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本性法师:息灭妄念的三绝招


   日期:2012/5/21 15: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息灭妄念的三绝招

文/释本性 

    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之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之深,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这让我觉得,这三重境界说,与息灭妄念的三个层次,有异曲同工之妙。

    妄念,佛法说,是条河流。上念接下念,念念相续,川流不息。

    无论,你是学佛、工作、生活、恋爱……,皆双足没于妄念河流中。

    如何息止刹那生灭的妄念,入得寂静?

    佛陀智慧启示我们:要透过三个层次,应用三招。

    第一招: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这里,观,即是察,也是照。

    通过这四观,了知异、灭的真谛,了知身、受、心、法之空性,彻悟世界真空之本质。

    第二招: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

    这四观,重在体悟世间的存在一面。这存在,虽虚假,暂时,但不失生与住的真谛。我们佛教,称此为有。这有不是恒常的,只是现象,只是一种物相,为此,称之为妙有。

    第三招:观身在身,观受在受,观心在心,观法在法。

    这是对第一招与第二招感悟后提升的新境界,非住空非住有,非灭空非灭有,而能在非空非有之状态中,了知、融入、自在,犹如入了三摩地,离苦离乐,居于禅悦,有余涅槃。

    在第一招,于实际应用中,要求我们控制好眼、耳、鼻、舌、身、意,勿放任之,意在使我们不执着于不贪恋于色、声、香、味、触、法。

    在第二招,于实际应用中,要求我们妙用眼、耳、鼻、舌、身、意,要正确引导之,勿使入了邪径,而应生住于健康的色、声、香、味、触、法。因为,既然事物妙有,一时无法抹杀,便要方便珍惜、随机妙用。

    在第三招,于实际应用中,是第一招与第二招的辩证综合,既不执着,也不放下,既不积极,也不消极,既不以空为悲,也不以有为喜,契入中道,只在当下,享有当下,生于当下,住于当下,异于当下,灭于当下,珍惜于当下,解决于当下,自由于当下。

    当我行笔至此,我想到了曾经在兰卡读书时,托钵体验之情景:清风拂过,袈裟扬起;步淡定,意从容;眼观鼻,鼻观心;心系托钵,钵无所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本性法师       妄念)(五明学佛网:本性法师       妄念)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四讲 大手印之行 三、依于妄念,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四讲 大手印之行 二、消除妄念的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二讲 大手印之见 五、顿断妄念, 

 其它法师:断除妄念亦能健康长寿 

 本性法师:忏悔己身诸业障 

 本性法师:法乳恩深——授法恩师明旸长老圆寂七周年纪念 

 本性法师:读书与读书的态度 

 本性法师:说法之道 

 本性法师:疲劳的对治 

 本性法师:福州开元寺修证药师法门捷法 

 本性法师:福州开元寺修证观音菩萨法门捷法 

 本性法师:福州开元寺修证释迦牟尼佛法门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