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新闻

 罗汉寺700僧人托钵,四川什邡万人空巷!


   日期:2012/5/4 20: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罗汉寺700僧人托钵,四川什邡万人空巷


壮观的托钵队伍



举目尽是纯朴且乐于结缘的什邡百姓

 


威仪的僧人

 



沿途百姓供养僧宝

 

 中国佛协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海山老和尚在长达3公里的托钵队伍最后压阵。据说海山老和尚的俗家弟子最多的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老和尚知道他们经济条件不好,当他们供养的时候,老和尚只收一块钱,说“有心就好”;他们走的时候反要接受他布施的其他弟子供养的物品和有助修行之类的东西。

 

 

 

寂静法师陪同现年83岁的恩师海山老和尚一起托钵。老和尚虽年岁已高,但步履轻松,从未掉队,步行两小时,行程4公里,一路法喜充满。

 

佛制比丘,三衣一钵。比丘,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比丘一词,是梵语的译音,意译“乞士”,意思是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钵是出家僧人必备之物,为比丘十八物之一。佛教认为,出家人的生活就是从托钵行乞开始的,一个僧人若不托钵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出家人。因此,罗汉寺传授三坛大戒法会在为新戒传授具足戒后,即带领新戒比丘(比丘尼)众托钵乞食,感受一个出家僧人应有的责任和胸怀。 

  据《史记》载,“什邡”一名源自汉高祖时期,汉高祖咬牙封雍齿的故事,雍齿三世封侯什邡,什邡因此又叫雍城。今天的托钵队伍出罗汉寺后,沿雍城东顺城街、通站东路、竹园路、丰收路行走,全程约2公里。700余人的托钵队伍步履稳健,缓缓行进,绵延数百米,场面蔚为壮观。托钵的行走线路都是什邡城最繁华的地区,沿街商铺林立。俗话说:一钵千家饭。今天的什邡市民对这句话应该有了更直观真切的认识。托钵途中,举目尽是纯朴且乐于结缘的什邡百姓。当素全法师率众走出罗汉寺时,托钵队伍马上就被热情的市民团团围住,大家手持钱币及各种食物,投向僧人身前的钵具。由于市民太多,700余人的托钵队伍几度停滞。在投钵的人群中,不乏抱着幼子的父母、白发苍苍的老人、满脸稚气的学生,更有闻讯而来的各地佛教居士。专程从外省赶来的一对夫妻,准备了7千余元,为每一位托钵僧供养10元人民币。一些家境并不富裕的什邡老人准备了大量1元、5角的纸币,他们很细心地把这些钱分成数百份,虔诚供养威仪比丘。在沿途商铺工作的许多年轻人也纷纷解囊,投钵善款。虽然他们不明白这是佛教的什么活动,但他们都笃定地说,这是好事,会有福报的。

  古德以为乞食有种种利益,如:破我慢、易养易满、知足知量、摄受众生、对众生起平等心等。因此,如法托钵的清净善业是三宝住世的表显,是对世间的一大功德。许多新戒僧人在托钵途中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说,虽然钵的实际重量不大,但感觉却沉甸甸的,拿钵的手都在颤抖,实在太感动了。同时他们也深感十方信众布施的虔心,都表示今后会对每一分钱每一粒米都更加珍惜。这是新戒们从未有过的神圣体验,也是雍城百姓从未有过的宗教感受。

    附录:杭州佛教界举行僧人托钵行脚慈善行
    2010年5月21日,杭州佛教界举行盛大的僧人托钵行脚慈善活动,来自杭州十大寺院及佛学院的300多名僧人托钵行脚,从杭州的法喜讲寺行走到杭州灵隐寺,接受沿途信众的慈善捐赠,所得善款将全部捐赠给相关慈善机构。托钵行脚源自2500多年前的印度佛教传统,其意义之一是方便修道,二为福利世人。

 

 

附录:杭州佛教界举行僧人托钵行脚慈善行

5月21日,托钵僧人走过杭州灵隐景区的林间小路。新华社记者王定昶摄 (图1)

 

5月21日,杭州法喜讲寺的方丈定本法师在托钵接受信众的捐赠。

 

5月21日,托钵僧人募捐后在杭州灵隐寺参加祈福法会。

 

5月21日,杭州法喜讲寺的方丈定本法师带领僧人托钵募捐。

 

5月21日,托钵僧人在杭州灵隐寺把募捐到的钱放进募捐箱。

 

5月21日,托钵僧人在品尝“托钵乞食”来的粗茶淡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