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现代科学观看佛学


   日期:2012/5/5 10: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现代科学观看佛学

作者:朱清时

 

 

 

 

2006年6月10日上午十时,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在松竹草堂开讲“松竹书院开坛第一讲——《现代科学观看佛学》”。

 

朱校长首先引用量子物理的创始人玻尔说:“谁不惊异于量子理论,谁就没有理解它。”二十世纪的另一位物理大师费曼甚至说:“我想我可以相当有把握地说,没有人理解量子力学。” 他们的话反映出了量子物理学的神奇。再谈到巨人之争——爱因斯坦的EPR实验,两只手套相互关联。  

 

接着讲到世纪之争的实验检验——贝尔定理,两种观点两种结果,爱因斯坦的观点,这两个光子一旦产生就有了实在状态,即确定的偏振方向,所以右面和左面都有sin2300=1/4的光子,即3个光子通不过,按玻尔的观点,假设光子在观察前的偏振状态不确定,这时光子对中只要有一个光子通过了自己的偏振片,那就意味着这个光子与自己的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一致(因为检测前光子并没有自己确定的偏振方向!),而另一个光子则马上在瞬间选择相同的偏振方向,因此第二个光子将发现自己与偏振片的偏振方向相交60度,不能通过的几率是sin2600=3/4。  

 

又讲到波粒二像性与量子波的坍缩,从什么是波?什么是波的干涉?几率解释,什么是叠加态?“几率坍塌”问题,“薛定谔的猫”,几率坍塌与人的意识,总结量子物理的三个革命性结论:一是微观世界中的粒子,在未观测之前并无确定的状态, 而是处于所有可能的状态的模糊不清的叠加之中;二是在微观世界中, 主观(人的意识)和客观再也不能截然分开了;三是有意识地观察时,微观粒子会即时选择一个确定的状态清晰地出现(几率坍塌)。  

 

朱校长用现代科学量子物理学的观念与庄子和佛学比较,量子叠加态=浑沌态?佛学要重现的世界“本来面目”,没有主客、自他、物我的对立,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禅宗指出,人人皆有佛性,佛性处迷而不减,在浊而不昏。不论是什么人,都自有其灵明觉知之性,即本源的、未受污染的心。只要见到了这个本源心,也就见到了我们的“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在禅宗史上最早见于《坛经》,是六祖慧能在大庾岭头初次说法启发惠明禅心时所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这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可以说,重现“本来面目”是一切参禅者要穷毕生之力解决的根本大事。中国禅宗的精髓要义,就在于对“本来面目”的重现之上。又讲到“善恶”是代表一切相对的两个方面,人是怎样走向迷失的?庄子:意识发展的过程也正是人类迷失的过程。

 

量子波的坍缩等于意识的二元分别选择,爱因斯坦在EPR论文中陈述的自然科学的基本观念,没有确切的物理状态,就不能称之为物理实在;什么是“物理实体的元素”呢?“如果在不以任何方式干扰系统的情况下,我们能准确地预测(即机率为一)某一物理量的值,那么必定存在一个物理实体的元素与这个物理量对应。”他认为,这个准则同样适用于经典物理以及量子力学中对实在的概念。自然科学汇聚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所有知识都无一能免地具有意识加工过的痕迹。本文前面所讲的“几率坍塌”和“猫”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正是揭示出了事物的本来面目被人类意识所执著的观念加工时导致的畸变。

 

最后讲到佛学并不反对科学,它的目的:“返本还源”在更高层次上见到“本来面目”,我们不可能永远停驻在清纯无染的状态,但却完全可以在客观性和个体性充分发展之后,在更高的层次上重返精神家园,“复归于婴儿”。通过这种高层次的回归、扬弃、净化,即可恢复我们的明月之性,白云之性,高山流水之性,即可走向与本真同一的乐园,从而用审美的态度诗意地栖居于这个世界。“大智若愚”与重归大自然。用廓庵禅师作的《牧牛图颂》第九首《返本还源》结束本次讲座:

 

返本还源已费劲,

争下直如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

水自茫茫花自红!

 

开讲前,刘正成先生做了论坛主持人讲话,他从三年前拟议在《中国书法全集》编辑部建立松竹书院,到今天特聘学界导师开讲,是立足于古今教育模式的取向优劣,阐述和强调了松竹书院的宗旨。他说: 

 

1.古代科举与书院教育的取向分野:从秦代的国家教育到唐宋科举的完善,是以培养吏治人才为目标的功利性教育,而宋代以来以朱熹建立白鹿洞书院和执长岳麓书院为标志的民间办学,是以格物致知为目标的非功利性教育,直到王阳明办书院受追求致良知的传统,在清末废除科举、实行全盘西化的分科制现代教育后即告中断。现在要弘扬传统文化,试行民间书院的以求知为目标的非功利教育,应是当务之急。

 

2.跨学科交流是古代的传统,它与现代学科制可以互为补究。中国的书法文化既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又需要多学科的研究去整理、继承和发展。聘请各前沿学科的导师做讲坛教学,将极大地促进书法学和《中国书法全集》编撰人员与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刘正成先生说,我的这个想法得到朱清时院士的理解和支持,并亲自执讲第一讲,从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庄子与佛学的比较研究,以探索和开启认知科学的新思维。朱清时校长的讲学受到与会学者的大力赞赏,在与朱校长的讨论中加深了理解,并表示还要来听讲坛教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现代科学       佛学)(五明学佛网:现代科学       佛学)  

 唐仲容居士:关于佛学的本质 

 吴润江上师:华藏上师演讲稿集要 三、世界新专佛学社恭请演 

 傅味琴居士:向释迦佛学习成佛就快了(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开示 

 傅味琴居士:弘法是为了报佛恩(大般若佛学苑-提问解答) 

 崇慈法师:崇慈法师佛学问答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略说大乘佛学 

 沈家桢居士:佛学鸟瞰 

 沈家桢居士:佛学一瞥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月是故乡明––上妙下莲老和尚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国父纪念馆佛学讲座开示(82 

 陈兵教授:中国佛学的继承与重建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对福严佛学院学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