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钟茂森博士: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


   日期:2012/5/22 14: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

  这一句是讲要把十善业道落实在四如意足上面,四如意足也叫四神足。足就是指满足,圆满的意思,神足这个神代表我们的思惟、意识能够让他如意,这是现在人所希求的事事称心如意。怎么样才能够做到称心如意?古人真的很会用艺术来教学,你看古人的如意,大家都见到过,有的是用玉做的,它的头是弯回来的,过去人上朝的时候都会手扶著如意。如意是提醒什么?回头,告诉一个真理,回头是岸,我们回头了就得如意,不肯回头,还在迷惑颠倒,得不到如意。回头就是指放下,佛法里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苦海就是本经一开头所讲的「娑竭罗」,就是咸水海,就是苦海。在苦海里面你怎么能找到岸?你往前去找,愈找是愈苦,一回头,岸就在后边。所以就是让你放下,你放下,苦就没有了,四如意足教我们放下。前面三十七道品里面,第一科叫四念处,四念处是让我们有这个观念,观身不净这四个观念,这是让我们看破,看破就是让我们明白;四如意足是教我们放下,看破放下这是佛法的真谛。四如意足具体说明包含以下四条,第一条叫做「欲如意足」,第二叫做「念如意足」,第三是「进如意足」,第四是「慧如意足」。欲念进慧四条,这四条都希望如意,都得到满足。

  我们先来看第一条欲如意足。欲就是我们讲欲望,也就是众生的希求,这种仰慕的事情,用我们现在人讲的梦想,这个名词。怎么样得到真正欲望、梦想的满足、如意?如果是在六道轮回里面永远得不到,如意足是一种超然的心态,当我们能够把欲望放下,你就得到欲如意足。你放下不,怎么可能得到自在?没听说过「欲壑难填」吗?你的欲望就像喝海水一样,愈喝愈渴,愈渴又愈喝,恶性循环,怎么可能得到如意?你怎么可能知足?知足了,放下欲望,你就得到欲如意足。

  现代你看我们整个社会,包括学校里的教导,真叫是误导众生。教大家什么?欲望,还说什么社会的进步的动力是人的欲望,这句话听起来很可怕。社会的动力是欲望,这个动力把社会推到哪里去?大家都为了欲望,都在那里争利,互相的斗争,孟子说的,「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这危险。现在不是讲国,整个地球成了地球村,所以「上下交征利,其世危矣」,世界就危险了。天灾人祸你看为什么这么频仍,欲望真的是毁灭世界。为什么我决定要离开商学院不教金融课了,为什么?教不下去了。我们金融课的,经济的模型都是建立在一个前提的基础上,就是人要有欲望,人要竞争,如果没有欲望,没有竞争,现代经济学理论全部没有理论基础。所以一套都是在误导众生,再这么下去真的是误人子弟。像以前李炳南老师所讲的,将来可能堕二十层地狱,十九层的都没有,可能是二十层。现在确实放下了,放下教世间的这种学术,变成教大众圣贤觉悟,这等於是赎罪。过去误导众生,现在回头,现在回头是如意足,放下。

  第二个四如意足所讲的是念如意足,念是指一心正住的意思。念要纯一,心要不动,就能够得到念如意,就自在了。就像《金刚经》里面,你看须菩提尊者他每天看世尊生活,这是世尊的常随众,就像我们现在老跟著师父,看著师父,每天看。早上起来,一直到出去外面托钵、讲经回来,世尊回来之后,洗完脚上座。有一天须菩提就看明白了,他就痛哭流涕,看到世尊真的是如意、自在。他就向世尊请教:「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请教这两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念头应该住在哪里?怎么样降服我们的妄念、妄心?这是一般修行人都遇到的困惑,不知道念住在哪里,所以得不到念如意,世尊就给他讲了一部《金刚经》就教导他。

  《金刚经》告诉我们什么?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的念住在哪?要住在无所住,就是念不要住在任何的地方,叫无所住,你没有下脚的地方,这听起来很玄。后面世尊还给我们讲一句「而生其心」,都没有下脚处还怎么生心?念头都无所住了又怎么生心?好像挺矛盾,真的我们凡夫不知道如何去下手。佛看到我们凡夫很可怜,真的教你这句话,你看根性利的人一听就明白,六祖惠能一听这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彻大悟,我们真叫做业障深重,老听都听不明白。世尊看我们真可怜,怎么办?教导我们一个特别法门,特别法门就是净土法门。教我们念,念什么?念阿弥陀佛,住在哪?住在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当中。其他的念全部放下,用这一念代替万念,就不住其他的妄念,只住在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念上。这就是相似的无所住,我不住万缘,万缘放下,然后提起佛号,就叫而生其心。你看这句话很简单,就念阿弥陀佛,这句就圆满达到。应无所住,我就不起妄念,「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而生其心,所以这个叫做微妙难思的法门。你看《金刚经》的玄理就这么简单我们就落实了,凡夫也有落脚处了。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金刚经》已经圆满,得到念如意足。将来我们的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那更是如意,极乐世界如意是到圆满,真的叫如意足了。

  第三个四神足里讲的,四如意足里第三是「进如意足」。进是指精进,不退步,人在菩提道上进步就快乐、就自在,就得到如意足;如果人要是退步,当然就会生烦恼,后悔、懊恼都会生起来,就得不到如意。所以,要真正得到修行的法喜,我们要精进。修学佛法一开头都得吃苦,没进门之前这一段是最困难,得咬著牙拼命干。等我们进了门尝到法喜,这个时候别人拉我们退我们都不肯退,因为什么?得到如意足了,用什么方法?一开始的精进,得用功努力。精进这两个字关键在精,精是因,进就是果,你要得到进步要懂得修因,因就是精,精就是不杂。就像师父提倡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不要搞很多门,学这个学哪个,学得乱七八糟的,头脑糊里糊涂,不精,不精就不进,不进你怎么得到如意?所以师父上人告诉我们,修学净土法门要专精,一部经一句佛号足够,我们就念《无量寿经》,加上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这一生成佛足矣!这样的话,慢慢能够体会到功夫就得力,得力了,如意就现前。

  第四个讲到是「慧如意足」。慧是指智慧,这个智慧是指般若自性的智慧,当我们修学前面的欲、念、进如意足,后面就能够产生慧如意足。通过修行、修德能够启发性德,自性的智慧能够流露出来。慧表现在心不颠倒,他不散乱,怎么修?前面修念如意足,你的念纯一。比如说我们念阿弥陀佛,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里头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念如意足修成功,也是精进修成功了,你慧就现前。《弥陀经》里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讲的念如意足,慧就是指心不颠倒,这是智慧现前。这四如意足建立在十善业道基础上,我们在这上面精进,能够得到身心轻安快乐。身心都得到轻安,轻安就是法喜,离开了烦恼你就得到轻安快乐。身轻安,就是你身体觉得很轻便,走路都快了,好像身体弹性增加,柔软度增加。为什么?因为你心态柔软,身就柔软,心就快乐,这是你修四如意足的果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钟茂森       十善业)(五明学佛网:钟茂森       十善业)  

 其它:浅析“十善业”(邹相)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8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7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6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5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4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3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2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1 

 周叔迦居士:佛说十善业道经注 

 宽运法师:十善业道之不偷盗 

 宽运法师:十善业道之不邪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