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论儒佛关系


   日期:2012/5/4 22: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印光法师:论儒佛关系

 

儒学与净土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印光大师那著名的八句话,集中论述了儒与净的关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前四句是儒,后四句属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学佛道以脱凡俗,若不注重于此四句,则如无根之木,期其盛茂,无翼之鸟,冀其高飞也。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博地凡夫欲于现生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则成无因而欲得果,未种而思收获,万无得理。果能将此八句,通身荷担,决定可以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愿汝勉之。”(《复蔡契诚居士书三》)

前四句实则相当于《观经》净业三福的第一福,即人天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一切修行者所必须重视的,此为修行的基础。“欲皈依佛法,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倘不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根本欠缺,与佛不相应,何由蒙佛垂慈接引,令其带业往生也。是故必须要孝亲敬长,兄弟姊妹,夫妇主仆,一一各须尽自己之职分。能于各宗,尽其职分,即为世间贤人善人。贤善之人念佛,则易于感佛。欲了生死,不可不注意伦常也。又须按净土经典所说,生信、发愿、专心念佛,决定现生求生西方。”(《复金益平居士书二》)一个具有真信、切愿、持名念佛的净业修行者,必定会尽心尽力地去做一个世间贤善之人;而贤善之人,则容易发起真信切愿,从而成就净业。

或问,如果没有学好儒学,是否影响往生呢?这关系到对往生标准的理解。“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往生的标准就是真信、切愿、持名念佛,三者具足,即可成就往生,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条件。所以,在阿弥陀佛的大愿中,往生的门槛是非常低的,成就往生并不是一件难事。《观经》下品下生中,五逆十恶都可往生,儒学没学好的人怎么会不能往生呢?若又问,既然五逆十恶都可往生,为什么还要学习儒学,努力去做一个世间善人呢?我们应当明确,《观经》中下品下生的五逆十恶,是在没有遇到佛法之前所犯的,他只是在“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如果一个人已经遇到了净土法门,却还犯五逆十恶,他一定没有“真信”,因为信包括“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如果具足真信,他一定努力去做一个世间善人,必定能成就往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儒佛关系)(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儒佛关系)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悼印光大师文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蔡惠明居士: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法缘 

 蔡惠明居士:至诚恭敬 修习净业——纪念印光大师圆寂五十周 

 正如法师:印光大师的佛学思想 

 陈星桥居士:印光大师与佛教自身建设--纪念印光大师圆寂六 

 张秉全居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六 

 张秉全居士:发大菩提,生真信愿。竭诚尽敬,唯佛是念——印 

 张秉全居士:八句名言,往生津梁——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三 

 张秉全居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张秉全居士:印光大师殊胜开示的句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