝了,有时连妈妈都会觉得迷惑,“为什么要把童话编成这个样子啊,搞得我都分不清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还有些时候妈妈为了管教方便,平白地拿出大灰狼、大老虎来恐吓孩子,或是说什么“不听说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于是孩子自然而然地对黑暗、对动物、甚至对警察生出了没来由地恐惧,而这种恐惧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种时候又要当爸爸的出马了。也许,爸爸、妈妈可以来个约法三章,妈妈负责讲故事,爸爸则应该一直以科学的观点来诠释一切,并且明白无误地告诉孩子这个才是事实。科学,是战胜心理障碍最好的法宝。

不让情绪化影响孩子

女性因为生理周期及心理特征的影响,情绪经常会大起大落,波动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她对孩子的管理尺度也会有很大的弹性。心情好的时候宝宝把房子拆了也没关系;而心情不好时,孩子玩水弄湿了地板都变得忍无可忍。相对而言男性就比较理智客观,受情绪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尤其是处理孩子与母亲矛盾上,父亲应该持公正的态度,力争做到不偏不倚。

除了尽量不让孩子受到成人情绪变化的影响之外,父亲还要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不让情绪过多地影响自己的行为与心情。比如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冷处理,无论他痛哭流泪还是摔打玩具,都置之不理,并阻止家里其它人去哄、去劝;比如在孩子情绪失控时给他一定的个人空间,让孩子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等等,都是不错的办法。

适当时候让孩子明白童话与现实的区别

宝宝的天性中有着太过善良的成份,有的孩子甚至听不得故事中带有任何血腥色彩,哪怕是剧情需要猎人打只野兔也不成。妈妈们也许觉得善良也不是什么坏事,便顺从孩子的意见尽挑些情节简单,故事美丽动人的东西讲,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不通世事。长大以后接触到现实的生活便无所适从。

父亲在这种时候应该明白一点:让孩子永远生活在童话中是不可能的,与其让世界来向他展示残酷的一面,不如由自己来一点点地告知。有意识地培养他看看《动物世界》来了解一下小动物们真实的生存环境,讲故事时不要刻意回避那些经典却有悲剧色彩的童话。你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不是童话,而就算童话也并不完全都是妈妈口中那么宁静美好。

教会孩子一些协调人际关系的应变手段

有个妈妈在网上写了一则日记,她有对双胞胎宝宝,因为是小孩子,免不了互相打闹争吵,抢夺玩具更是家常便饭。在发生抢东西时她总是帮着那个原来的“物主”夺回玩具,并告知那个抢夺者“玩具要哥俩分享,要有先来后到,他先拿到的就应该让他先玩”。然而情况并没有因为母亲的干预而得到缓解,常常是她刚刚处理完走开,后脚就又听见了被抢者的痛哭声以及胜利者的欢笑声。

后来父亲发现了这个问题,他的处理方法与母亲不同,他也教育孩子们“玩具要互相分享”,但是分享的概念在父亲嘴中变成了“学着大家一起玩”,之后他会教孩子们一件玩具两个人玩的方法。渐渐的,家里的争吵声少了,妈妈惊异地发现两个孩子和平共处的时间越来越多,齐心协力做一件事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最后妈妈在日记里感慨“看来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父亲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啊!”(西米)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性格       刚柔相济)(五明学佛网:性格       刚柔相济)  

 郑石岩教授:觉·教导的智慧 第四章 自动自发的性格 

 清净法师:内心解读 六、证知分:十种性格和十波罗蜜 

 陈坚教授:黄绾的“艮止”心学兼谈黄绾心学的天台佛学性格 

 吴汝钧教授: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一、心 

 吴汝钧教授: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 四、心的虚幻性 

 依空法师:弥勒净土的人间佛教性格探微 

 法藏法师:浅谈天台宗的性格与价值 

 星云法师:六种女性的不同性格特点 

 法忍法师:学佛就是「性格上的培养」 

 人到中年后,就显现出受性格和品格影响所致的面貌 

 智果:抄写《僧伽吒经》的感应及改变:消业增财改性格 

 学佛做人,要养成好习惯和好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