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拜经、拜忏科学说


   日期:2012/5/14 16: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拜经、拜忏科学说 

从传统中医和瑜珈的角度来说,人体的脊柱共有24节,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所有的神经脉都源于脊髓。任督二脉左右各一寸半处有几十个重要穴位,从传统中医角度来看,拜忏有利于疏通任督二脉和其他经络,能增强体质。从瑜珈的角度认为,在我们具象的身体内,还有一个抽象的身体,它由三条经脉和七个轮穴组成。三脉就是中脉、左脉和右脉。

中脉是三脉中最重要的,源于会阴的根轮,止于头部顶轮,位于人体正中。左脉源于根轮左侧,也被称为月亮脉,人们认为左脉被动,内向,呈阳性,如果左脉占主导地位,左鼻道就会进入更多的空气,此时,精神能量占主导地位,人的大脑就会更加睿智,容易接受新事物。右脉源于根轮右侧,也被称为太阳脉,右脉占主导地位时,右鼻道就会进入更多的空气,此时,体力能量占主导地位。右脉占主导地位时,人体会产生更多的热量,食物容易消化。

七个轮穴由下而上分别是:根轮、腹轮、脐轮、心轮、喉轮、额轮和顶轮。传统医学认为,如果某些轮穴堵塞,就会出现相应的身心问题和亚健康状况。现代医学发现,这几个轮的位置其实与人体脊柱上的主要神经丛相对应,是控制我们身体的枢纽。古代的瑜伽士确切地描述出每个轮的花瓣数,这些数目和该神经丛处的副神经丛也相应。

根轮相应于盘骨神经丛(生殖腺、性腺),照顾着我们的排泄系统和生殖器官、腿部,用4个荷花瓣表示。腹轮对应于主动脉神经丛(肾上腺),掌管我们的脾脏、胰脏和肝脏下部和下腹部,用6个荷花瓣表示。脐轮对应太阳〔腹腔〕神经丛(胰腺)、部分肝及脾、胰、肾、胃与部分子宫和中腹部,用10个荷花瓣表示。心轮相应于心脏神经丛(胸腺),照顾着我们的心脏及呼吸系统,还有胸部,用12个荷花瓣表示。喉轮对应我们的甲状腺、副甲状腺、颈、耳、鼻、喉、面部、牙齿、舌、口、上下颚、眼前部、手部控制和颈部神经丛,用16个荷花瓣表示。额轮对应我们的松果腺及下丘脑、视网膜、视神经丛、视叶,同时也被称为“第三只眼”,用2个荷花瓣表示。顶轮对应我们的脑下垂体,这里是所有能量中心与三条脉络会合的地方,用1000个花瓣表示。

人的疾病是由于其中之一的脉轮衰退,或是一个以上的脉轮的功能失去平衡所致。磕头中的“一起一扑”可以通过收缩及伸展,强化各个脉轮,使各种不同的内分泌腺的分泌处于均衡状态,以保持身体健康。

从医药的角度来说,医药很重要一个作用是转变心态。而养病的基本心态就是平静乃至能够以坦然、洒脱的情怀去面对疾病。而佛法中的拜经、拜忏正是佛法修持中的一种,叫做忏悔法门。通过专注地拜佛的适当体力活动,得到心的平定与平稳,就是我们修行中所说的安心作用。而这种安心作用就是通过不断的拜经、拜忏而累积来的,这种平静的心态必然会导致身体的转化。

所以,认真地拜经、拜忏能够使得我们身体健康,减少一些我们的身体疾病,甚至消除一些我们平时发现不了的身体问题。何况这些运动是在诸佛菩萨的关注下面进行的,必然会有另外一番不同的效果。当我们虔诚、认真、专注地拜经、拜忏的时候,必然会得到所有的这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后面敬请关注《拜经机器效果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