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第十六集)


   日期:2012/5/23 18: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各位大德,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孝经》。我们上一次讲到「广要道章第十二」,这个经文还没有讲完,讲了此章的上半部分,是讲到「教民亲爱,莫善於孝;教民礼顺,莫善於悌;移风易俗,莫善於乐;安上治民,莫善於礼」。这是讲到要改变一个社会风气,让百姓都能够和谐共处,过上和乐的生活,上下都能够互相的爱护、照顾,以礼相待,社会风气能够扭转,上下都各守其分,这是需要有孝、悌、礼、乐。孝悌这是一种存心,在上位的人,天子,他自己来行孝悌之道,便能够引领百姓都相亲相爱,而能够行孝悌之道,对自己的父母也能够爱敬,对自己的兄长也能够礼顺,这都是天子、国家领导所做的好榜样。要改变风俗,移风易俗,把社会大众引领到良善的方向去,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音乐,也就是艺术节目。做为天子,做为领导人,自己要有那种良善的爱好,他为大众演示出追求真善美这样的一种情趣、爱好,自然也能够引导大众走上真善美。能够自己遵循著礼法,凡事依礼行事,这自然达到安上治民,能够让上位,我们说国家的政权都能够稳固,而大众也能够安定和睦,这是和谐社会,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礼教。

  所以礼教比法制更高明,用法制来治理社会,百姓虽然被严厉的法律所摄住,不敢去胡作非为,但是心里面未必能够遵守伦理道德,只是迫於法律的那种威摄力。如果用礼教,大家遵守礼法,遵守伦理道德,而耻於作恶,这个比法制要更好,它是在百姓内心当中建立起这样的一种防线,防非止恶。能够样样遵守著礼,社会自然就能够安定和睦,而这个最重要的是天子、国家领导人带头来做。所以和谐社会必须是从领导人开始自己做个好榜样,而能够带起社会大众一起能够遵守孝悌,奉行礼仪,欣赏良善的音乐。实际上不仅是天子这一个人要带一个好头,做个好榜样,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有这种义务。古人有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就是普通老百姓,天下的和谐或者是动乱,对一个老百姓来讲有没有关系?有,每个人都有一分责任,因为这个社会是我自己的社会,说到究竟处,我们眼前的这些境界,统统都是与我有紧密相连的。所以孔子说得好,「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真正自己落实仁道,行孝悌礼义,能够把仁做到,这社会也就跟著归仁,所谓「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归仁」。一日克己复礼是谁克己复礼?就是我克己复礼,我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我是一个匹夫,但是我对於天下的和谐或者是动乱,负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这个天下是我的天下,所以我能够一日克己复礼,就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遵循著礼法,遵循著古圣先贤的教诲,落实伦理道德,这叫复礼,那么天下就归仁,都能够归到仁道上面来,当然这就是和谐世界、大同世界。这是说到究竟处。

  确实整个天下就是一个自己,自己做好了天下都做好了。所以教民亲爱、教民礼顺、移风易俗、安上治民,谁的责任?我自己的责任,我要好好的落实孝道、悌道,遵循著礼乐,这样自然能够达至社会和谐、世界大同。这里面这个礼字就很重要,刚才我们讲到的,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是为仁之道,仁是仁爱的仁,要把仁爱推广於天下,自己要克己复礼,要遵守礼。礼是什么?孔老夫子在这一章特别把礼提取出来为我们说明,请看经文:

  【礼者。敬而已矣。】

  这句话讲的就是,礼就是敬而已,礼敬礼敬,礼是表现在外的,敬是在内心,内心恭敬,外在的身口意,我们说三业,自然就表现出礼,所以这个礼的本就是敬。唐玄宗他注解中说得好,「敬者,礼之本也」,礼的根本在於内心的恭敬,所以心为根本。古人讲「诚於中而形於外」,内心中有诚敬,外在身体自然表现出这种礼,甚至不用学礼,他也自然能够把礼表现出来。好比说《弟子规》上讲的,「尊长前,声要低」这句话,这是礼,在尊长面前我们声音不能够太高,因为高了就是放肆。这个话,如果没有学过《弟子规》这句话的,但是如果他对某人特别恭敬,他在某人面前他也会做到「尊长前,声要低」,他自然就会柔声下气,谦恭有礼,哪怕是这条礼这个条目他没有学过,可是他自然表现出来就是有礼的,为什么?因为他内心有恭敬。这是用个比喻来说明。所以我们能够抓住这个根本,礼之本,那就是恭敬,学礼其实是很容易学到的。所以儒家讲的威仪三千,这威仪三千是三千条礼仪,你逐条逐条学,确实要记得多,记下来都不容易,何况你要把它做出来。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根本,那就好学了。根本是什么?恭敬心。能抓住这恭敬心,把恭敬心培养出来,自然你的三千威仪的礼就能做到。

  恭敬心是我们本性本善,是我们自性中的性德,本有的。但是虽然是本有,而我们自从出生以后,一直到长大,受到种种的污染,思想的污染,所以我们的恭敬心,确实如果没有用礼去培养,会丧失掉。这个丧失是迷失,不是真的没有,它是我们的本善、我们的性德,不会说消失掉的。只是我们现在受到污染,什么污染?傲慢的污染,自以为是的污染。很多西方的这些电影,崇尚的个人主义,培养人的傲慢心,让人目中无人,结果敬就没有。所以孩子很小你看看了电视以后,他对於父母也没有恭敬心,对父母没有恭敬心,以后对老师、对长辈、对领导他也是没有恭敬心。所以如何来恢复他的恭敬心、恢复他的本善?就要学礼。所以学礼的目的就是恢复恭敬心,「礼者,敬而已矣」。夫子在本章特别提到孝道、悌道,和为人臣之道,那是忠,孝、悌、忠三种德行。我们看经文:

  【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

  这是夫子教礼敬。广义上面来讲,礼也包括孝、悌、忠,一切的伦理道德都包括在礼上面,所以礼教就是帮助我们恢复伦理道德、恢复本善。这个需要天子带头来做,如何带头?就是用礼、用恭敬。古人讲得好,「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首先要恭敬别人、爱别人,自然能够感得别人爱敬我们。所以做天子的能够『敬其父』,这个「父」是父亲,敬谁的父亲?首先敬自己的父亲,这是孝道。把孝道表演出来,大家跟著看到,学著也恭敬自己的父亲,大家都很欢喜,因为孝道是本善,当本善流露出来的时候,真的是不亦悦乎。这种喜悦不是从外面来的,从外面来的,像得到欲望的满足,财色名食睡这些欲望得到满足,那好比是刺激,它不是真正的喜悦,真正的喜悦是人内心当中契入本善而感到无比的欢欣。所以当百姓都能效法天子孝敬父母,本善流露,百姓都很喜悦。天子不仅要尊敬自己的父亲,为大家做个好榜样,而且要尊敬所有为人父的。《弟子规》上讲的,「事诸父,如事父」,对待比自己年长一倍的,一般来讲,比自己大二十年的,那就属於父亲那一辈的,见到这些长辈就如同对待自己父亲那样来孝敬他们,他们的儿女当然就非常的高兴。所以你敬他们的父母,儿女就非常的高兴,而自自然然他对你也就很爱戴、很恭敬,为你效忠。

  在北京有一位公司的总经理,他在企业里面落实《弟子规》,他曾经跟我就谈到他遇到的一桩事情,真正觉得「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的道理。他的一个员工的父亲患了病,花了不少的医疗费,按照合同公司是不需要为家属支付医疗费用。这位员工的父亲自己写了一封信给这位老总请求援助,这个事情连这个员工也不晓得,父亲瞒著他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因为这个企业的老板对待员工都非常的礼遇,待遇非常好,这个老父也知道,所以不忍心再让儿子去开口跟企业老板说,所以他自己写了封信寄给老板。这老板是很仁慈的,打开信看了以后,立即就给这个员工说明,说像你父亲患这个病,医疗费用我们全部报销,这个员工也非常的感动。你看「敬其父则子悦」,你对他的父亲能够这样的关怀、照顾,做儿子的当然非常的感恩,因此对你必定是效忠,他不会做对不起你的事情。所以你看老板布施这些医药费,换得的是员工对他的忠心耿耿,这个用钱都买不到的。所以天子,这是国家领导人,也能够对每一位百姓、每一个长辈都能够这样的尊敬,就自然感召整个国家人民的爱戴。

  下面讲的,『敬其兄则弟悦』,一个兄长,一般是比我年长不到二十年,大概十年以内,都称为兄,做天子的要为社会大众做一个好榜样,所以首先敬自己的兄长,对比自己年长的这些亲友都那么恭敬,这是悌道。自己能够行悌道,也就带动起全社会的人行悌道,大家都能够对於兄长能够敬顺,这个敬顺之心,他到了工作的岗位,为领导服务、为老板服务,自然他也就敬顺领导和老板。所以做国家领导人,他为社会做一个好榜样。而这个兄它是个广义的,《弟子规》上讲,「事诸兄,如事兄」,诸兄就是所有比我年长的人都是我的兄长,我要以悌道恭敬他们,这样他们自己的亲弟弟也就非常的欢喜,所以他们也能够对你敬顺。所以国家领导人能够行孝、行悌,就自然得民心,受到万众的爱戴。

  下面讲,『敬其君则臣悦』,这个君就是领导,这里面也含有几层的意思。在周朝,当时天子底下有八百诸侯,诸侯国很多,每一个诸侯国的国主,叫诸侯,他们就是国君,我们对每一个诸侯国君都能够尊敬,这天子,尊敬他们,这个诸侯国里的臣子们、百姓们都非常的欢喜,这是「敬其君则臣悦」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这也是上位的人要做一个好榜样,君是领导,当然天子他是万人之上,他上面就没有领导,天子以下都有领导,每一个人他都能够表演出敬君、忠君的行为,也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带动起社会大众也能够忠君、敬君。这个君,像现代意义上来讲就是我们的国家,就是执政的领导、执政党。像在我们国家,是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这是属於君,属於天子的这种地位,最高领导。每一个人都有一分责任把忠君的品德表演出来,忠君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就是忠诚於党、忠诚於人民,我们能够表演出忠诚,自然将大众的忠诚之心唤起来。忠诚是性德、是本善,本善、性德的流露,自然会给人带来欢喜、喜悦。假如说在一个企业当中,企业的老板,那是君、是领导,如果是一个部门的经理,这是属於臣下、臣子,部门经理能够给自己部门的这些员工们表演出忠君的品德,忠诚於老板,也自然感召这个部门的人对这位经理的忠诚。这个意思里面还有一层,譬如说我们如果到达一个企业里面去参观、去访问,我们对这个企业的老板格外恭敬,企业里头的员工看到我们恭敬他们的老板也是非常的欢喜,这也是「敬其君则臣悦」的意思。所以这都是本善的自然流露。

  下面讲到,『敬一人而千万人悦』,这个「一人」就是指恭敬其父、其兄、其君,这是恭敬的是一个人,得到百姓万众的喜悦,这是君子推行礼敬之道,而感召来的是社会和谐。我们国家是最讲礼制的,从古至今传统的礼是非常的丰富。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注重礼?因为中国人明白这个道理,人人能守礼,互相恭敬,那么每个人都是喜悦的,社会就是和睦的,所以我们国家称为礼义之邦,每个人都懂礼,都能够尊敬别人。现在要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礼就不得不讲求。所以还是要从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去找到这一些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现前的社会更好的走向和谐。唐玄宗对这一段话的注解很简单,他说「居上敬下,尽得欢心,故曰悦也」,这里讲到「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这是让别人欢心。居上敬下,居上位的,这里讲到是天子,天子敬其父,敬下,它这里意思特别指的是对百姓的父亲,是任一个百姓的父亲,我对他恭敬,这是居上敬下,就感召得百姓的喜悦,尽得欢心,这就是悦的意思。敬其兄,这是对百姓的兄长我们能够敬,「事诸兄,如事兄」,百姓也都欢心。敬其君也是如此,对各级的领导,这是做天子的,对於下面各级领导,这诸君,我们都恭敬他。譬如说国家主席常常到下面去访问,去关怀地方、关怀各级政府的领导,必定是感得从上到下百姓的欢心。所以「敬一人而千万人悦」,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下面经文讲的:

  【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我们所敬仰、所恭敬的只是一个人,这是父、兄、君任一个人,这一个人也是不固定,是任一的,可是这样的一种行为,会令到整个社会大众的欢喜。特别是现在媒体非常发达,国家领导人有一个什么样的举动,很快就传遍整个社会,所有的人都知道。所以国家领导人能够关怀做长辈的、父辈的人,所有为人子的都非常欢喜,这就是『敬者寡而悦者众』。媒体一报导,某某国家领导对老人非常尊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看这是非常让百姓悦服。所以「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都是这个道理。敬一个人能够让大众都喜悦,这种做法就叫做『要道』,很重要的道理,很重要的方法,这个「道」有道理的意思,也有方法的意思。所以《孝经.开宗明义》讲到,孝是至德要道。这一章是广说要道的含义,这个要道就是一个敬,特别是在上位的人,常怀著恭敬,自己常怀著谦卑,那是最得民心的。最怕就是生起傲慢,一傲慢,骄慢了,就会失掉民心。这个不仅是国家领导,每一个团体的领导都是这个样子。所以愈在上位的人愈要谦卑,把自己姿势放低,反而能够让大众更加恭敬和爱戴。这种做法完全就是孝道,因为,人为什么要恭敬?因为每个人上面都有父母,所以我们对父母要恭敬,以这个恭敬心对待一切人,把一切人做为父母来看待,当然会得到大众的喜悦,社会真的非常容易就能够和谐,古人讲垂拱而治。这就是讲到「广要道章」。

  下来我们来看「广至德章第十三」,这章是接著「广要道章」下来的,这都是开解第一章「开宗明义章」里面所讲的至德要道的含义。讲完要道,这里讲至德。广就是广述,详细的开解。为什么孝道称为是至德?这里夫子给我们详细的说明,我们来把经文读一遍: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这一段也是孔子说的,所说的跟前面一章呼应。前面一章是做天子的为大众表演出孝、悌、忠,而能够以礼去敬人,得到千万人悦,百姓都能爱戴他,这里又给我们详细的讲述天子如何来教孝、悌、忠。实际上不仅是天子有这个义务教导社会大众,每一个人都有这个义务,所谓要自行化他,自己要修养这些品德,也要帮助社会大众修养这些品德。我们来逐条的学习经文。『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这一句就是讲到君子,君子一般来讲知道是天子,天子他有教导社会大众的义务。君子也泛指一切的正人君子、仁人志士,他们有很好的德行、学问,他们有这种热心从事圣贤教育的工作,把教育事业做为自己毕生的事业,不求名也不图利,就是希望把伦理道德的教育发扬光大,这些人是君子。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他所希求的是道德,而不是希求名闻利养,谋食就是谋获自己的名利。君子如何来教孝道?他这里讲,「非家至而日见之也」,不需要挨家挨户去教孝道,而自己好好的落实孝道,逐渐逐渐大家见到他在行孝,对他生起敬佩,向他学习,自然孝道就教给大家。所以,我们看到唐玄宗他注解里面讲得好,他说「言教不必家到户至」,言就是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孝道不必每家每户去走,跟人家苦口婆心的说,你要孝养父母,你要恭敬你的长辈,这样挨家挨户很累,而且效果未必是好。应该怎么做?「日见而语之」,这是讲到天子他能够自己认真的行孝,让大家见到,大家对他生起敬佩之心,然后他才跟大家讲行孝的道理。这是讲先自己做到然后再说;做到说到这是圣人,说了就做这是贤人。如果是做到了,它才有教育的效果。

  所以「但行孝於内,其化自流於外」,教化的效果是自然的,能够自己行孝於内,内是在家里,在家里自己行孝,他就自自然然能够把这种教化流传给外人。凡是来他家里看到他的这种孝行,都敬佩不已,而且会广为流传。就像过去舜王,他在年轻时候也是一个普通人,他的母亲很早去世,父亲娶了继母,结果他的父母虐待他,甚至要把舜置之於死地,而舜他能够依然保持纯孝之心对父母行孝道,这种行为感化了乡里,也感化了当时的帝王尧,尧帝就把他请出来为国家服务。这么好的一个孝子,要为国家服务必定是忠臣,能够让他来治理天下,必定他能够以孝心治理天下,孝治,所以后来把王位都传给他。你看看舜王他完全是自己力行孝道,而没有挨家挨户的去讲你要行孝,可是教化的效果,不仅是在当时非常的卓著,普天下之人都效法舜王行孝,这是其化自流於外,化就是教化,自自然然的流传在外面,就是教导大众,大众就受到感化。不仅当时大众被感化,都能力行孝道,而且,你看舜他是二十四孝之首,从古至今,多少人看了二十四孝都效法舜那样去孝敬父母,乃至四千五百年以后的今天,我们讲到舜的故事,依然受感动,依然能够生起我们的效法之心而去孝敬父母。所以这就是君子教孝是先要自行而后化他,正己而后化人。

  我们现在国家希望构建和谐社会,全世界的人民都希望有和谐世界,每一个国家都渴望和谐,该怎么做?「教民亲爱,莫善於孝」,最好的是教孝道。教孝,像国家如果能够每年来评出十大孝子进行表彰,把他的事迹推广让大家学习,通过媒体把教育的效果达至最大化,人人都能够看到孝子的故事,自自然然民风就变得淳厚。被选上做孝子的,他也是行孝於内,其化自流於外,自己行孝,结果能够让全社会的人都能够学习而行孝。我们看到中央电视台每一年都在评出十大感动中国的人物,我记得在二00五年,这十大感动中国的人物当中就有一位田世国,他是广州的一名律师,是山东人,他的母亲患了尿毒症,需要把肾换掉,结果田世国他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出来为他母亲换肾。而且他母亲是非常爱自己的儿女,如果知道自己的儿子为自己捐肾,母亲是不会接受。田世国就瞒著他的母亲,跟医院的医生说好,说这个肾是来自於另外一个捐献者的。手术当天母子两个人分别被推入手术室,医生就从田世国身上切下他的肾,然后移植到他母亲身上,等手术完成以后,母子都康复出院,他母亲还不知道自己身上的这个新肾是来自於她的儿子的。

  田世国他能够这样的行孝,把自己的身体器官都能够捐献出来,报答母亲的恩德,感动了全中国。当他被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委员会采访的时候,他自己也都觉得好像不值得这样来表彰他。他自己说,他很诚恳,很朴实,说我只是为我母亲做了一些该做的事情,母亲生我、养我,恩德如山,我现在只是拿一点点东西回报,没想到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委员会能够把他给评上,他自己也觉得很意外。为什么要选他来做感动中国的人物?这就是教以孝。田世国他的这种孝行,虽然是在他心目中是很平凡的,是应该做的,但是这种行为能够对全国产生极好的效果,能够唤起全民的孝心。所以多少的父母为之落泪,多少的儿女为之动容,孝心被唤醒。对田世国而言,他不需要一家一户的去走著跟大家讲你要行孝,可是就这样他行孝於内,其化自流於外,他就对全中国有了教化,教孝道。当然更重要的是有中央电视台的评选。所以媒体如果能够常常推动伦理道德的这些教育节目的播放,对於整个社会民风的转变、改善会有很大的作用。

  我记得我们的师长第一次应邀到印尼去访问的时候,末学当时也跟著去。一下飞机,直接由他们的国宾接待人员把我们请到副总统的办公府上。副总统当时会见我们的师长,我们当时也在埸,副总统当时请教我们的师长,如何能够将印尼经济状况改善?如何能够使印尼的社会安定和睦?这是印尼的两大问题,国家领导人向我们师长请教。而师长告诉他,告诉这位副总统先生,说社会安定是第一个问题,经济的成长繁荣是第二个问题,如果能够把社会建设得安定和睦,经济自然繁荣。印尼在一九九八年金融风暴以后,经济一直抬不起头来,为什么?社会不安定,所以外国投资者也不敢来投资。只要社会安定,投资就能够繁荣。如何能够使社会安定?我们师长给他建议,最好在全国挑选二十位到三十位有德行、有学问的长老,他们是真正在道德上令人敬佩,而又能够对传统文化、对伦理道德的教育能够熟知,让他们每天就在电视台讲课,劝导大众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这些德行。印尼它是伊斯兰教的国家,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都是伊斯兰教徒,虽然他们国家并没有宣布自己是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它的人口,伊斯兰教的人口是全世界最多的。如果能够选取这些伊斯兰教的长老,他们也在电视台上进行宗教的教育,讲述伦理道德、讲述因果教育,教什么?就教这些德行,也不需要挨家挨户的去说,通过媒体在国家电视台来播放,也就能够很快的改善社会的风气,令民心纯朴,令到社会安定。这是师长给他们领导人的一个建议。

  而师长本人也是这么做,他是给我们示现五十年讲经教学不断,到现在八十二高龄,依然每天在摄影棚里面讲两个小时经,通过网路播放到全世界,教导大众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的教育,也不需要挨家挨户去讲述,就用现在的高科技,「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我们师长的德行令社会大众所景仰,不需要老人家每家每户去劝说,自己做一个好样子,将自己毕生这些心血、经历,奉献给传统文化教育事业。这样的大德是每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所学习、效法的榜样,这就是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所以现在师长培养学生,我们都很庆幸做为师长的一个学生,所走的道路也是要跟师长一样,一生从事传统文化圣贤教育,做君子、做圣人,这是最有意义的工作。所以,末学原来是在昆士兰大学教书,得到终身教授,把工作辞掉以后,很多人也不理解,包括有一次末学跟师长路过新加坡,拜访过新加坡的中国大使张大使,他就很好奇的问末学说,你现在把工作辞掉,你将来生活,你日后这些经济来源你有没有考虑,将来怎么办?末学就跟张大使回答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所以所从事的职业是真正为社会、为大众带来最好的利益,我们就不用忧。这是什么?天会助我,要有这样的决心、要有这样的信心,这是夫子讲的,君子应该做的。所以君子要教孝道,现在真的不用挨家挨户的去讲,就在摄影棚里面,通过远程教学的工具,可以能够对有缘的大众来分享,把自己对於行孝,学习孝道这方面的心得体会,供养给大众。自己三十多年如何学习孝道,现在学习《孝经》又有什么样的心得,虽然是很粗浅,但是愿意跟大众来分享,让大家一起来学习,跟我一起成长,这真的是不亦悦乎的事情。

  底下经文讲的,『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所以为什么我们从事传统文化的教学我们这么欢喜?教以孝,用孝道来教导大众,这就是「敬天下之为人父」。天下人,做父亲的、做母亲的,这个父包括父母,结了婚生了儿女的就是为人父母,为人父母最希望的是儿女孝顺。我们现在来讲孝道,来演述《孝经》,启发大众的孝心,劝勉大众行孝,这是什么?敬天下之为人父母,这是做为人父母最欢喜的事情。所以很多的父母也曾经跟末学提到,很希望末学多讲一点孝道方面的这些教学,甚至还有的父母要把自己儿女送过来给末学来教。那是什么?做父母的最希望的是儿女做个好人,你能够把他的儿女教好,这就是对他最大的尊敬,令他最欢喜的。

  下面讲,『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我们能够教悌道,教人如何恭顺兄长,这就是对天下兄长的尊敬。为人兄长的,这个兄也包括姐姐,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弟弟、妹妹能够恭顺他,这是一种和谐之道。所以教悌道就是对天下为人兄的、为人姐的尊重,让他们生起喜悦。唐玄宗的注解中说,「举孝悌以为教,则天下之为人子弟者,无不敬其父兄也」。所以教育的事业就是对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这个教育是指教导人伦理、道德、因果这些教育。这是举出孝、悌这两条来讲。孝悌是根本,《论语》上讲得好,「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它是仁之本。这个仁有两种版本,一个是仁爱的仁,仁是仁爱、仁道,另外一个就是指我们做人的人。所以它是仁德之本,也是做人之本,用这个根本来教化大众,天下的为人子弟的人,他就能够尊敬他自己的父兄,教他孝道,他就能恭敬父母,教他悌道,他就能够恭顺兄长,所以这就是给人类带来的最好的福祉。古人讲得好,《礼记.学记》上说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最重要的是什么?教学。教学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教孝悌。所以孝是教之所由生也。教孝悌就使到天下为人子的、为人弟的他们能够孝敬自己的父兄,有了孝心之后,他对一切人自然有那种厚道的存心、有那种仁爱之心,他对国家就有忠诚,所以社会自然和睦,因此教学为先。

  下面经文讲的,『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这是讲到把为人臣之道教导大众,教导他们懂得忠君、爱国,这就是尊敬天下为人君的人,君是领导,这个领导可以是国家领导。假如我们教学把忠诚的道理为大众说明,大家自然生起那种忠诚国家、忠诚人民的心,能够忠诚於领导的心,做领导的他也就身心安稳,国家也就安定,人民也就和睦,这岂不就是对国家领导最大的恭敬吗?所以要真正培养忠诚的人民,这需要去教学。从哪里教起?从孝道教起,因为忠是以孝为根基的。很多的这些企业的领导他们也意识到教忠的重要性,因为现在很多的企业员工都有一种跳槽现象,换企业、换老板,好像二、三年就要换一次,很频繁。老板也很头痛,因为培养员工很不容易,二、三年把员工培养起来,刚刚熟悉这些技术,准备能够正式上轨道,结果他走了,心血白费了,这对企业也是很大的损失。所以很多的企业领导他们都开始重视《弟子规》的教育,因为《弟子规》教人孝道,有了孝心他就有忠心。不少的企业以《弟子规》做为企业的一个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请老师们去讲课。我们如果自己在《弟子规》上认真的学习,有这个机会别人聘请我们去讲课,我们为他们讲为人臣之道,就是做员工如何奉事领导的这些礼仪,这就是尊敬领导。我们能够在摄影棚里面通过网路来讲这个道理,这也就敬天下之为人君的、做领导的。所以如果有企业他们愿意把传统文化引入他们的企业文化当中,愿意听我们这些教学,它就能够对员工,员工也会产生思想的改变,领导当然这就很欢喜。所以唐玄宗这里讲的,「举臣道以为教,则天下之为人臣者,无不敬其君也」,这是教忠,臣道最重要的就是忠,所谓君仁臣忠。能够教忠,大家懂得对於自己领导要有这一分的道义、恩义、情义,天下为人臣的,做下属的,都能够听了这个教化而尊敬领导。这是讲到君子教学,一个从事圣贤教育的人教这些道德,教孝、教悌、教忠,实际上八德都要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做人的根本。

  下面这一章以《诗经》,引用了一句《诗经》来总结。「《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这个恺就是乐的意思。唐玄宗的注解中说,「恺,乐也。悌,易也。义取君以乐易之道化人,则为天下苍生之父母也」。所以恺就是乐,君子是乐,为什么乐?因为君子心中有道,所以内心有这分喜悦,不亦悦乎,不亦乐乎。悌是易也,易是平易近人的意思。君子即使是很有声望的、地位很高的,甚至做到天子的,但是他有真实的德行,他对每个人都恭敬,对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平易近人,所以大众就喜欢他、爱戴他,不会觉得他高不可及。所以这是讲「义取君以乐易之道化人」,这个意思讲的是君,这是天子,做领导的,以乐、易之道,乐是喜悦,欢欢喜喜的这种方式,易是平易近人,这种方式来教化人、感化人。这个人,做天子的、做领导的,「则为天下苍生之父母也」,天下苍生就是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因为都爱戴这一个领导,都把他当作自己的父母一样。这是引用《诗经》里面「大雅」这句的诗文。

  下面讲到是经文中说,『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这是能够做到以乐易之道化人的,他总是那样欢欢喜喜、快乐无忧,总是那样平易近人,这样恭敬人,没有一点骄慢之心,这种人是「至德」,至是至高无上的品德,如果没有至高无上的品德他做不出来。你看看很多处在上位的人,有了名望、有了富贵,这眼睛长到头顶上,看不起别人,所以跟别人的距离就很遥远,别人觉得他高不可攀。他自己快不快乐?他也不快乐,为什么?因为跟他做朋友的人愈来愈少,他愈来愈寂寞、愈来愈孤独,他自己也不快乐。君子的乐是什么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真正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常常跟我们一起交流、交心,这确实是一种乐事,这是需要我们自己有谦卑的态度、恭敬别人的态度。如果目中无人,瞧不起别人,谁敢跟我们做朋友?所以要有这种至德,至德就是谦卑、恭敬,有这种至德才能够「顺民如此其大」,这个大是广大,顺是和顺,民是什么?民心,让民心都能够和顺,所以大众都爱戴这一位君子,都能听这个君子的教化。所以君子是为民之父母,他有这分至德,他能够使天下人和顺。这句话是倒装过来讲,「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意思就是,这个孰就是谁的意思,不是有至德的君子,有谁能够和顺民心到如此广大?广大到什么程度?就是《孝经•开宗明义》所讲的,「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这和谐世界得到了,这需要有至德的人才能去实现。

  不仅要自己有至德,而且要推广圣贤教育,圣贤教育也是顺民广大,因为圣贤教育讲的是性德、是本善,人人本来具有的本善,所以你用这个本善启发民心,就使到民心和顺。我们的师长你看他就是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他自己也是快乐无忧,也是平易近人,每一个在他身边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他这种德行风范。一辈子就只做讲经教学,启发大众良善的心,启发大众觉悟,自己首先做个好样子。因为在圣贤之教里面薰修了五十多年,所以老人家什么都能够看得破、放得下,内心里没有烦恼,没有烦恼这就乐,所以快乐无忧。这是恺悌君子的恺的意思。悌就是平易近人。老人家内心里充满著慈爱,对身边每一个人都能常常关怀、照顾,所以只要是走近他身边,就能感受到他那种慈爱的磁场。这是末学第一次跟老人家见面就感受到,走到他身边自然就好像身心都很安乐,本来可能还有一些烦恼,甚至会有恶念的,来到他身边,这些烦恼、恶念统统没有了,化解掉了,就好像他有慈光可以感化、融化我们内心中的这些烦恼习气,这是悌,恺悌的悌。所以老人家自己就做出恺悌君子的样子,这是至德,虽然有这么高的名望,仍然是非常的谦虚,待人非常恭敬有礼。这种至德,每一个人在他身边都感受到,他是我们的父母一样,所以民之父母。而且感受到他比父母还要亲,爱戴他是绝不亚於对父母的那种敬爱,这都是老人家自己的感召。一生不求名、不求利,只是以一颗仁爱之心推广圣贤教育。

  老人家特别提倡在我们这个社会,每个国家都是如此,一个方面要推行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唤醒大众,另一个方面要想到养老育幼的工作。今天早上老人家讲经当中还提到老人福利事业的构思,所谓老人乐园的构思,这是对老人的最大的敬礼,就像这里所说的,「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老人乐园的构思就是落实孝道的。老人家想到养老院采用酒店式的经营,让每个老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房间,也专门有人,有这些清洁的、搞卫生的员工来打扫卫生,老人家就不需要为打理房子而忧愁。在老人乐园里面常常举行一些有益於身心的活动,让老人家觉得这就是自己的家,而且有丰富的晚年的娱乐生活。如果是信奉宗教的,它有宗教的活动,譬如说学佛,它有念佛堂,可以在里面念佛、修道。整个老人院都有自己的食堂,全日制的供给自助餐,老人家可以随时得到丰富的食物。而且特别是老人乐园里面的员工,都要经过《弟子规》的培训,都要学习孝道,用真诚的孝心来对待这些老人。而且这老人院附近也附设幼儿园和医院,医院是保证老人家他的医疗有保障,幼儿园是老人家的这些孙辈的,他们的儿女也可以把这些孩子送来,自己的小孙天天能够跟自己见面,这也是天伦之乐。

  这样提倡老人乐园,结果不少地方都在响应,也在按照这种模式来去做,这就是老人家给我们表演出来的,「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为人父的现在都是老人,老人要尊敬他们,这就是提倡敬老、爱老、养老。所以这样的老人乐园,让老人家能够感受到孝子贤孙对他们的照顾,亲人的那种温暖。而且这老人乐园也不要用那种老人院的名称,因为你讲老人院,老人家会觉得自己老了,无形中会增加一些忧虑。用什么?用别墅,就像如果在一个风景区,我们老人家去过云南,到苍山,可以称为「苍山别墅」,用这样的一种名称。是一种养老度假的这样的一种生活,这是使老人家真正安度晚年。这种提倡,以我们师长这种身分,他的德高望重,这样的呼吁一定会在全世界当中能够推广。所以这样的一种教学,这样的一种做法,这就是尊敬天下的老人。教以孝、教以悌、教以臣这种教学,是要至德君子才能够实现。

  所以我们看到这一章的经文,联想到我们的老师,确实老人家就是给我们表演出孝道,这种孝道是广大的,不仅是对自己父母,是对天下为人父母的那种尽孝。而圣贤之道是什么?孟子说得好,「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尧舜是圣人,圣人之道是什么?孝悌而已,把孝悌之道做到圆满,能够自行化他,这就是圣人。在内,对自己而言,自己成为圣人,对外,帮助整个世界走向和谐。所以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於掌」,天下可运於掌这是把天下都能够教化得和谐,趋向大同世界。怎么做?养老育幼,教以孝悌之道,就能够做到。我们看到我们的老师一生所做的正是在这个方面来落实。育幼最重要的是教以伦理、道德、因果,启发以哲学、科学,伦理、道德、因果是帮助人断恶修善,哲学、科学的教育是帮助人破迷开悟,而儒释道三家,尤其是佛法,佛法确实能够帮助人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这是真正利益於社会、利益於人类的教学。我们老人家为我们表演出好样子,我们这些后辈,这些学生,也生起仰慕之心、效法之心,愿意学习老人家那样,将毕生的时间贡献到圣贤教育的事业上来,也效法古圣先贤,像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佛,他们所从事的就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工作,教导人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教导人宇宙人生真相,这是对天下人的敬爱。

  《孝经》上讲到,教以孝,敬天下为人父母的;教以悌,敬天下之为人兄长的;教以臣,就是教忠,敬天下之为人领导的;教以伦理、道德、因果,这就是敬天下人、爱天下人,所以这就是大孝。末学的母亲曾经这样鼓励过我,说「能够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够孝敬天下人的父母,这是大孝;能够自己立身行道、成圣成贤,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这叫至孝」,这里讲的是至德,所以大孝显亲。我们走上这条路也是通过十多年在师长会下学习,认识到了,要把自己小孝转成大孝,通过首先爱敬自己的父母,扩展到爱敬天下人的父母。虽然自己做得很不好,但是要有这种志愿。像《诗经》所说的,做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养成至德,能够真正对一切的人民、一切众生做出最美善的服务和最大的贡献。所以古人讲人贵立志,相信人有志向必定是得到祖宗的加佑、圣贤的拥护,也会得到社会当中仁人志士的护持,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这种至德。

  今天我们的时间到了,先跟大家分享到此。如果讲得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孝经》研习报告  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十六集)  2008/7/16  华严讲堂  档名:52-266-0016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钟茂森       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五明学佛网:钟茂森       钟茂森博士:《孝经》研习报告)  

 钟茂森:改造命运,必先改恶念 

 钟茂森: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要把爱欲看破、放下! 

 钟茂森:一位双博士,真诚拜佛癌症十五天竟神奇痊愈! 

 钟茂森:见色而起YIN心,报在妻女 

 钟茂森:防止邪YIN,得延寿、功名的故事 

 钟茂森:每日坚持护生,不与虫蚁众生结命债的方法 

 钟茂森:文昌帝君显灵,奖罚两位读书人的神异故事 

 钟茂森:怎样可以时时刻刻积阴德 

 钟茂森:家境比较好时,正好要赶紧修福 

 钟茂森: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第四集) 

 钟茂森: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第三集) 

 钟茂森: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第二集)