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妙祥法师:口业之过(4)


   日期:2012/5/19 19: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六者男子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不允许在这个男子面前说僧人的过失。一切男子,他都是七宝身,而且很容易得到这个出家的机会,出家很容易成就的。在他面前讲僧人过失,会坏掉他的信心。另外,这男子都是我们的前生父母,所以我们应该恭敬。另一方面,我们对一切男子还有教化的责任,令他们能够生起信心,将来好出家。不能破了僧相,破了僧相会造很多的业。不出家就是造业,是不是?一人造业就会影响一大批人。

 

所以说,不能在男子面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而且男人还有很多的嗔恨心,还有行为啊。嗔恨心一旦大了,他对苾蒭采取行为就坏了,或是骂,或是砍,都是由于嘴的口业所造成的。

 

七者净人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这个净人哪,就是包括给你办事情的人。这个我给你说,最加小心。我们那有很多净人,特别是男净人。比如说互相办事,咱们需要人家护持。因为他为三宝服务,在近前护持僧人去办些事。咱有很多事情做不了。而且佛法需要,特别是僧团需要很多的净人来护持。他们本来是一心一意来护持佛法的。但是由于我们互相呵举那破戒的比丘,说僧众的过失,会使他失掉信心,最后不护持你了。而且本来应该做的事情,他也认为不对了。

 

有些我们做不到的事情,比如说出外,买车票啦,买东西啦,必须由净人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僧人的戒律。等到你一旦说僧众的过失,他听久了以后,对僧人产生烦恼,认为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不如法的。而大肆宣传:你看看,那天谁还叫我买这个呢,他说买饼好。他不愿意吃馒头,说吃饼好,你看贪不贪?他知道很多事情,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他会认为不正常。

 

因为啥呢?我给举个例子。买饼买馒头,都是他自己说出的,最后问师父:“你看决定买哪个?”师父说哪个都行。他说:“买饼行不行?”师父说行。反过来他就颠倒话了,说师父要饼,不要馒头。本来是很正常的话,如果他对你失掉信心,他会说出很多非真实的“事实”。大家还认为他说的话比较可信,即使说假话,大家也就相信他三分。因为他经常在师父跟前,常做净人哪!知道很多事情,如果他失掉信心了,都会给你说出去的。失掉信心,是坏了他的心,另外对僧团的破坏性就更大了,而且还形成了一种“事实”。

 

八者众多苾蒭、苾蒭尼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特别不能在比丘尼面前,和众多比丘面前,说僧人的过失。

 

比如说一个人犯过失了。正好他过来了,一看他走慢了。这个时候有那么多的人,还有比丘尼,你不能语气很不好地说:“某(沙弥)快点儿!你怎么这么慢呢?”不能说啊!你说他你捡不着!而且大家笑话的不是他,而笑话的是你,没有身份,没有教化好。另外,他们特别会笑话什么呢?笑话僧团的不清净,而且笑话有这么多的破戒的苾蒭。他们也会失掉信心。

 

而且比丘尼,她们不会实行八敬法,对大僧不恭敬了,而产生了那种邪知邪见。现在这个女人世界,你不知道,这女人可厉害了,出家后她也厉害。所以说,她们很难调服。佛制定比丘尼必须行八敬法才能成为比丘尼,才能得戒。不行八敬法,比丘尼马上就破戒。

 

如果你在她面前,呵举破戒的比丘,她对比丘失掉信心,不恭敬。不从表面,就从心里不恭敬,都会失掉八敬法的,她的比丘尼戒实际上已经不成立了。你想一想,你破了自己的法,也破了她的法,这都是不行的。所以说我们大家不能在众多苾蒭和苾蒭尼前,率尔呵举破戒比丘。

 

九者宿怨嫌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你不能在过去有怨恨,和我们有仇的人面前,去呵举破戒比丘。比如说你们俩有矛盾,你们俩过去就有这个宿怨,非常地嗔恨他。因为你嗔恨他,就转移目标了,没法说他,怎么办呢?正好有比丘过来了,或是有谁提到比丘的事情,你就大举比丘的过失,用比丘来作比喻,说比丘的过失,来攻击宿怨嫌的人。拿比丘来影射这个人,而达到报复的目的,这样会使怨恨更加深。

 

而且那个人,会更加嗔恨。不光嗔恨你,同样嗔恨比丘。因为你拿比丘来攻击他,他为了恨你,也得恨比丘。是不是?所以说,这样的话会造成仇上加仇。不光是在你身上有点仇恨,最后还转移到僧人面前了,使他也堕落了。所以特别小心,不能这样做。因为在怨嫌前说僧众的过失,会仇上加仇的。就算你不是影射他,你在跟前说,都会仇上加仇的。

 

一切僧人是清净的,如果不说僧人的过失,能把你仇恨化解了。比如说,我和某人本有不合的地方。但是,我称赞僧众的好,他也称赞僧众的好。这么说来说去,我们俩的心自然就合了。你知道吗?所以僧相能解除一切冤仇。

 

如果你也说僧众不好,我也说僧众不好。哎,两人说来说去,反而原先的仇没解,再仇上加仇。你俩越来越坚固,还都谤了僧众,那个仇不会解开。就算你想解开,也没有这么解的。为了达到解除仇恨,去说僧众过失,那不会解开的,而只能加重。因为你用错了药,你把毒药当甘露了。想治病,毒药当甘露,你说能治病吗?它不能治病,只会被毒死。所以不能在“宿怨嫌前,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十者内怀忿恨,率尔呵举破戒苾蒭。

 

就是说心里不平的时候,你不要去讲破戒苾蒭的过失。因为你讲出那个话,绝不是一种让他改正的话,而且,苾蒭的破戒行为,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上你的嗔恨心,只能把这个破戒的事情越来越扩大。同时,让你的嗔恨心越来越大,越说越造业,越说心里的嗔恨心越起来。只能越来越坏你的心,所以说不能讲。

 

特别内怀忿恨,如果这个人确实有那么回事儿。但是你那个心眼不正,说出一遍坏你一遍心。如果你要不说,虽然你心里有嗔恨心,我们有时候也有发脾气的时候,但是你只要咬牙忍得住不说就行。比如说,这人有过失,我就忍得住不说。他是个比丘,你要不讲,那个嗔恨心很快就下去。

 

因为什么呢?因为你在保护着僧人的形象,这个功德就能化解你心中的嗔火。这么样就能化解嗔火。如果你要是再怀嗔恨心、忿恨去讲,只能是火上加火。所以说,千万不能发脾气,说别人过失。

 

我们平时也要这样,发现谁有过失了,你如果发觉自己的心里不平,别讲,过一段时间再说。想给谁提意见,这时不能讲,你越讲事越乱。如果你要心里平静地去找他谈,他什么事也没有;如果你要心不平静,你找他谈,本来就算你有理的事儿,越谈他越发火。

 

那“理”有什么用呢?关键是你那个“心”。理是一方面,你要是有理了,更得心平气和去处理。心要不平,有理变成无理。本来是挺好的事,你非常有道理,但是你说他,他就不服。他怎么不服呢?你心先不服,心先有嗔恨心。你不是想帮助他,而是想使劲说他一顿。你自己心里不平,想把你那点儿气先出去再说。

 

“你怎么对我这样呢?”你先出你的气。还没等达到你要的效果,气还没出去呢,他那边就翻脸了。不是他翻脸,是你的嗔恨心把他带动起来了。他本来就够上火的了,像火似的,应该拿水去浇,你又拿油去浇,你说那个火它能下去吗?火上浇油,最后适得其反。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有嗔恨心去说谁的过失。

 

想帮助人,我们就得心平气和的。不管是去讲什么事情,你要退三步。什么叫“退三步”?一忍、再忍、三忍。忍完了以后,你再去考虑这个问题,能不能做。有时候忍一步呢,还行,忍两步呢,就做不到。不行,这心里非常难受,甚至不干了,“这哪能这样呢?这太委屈了,我做人也不能这样,我什么时候受过这气啊?”受不了了。

 

当你一旦有举动,要行动时,你再忍一下,说:“不行,我还得忍。”这时候忍了,马上就要爆发,谁到跟前,你甚至都要动手了,甚至就要破口大骂的那种程度。如果你再忍过去,那是什么?一片清凉。那个嗔恨心马上就化为甘露了,在这一点上,我们有时候功夫不到,只能忍一步、两步,等第三步就忍不过去了,就吃大亏了。

 

所以大家,特别是在破戒的比丘面前,遇到认为不好事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注意这些方式。这不光是对破戒比丘,我们应该这么做。就是世间法,就平时一般事情,我们也应该这么做。何况是比丘呢,是不是?更得这么做。我们一定要加倍小心。如果我们这么做好了,马上就有无量的功德。

  

如是十种,名为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蒭,便获大罪。设依实事而呵举者,尚不应受,况于非实?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真有那种犯戒的事实,都不允许你说,讲得很明白。你说的是不是事实?确实是那么回事儿,那也不允许讲。何况不实呢,那更不允许了。

 

诸有受者,亦得大罪。

 

如果真有这样的事,你如果去这么做,你就获大罪了。

 

由此可知,非但在家信众说比丘过恶,犯大重罪,必受恶报。身为出家僧众,说比丘过恶,也同样犯大重罪。因此,佛陀为了避免缁素造口业,特别教诫僧众,不得向未受具戒者说比丘过恶。(编者注:缁素,缁指出家人,素指在家人)

 

就是说,不但在家的信众说比丘罪过,要获大重罪,必受恶报。就是你身为出家众,也不允许乱说。出家众更不能向未受戒人说。若是同样受戒的出家众,为了法,在特殊情况下,互相讨论法,这是另外的开许。否则的话一概不得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妙祥法师:口业之过       妙祥法师)(五明学佛网:妙祥法师:口业之过       妙祥法师)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九 五宗平等弘扬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八 诵大悲咒无附加条件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七 发心出家要真实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六 出坡也是修行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五 不为剃度而剃度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四 少睡增定慧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三 过斋亦修行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二 行堂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一 菩提三心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 抓住牛鼻子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九 恭敬心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八 无念才是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