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钟茂森博士: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日期:2012/5/22 14: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这一段是讲『四摄』,所谓四摄就是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四种方法是菩萨用之来摄受众生,这种方法用现代话来讲,可以说是交际法。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果能够守住这四种交际法,一定人际关系和谐,你就会在大众当中得到尊敬、爱戴。所以四摄的摄它有摄受的意思,就是能够让众生爱你、亲近你,这么个意思。『庄严』,这里讲的是美好,四摄法能够做出来,你的形象一定美好。如果你能够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去行四摄法,你的四摄法才能够圆满,就叫做「四摄庄严」。

  具体来说,四摄法第一条叫「布施」。布施,四摄里头的布施跟六度当中的布施不一样,在六度里面的布施它是放下,在四摄法里的布施,用现在话来讲,就叫做请客、送礼。跟人打好关系的第一步,我们要有一种布施奉献的精神,如果能够常请客、常送礼,自然就会让人生欢喜心。我们请客、送礼并不是有利可图我们才做,我们真的是为了跟对方结缘,让对方对我生欢喜心,没有任何的私利在里面,这是无私的,这就是菩萨的布施。

  你看师父上人跟宗教之间往来,他是用四摄法,叫做活学活用。四摄法头一条布施,师父上人跟每个宗教来往都是送礼,都是请客。送什么?不仅是每次拜访宗教都必定送礼物,而且真正给他们供养,拿钱供养。他们有困难的、有需要的,比如说在新加坡,有一次一个天主教他们希望建个慈善医院,这是好事,帮助病人,这是无畏布施。但是他们资金不足,所以向师父化缘,请求帮助。我们师父欣然就拿出五万块钱新加坡币送给他,他们真正把这个事情能够落实。后来这家医院需要一部救护车,师父又捐钱给他们,送一部救护车。别人就对师父的行为不是很理解,就问师父说,这四众供养的钱怎么可以拿去供养外道?他把其他宗教当作外道。师父听了之后就问他,你说办医院帮助这些病苦的人,我们佛教人士要不要去做?要!那你去做吗?没有这个财力。既然这是好事,我又没有这个财力单独做,别人已经做了,我们去随喜,这不是一样的吗?为什么要起分别心?

  所以真正有大心量,菩萨的心量,你才能够真正落实四摄法,否则只是学个名相,说懂得说,做不出来,宗教与宗教之间还是不能够团结。为什么?这第一条四摄法就没落实。布施是结缘,你要跟这些宗教能结缘,宗教自然就能尊重你,我们要佛教得到世人的尊重,我们首先得要去尊重别人,哪有说我们不尊重别人,别人来尊重我们的道理?

  具体的说布施有四种,布施一定要有广大的心量,所以叫「遍施」,遍是周遍法界,那个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种布施在佛教里的名词叫做悉檀,所谓「四悉檀」,悉是熟悉的悉,就是普遍的意思,檀就是指布施,这是梵文,叫檀那,檀那翻成中文就叫布施。四悉檀是什么?第一个叫做「世界悉檀」,第二是「为人悉檀」,第三是「对治悉檀」,第四叫「第一义悉檀」。什么叫做世界悉檀?世界是代表时空,世就是时间,界就是空间,换句话说,世界就代表尽虚空遍法界,整个宇宙都是,整个宇宙的众生都是我们布施的对象,这样叫做世界悉檀。它是让我们修布施首先要把心量扩大,如果心量小那就做不了世界悉檀。不要说其他国土、其他星球的众生不能够包容,就是我们地球上的众生,你看其他的宗教都视为邪魔外道,不能够去布施,这就心量不够大,世界悉檀就没办法做到。佛法里讲怨亲平等,哪怕是冤亲债主,对我有仇的、跟我是怨敌的,我对他们的帮助还是这样平等,还是这样全心全意的去奉献,这样能够感化他。

  第二个悉檀叫做为人悉檀,这个「人」泛指一切众生,为人就是为众生。布施是为什么?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起心动念都是为众生著想,替众生服务。想的都是为众生的利益,根本把自己的利益忘掉了,这叫为人悉檀。今天有一位同修在今天开讲之前还问我说,我们现在学习师父所说的放下,放下第一个要把自己的身家能够放得下,把身家放下不是说不要了,身体也不要,家庭也不要了,不是。如何叫做放下,不要放在心上,不要老念念想著自己,比如说想著自己前途如何打算,我的将来怎么规划,我要怎么样子能够出名。想的都是名闻利养,那是自私自利,要把这些放下,这些念头决定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它违背我们的性德,我们的性德是自他不二。我和众生是一体的,要对这一条坚信不疑,如果有怀疑,那自私自利很难放得下。一到利益有冲突,自己的利益和众生的利益有冲突的时候,就放不下了。为什么?因为对佛的教诲不能够深信,所以你要他为人,做为人悉檀他不敢做,他不肯做。

  所以要放下,第一个要转变观念,要懂得虽然不能够证入这个境界,也要深信这个境界是真实的。众生与我是一体,我这个身体只是一个大我中的一个小水泡。我们经常用大海来做比喻,自性好比是大海,每一个身体,这么多众生每一个身体就是大海里的水花、水泡,一滴水。千万不要把这个水花、一滴水当作是自己,整个大海就是自己,一滴水只是我的一个小部分,其他的水花也是我,也是大海的一部分。我爱这个身体跟爱别的身体,是一样的爱,平等的爱。有这种观念的人他自私自利的念头才肯放下,他起码能承认这一点。要承认这一点当然也是需要多年的经教薰习,如果不是听经多年,他不明白,他怎么能放得下?所以通过学习经教,明白这个道理,转变观念,这就叫真修行。

  师父的老师李炳南老先生,过去就常常劝勉学人要改心,改心就是改变我们自私自利的念头,转变成什么?大公无私,就把念头转变了。为什么?一个自私自利的念头确实是错误的,要承认,那剩下来的这条路就好走了。自私自利是第一关,你踏过去以后,修行就愈来愈顺,愈来愈快。昨天我跟师父坐在一起,很暂短的时间,在讲经前,师父就跟我讲了一句话,让我很受启发。他告诉我说,首先把自私自利的念头放下,这就进门了,进了门以后,以后的进步叫加速度,愈来愈快。所以这第一关最难,真是万事开头难。难要咬牙,要信得过,这样的话真正发心为一切众生,世界悉檀、为人悉檀你就能具足,你就能放下。然后边放下就边看破,放下之后你就得一点自在,得到自在,觉得真的放下好!继续放。这是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

  下面的「对治悉檀」,第三个对治悉檀也是教我们放下烦恼习气的。对治,这是告诉我们,当我们拓开心量,当我们把自私自利放下以后,真正发心为佛法为众生,那是真的,不是自己骗自己的。过去我们老是自己骗自己,不要说大家,就是我自己就是这样,总以为我是放下自私自利了,但是真正到利害关头就放不下。直到去年决心放下工作,那是自私自利放下一点了。我为什么放下工作?确实不是为自己,不是求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如果要求我就不会放下工作。我的工作很好,人人也羡慕,在澳洲,大学里面也很器重我,连续两年把我评为学校的优秀研究奖获得者。在澳洲和纽西兰地区,在金融领域里面我也是有一定知名度,我的学术能够排上前十位。但是如果求名闻利养,这一生会堕落,听经教听了这么多年,这一点还总得明白。师父一劝我,我真的是叫水到渠成,自自然然放下。

  放下工作那是放下第一步,对我来说,剩下的路就是这里讲了「对治悉檀」,得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跟自己的烦恼习气做斗争,转恶为善,转迷为悟,在这里面努力。努力的方法,真的老师都已经给我们指出了道路,用练讲,讲席不断,每天干,每天两个小时讲课。那备课,以前师父上人告诉我们,刚初学讲经的时候,讲一个小时要花上四十个小时备课,讲两个小时得花八十个小时。你看师长走过来了,他是一个真正吃过苦的人,对治悉檀他能做到家。这么样努力精进,真的执著分别妄想不容它起来,没时间,哪有时间搞分别执著?哪有时间打妄想?自然就逼著自己向菩提道上进军。

  我们幸好在大学里面讲课也有过八年的教学经验,所以在讲课来说还算是有一点基础。现在能够每天讲两个小时,当然也是满满的,这样好!真的,如果不吃苦,修行怎么能够成就?用学讲经来对治,当我们讲,讲出来自己就不好意思犯。你说我们讲十善业道,我们在这里讲的,让人家断恶修善,自己如果不断恶修善怎么行?所以教人真的先教己,听经人的利益真的不如讲经人的利益得到的多。真正入了门,才对我们师长生起无限感恩的心,这种感恩的心也是一种推动力,推动我们在菩提道上勇猛精进,用自己的行动来报恩。所以对治悉檀。

  刚才的为人悉檀主要是生善,对治悉檀是破恶,合在一起是断恶修善;前面世界悉檀是扩开心量。扩开心量以后要落实那就得断恶修善,否则的话,心量你说打开了,那是虚的,不实在。

  最后第四个是「第一义悉檀」,第一义讲的是真理。什么是真理?这是佛家讲的自性能现一切法,我们的妄心能变一切法,这是真理。懂得这个理以后,我们要朝著第一义去用功,知道妄心这个东西把自性所现的真实境界给扭曲了,妄念就变了,本来面目见不到了,所以要把妄心熄灭。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回归本性,这叫做第一义悉檀。能够回归本性,真的宇宙人生真相一切通达。

  底下,刚才讲布施,四摄的第一条,第二是讲「爱语」,爱语就是利益众生的语言。爱语不一定是好听话,花言巧语听起来好听,不一定有受用,不一定得真利益。爱语是智慧的言语,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众生的,哪怕是讲不好听的话、骂他的话,责备他、教训他,都是爱语。

  第三个是「利行」,行就是指行为,利是利益,就是利益众生的行为。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利益众生,凡是利益自己的叫凡夫,佛菩萨是利益一切众生。现在国家领导人提倡构建和谐世界,这是好事,我们做的事情也要能够帮助利益和谐世界。怎么落实?古人所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用教学的手段启发大众,恢复伦理道德,明了因果,断恶修善,互相尊重,这就能够构建和谐世界,这是利行。

  第四个四摄法讲的是「同事」,同事一般讲叫和光同尘,这是佛菩萨能够做到,跟一切众生做相同的事,跟他和光同尘,就是混在一起,用这个方法启发他觉悟。这个事情佛菩萨能够做到,可是我们是凡夫,如果也跟那些凡夫众生去同事,他造恶我也造恶,那可不得了,他堕落我们也跟著堕落。师父把同事讲为与佛菩萨同事、与圣人同事,我们不要跟造恶的众生同事,这样我们这一生就不会堕落。等我们这一生往生了极乐世界,我们也成佛菩萨,那时候可以跟一切众生同事,真的叫作「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哪怕是造贪瞋痴的罪业也是启发众生,为什么?因为他心地平等、他心地清净,不起心不动念,他念念都在自性当中,他不会受迷惑。哪怕是用贪瞋痴的手段,他也是能够帮助一切众生。我们现阶段真的要有自知之明,懂得什么事能做,什么事还不能做。我们现在功力不够,所以要学习的是跟佛菩萨同事。佛菩萨的事业是什么?两个字,教学。你看释迦牟尼佛一生,他所做的事情是什么?当他示现成佛以后,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每一天都在干,没有一天停顿,这是佛菩萨事业。所以要让众生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学。我们现在年轻人如果能够发心学讲经,学习弘扬圣贤文化,对自己、对众生都是莫大的利益,这是跟佛菩萨、跟圣贤同事。

  所以我们说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怎么样能够圆修?那天我还请师父印证我的一点体会,我跟师父说,我们现在发心学习弘扬圣贤教育,这就是四摄圆修。你看布施,布施里面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我是内财布施,我用我的身体、用我的思惟、精力这是内财;法布施,这是圣贤教育,法布施;无畏布施,启发众生觉悟,众生觉悟,明了了事实真相,真的他可以放下畏惧,三种布施具足。爱语,你看教学,这是利益众生的言语;利行,利益众生,利益社会;同事,这是跟佛菩萨同事。所以学习讲经真的四摄圆修,真的是佛菩萨的事业。这个四摄法知道这基础就是十善业道。我们要学习讲经,第一个要做的,我们自己要落实十善业,我们修的四摄才可靠,要不然就走歪了。四摄庄严了,就能够摄化一切众生,跟一切众生结法缘。这是讲四摄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钟茂森       十善业)(五明学佛网:钟茂森       十善业)  

 其它:浅析“十善业”(邹相)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8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7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6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5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4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3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2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1 

 周叔迦居士:佛说十善业道经注 

 宽运法师:十善业道之不偷盗 

 宽运法师:十善业道之不邪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