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二十种随烦恼(上)


   日期:2012/4/27 12: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恼,心所名,小烦恼地法之一」,小烦恼地法有十个。为什么称为小随烦恼?因为这十种法是各别起故,它的范围不大。不像中随,中随它遍所有的不善,全都有。大随它是遍染一­切心,也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我们先看看小随这十个,这是依照《教乘法数》的顺序。第一个是忿,我们常讲忿怒,讲忿。第二是恨,它的严重性相彷彿。第三个是恼,我们常讲,­你恨某个人,恼某个人,有时候恼、恨连在一起,有时候忿、恨连在一起。覆是掩藏,自己做了不善事情,尽量的掩饰,不让别人知道,这叫覆。第五个是诳,诳是狂妄,也是欺骗的­意思。第六个是谄,我们通常讲巴结。第七个憍,骄慢。第八个是害,或是有意或是无意,伤害到别人。第九个是嫉妒。第十个是悭吝,自己有的捨不得给人。它跟贪常常连起来讲,­悭贪。贪是贪求,没有得到的希望得到,得到的捨不得帮助别人。这些称之为小随烦恼。

  不要看到小随就好像轻视它,其实它的障碍都非常大,临命终时如果这些烦恼起现行,念佛就不能往生。所以像这些,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容易触犯的,最好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很谨慎的­把它伏住。这些烦恼起来的时候,用一句佛号把它就取而代之,正是古人所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觉悟要快。淨宗,觉悟就是提起佛号,这是淨土宗的正觉。实际上,这是说烦­恼心所二十六个,善心所亦如是,无论是善、是恶,念头起来,都用这一句佛号把它伏住,这是平常训练。谚语所谓「练兵千日,用在一朝」,平常要不练,到临命终时没有把握,有­善友给你助念都靠不住。善友的助念,还得要你平常有功夫,真正把烦恼能伏住,这才决定得生。真正求生淨土,对这个事情不能不重视、不能不留意。

  临终随烦恼走了,这个麻烦就大了。那叫什么?随业流转,自己做不了主,六道裡面去了。善念,那是善心所,临终时善心所出现,三善道去了,烦恼心所起现行,就是三恶道去了。­所以这是很麻烦的事情。无始劫以来我们在六道,这种烦恼习气非常之深。外面境界,所谓是境界风动,把境界比喻作风,心就比喻作水,风一动,水即被吹起波浪。不善的心所,这­个波浪就是这二十六类的烦恼心所,肯定跟着根本烦恼起来,所以它叫随烦恼,随着根本烦恼它起作用。这些用现代的术语来讲,这是属于心理现象,唯识法相可以说是佛教的心理学­,讲得非常的透彻、非常的细緻。大学裡面心理学系所研究的,比不上法相宗所讲的,法相讲得细、讲得清楚。

  中随烦恼有两个,遍不善故,所有一切不善肯定有它,第一个叫无惭,第二个无愧。无惭、无愧就是我们谚语当中讲,这人没有良心,良心泯灭了。无惭,用佛家通常讲的话,不知道­忏悔。造作一切不善,没有忏悔心,这属于无惭,俗话说没良心,有良心他就会忏悔。虽然控制不住烦恼习气,做错事情了,做错之后他后悔,那就是惭。愧是舆论的指责,别人的责­备他不能接受,这是无愧。做错事情别人指责,我们常常讲惭愧。惭愧,简单说就是良心还未泯,这人还有良心,还有救,回头快。如果良心没有了,无惭无愧,非常难回头,做错一­切事情,在他认为是正常的,他没有感觉得他有过错。所以这两个叫中随。

  大随,遍染心故,染是染污。八个心,阿赖耶、末那、意识、眼、耳、鼻、舌、身,叫八识,八识叫八心王。任何一个,这八种,这一个,八心统统都被它染污,所以称为大随。第一­个,「不信」。这个不信是不信善法,他信恶不信善,他认为自私自利是对的,损人利己是对的,他相信这个。他对于伦理、道德、因果,圣贤人的教诲,佛菩萨的教诲,他不相信,­我们一般讲他善根没有了。人心本善,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连他自己都不相信他是善人,善人是骗人的。由此可知,这与教育关係大了。现在不信是时尚,这个社会上有几个人信佛­、信圣人?外面人都说你迷信,你怎么信这些东西!
  
文摘恭录—淨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六O集)2011/4/4 档名:02-039-036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